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2020-07-18 09:02李玨霖
傳奇故事·百家 2020年1期
關鍵詞:影響分析人工智能大學生

李玨霖

摘要:近年來,高等教育已經達到了普及的狀態,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數量呈上升趨勢。并且,用工數量下降、招聘單位標準提高,供大于求已經成為中國就業市場的主流趨勢。特別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問世與完善,對全國人力資源市場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沖擊,而全國大學生就業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人工智能;大學生;影響分析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工智能仍處于較低階段,仍有較大的開發空間?,F階段我國實現全面的人工智能仍有難度,更多的是人機協同或者機器輔助,當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時,可以提供更多的機器維修工作,這為就業者提供了契機,緩解了就業壓力。因此政府應該認識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推動人工智能頂層設計,結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從以前技術革命的經驗,通過技術革命促進經濟增長的過程可以看出資本和勞動之間也體現在勞動和內部勞動之間,從而帶來總就業結構和收入分配的調整。

二、人工智能下大學生就業現狀

(一)就業崗位數量無法滿足畢業生需求

高校的擴招導致畢業生人數增加。中國高校在1999年開始擴招,當年招生人數增加51.32萬人,招生總數達159.68萬人,增長速度達到史無前例的47.4%,2017屆畢業生預計將接近800萬。畢業生逐年增加,社會無法滿足就業崗位數與畢業人數的匹配。

(二)畢業生個人能力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

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的就業藍皮書顯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我國社會轉型與經濟高速增長的短期不平衡在就業領域的突出表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原因是當前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三)畢業生的擇業標準高

近年來,北上廣等發達城市、沿海城市成為高校應屆畢業生向往的目標;薪水高、環境好、可發展成為大家追求的標準,然而,這些地點、這樣的公司崗位需求有限,導致眾多大學生在畢業一年后、甚至幾年后仍奔波于一線城市的就業市場,而邊遠地區、三線城市提供的崗位往往無人問津。

三、人工智能時代下大學生就業對策

(1)高校需要不斷地深化改革教學方式,轉變落后的教學理念,樹立應用型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職業規劃。在傳授傳統產業技術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同先進技術產業發展相結合,及時挑戰教學方向,把社會需求和企業需求作為課程改革的參考方向,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使用產業發展變革對高等院校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成果,緩解就業結構矛盾,從根本上提高就業匹配度。(2)企業根據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發展,及時調整企業戰略發展方向,提高對高新智能技術創新的技術要求,增加高新智能技術的研發投入,加強與高校之間的技術聯系,促進高新智能科技產業的成果轉化,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肩負起社會責任,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3)政府方面要做好高新技術產業的戰略規劃,和對企業及高校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方向的引導,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重視應屆畢業生的再就業引導體系和培訓體系。(4)大學生個人更需要緊跟高新智能技術的發展,積極學習和了解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重視提高大學本專業的理論水平,提高專業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四、人工智能對大學生就業的積極影響

(一)人工智能對大學生就業的替代與創造效應

技術進步與創新不僅能夠創造新的財富和服務,還能因此帶來其他領域更多的就業崗位,甚至帶來前所未有的新行業。有關媒體報道,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技術類工程師的招聘量將達到2014年的8.8倍;在各大招聘網頁上,10個有關人工智能的職位中,有9個處于空缺的狀態,中國對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需求量巨大,在未來幾年可能猛增至500萬人。綜上所述,不論是從短期還是中期來看,人工智能對大學生就業的創造效應都是極為樂觀的。

(二)人工智能對大學生就業的規模效應

從長遠來看,人工智能可以通過規模效應增加就業。人工智能有可能對整體經濟生產力的提高有顯著作用,即使考慮到經濟競爭效應和轉型成本,人工智能給世界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也比前三次工業革命大得多。并且從長遠角度來看,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利用不會對凈就業產生重大影響。據統計,到2030年,人工智能的額外投資中,將有5%可以貢獻給就業;并且由人工智能創造的額外財富可以通過推動勞動力需求,再將就業率提高12%。這就是人工智能對大學生就業產生的規模效應。

(三)人工智能對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影響

第一,改善工作環境。通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一些危險、繁重、有損人體健康的人力工作被機器取代。第二,減少工作時間。新技術的使用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人們可以在更少的時間內生產相同數量的產品,所以勞動者將有更充足的閑暇時間。第三,提高勞動報酬。從總體角度而言,人工智能的發展將促進勞動報酬的增長。人工智能技術可以使勞動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提高,從而為促進勞動報酬的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五、結語

現階段我國實現全面的人工智能仍有難度,更多的是人機協同或者機器輔助,當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時,可以提供更多的機器維修工作,這為就業者提供了契機,緩解了就業壓力。因此政府應該認識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推動人工智能頂層設計,結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 陳永偉.人工智能與經濟學:關于文獻的綜述[J].經濟評論,2018.

[2] 尹苗苗.人工智能給大學生就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文教資料,2017.

[3] 薛在興.人工智能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

作者單位:華東理工大學

猜你喜歡
影響分析人工智能大學生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數讀人工智能
全面營改增對路局運輸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療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分析
烏蘭察布地區大氣中二氧化硫污染產生原因及防治對策
機械加工工藝對零部件表面完整性的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