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針灸聯合化療治療胃癌術后臨床觀察

2020-07-24 06:30
光明中醫 2020年14期
關鍵詞:胃腸道證候針灸

郭 娟

胃癌在我國臨床惡性腫瘤疾病中發病率居首位,術后患者應用化療藥物對免疫功能和胃腸道功能損傷明顯,極大影響愈后康復及生存質量[1]。目前臨床通過對術后化療患者應用溫針灸治療可顯著減輕胃腸道刺激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我科通過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應用溫針灸治療方案頗有成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腫瘤科病房治療的胃癌術后接受化療的患者,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將研究病例通過信封法隨機分組,試驗組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38~68歲;全胃切除6例,近端胃切除 11 例,遠端胃切除 13 例;腫瘤分期:III期 18例,IV期12例。對照組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39~69歲;全胃切除8例,近端胃切除 12 例,遠端胃切除 10 例。腫瘤分期:III期 17例,IV期13例。2組病例的年齡、性別、手術方式和腫瘤分期等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納入試驗研究。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此次研究納入的病例均符合第15版《實用內科學》中胃癌的診斷標準:患者經病理組織學檢驗證實為胃部惡性腫瘤,病理分期為III期和IV期,通過病情及體質評估后進行胃癌根治術,術后可接受mFOLFOX6化療方案;上腹部疼痛、惡心、消瘦,食欲下降;預計生存期>6個月。中醫診斷標準: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辨證為脾胃虛損、胃腸氣滯型,主癥:胃腸疼痛、食欲減退、腹滿、脹悶,肛門無排氣或排氣后仍感腹脹者,肢體困重、胸腹痞滿,次癥:面色萎黃、白,神疲乏力,肢體倦怠,自汗,舌淡紅或瘀斑,苔白膩、滑,脈細數而澀。

1.3 排除標準①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合并其他臟器惡性腫瘤患者;③不同意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④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⑤評估后預計存活期<6個月者。

1.4 治療方法2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各項理化檢查,通過腹部增強CT和病理組織檢查確診。研究病例均通過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手術治療。監測患者呼吸、體溫、血糖等各項生命體征。對照組術后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評估進行 mFOLFOX6化療方案,奧沙利鉑85 mg/m2靜脈滴注 2 h,亞葉酸鈣:400 mg/m2靜脈滴注,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靜脈推注;5-Fu 2400~3000 mg/m2持續靜脈輸注44~46 h,14 d為一個周期?;熎陂g每天于化療前30 min給予托烷司瓊注射液5 mg靜滴,奧美拉唑注射液40 mg靜脈推注,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溫針灸治療方案,選穴:關元、氣海、足三里、大橫、內關、血海、地機、水道、歸來等。針刺得氣后,予提插補瀉行針,后將長約2 cm的艾段點燃插在毫針針柄,并以牛皮紙覆蓋溫針灸處皮膚,以免燙傷,患者自覺穴位溫熱為宜,約20 min艾段燃盡后起針。2組患者均14 d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4個療程后觀察臨床療效。

1.5 觀察指標①中醫證候積分:研究病例均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患者食欲、體力、腹痛、排便、出汗、惡心嘔吐等臨床體征及癥狀進行評估,每項癥狀及體征分為無、輕、中、重4個級別,分別判定0分、2分、4分、6分。②生活質量評分:通過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中心的生活質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軀體、角色、認知、情緒、社會等5個功能和15個領域。分為沒有、一點、較多、很多4個等級,并分別賦1~4分。③胃腸道不良反應率:根據WHO擬定的化療藥物胃腸道不良反應標準,統計患者治療后胃腸不良反應。惡心及暫時性嘔吐:輕中度反應;嘔吐及惡心難以控制需治療:重度反應。不良反應率=(輕中度+重度)例數/總例數×100%。

2 結果

治療前:試驗組中醫證候積分(13.47±2.52)分,生活質量評分(45.58±7.28)分;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13.45±2.61)分,生活質量評分(45.63±7.37)分。治療后:試驗組中醫證候積分(2.64±0.45)分,生活質量評分(55.32±5.62)分,胃腸道不良反應率23.33%;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6.36±1.16)分,生活質量評分(50.27±6.51)分,胃腸道不良反應率46.67%,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例,

3 討論

胃癌是我國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疾病[2]。據衛生組織統計,2018年我國胃癌新發患者約為70萬例,每年死亡病例數高達50萬,居同期腫瘤疾病死亡率之首,嚴重影響我國人民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預防、篩查和胃癌術后康復工作成為我國臨床衛生工作重點[3]。有研究表明,胃癌是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后引起胃黏膜上皮細胞惡變的腫瘤疾病,其在全球的感染率可高達50%,但僅有少部分人群可發展為胃癌。我國早期胃癌確診率較低,多數患者在健康篩查時確診。晚期胃癌可出現明顯的胃部疼痛、乏力、消瘦等,可有吞咽困難或胃腸梗阻的賁門及幽門受累癥狀[4]。臨床上首要以手術切除后聯合化學藥物治療等綜合治療方案。雖然化學抗腫瘤藥物效果顯著,但治療過程中對患者消化功能及免疫功能損害嚴重,其顯著的毒副作用的選擇性極弱,殺滅癌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和組織均造成損傷。

中醫學根據胃癌患者的臨床表現將其歸屬于“胃脘痛”“反胃”“痞滿”等范疇,并認為胃癌的發生與發展是人體臟腑經絡失衡、陰陽氣血失調造成的復雜病理過程[5]。溫針灸作為中醫外治法的一種特色療法,具有行氣活血、溫經散寒的功效。根據傳統中醫辨證論治理論基礎,針刺入腧穴后施加行針補瀉及灸法,可將艾柱燃燒產生的熱量導入特定穴位,達到助氣行經的功效。針刺結合灸療熱力的雙重刺激可增強胃經的降逆止嘔效果,用于胃癌化療引起的胃腸道反應效果顯著。足三里、內關、大橫、氣海、血海等腧穴可顯著提高機體代謝率。經大量臨床試驗證實,單獨溫針灸治療的鎮痛效果與西藥組接近,并可顯著抑制藥物的不良反應。溫針灸療法融合了針刺治療和灸法的優點,安全高效,無毒副作用,既治已病,也防治未病,臨床應用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選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腫瘤科病房收治的胃癌術后化療患者60例,其中30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溫針灸治療方案,結果證實該方案安全有效,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胃腸道證候針灸
肥胖中醫證候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胃腸道間質瘤的CT診斷價值
超聲診斷小兒胃腸道淋巴瘤合并肝腎轉移1例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醫針灸的發展與傳承
柘木提取物對胃腸道腫瘤的抑制作用
昆明地區兒童OSAHS中醫證候聚類分析
連花清瘟膠囊致胃腸道不良反應1例
基底節區出血與中醫證候相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