?

DR與CT在診斷糖尿病足中的應用價值對比觀察

2020-07-17 02:46林月蘭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9期
關鍵詞:糖尿病足診斷

林月蘭

[摘要] 目的 研究DR與CT在診斷糖尿病足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該次納入2016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28例糖尿病足患者展開研究,所有患者均進行DR平片、CT檢查,對比不同檢查方式的診斷結果。結果 CT檢查的診斷準確率(96.43%)明顯高于DR平片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R平片檢查可檢出血管壁鈣化情況,CT檢查可以顯示血管鈣化情況及血管的狹窄率,CT對血管病變檢出率高于DR;CT檢查的骨質疏松、軟組織病變檢出率均優于DR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T檢查在診斷糖尿病足中的準確率更高,相較于DR檢查更具臨床診斷價值。

[關鍵詞] 糖尿病足;DR;CT;診斷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R and CT in diabetic foot diagnosis.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28 diabetic foot patients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6 to July 2019.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lain radiography and CT examinations to compare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CT examination (96.4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DR plain film examin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DR plain film examination can detect the vascular calcification, and CT examination can show the vascular calcification and Vessel stenosis rate, CT detection rate of vascular lesions is higher than DR; CT detection of osteoporosis and soft tissue lesions are better than DR inspection,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T examination is more accurate in diabetic foot diagnosis, and it has mor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than DR examination.

[Key words] Diabetic foot; DR; CT; Diagnosis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且多見的慢性終身性疾病[1],患者需要終身接受藥物治療,以控制血糖水平和病情變化,若是血糖水平長期控制不佳,會損害患者體內組織器官的功能[2],引起一系列嚴重并發癥。糖尿病足是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之一,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引起血管狹窄、閉塞,導致下肢缺血,患者出現足部軟組織及骨關節系統的破壞與畸形,形成足部感染、潰瘍,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截肢,增加了殘疾風險,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糖尿病足的臨床治療難度較大,早期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效果的關鍵。影像學技術是臨床用于診斷糖尿病足的重要手段[3],DR檢查、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檢查在臨床疾病診斷中應用較為廣泛,該文選取2016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28例糖尿病足患者,對上述兩種檢查應用于在糖尿病足診斷中的價值進行分析對比,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對象為該院接收的糖尿病足患者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齡范圍:52~80歲,年齡平均值(68.97±3.43)歲;糖尿病病程范圍:4~15年,病程均值為(8.01±1.14)年;合并疾?。焊咧Y7例,高血壓16例,冠心病10例,腦血管疾病5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存在明確的糖尿病史,且與《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有關診斷標準相符合;②入院時可觀察到足部顏色變暗等足部病變情況;③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①存在心、肝、腎、肺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存在惡性腫瘤、嚴重感染、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③下肢存在金屬假體或夾板的患者;④存在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

1.2? 方法

DR平片檢查方法:儀器選用島津數字化X線攝影裝置或飛利浦數字化X線攝影裝置,患者保持平臥位,拍攝足部正位片、斜位片,小腿、大腿的正位片、側位片。

CT檢查方法:儀器選用德國西門子64排螺旋CT或美國GE寶石能譜CT。包括平掃及CTA,掃描參數:管電流、管電壓分別為280~320 mA、120 kV,掃描重建層厚、層距均為1.25 mm。掃描前,埋置靜脈留置針于肘正中靜脈處,患者取平臥位,固定患者的雙下肢,先進行平掃;CTA掃描以4.0 mL/s的速率靜脈注射對比劑碘佛醇100 mL,完成注射后應用生理鹽水50 mL沖管。將獲得的圖像數據上傳至工作站進行分析,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積再現(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三維重建技術。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由2名經驗豐富的專業影像科醫師進行閱片,得出DR檢查、CT檢查的糖尿病足診斷結果,并對比血管病變、骨質病變檢出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組間計數資料[n(%)]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診斷結果

28例患者中,DR檢查檢出糖尿病足21例,診斷準確率為75.00%;CT檢查檢出糖尿病足27例,診斷準確率為96.43%。CT檢查的診斷準確率明顯比DR檢查高(χ2=5.250,P<0.05)。

2.2? 血管病變檢出情況

DR平片可觀察到股動脈、腘動脈、脛前、后動脈及足背動脈等處存在血管鈣化,呈纖細致密鈣化影。

CT檢查平掃檢出股動脈、腘動脈、脛前、后動脈及足背動脈等處存在多發血管壁鈣化;CTA檢出股動脈狹窄>50%者20例(71.43%),脛前、后動脈狹窄>50%者22例(78.57%),足動脈狹窄>50%者24例(85.71%),具有較高的血管病變檢出率。另外CT檢查可顯示足部呈“蜂窩狀”,存在部分細小動脈鈣化情況,CT圖像重建可觀察到足背遠端動脈呈條形斑點狀鈣化影,病變區域骨密度偏低。

2.3? 骨質病變檢出情況

不同檢查方式之間對比骨質疏松、軟組織病變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骨質破壞、病理性骨折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足多發于高齡群體,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機體功能減退、機體免疫力減弱,加上長期糖脂代謝紊亂情況、高血糖狀態的影響[4],會導致動脈管腔狹窄甚至閉塞,促使下肢出現血管病變,引起動脈灌注不足及微循環障礙,進而導致感染、壞疽、潰瘍等情況的發生。糖尿病足的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5],會嚴重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臨床應重視糖尿病足的預防以及治療。

臨床診斷糖尿病足的方法包括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影像學檢查等。臨床在采用影像學技術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診斷時,患者足部病變影像學結果同其他病癥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存在,因此應注意鑒別區分,以減少誤診情況的發生,提升檢查結果準確性。DR平片是臨床主要診斷糖尿病足的影像學檢查技術,其具有操作簡單、經濟性好等優勢,其能夠大致判斷患者足部感染情況以及骨壞死程度[6],能夠將患者的足部以及關節破壞情況清楚顯示出來;另外DR平片可觀察到患者足部跖骨及趾骨存在削鉛筆尖樣改變情況,并能顯示股動脈、腘動脈、脛前、后動脈及足背動脈鈣化等情況,可為臨床診斷疾病提供影像學數據支持,但在實際檢查過程中,受到密度分辨率、重疊圖像等因素的影響,加上對嚴重感染病變部位的敏感性較低,僅根據影像學圖像進行疾病判斷易出現誤診、漏診情況。該次研究中發現,DR檢查對骨質疏松、骨質破壞、病理性骨折等情況的改變情況準確性、特異性均不高,因此檢出率不如CT檢查高。

CT檢查中通過平掃以及CTA掃描能夠獲得清晰的下肢遠端有關微小血管病變圖像,便于臨床分析病變組織、血管間的關系,且CT檢查的密度分辨率高,能夠直接顯示出DR平片無法顯示的細微結構和病變[7],并克服了DR平片影像重疊的問題,可清晰顯示解剖關系,提升診斷準確率。血管病變以血管壁走向不規則、密集鈣化區、雙軌征為主要影像學表現,該次研究數據顯示,CT檢查的血管病變檢出率高,充分說明了CT檢查可充分暴露血管病變;糖尿病足患者存在骨流失加重情況,更容易發生骨質疏松,這與長期的高血糖狀態影響患者的腎臟重吸收功能有關[8],骨質疏松的影像學表現為骨密度明顯下降,骨皮質變薄、骨小梁變細,CT檢查在顯示、判斷骨質疏松方面比DR檢查更有優勢;軟組織損傷以皮膚變色、感覺異常、水腫等為主要表現,影像學表現為病變區域皮膚變厚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軟組織缺陷,靜脈回流障礙血管通透性增加亦可能導致軟組織病變的發生,而CT檢查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因此軟組織損傷檢出率高于DR檢查。另外CTA檢查能夠對股動脈、腘動脈、脛前、后動脈及足背動脈病變情況、下肢血管內膜厚度、管腔狹窄、血流量及流速進行掌握,從而能夠更準確地判斷足部血管病變以及骨骼病變情況,為臨床診斷糖尿病足提供更有價值的依據,因此CT檢查的診斷準確率顯著更高。

綜上所述,同DR檢查進行比較,CT檢查診斷糖尿病足的臨床價值更高。

[參考文獻]

[1]? 李煥軍.78例糖尿病足患者X射線及CT的影像特征對比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9):189-190.

[2]? 張淑榮.糖尿病足的X線、CT及低場MRI的影像對比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3):183-184.

[3]? 戚紀周,王曉曼,白曉萍.X線平片用于糖尿病足診斷的臨床價值[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21):76-77.

[4]? 吳金虎.糖尿病足X線與CT影像表現比較分析及應用價值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8):186-187,198.

[5]? 劉雪梅.X線、64排能譜CT及3.0T磁共振診斷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足的應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 21(11):4-6.

[6]? 何士春,陳玉軍,尹春輝.比較X線與CT在診斷糖尿病足中的應用效果情況[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1):63-64.

[7]? 孫志敏,張淑榮.糖尿病足X線及CT的影像表現對比與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8,27(8):76,129.

[8]? 李國恒.比較X線與CT影像在糖尿病足手術病理診斷中的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8):44-45.

(收稿日期:2020-02-09)

猜你喜歡
糖尿病足診斷
給糖尿病足患者一個“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從足護理
糖尿病足部門診在預防糖尿病足潰瘍中的體會探析
窄帶成像聯合放大內鏡在胃黏膜早期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中西醫對血管病變致糖尿病足的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