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

2020-07-23 06:20陳默
商情 2020年29期
關鍵詞:需求分析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陳默

【摘要】作為高校公共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教學是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的核心階段,是語言學習得以進一步強化的有效手段。為了真正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依據需求分析理論,從社會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闡述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需求分析;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近年來,關于英語教學方面的論文、學術成果層出不窮,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也在各個高校輪番進行著,總體來說,英語教學理論發展迅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這種基礎性和普遍性很強的英語課程設置,還不能滿足學生日后考研、出國和就業的英語需求,從社會需求來看,社會對外語類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只有少部分應屆生能夠勝任具有英語水平要求的崗位。因此,從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出發,構建科學有效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一、需求分析理論

隨著學生主體地位在外語教學中的增強,需求分析理論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在外語教學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需求分析最早是由Richterich于1972年提出的,是指通過內省、訪談、觀察和問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術和方法。在外語教學領域,需求分析主要是分析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以及學生本人對外語學習的需求。需求分析是開展外語教學的首要條件,是外語課程設計的基礎,對于構建科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現在我們來看學生對外語學習的需求,大多數學生想通過本科階段的英語學習來滿足日后工作崗位對語言的要求,能夠實現英語語言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部分學生則認為目前的英語教學模式還不能滿足其對外語知識學習的訴求,因為外語教材內容相對單一,缺少趣味性和生動性,而網絡上的資源也缺少系統性和連貫性,使得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效果不理想。從市場來看,具有一定英語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卻持續走俏,一些重點企業的中高端崗位大多具有語言要求,這些在一、二線城市體現得更為明顯。不過從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來看,他們對應屆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感到不夠滿意,其中對于要求比較高的口語及寫作能力,大部分畢業生還有所欠缺。由此看來,大學英語教學是本科專業教學的重中之重,能夠發揮其工具學科的重要輔助功能。

二、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作出相應的調整,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滿足社會對人才外語水平的要求,逐步構建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模式。

(一)課程結構的調整

課程設置應以滿足學生需求為目標,針對學生需要開設的課程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大一、大二階段主要側重于英語基礎的鞏固,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大學英語的學習模式,并發展其英語核心素養。在課程設置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分級教學,針對學生普遍薄弱的環節展開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以教材內容為依托,結合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需求狀況對單元內部進行科學設置。在教材中各單元主題基礎上適當增加學生關注的話題和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作為學生聽、說、讀、寫等專項訓練的素材,滿足學生對教學內容多樣性需求的同時增加語言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大三、大四階段的課程設置要重點關注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等特點,構建選修課與必修課相結合的多元課程體現,在一些專業內開展專門用途英語的必修課,將另外的一些語言文化課程、語言技能型課程設置成學分制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1~2門課程,同時也還要開設基礎英語課程,如閱讀、聽力、寫作等,主要是為了照顧那些英語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并不需要設置學分。如此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選擇,滿足學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極大地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

(二)創新教學模式

為了解決學生英語學習的交際需求、興趣需求、專業需求與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之間的矛盾,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構建以學生參與和知識拓展為重點的任務情景教學模式。任務情景教學以具體的任務為中心,將教學內容以學生在將來的工作和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出現頻率較高的任務模式來呈現,為學生提供了實踐體驗的情境和問題感悟的情境。例如經貿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課程中,模擬談判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如何正確地使用商務英語,如何恰當應答等,這些都是日后工作中較為常見的情景,增加教學內容與工作場景的銜接,使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

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大學英語教師熟練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以此拓展自己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制作一些適合學生需要的主題課程,供學生們的自主學習使用,減少盲目性。語言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大量的練習,借助網絡教學平臺搭建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

(三)提高文化素養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社會文化的差異造就了中西方人們在思想、信仰、習俗等方面的顯著特征。語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扎根于文化背景之中,不了解外語的文化背景也就無法理解和運用外語。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文化素養,強化對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培養學生語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不僅如此,教師要將西方的社會風俗背景知識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聯系,使二者同步發展,結合語言學習的內容,適時地介紹漢英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國民性質、風俗禮儀等方面的差異性,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

三、總結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校方、教師和學生的通力合作,并非一蹴而就。要想切實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需求分析的核心地位必須得到重視并落實,以此為教師制定教學計劃、選擇教材、組織教學活動、評估教學效果的理論依據。需求分析體現了學生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及時掌握學生需求的變化,適時適當調整教學模式、方法和內容,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進而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英語能力的要求,解決人才的供需平衡。

參考文獻:

[1]朱曉寧.論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學英語后續教學模式構建[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2).

[2]施曉燕.基于學生學習需求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0).

[3]陳柳伊.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學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研究—以湖南師范大學為例[M].湖南師范大學,2016(6).

猜你喜歡
需求分析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師生需求發展分析
基于UML技術的高校貧困生管理系統建模分析
指揮信息系統模擬訓練評估需求分析
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建設之必要性探討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