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決我國城鄉劃分和城鎮人口統計的新思路

2020-07-27 14:56城鄉劃分;城鎮人口;統計;新思路
博鰲觀察 2020年4期
關鍵詞:城鎮人口統計新思路

城鄉劃分 ;城鎮人口 ;統計; 新思路

內容摘要 自1949年以來,對于城鄉之間的區分,我國始終使用市政的行政地域概念來代替城鎮的實體地域概念。但是,伴隨著城鎮人口數量的增多,在統計工作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統計口徑也出現了許多變化?;谶@種情況,文章就城鄉劃分及城鎮人口統計工作的新思路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城鄉劃分 城鎮人口 統計 新思路

1 引言

在我國,劃分城鄉的標準通常與人口統計、社會發展、地區經濟及城鎮化的相關指數之間有比較密切的關系。在進行人口統計時,明確的城鄉劃分標準利于確定需要統計的地理范圍,也會得出更精準的城鄉人口數據統計結果。與此同時,人口規模的數據會伴隨著城鄉劃分標準的變化而出現波動。

我國城鄉劃分和城鎮人口統計工作數據顯示,隨著時代的長期發展,由于人口數量和城鎮數量都發生了激增,在實際統計人口工作中,城鎮人口統計工作失去了實際意義。所以,在當下人口統計工作中,對于設區的城市采用總人口指標進行統計,對于不設區的市和鎮進行街道及管委會人口統計,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人口統計工作產生了制約,亟須予以解決。

2 城鎮人口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劃分標準頻繁變動

在進行城鄉人口劃分過程中,隨著人口數量和城鎮數量的增多,城鄉人口劃分的實際標準也不斷變化。自1949年以來,我國城鎮設置標準進行了多次調整和更改,這無疑會時刻刷新我國人口劃分的標準;但也由于標準的頻繁變動,各個時期統計出的城鎮人口缺乏可比性,甚至在短時間內出現城鎮人口數量激增的現象。

2.2 城鎮建制方式導致的城鎮確定標準混亂

20世紀80年代之后,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城市中心作用,我國以中心城市作為核心構建了省市城鎮體系,也就是在大中城市建立“市管縣”體制;而對于一些新設置的城市則是“撤掉縣級單位,建立市級單位”。這種做法本身非常正確,但是由于沒有嚴格規定不同層次的城鎮之間所用的專業術語,導致許多市域、市區和鎮等相關概念嚴重混淆,在進行人口統計時也非常容易出現錯誤。

2.3 城鎮人口統計中地域范圍與實體地界不統一

為了便于統計,在城鎮人口統計過程中,對城市及市鎮進行了劃分;但是人口統計工作實際操作起來,這種城鎮的劃分是非常不準確的。因為城鎮人口統計所涉及的范圍指市鎮轄區所包含的范圍,但在“撤縣建市”及“撤鄉建鎮”等相關體制的實施下,統計的人口數字卻包含了一些農業人口及非農業人口,這無疑導致了城鎮人口數量過于夸大,不能在統計結果上真實地反映出實際地理范圍之內的城鎮人口數量。

2.4 人口統計標準不統一

20世紀60年代前期,我國將“城鎮人口統計數量”劃分為“轄區內常住人口數量”;到了60年代后期,則是對“市鎮轄區內的非農業人口”進行統計,并作為“城鎮人口數量”;而在80年代之后,則把轄區內的“農業人口”統計在“城鎮人口”數量之內。而在進行城鎮人口統計時,大量人員進城務工或者從商,并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城鎮居民,但這部分人在統計上卻沒有納入城鎮人口中。這種統計方法是非常不科學的,因為這些人也同樣參與到了城市建設及城鎮生活中。

3 解決當前城鎮人口統計存在的問題的迫切性

城鄉劃分標準,不僅會影響地區經濟及社會發展指標,同時也會影響公司戰略、城市研究及政府政策等。在當前經濟及社會發展的統計口徑中,城鄉一體化相關政策的制定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一些社會偏見,存在一些放棄城鄉劃分標準的現象。例如,在國家及地方統計部門發布的一些統計年鑒中,“城市概況”一章出現的“人均基礎設施”數據中,對城鄉人口指數的介紹就不包含城鄉劃分,顯然這樣不利于城鄉發展真實情況的把握。

參考當前城鄉人口的具體統計口徑,可以看出人口較前期有明顯的大的流動性,主要涉及人群是青年及中年,外出打工現象盛行無疑造成人口及家庭的分離。結合現實形勢,我國只能利用常住人口的口徑來完成城鄉人口規模的計算,由于受到人力及物力的限制,這種方法只能在十年一次的全國人口普查、人口抽樣等調查中使用。

在大力推進新型城鄉化的背景之下,城鄉化的定義已經從之前比較單純的“抽象空間統計”逐漸地轉化為一種包含經濟、社會及人民的一種具體實物定義,因此城鄉統計標準的劃分一定要與新的城鎮化發展的相關特征相符合,緊跟形勢,如此才能有利于掌握真實準確的源頭數據。

4 城鄉劃分及城鎮人口統計的新思路

4.1 統一統計口徑

為了便于政府、社會科研及其他部門開展相關的統計和規劃工作,對現有的城鎮人口統計口徑進行了統一,城鎮人口的統計范圍確定為城鎮區界內的“全部常住人口”,這樣才是最科學的統計,由此統計出的人口數據才是最真實、最具有參考價值的[1]。

4.2 城鎮及鄉村區界劃分

城鎮是指人口大量聚居,同時聚居的人口在城鎮內部從事非農業經濟活動,而該活動區域內則形成了物資集散中心,且具備非常完善的基礎設施。

當前我國進行市級單位設立時,此標準仍然適用;而鎮級單位設立參考的則是相關的標準,比較靈活,主要是根據不同地區農村的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來進行設定的。其中,有一條明確規定是:人口稠密及經濟發達地區,一旦聚集人口數量超過5000人,并且在總人口中進行非農業生產活動的人口數量占比達到70%以上時,就可以進行鎮級單位的建制[2]。該條規定的落實及實施,對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城鎮規劃建設是非常有利的。

4.3 因地制宜的城鎮化分及人口統計

在我國長時間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工礦城區、風景旅游城市區及縣改市的城市地區,這些地區的轄區面積非常大,有的甚至在幾千平方千米以上,而在各城市轄區的市屬農村人民公社中存在著不少的人口。對這些地區進行城鎮人口統計時,可以視當地情況而定,以城鎮基本特征準則為基礎,對每個居民聚居點進行分類統計。例如,在20世紀80年代初所進行的大城市人口統計中,就針對社區、郊區市鎮人口及遠郊鄉村人口分別進行了全面統計。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大大提高城鎮人口統計的時效性,同時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提升了城鎮人口統計數量的科學性及準確性。

4.4 采用定性標準

縱觀其他國家的一些統計標準,發現定性標準屬于城鄉之間進行科學劃分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可以把城鄉劃分標準及人口密度指標進行結合,從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改善來進一步劃分城鄉空間。一方面,這主要取決于人口密度的數據易于計算,既可以降低統計成本也能提高相應的統計效率;另一方面,人口聚集仍然屬于城鄉之間的一種重要區分指標。結合當前形勢,同時參考世界各國人口密度指標及全國人口的比值,初步考慮,可以把每平方千米1500人的平均人口密度作為一種基本標準,這樣就同步了其他國家的一些統計標準,進而也保障了人口統計數據在國際上的可比性。

5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城鄉劃分及城鎮人口統計來講,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及時有效地改進當下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方法,以及對現有的口徑及標準進行確定和落實是尤其重要的。這樣才能夠為人口統計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和準則,在便于開展后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為國民人口統計數據提供更加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周一星,史育龍.解決我國城鄉劃分和城鎮人口統計的新思路[J].統計研究,1993(2):55-61.

[2]張莉.面向公共政策的城鄉劃分與城鎮人口統計[J].城市發展研究,2018,25(6):1-7.

猜你喜歡
城鎮人口統計新思路
31 省份最新城鎮化率:9 省份超70%,這10 個省份城鎮人口最多
淺談城鎮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困難與對策
黑龍江省深化對日經貿合作的新思路與新舉措
招商引資新思路:精、專、優
2008—2015我國健美操科研論文的統計與分析
山東省交通運輸投資計劃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
市場經濟背景下的會計統計發展探究
少兒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這五年,我們共同走過——新思路 新作為 新突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