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020-07-23 16:23胡園
小學時代·下旬刊 2020年6期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胡園

【摘?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樹立正確觀念意識,將支架式教學法合理滲透其中,遵循與時俱進的教學原則,全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水平與效果,充分發揮出支架式教學法在其中的積極作用,滿足當前的教育工作要求,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 支架式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在新課程標準下,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育要求,教師應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意識,科學利用支架式教學法,全面地提升整體教育工作效果與水平,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一、小學生的數學認知特征與學情

兒童的發展并非單純數量增加過程,而是不斷地進行認知行為再構,主要劃分成為四個階段,其一為感覺運動階段,其二為前運演階段,其三為具體的運演階段,其四為形式運演階段。通常情況下,小學生正處于前運演階段的后期,向著第三個與第四個階段過渡。小學生已經形成了符號功能,表象性思維較強,思維的可逆性以及守恒性等均較低,未能掌握正確的數學概念,仍然需要具體事物方面的支持。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除了可以判斷片面事實之外,還能正確進行運演。與此同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具有好奇特點、好動特點、模仿性特點,思維較為活躍,喜歡受到鼓勵以及表揚,但是,其注意力很容易出現分散的現象,缺乏充足的生活經驗,實踐操作能力較低,教師在此過程中應樹立正確觀念意識,正確選擇支架式教育方法,全面提升整體教育水平與效果,充分發揮支架式教學法的積極作用。

二、支架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設計

1.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教育進度,還需意識到班級學生起始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如若出現教學目標設定過高的問題,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過高,出現恐懼性的問題,難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若目標的設定過低,難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嚴重影響整體教育工作效果。在此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與需求,明確具體的教育目標,合理地設定數學問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時、分、秒》一課的時候,教師應明確支架式教學法在其中的應用目標,遵循科學化的工作原則。首先,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時鐘”的實踐工具,引導學生合理地采用此類工具進行操作,自主針對時、分、秒的知識進行學習,此時為學習目標的具體支架框架。其次,在學生分析學習工具之后,教師應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也就是目標支架“掌握時分秒的知識內涵與特點”,在學生全面掌握相關知識與規律之后,可以合理地學習具體的小學數學知識內容,提升學習水平與效果,充分發揮各方面學習方式的積極作用。

2.合理地構建支架

采用支架式教學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將學生最近發展區轉變成為實際的發展區,教師應正確進行支架的選擇與應用。教師首先應遵循科學化的工作原則,根據最近發展區的實際特點,合理地開展教育活動,其次應保證其可調整性,根據學生的認知差異以及認知程度等合理地選擇支架,保證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教育工作效果。最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合理選擇支架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出各方面教育方法的積極作用。例如:在講解“千克與克”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地創建支架式教學模式,主要為:

(1)背景支架的合理創建。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問題主要來源于數學背景,也是數學活動環境,教師可以利用數學背景當中各類數學信息,讓學生對數學信息進行觀察與分析,產生疑慮與困惑,在此期間教師應當借助數學背景,為學生構建相關的支架體系。教師要遵循問題導向性的工作原則,正確提出數學問題,保證背景支架與數學教育內容之間存在直接聯系,提升適宜性與科學性。在數學背景支架方面,教師需要保證其直觀性與合理性,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知識,充分發揮背景支架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教師應遵循趣味性以及生動性的原則,保證支架內容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發揮出支架教學法的積極作用。此時,教師應當為學生發放計量千克與克的測量工具,要求學生合理使用此類工具積極學習。

(2)問題支架的合理建設。對于此類支架而言,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教師應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與需求,合理地創建問題支架教育體系,全面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遵循目標指向性的原則,將教學重點內容與難點內容合理地融入到支架當中,預防數學概念混淆的現象,合理針對小學數學內容進行總結處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與回答問題,更好地完成目前教育任務。另一方面,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需要遵循系統性的教育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與需求等,明確具體的支架教育目標與學習目的,提升整體教育工作水平,充分發揮支架式教學法的積極作用。教師應對學生提出問題“白菜是多少千克?多少克?”“千克與克怎么換算?”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應正確地指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

(3)遵循針對性的工作原則。不同層次與類型的問題支架的功能存在差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知識基礎等,適當地針對問題難度進行設定,保證全面提升各方面教育水平,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提升其學習的針對性與層次性,滿足當前的教育工作要求。

(4)遵循主體性的原則。在支架式教學法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應遵循主體性的工作原則,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位置,站在學生立場提出問題,與學生共同思考與分析,相互之間創建平等的交流氛圍,充分凸顯出學生主體性,提升整體教育工作效果。

3.針對活動支架進行合理設計

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利用實踐活動形式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數學思維能力,全面提升整體教育工作效果,充分發揮各方面教育方式的積極作用。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學習特點與規律,正確培養其實踐操作能力與認知能力,以此提升整體教育工作效果。本研究選擇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的課程進行分析,提出支架式教學法在其中的應用建議。

(1)合理地進行課前準備。教師先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前準備六個大小相同的圓形紙片,再為每位學生準備一張表示4/7的紙片,在教學之前,為學生提出“開火車游戲”的相關背景支架,然后教師說大西瓜,學生可以說小西瓜,在幾次交流之后,教師會說3,在提示倒數之后,學生會回答1/3,經過幾次問答之后,教師說出0,學生會回答“0是沒有倒數的”。

(2)提出具體的教學目標,設定懸疑內容。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提出本節課是解決分數除法問題,為學生布置具體的任務,提出問題“在課堂學習中你們最關注什么?”“分數除法與之前學習的知識有什么關系?”等。

(3)合理地創建教育情境,對支架進行搭建。教師應提出分數除法方面的問題支架:“將六個圓形平均劃分成為兩份,每份是多少?”在提出問題之后指導學生利用6除以2等于3進行計算,然后提出問題:“除了這種方式,還有什么方法?”在提出問題之后學生會回答相關解題法,然后教師接著提出問題:“是什么意思?”學生會表達“將六個圓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有三個圓形”,這個時候教師接著提出問題:“將六個圓形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這個問題的提出屬于撤銷提示支架,學生會回答6除以3等于2,在此之后進行小組探討。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樹立正確觀念意識,遵循科學化的工作原則,編制完善的計劃方案,將支架式教學法合理應用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統一標準,全面提升整體教學工作效果,充分發揮支架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曉春.在小學數學支架教學中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2]陳太瓊.支架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江西教育,2017(30):60-67.

猜你喜歡
支架式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大學英語聽力中支架式教學模式探索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支架式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