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南鄉村歷史民居保護及改造項目前期問題與應對措施

2020-07-21 08:13劉麥瑞
建筑與裝飾 2020年16期
關鍵詞:閩南鄉村

摘 要 簡要地介紹了閩南鄉村歷史民居建筑保護及改造的重要意義,以及閩南鄉村歷史民居保護及改造項目前期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與相關原因。通過分析與對比發現,閩南鄉村歷史民居建筑需要被進行保護及改造的階段性開展方向,從工作流程、工作范圍、工作人員、工作方法四個方面提出了現階段能夠進行工作及采取的措施,闡明當前工作的重點難點。得出在相關項目的前期可以考慮將歷史民居建筑分步驟、分情況、分程度采取建筑保護及改造的措施與方法。

關鍵詞 閩南;鄉村;歷史民居建筑;保護與改造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the histor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also the difficulties and related reason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project of the rural histor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s,in rural area of South Fujian.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it is found that the histor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rural area of South Fujian need to be protected and reconstructed in different stages. From work flow, scope, staff and methods,four aspects,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hat can be carried out and taken at this stage, and expound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current work.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in the early stage of similar projects,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histor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can be taken in different steps, situations and degrees.

Key words South Fujian; Rural area; Histor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1閩南鄉村歷史民居建筑的保護價值

隨著鄉村振興策略在各地的貫徹與發展,越來越多鄉村走進人們的視野,尤其是一些在過去某歷史時期出現鄉村建筑、初具鄉村形態并發展延續至今仍保留鄉村特色的地區,它們或依附著優異的自然環境或被其他新的開發區環繞,在中國大地的深處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特色。這些鄉村中的歷史建筑像是一個個“活”的歷史,展現著民族傳統生活,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在所有歷史建筑中民居建筑占最大比例,根本上說,幾乎所有的公共建筑都是由民居建筑發展而來的,因此鄉村歷史民居就更加重要:首先,歷史民居建筑是構成歷史村落形態的重要部分,若歷史民居建筑大部分被拆除或損毀,那么歷史村落很難存在;其次,歷史民居能夠保留很多歷史時期的印記,是重要的歷史依據及材料,體現著歷史階段的延續性;再次,歷史民居建筑也是非物質文化的載體,許多民俗活動需要在固定的場所里展開,因此,某些特定空間是當地特有的,歷史民居建筑也承載著當地人的集體記憶,影響著文明的發展,讓每一代村民感到親切;最后,歷史民居是當地居民道德倫理以及文明素質的表達形式,經過歷史沉淀所保留下來的較快速變換的現代方式來的穩固,對于歷史鄉村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1]。

2閩南地區歷史民居建筑保護及改造實施的難點

正如李允鉌先生所說,雖然歷史民居建筑數量多,但是每一個單體建筑小,在經濟工藝等方面也收到制約,建筑成就的體現不如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加上在中國人的哲學思想中不會永久保留生宅,使用的材料耐久性欠佳,許多年代悠久的歷史民居已經消失[2],如閩南地區明清時期的歷史民居居多。因此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歷史民居都不是工作的中心或重點。在國家的大力號召與鄉村建設的推進下,閩南地區鄉村歷史建筑的狀況得到了改善,但其中民居建筑的保護與改造卻相對進展不大,從現實角度來講,建筑如果只是作為“標本”保護起來不被使用,那就失去了大部分存在的意義,在使用中才能實現傳承價值,同時,在使用中的建筑往往能夠得到人們的及時維護,如意大利馬泰拉的歷史民居建筑保護就是在維護并使用中進行保護的,在中國許多重點的國家級歷史建筑都尚在使用中況且是民居建筑,但其之所以沒有得到較好處理,是因為閩南鄉村歷史民居建筑保護與改造實施確有難度。

2.1 所有權混亂

閩南地區歷史民居建筑由于年代較久遠,家族關系復雜,在所有權方面存在諸多爭議:首先,存在產權所有者無法找到的情況,舊宅已經荒廢較長時間,當初的房屋登記人已經過世或遠在他方無法聯絡,或本身登記信息就是錯誤的無從核查,導致保護與改造工作無法取得當事人同意;其次,存在產權劃分不能達成共識,或產權界定模糊情況,若是進行建筑保護及改造容易陷入糾紛;最后,存在產權由較多人員共有情況,如漳州大徑村一家祠建筑現主要有四十多個產權人,相關人員達到二百多人,因此無法一一征求保護及改造許可。

2.2 缺乏資金支持

政府機關以及社會公益社團的建設經費有限,在歷史建筑保護上面的投入資金基本用來建設更為“重要”的公共建筑項目,比如保護宗祠、學堂、廟宇建筑或將歷史民居建筑改造成鄉村客廳、民宿、餐廳等開放性區域。而歷史民居建筑雖相較現代建筑而言數量很少,但還是比一些“公共”建筑要多很多,因此,若是完全依靠扶持項目經費是遠遠不夠的。而大部分鄉村歷史民居建筑的所有者是村民,經濟收入非常有限,很難拿出來進行系統的建筑修復保護與改造,因此項目啟動的資金往往是短缺的。

2.3 村民對歷史民居保護與改造的認識不足

歷史民居建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而近現代在經濟高速發展與全球化文化交融的驅使下,很多國人出現了文化的自我否定傾向,尤其在鄉村地區,因此,很少有村民能夠充分了解到歷史民居建筑的價值,很多村民對于破損的舊宅不以為意,或是覺得只有舊建筑長得像現代建筑了才是美的,或才能體現財富,而進行錯誤的操作,使得歷史建筑遭受不可挽回的破壞。

2.4 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支持

一方面,能夠處理建筑保護及改造的專業技術人員本身比較短缺,不足以完成歷史民居建筑保護及改造的任務;另一方面,受到經濟、家庭等現實條件的制約,能夠進行駐村建設,或經常往返鄉村的技術人員有限。而本身建筑的保護及改造工作的專業性就很強,因此,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支持對項目進展影響很大。

2.5 施工困難

在對閩南地區一些歷史鄉村進行走訪發現,許多歷史民居建筑被夾在現代建筑中間,或靠得非常近甚至挨在一起。由于很大程度上鄉村建筑是村民自建的,他們并不熟知建筑設計規范,加上閩南地區采光要求不高,導致新、舊建筑中間沒有留有充足的距離。這樣就造成了一些保護工作難以實施,比如,一些建筑立面與構件裝飾效果復雜,較難使用傳統測繪手段構建建筑模型,因此,需借助3D掃描儀等現代化設備完成此工作,但設備工作需要一定的空間,空間過窄難以施展。

3閩南地區歷史民居建筑保護及改造的方向

雖然在閩南歷史民居建筑的保護和改造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但是開展歷史民居建筑保護與改造,挽救歷史村落的工作刻不容緩,當務之急是將工作進行梳理,才能使其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序進行。因此在保護與改造項目之初,應該對項目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進行分析,才能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明確努力的方向:

3.1 分析歷史民居建筑得不到較好利用的原因

若建筑尚被較好的使用,那么它們必然會得到相對好的維護,從而降低建筑的破壞程度,但現實由于許多閩南歷史民居建筑得不到較好的使用,被空置棄用或濫用的現象較嚴重,導致建筑破壞嚴重。針對這種情況,首先需要探討如何能夠使歷史民居建筑重新得到使用,從歷史民居建筑與現代民居建筑的對比中發現:①現代民居建筑中的市政設施更加完善,如衛生間上下水系統,預置的強電弱電系統,空調系統,這些在閩南歷史民居建筑中鮮有較好的處理,村民使用舊宅的舒適度較新建筑差了一些,因此如同其他地區歷史民居改造一樣,需要優先處理住宅的服務性設施架設;②閩南歷史民居建筑較現代民居除土樓建筑外,大多數仍具有水平發展的特點,而近現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水平提高,逐漸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有了擴充建筑面積的需求,但每一戶能用的土地面積有限,歷史民居多是坡屋頂,不好向豎向發展,因此,就有了一些村民在自家舊宅的旁邊很近的地方建設幾層的現代建筑。但這種情況本身會隨時間的推進而弱化,原因是:其一,人口數量在下降,村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積在上升,同時,村民對于民居建筑的空間需求也正在下降,因此每戶的擴張需求會降低;其二,綠色建筑等新的浪潮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人會重視室內外空間交流與綠化環境,這與閩南鄉村歷史民居帶有庭院的建筑空間布局的優勢相符,因此,會有更多人重新關注歷史民居建筑空間布局;③閩南歷史民居建筑的空間功能組織和空間形態與現代民居有所差異,舊的功能布局不再適用于現代以及未來,因此,需要從適新性的角度出發重新組織空間及功能;④閩南歷史民居歷經年代久遠,存在破損與歷史的痕跡,建筑遭受多種外界環境的侵蝕,不如新建筑光鮮亮麗,這種情況可通過提升人民的審美水平與價值觀改善。從社會環境的角度來看,鄉村歷史民居的現狀,與大量青年外出務工、鄉村社會構成坍塌有關,因此,相關部門的宣傳與扶持政策提出吸引人們到鄉村就業也是非常必要的,反應在空間上就是增設創業辦公空間。

3.2 閩南鄉村歷史民居建筑的社會職能定位

許多的相關歷史建筑或村落的保護與改造研究都是圍繞著“公共部分”、歷史村落中現代建筑部分或改善歷史建筑或村落的日照、通風、保溫等建筑技術層面細部處理方法上,較少有討論歷史民居建筑的改造方向方法的,雖然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是保護與改造歷史民居建筑是非常重要的,更應該迎難而上。而若談及改造,就會涉及“改”什么、“造”什么的問題,那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為歷史民居建筑未來的職能做一個定位。雖然現在有很多成功將歷史民居建筑改造成民宿、服務中心、客廳、餐廳等非常具有借鑒價值的優秀案例,但是在閩南鄉村中,歷史民居可能會有幾十座且很多仍需服務于它的產權所有者,因此“民居變公建”的成功案例宣傳,不能解決更大范圍、更普遍的問題,反而應該思考一下歷史民居建筑應該如何繼續履行它的住宅職能,或是履行部分住宅功能組成的職能。因此,歷史民居建筑保護與改造需要探討的建筑職能雖然仍需包括公共職能,但更重要的是,其住宅職能且能夠適應現代人的使用需求[3]。

4現階段進行的閩南鄉村歷史民居建筑保護與改造措施

如上文所述,閩南鄉村歷史建筑保護與改造之初存在較多問題,許多問題往往是無法直接、快速從根本上解決的,需要時間周期,但建筑的現狀卻不容許等候,因此,項目開展的現實情況是“帶傷”推進的,即提出階段性解決辦法,暫時解決或緩解問題,而非置之不理,隨著時間推移再慢慢將遺留問題解決掉,因此項目前期階段性措施如下:

4.1 閩南地區歷史民居建筑保護與改造初步實施的框架

為了使得項目在不利條件下保證開展,項目組提出了按照建筑限定條件不同而進行不同程度的工作構想,如(表1)所示。

將建筑分成可獲得授權與不可獲得授權情況。首先,若能夠獲得授權,則又分為資金提供方為產權人或相關部門兩種,在技術人員的技術支持下,按照資金充足與否提出建筑修護措施,形成一套建筑保護方案歸檔入庫,以便后續建筑保護查詢,隨后提出建筑改造方案并將其實施入庫;其次,若不能得到授權,在相關部門的資金支持下,可進行建筑臨時可無損拆除的修護處理,若無資金等支持,那么由設計人員制定預備保護與改造方案供后續調用。

4.2 增加參與項目人員的工作范圍

增加項目工作人員的工作范圍,不再是只針對村中的“示范”項目或個別歷史民居建筑,而是面向村中所有歷史民居建筑。首先,無論能否獲得保護及改造的授權,可以力所能及的收集歷史建筑資料,將建筑進行編碼,創建建筑名片及檔案;除此之外對于暫時無法進行改造的項目,專業人員也需制定保護與改造方案,以便后期迅速調用;最后對于情況較差的無法授權的或資金不足的歷史民居建筑,還可以進行簡單可拆的臨時“包扎”處理。

4.3 與建筑學院校建立合作關系

可建立與建筑學院校的長期合作關系,能夠達成雙贏的目的,一方面很多基礎工作如測繪、拍照、數據建模、部分建造工作等可以得到完成,降低成本與技術人員工作量;另一方面為建筑學及相關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基地,能夠親身體驗真實項目情況,在工作中學習,建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4 建筑修復的臨時措施與非臨時措施

制定建筑保護實施方案,將保護工程采取的措施分為臨時措施與非臨時措施兩種具體實施方案。將臨時措施定義為,使用簡便材料、可方便獲取的材料以及低成本材料進行力所能及的、能夠快速拆除而不對建筑有過多影響的保護方式,除此之外為非臨時措施。臨時措施適用于有資金困難、有施工困難、有許可困難的歷史民居建筑保護工程中,臨時措施又可以按照獲得許可的情況采用不同的具體保護方法,除此之外,其他情況可采取非臨時措施。從這個角度出發需要對歷史建筑保護及處理方法重新分級,劃分保護工程深度,以及對周邊能夠利用的建筑保護材料進行測試。

4.5 利用裝置性裝配構件進行改造

由于工程進度需求與時間的緊迫性,將保護與改造同時進行,因為裝配構件生產效率高,易施工,而裝置性裝配構件獨立性強,對建筑主體影響較小,因此,可利用裝置性裝配構件進行空間與微環境改造。如(圖1)使用裝配式構件改善閩南民居室內外環境的設計構想。

5結束語

閩南地區的鄉村歷史民居建筑,是中國民居建筑歷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達到了很高的建筑學成就、藝術成就,承載了重要的民族文化內涵,因此,在面對保護與改造過程中的問題之時,不能知難而退,需要勇于面對現狀,提出可行性解決方案。建筑保護刻不容緩,尤其是閩南鄉村歷史民居建筑正在飛速的消失,在真正從根本解決面臨的問題之前,可以考慮將歷史民居建筑分步驟、分情況、分程度進行建筑保護及改造。

參考文獻

[1] 馬修瑤.傳統民居的改造更新與持續性發展——以周村大街為例[C].《建筑科技與管理》組委會.2019年7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建筑科技與管理》組委會:北京恒盛博雅國際文化交流中心,2019:92-93.

[2] 李允鉌.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筑設計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4:101.

[3] 孫曉.傳統民居建筑空間與現代生活方式適應的理論與實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121-128.

作者簡介

劉麥瑞(1989-),女,遼寧鐵嶺人;畢業院校: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專業:建筑學,學歷:碩士,現就職單位: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研究方向:有機建筑。

猜你喜歡
閩南鄉村
建設充滿“閩南味”的校園文化
一場無休止的“逃亡”
一場無休止的“逃亡”
淺析當前鄉村財務管理模式的
小學生好奇心與創新意識的潛在聯系
話劇《鄉村》
MSU:東蘭辛“鄉村”里未來的公關小姐(三)
閩南少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