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生產的管理措施及方法的簡要論述

2020-07-27 12:39單江艷陳明虎
博鰲觀察 2020年4期
關鍵詞:林業生產生產管理管理方法

單江艷 陳明虎

內容摘要 基于對林業生產管理措施及方法的簡要論述,文章主要從林業種植重要的生態意義、林業生產的常見方式,以及林業生產管理的具體方法措施這三方面入手展開研究,希望能夠在為有關人士提供些許幫助的同時,為林業生產及管理領域的發展貢獻微薄之力。

關鍵詞 林業生產 生產管理 管理方法

1 引言

隨著國家與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逐漸提升,林業生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不僅能使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也能為建筑業、造紙業等相關行業提供極大的推動力。但與此同時,就目前的林業生產及管理水平來講,其依然存在著極大的進步空間。因此,為進一步發揮林業對于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鍵作用,及時針對林業生產管理的措施與方法展開研究已勢在必行。

2 林業種植重要的生態意義

第一,由林業生產打造的森林生態系統,能使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極大程度上的改善,其能夠有效凈化有害氣體、吸收二氧化碳、減少渾濁物,還能實現對風速與溫度的控制與調節。例如,在大興安嶺森林與山脈的共同作用下,西伯利亞寒流與蒙古旱風帶來的影響能夠被盡可能地降低,森林是自然抵御侵略的大屏障。

第二,樹林能使河流流徑更加穩定,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報告,大部分降水會先經過茂密的樹林才會流入河中,此過程中樹林也會保存一定的水量,用來緩解干旱季節河流、湖泊等干涸的問題。另外,大量樹木會降低泥石流災害發生的概率,也能在洪水等災害出現的時候,使水的沖擊力有效減弱,降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的威脅。

第三,林業生產對生態文明建設十分有利,特別是在國家多年來的有效宣傳下,人民群眾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素質均已提升,再加上近年來林業產生的良好效果確實十分顯著,也使人們更加明確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生態系統中有產業、產業中有生態系統的形勢正在逐漸形成。與此同時,林業生產所帶來的大規模生態化也能促進林業潛能的循環利用,進一步推動了可持續發展。

第四,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經濟模式也在全球范圍內愈發普及,林業生產作為生態環境系統的重要構成,也是碳資源匯集的關鍵所在,進而為社會運行提供更多的能源。

3 林業生產的常見方式

3.1 分殖造林法

若想進一步增強分殖法的效果,最好能夠選擇類似于楊樹、槐樹等質量好、繁殖力強的苗木,以保證林業生產中樹木的成活率,與此同時,分殖法的操作十分簡單,對種植人員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在地面挖出大小適當的地穴,并保證地穴底部的平坦度與標準相符,再將苗木枝干或根部等營養豐富的器官栽種進去。苗木在實際栽種過程中需確保放置端正,排列密度的設計的合理性也要得到保證。另外,分殖種植法的優勢還體現在苗木培養時間與成本的有效節約上,在成材期較短的情況下,苗木相較其他方法來講可提前成林,但這種方法在大面積栽種中并不適用。

3.2 播種造林法

播種法就是在地上播撒種子之后,將其培育成活、生長直至成材。通常情況下,種子只能選擇在春季播種,且保證土壤中蘊含的水分能夠滿足種子的成長需求,但在實際播種之前,相關人員也應事先催芽,使苗木成活率及成長速度得到保證,避免由于種子質量而引發的種種問題。此方法實際上也并不難,優勢主要為適應性強、培育時間短等,所以在大面積種植的情況下,能發揮更好的效果,但同時管理人員必須注重對幼苗期的細心照護,使苗木夭折的概率降到最低。

3.3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也就是幼苗栽種,是林業生產領域目前最常用的造林方式。因為幼苗較為脆弱,為降低外界環境對其根系的影響,保護幼苗健康生長,因此,這種方法應用過程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必須要得到保證。在實際育苗的時候,需確保水分能夠平均分配到每個苗木,促進其獲得健康、穩步的發育。植苗法的優勢在于適應能力較強,如果種植工作與管理工作能按照相關要求展開,就能保證極高的成活率。

4 林業生產管理的具體方法措施

4.1 與經濟發展規律相適應

實際上,林業發展也必須要遵循客觀發展規律,這是林業生產合理性與有效性的必要保障,也是林業管理工作能夠順利展開的關鍵基礎。此時有關部門與管理人員根據社會實際狀況,對營林指標進行及時合理的調整非常必要,在對林業生產管理重新定位的基礎上,為營造林衡量標準與國家標準相符提供更高的保障。

另外,由于營林類型也較為多樣化,所以在指定林業生長指標時,應將營林類型作為根據,進行具體詳細的等級劃分,同時有關部門應提高對荒山等區域的重視程度,在充分掌握區域內自然因素與植物生長條件的情況下,推動營林規劃工作的順利展開,進而提高生長指標制定的準確性。若想為林業部門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管理人員也應針對各類樹苗進行調整,在合理擴大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適當改變營林生產結構,促進其向現代化的方向發展;管理人員必須將樹木老齡化問題考慮在內,并及時進行更換與調整,保證營林不會受到其影響[1]。

4.2 確保能提供充足的管理資金

林業培育質量受到管理水平的影響,而林業生產管理水平與資金投入也有著直接的聯系。簡單來講,如果想有效提升樹木產量,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進而促進林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有關部門必須確保資金提供充足。如此一來,不僅有利于管理人員在發現苗木問題的第一時間,進行有效處理,還能采購質量更好、適應力更強的苗木,為相應指標的達成提供保證。另外,資金使用與管理在營林工作開展的全過程中都要保證透明,從根本上杜絕貪污的現象發生。

4.3 建立完善的林業育苗基地

首先,相關人員應確保對育苗基地具體情況的全面掌握,然后與相關風險因素相結合,科學制定解決措施并有效落實,進一步提升樹苗存活率;其次,林業生產面積規模應該適當擴大,同時確保樹苗管理的科學性,一方面提高樹苗抗病蟲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保證樹木質量,盡可能降低各種病害導致的經濟損失;最后,相關人員應注重優良品種的研發,提高樹苗對林場的適應性,進而保證林業生產的綜合效益[2]。

4.4 保證對栽培質量的有效控制

林業管理部門需明確意識到,與林業種植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好一定時期內的工作目標并嚴格落實非常必要,此時再將規劃及方案作為根據,促進種植與造林環節的順利展開,進而提高林木的質量。此過程中必須發揮林業生產管理工作的作用,從根本上避免出現問題而影響種植進度。但林業部門也不能只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種植過程中一旦發現苗木質量不合格,就必須停止種植并追究采購、檢查等相關人員的責任,同時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

4.5 提高對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

就林業生產目前發展情況來看,很多技術人員都存在專業水平不足的情況,只能根據實踐經驗來進行林業管理,在管理方式、方法相對落后的情況下,管理效率自然也就難以提升。若想使管理人員能更好地完成崗位工作,進而實現對樹木栽培質量全方位的控制,林業管理部門必須提高對培訓的重視程度,為管理人員提供專業知識與技能定期學習的機會,如此才能在有效增強管理人員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的基礎上,使林木整體質量得到有效保障。除此之外,林業部門也應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從學校直接引進林業生產技術管理人才,在為林業生產注入更多活力的同時,真正意義上實現林業生產與高校學生就業的雙贏局面。

5 結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對于自然環境生態平衡還是國民經濟建設發展而言,林業生產及管理都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結合實際情況加大林業生產管理的力度,將目標設置為生態化林業建設,才能在全面發揮林業重要作用的基礎上,為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礎。新時代下我國發展的側重點早已不同,有關部門也應響應國家環境保護的號召,提高對林業生產及管理的重視程度,從各個方面促進我國綜合實力的真正提升。

【參考文獻】

[1]靳嶸.試論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分析[J].科學中國人,2014(11X):116.

[2]薛建華.試論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J].科學技術創新,2014(17):274.

猜你喜歡
林業生產生產管理管理方法
日本企業先進生產管理模式發展概述
淺談當前電力企業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淺談
高中班主任如何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煤礦信息化在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實踐應用
煤礦機械制造中合理設計及管理方法研究
加強施工項目成本管理的思路與對策
試論機械生產制造企業的生產管理
林業生產中的造林和撫育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