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眾平臺環境報道的多模態語用分析

2020-07-27 05:46李禎
海外文摘·學術 2020年5期
關鍵詞:多模態話語分析言語行為

李禎

摘要:從微信公眾平臺選取了一篇關于海洋環境污染的新聞報道作為分析案例,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主要從會話含義和言語行為角度探討多模態話語的語用意義,從文字、圖片、視頻等方面分析多模態話語如何在環境報道中發揮其語用作用。研究表明,多模態的配合使用促進了信息在相關報道中的有效傳達,有利于更好地發揮交際作用,使新聞報道在整體上實現語境統一和意義連貫。

關鍵詞:多模態話語分析;語用意義;環境報道;會話含義;言語行為

中圖分類號:H030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05-0007-02

0 引言

話語分析是多模態研究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諸多學者對影視、廣告、新聞等領域進行了多模態研究。多模態話語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1]。陳新仁和錢永紅指出,基于現有語用學理論框架的合作原則、言語行為理論、禮貌原則等僅關注語言符號本身對交際的影響,而未考慮圖像、聲音等其他符號,因此意義建構存在一定局限[2]。其實,各類符號在話語中往往共同發揮作用,文字之外的話語符號作為多模態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予以足夠重視。如今,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種信息媒介,體現了一定語境下的社會文化,具有一定的語用研究意義。本文綜合考慮語言、圖像、視頻、聲音等符號信息,對巴厘島海洋環境污染報道進行多模態話語分析,主要探討兩個問題:(1)不同的多模態話語分別如何在語境中發揮語用作用?(2)多模態話語如何相互配合、實現交際目的和意義建構?

1 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

在語用學領域,對語料的多模態話語研究成為新的研究方向。陳新仁和錢永紅提出了多模態語用分析框架,分為三個層面:情境因素、交際者因素和媒介因素層面[2]。這一理論對于多模態在語用方面的研究具有創新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探討一定語境下話語的語用意義。鑒于本文是對新聞報道的話語分析,筆者主要參考框架中的媒介因素(包括字體、字號、圖像、圖形和色彩)進行探討。

Sperber和Wilson認為,交際是信息發出者的明示過程和信息接收者的推理過程[3]。何自然、冉永平指出,交際者通過對聽話人或讀者的認知環境和交際情景加以評估,用話語向聽話人傳達交際意圖;聽話人則結合話語中的信息和相關語境,實現對交際者交際意圖的認知[4]。Grice認為,人們在交際中遵循一定的合作原則,這一原則會對話語的表達和理解產生影響,決定交際能否順利開展[5]。而對合作原則的違反往往是說話人有意為之,用來表達一定語境下特殊的語用意義。言語行為理論則從語言功能角度關注說話人的言外之意,體現說話人的情感、態度等。本文參考多模態語用分析框架,運用會話含義和言語行為理論進行多模態話語分析。

2 案例分析

2.1 語料簡介

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旅游業給巴厘島造成嚴重的海洋環境污染問題?;谶@一背景,本文選取微信公眾平臺“帶你游遍英國”中一篇針對巴厘島海洋環境污染的報道[6]。選取該報道的原因有三點:(1)環境污染問題是一個全球性話題,巴厘島海洋環境污染是近年來具有代表性的事件。(2)該報道來自擁有廣泛閱讀量的微信公眾號,具有典型性。(3)該報道包含文字、靜態圖片、動態圖片和視頻等多種模態,是新聞報道中典型的多模態話語案例。

2.2 語料分析

2.2.1 文字話語分析

報道中的文字采用宋體,字號適中,方便讀者通過手機閱讀。報道標題為“曾經的度假天堂巴厘島,如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噩夢……”,這里借助隱喻把環境污染比作噩夢,其目的是產生會話含義,使讀者領會言外之意,即向讀者傳達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報道中的省略號往往出現在圖片或視頻之前,此時省略號不再表“省略”意義,而是用于引出圖片或視頻內容,或激發讀者對環境污染的思考,參與到意義構建中,例如“這樣……”、“可能是這樣……”。這些文字起到輔助圖片或視頻信息的作用,不同模態的緊密配合豐富了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實現了語境的統一。

報道開篇以“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度假勝地……”引出內容,首先使讀者形成對巴厘島的美好印象,這符合人們已有的對巴厘島的認知語境。同時配合碧海藍天的圖片對文字的表達提供信息支撐,加強了文字表達的意義。交際者所做的語用努力主要表現在語言方面和非語言方面,且常體現在兩者的相互配合中[7]。這里作者為了讓讀者更直觀地了解到“巴厘島環境優美”這一信息,把文字和圖片模態相互結合,實現了語用意義的傳達。下文提到,“原本碧藍的海水上漂浮著各種各樣的垃圾,其中大部分是塑料制品……”,根據會話含義理論,盡管文字沒有直接指責人類的行為,但蘊含“人類隨意丟棄垃圾造成了海洋污染”的會話含義,意圖讓讀者認識到人類對海洋環境造成的破壞,實現警醒讀者的交際目的。報道用文字作了進一步說明:“這是我們人類留下的爛攤子,與其指責別人,不如大家一起行動起來,減少垃圾的產生和排放”。根據言語行為理論,作為言語行為中的指示行為,說話人利用話語產生某種交際效果,目的是讓讀者采取某種行動,即減少垃圾丟棄。另外,報道闡明塑料毒素能夠進入農作物并誘發疾病,其言內行為是傳達字面信息,真正意圖則是讓讀者意識到環境污染與生活密切相關,喚起人們愛護環境的意識。

2.2.2 圖片及視頻話語分析

其中美麗的海濱風景圖向讀者傳達了“曾經的巴厘島自然環境優越”這一隱含會話含義,旨在與海洋污染形成鮮明對比,在視覺上形成巨大反差,從而調動讀者情感。其中一張圖片展示了魔鬼魚在海中遨游的情景,海水呈現透明藍色,魔鬼魚與海水融為一體,展現了海洋的美麗與和諧。此時圖片與文字形成呼應,兩種模態結合起來更能滿足讀者獲取信息的需要、實現意義更為有效的表達,意圖是形成一定的言后行為,使讀者按其意圖行事,即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兩種模態的結合使讀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報道想要傳達的信息,從而交際意義得以有效實現。

視頻則為讀者呈現了海洋污染的實際狀況,畫面色彩黯淡,四周充斥著數量龐大的垃圾。此時的景象與前面展示的優美風景形成了強烈對比,也給讀者造成了強烈的心理落差,實現了向讀者傳達“如今巴厘島海洋污染嚴重”的交際意圖。視頻之后緊跟對視頻內容的文字描述,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同時報道還分別截取了視頻的兩段動圖和靜圖穿插于文字之中,看似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數量準則、造成了信息重復,但讀者往往想要快速了解新聞內容,這里將部分視頻內容以圖像的形式呈現,即使不看視頻也能了解海洋的污染狀況,實現了語用意義。

3 結論

研究發現,在當前社會語境下,多模態的環境報道在微信平臺中具有語用學意義。文字與圖片、視頻等模態密切配合,能夠有效傳達內容信息,從而喚醒民眾意識。各模態共同發揮語用作用,實現了呼吁人們關心海洋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交際目的。這也為微信公眾平臺的環境報道提供了借鑒,該類報道可以轉變傳統的純文字表達方式,通過多模態實現意義的整體構建,從而吸引讀者,實現新聞報道的成功。本文的局限在于分析方法較為主觀,缺乏科學的數據支撐,今后會在研究中應該運用更客觀、系統的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德祿.多模態話語理論與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9,30(4):15-20.

[2]陳新仁,錢永紅.多模態分析法在語用學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外語,2011,8(5):89-93.

[3]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5.

[4]何自然,冉永平.關聯性:交際與認知(導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5]Grice,P..Logic and Conversa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6]曾經的度假天堂巴厘島,如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噩夢……[EB/OL].(2018-03-13)[2020-02-26].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IzNTA0MA==&mid=2651732550&idx=1&sn=42e458a7b534e871afaa1c75084394c3&chksm=bd4234c98a35bddf94b730003130f1e0a16891bcac4e5718f7266e18a34047c29fa6fb3647d3&mpshare=1&scene=23&srcid=0530hwsYiuRz4GO8YmlNc2q2#rd.

[7]陳新仁.《語用學引論:語言教師與社會行為》述評[J].當代語言學,2004(3):275-280.

(責編:王錦)

猜你喜歡
多模態話語分析言語行為
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兒童繪本: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新寵
解讀夸張性廣告言語行為的“真實性”內涵
電影《花木蘭(趙薇版)》的多模態話語分析
淺談文化對言語行為的影響
道歉言語行為的功能
分析敬語的言語行為
淺議喬姆斯基評斯金納的《言語行為》
社會符號學視角下里約奧運會會徽的多模態話語分析
對《紅樓夢》中王熙鳳的拒絕言語行為的語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