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栽培常見問題與建議

2020-07-27 16:31宋超
農業工程技術·綜合版 2020年5期
關鍵詞:密度水分栽培

宋超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玉米需求量變大,但農戶不重視種植技術的提高,產量效益得不到保障。當前玉米種植中存在品質差、品種雜,翻地深度不夠、種植密度不均勻,抗病蟲害能力弱,水分使用效率不高,施肥簡單等常見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解決措施,提升玉米栽培技術水平,有效推進全國玉米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健詞:玉米;品種;品質;栽培;問題;建議

宋 超. 玉米栽培常見問題與建議[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14):60-61.

一、玉米栽培中比較常見的問題

1、品質差且品種雜亂

當前,玉米栽培中品種存在嚴重的多亂雜問題,農戶在選擇品種時也存在問題,比如選擇盲目,比較隨意,別人選什么品種自己就選哪種,不考慮玉米品種的病蟲害抵抗能力。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部分種業公司在品種選育方面往往是短頻快,品種穩定性差、純度不高,無法有效地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對栽種效益帶來了嚴重影響。

2、翻地深度不夠且密度不均勻

玉米種植前如果沒有深翻細垡,就會使玉米根系扎根不深,無法充分吸收土壤中的養分與水分,面對大風、暴雨及冰雹等惡劣天氣時還會發生倒伏。此外,玉米播種過程中,密度選擇也不夠合理,沒有根據品種特點合理密植。

3、抗病蟲害能力差

隨著氣候環境的異常變化,往往易發生病蟲害,加上玉米栽培中優良品種不足,病蟲害抵抗能力差,導致玉米總產量無法保障,改善玉米品種質量十分有必要。

4、水分使用效率不高,施肥簡單

與其他植物相比,玉米雖然抗旱性強,但其生長重要時期依然需要保障水源充足,以實現豐產的目標。玉米發芽、拔節及出穗等三個生長時期,水分需求量較高;玉米葉子長到3-5片時水分需求量較小,較多水分反而會抑制幼苗的健康生長。所以,合理灌溉是農戶在種植中需要注意的問題[1]。

施肥種類簡單也會對玉米生長造成影響。不同生產期玉米有不同的肥料需求量,合理使用肥料能夠促使玉米健康生長?,F代農業生產中,多使用化學肥料,有機肥使用量小,這種施肥方法與科學種植技術要求不相符。

二、玉米栽培常見問題的建議

1、玉米品種選擇要合理

與其他作物品種相比,玉米品種種類多,盡管玉米栽培優勢突出,但各玉米品種不同且有不同的優缺點,這就對玉米栽培帶來了很大的局限。為了實現玉米高產穩產的目標,必須要重視品種的選擇,根據地區氣候特點及土壤環境,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栽培品種。這是提高玉米栽培產量、實現增產豐收的基礎。

玉米栽培過程中,要根據地區實際情況科學選擇玉米品種。不能盲目選擇栽種不熟悉的品種,這樣無法保障栽培產量??共∠x害能力好的品種可以減小病蟲害發病幾率,有利于保障玉米產量與質量。盡可能選擇生命力與抗逆性強的品種,加強玉米后期病蟲害的抵抗能力。

2、認真翻耕且播種要適時

(1)土壤翻耕

玉米準備種植前,農戶要先深耕播種土壤。為了保障玉米根系深扎后期健康生長,翻耕深度不能小于20 cm。長期觀察發現,深耕工作到位,后期玉米就會有良好的長勢。深耕過程中,要注意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播種天氣要適宜,以防突發性氣候災害對玉米成活率造成影響[2]。

(2)適時播種

氣溫方面,結合不同地理環境區分種植。一般平原地區日平均氣溫高,可在初春時期播種;緯度高的地區因日平均溫度低,因而播種時間不能太早,否則因生長基本溫度條件長期達不到,玉米種子會受到低溫侵害,成苗率就會受到影響。播種日期選好后,播種過程中要注意種子一致性,比如播種密度與播種深度等,保持植株整齊。

3、合理控制種植密度

玉米栽培種植密度直接影響玉米產量。種植時,農戶要結合“當密則密、因種而種”的原則,對作物密度進行合理調整,以提高光照、水分以及肥料的使用效率?,F階段,因作物密度調整不規范,經常發生減產事件。不同品種的定植量不同,要根據品種特性科學確定定植密度。盲目密植作物產量無法提高,農民高產創建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稀植大穗型品種一般在3000-3500株/畝,中大穗型品種3700株左右/畝,緊湊型品種一般4000株左右/畝為適宜。

4、科學灌溉施肥

玉米生長中,澆水施肥非常重要。玉米發芽、拔節及出穗時期,種植人員要結合地區天氣情況及土壤含水量適時澆水,為玉米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旱期,灌溉必須要及時,且澆水時還可適當補充肥料。雨季要做好排水,以防種植地水分太多影響玉米健康生長。

施肥時,種植人員要結合土地狀況合理施肥。玉米生長時不同時期氮磷鉀與鋅元素有不同的需求量,所以應合理搭配各類肥料。要注意,底肥每畝農家肥使用量為1500-2000 kg,復合肥25 kg;玉米拔節期碳酸氫銨使用量為10 kg/畝,以此有效攻桿;孕穗期作物養分吸收快,灌漿期再次追施尿素,條件允許情況下追施磷酸二氫鉀10 kg/畝,以此實現攻粒[3]。

5、苗期管理

此過程中玉米管理主要是檢查玉米苗是否完整,要及時在空缺位置補苗,還要做好間苗與定苗。玉米出苗后要及時間苗,以防幼苗太密而搶奪養分,導致幼苗生長莖稈細弱。玉米生長到3-4片葉子時間苗,可分多次進行。清除掉過密與病弱的植株,保留長勢好且健康的苗株,清除的幼苗帶出田間集中處理。葉子長到4-5片后要進行定苗,田塊中缺苗的地方要使用相同品種及時補苗,補種前要對種子浸種催芽后。還可選用移苗補栽方法,從密植的地方移栽到缺苗的地塊,移栽后要澆水,確保移栽的成活率。以上補苗都要在苗株長到3片葉子時完成,同時要確保水肥充足,為玉米健康生長創造條件。

6、加強病蟲草害防治

當前玉米種植中,病蟲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近年來,玉米病蟲害問題日益嚴峻,直接影響到玉米種植的產量與品質,不利于玉米作物健康生長。高溫多雨為病蟲害創造了滋生條件,要提早準備好藥劑與藥械,預防病蟲害擴散,盡可能減小病蟲害損失[4]。及時做好苗后藥劑除草,還要注意生物災害的防控。在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中,要盡量采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治方法,在化學防治時盡量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國家規定的高毒、高殘留農藥禁止使用,以保證玉米的品質。

7、適期收獲

玉米種植人員要結合玉米籽粒與穗部情況確定收獲期。要注意作物籽粒硬化是否完全,如果籽粒完全硬化且色澤光亮,則要及時收獲。收獲時,可機械收割,也可人工收獲,種植農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收獲方式。

三、結語

綜上所述,玉米栽培技術對產量有重要的影響,為了提高玉米種植效益,科研人員要加強優化玉米栽培技術,全面提高玉米栽培品質,降低病蟲害發病幾率,滿足公眾無公害玉米需求,推動全國玉米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 霞. 玉米栽培常見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 種子科技,2019,37(18):39-40.

[2] 張長軍. 淺析玉米栽培技術問題及其對策措施[J]. 農家參謀,2019(23):72.

[3] 袁 秀. 淺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8):192+190.

[4] 趙海霞. 玉米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 農民致富之友,2019(07):32.

猜你喜歡
密度水分栽培
苯中水分的檢驗
草莓的立體栽培
“密度”練習
密度的應用趣談
密度的不變性與可變性
完形填空Ⅳ
一天喝2升水
不同培養料栽培金福菇對比試驗
雞腿菇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