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落谷底,“中國式周播”的困與路

2020-07-28 05:44陽光
廣告大觀 2020年11期
關鍵詞:發展

摘要:收視式微,數量驟減,爆款難覓,平臺離場,2020年上半年的種種市場表現表明,跌宕起伏的中國周播劇,又走到了一個新的路口。一面是多數平臺的折戟沉沙,一面是湖南衛視作為領跑者的堅守,周播劇的未來究竟是黯淡收場還是觸底反彈?中國式周播的困與路究竟在哪里?本文試圖通過對國內周播劇的發展現狀的觀察,探討中國式周播的突圍之路。

關鍵詞:周播劇;中國式周播;發展

一、國內周播市場已顯頹態

與2017年、2018年五大衛視謀篇周播劇的盛況不同,今年的周播劇市場可謂回落谷底。

2015年,湖南衛視憑借爆品《花千骨》《旋風少女》正式將國產周播劇推至超車道,浙江、東方、北京、安徽等衛視紛紛入場,使得周播劇播出量在2017年、2018年突破30部到達頂峰。彼時的國產周播劇迎來高光時刻,整個行業翹首以盼周播劇春天的到來。

然而,進入2019以來,周播劇數量銳減,2020年上半年播出劇目已不足10部,周播寒冬不期而至。除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劇場仍在持續穩定地輸出周播劇作品外,北京衛視早已收兵離場,東方衛視、安徽衛視周播劇場則改為海外劇專場,浙江衛視10點檔開始重播730劇場,江蘇衛視二季度才開始啟動周播……

而已播出作品的收視表現也不盡人意,即使是湖南衛視祭出的神話大IP《哪吒》,和浙江衛視推出的鄧倫、李一桐主演的高期待值民國劇《海棠經雨胭脂透》,也與往年爆款難以比肩??梢哉f,起伏不定的中國式周播,再次面臨發展困局。

二、“中國式周播”的紅與黑

“周播劇”,顧名思義,是指按照每周為周期播出的電視劇。這種播出方式,在歐美、日韓等地已經非常普遍。以美劇《老友記》為例,其于1994年在NBC首播,2004年落幕,整整延續10季,見證了周播劇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和生命力。

與歐美日韓周播劇的盛行相比,起步較晚的國內周播劇發展至今還算不上完整意義上的周播劇。與國外邊拍邊播、根據觀眾反饋隨時調整劇本拍攝的周播劇有著本質的不同,國內周播劇受審查制度等影響,只是把“日播”變成了“周播”而已,在創作上仍停留在日播劇的基礎之上,因而形成了帶有本土特色的“中國式周播”。

“中國式周播”于2011年由湖南衛視首度發起便遭遇水土不服。其時,湖南衛視以一部《被遺忘的秘密》率先試水國內周播劇市場,結果收視低迷,慘成炮灰。之后起起伏伏兜兜轉轉,直到2015年,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和“鉆石劇場”迎來兩大現象級周播爆品的會師,《旋風少女》和《花千骨》兩劇在全國網的收視雙雙破2,一度破3,為“中國式周播”帶來行業曙光。在此影響下,東方、浙江等各大衛視平臺紛紛加緊周播劇場的布局,周播劇一夜之間遍地開花。

表面的紅火,實則一直暗流不斷。以2017年為例,各大衛視一共播出35部周播劇,然而多部周播作品令眾人吃癟。熱門IP、正午陽光出品的《瑯琊榜之風起長林》登陸東方、北京衛視,收視撲街到只有0.27%、0.26%;由張翰主演的《傳奇大亨》首播3天收視跌破0.2%,被浙江衛視從晚上10點檔移至凌晨的深夜檔;安徽衛視、北京衛視則主動示弱,以積壓劇和重播劇填檔周播劇場。若干信號都表明,周播劇的發展在國內并未如期待中順利,反而漸成雞肋。

如今,9年已過,有人提前離場,有人搖擺徘徊,劇集銳減、口碑受創、收視低迷、高光不再,中國式周播陷入生死攸關的困局。

三、周播仍有存續空間,未到退場之時

盡管市場整體表現并不十分樂觀,但國產周播劇還未到退場之時。

從行業來看,少了黃金檔相關限制的國內次黃檔周播劇,題材選擇更為寬泛自由,能豐富電視劇熒屏的內容和品類,同時周播的形式需要優質內容來推動,呼喚精品制作,從這一點來說,周播劇的發展是行業發展需求,具有存續空間。

另一方面,相較于日播,播出周期更長的周播劇更能實現收視人氣最大化和創造商業價值最大化,在利益價值的驅動下,周播劇顯然有更長遠的生命力。而從受眾接受度來說,隨著觀眾主流群體的迭代更新,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觀眾對周播劇的播出形態接受度已經越來越高。目前國內周播形式的綜藝節目很多具有超高人氣便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現階段還未到唱衰周播劇的時候。目前衛視周播劇整體收視欠佳,究其原因,一是網生自制周播劇的崛起對其形成了較大沖擊,分流了部分觀眾。另一方面,劇場定位搖擺、優質資源匱乏、劇集冗長、題材同質等內因,導致周播劇觀眾粘度差,口碑收視欠佳。與國外周播劇相比,國內周播劇往往沒有科學的懸念設置和高潮分配,“周播”變得空有其名。

未來,各大平臺應回歸內容本身,從尋求差異化定位、提升劇集品質、創新劇集類型,量身打造符合周播特性的內容及結構模式,或可成功脫困。

四、以湖南衛視周播為樣本,內容定制或是脫困之路

作為國內周播劇的探路者、領跑者和執守者,湖南衛視的周播探尋之路,一度被視為中國式周播的成長樣本。梳理其發展軌跡亦可為現今周播劇的困局找到到一些突圍的方向。

從2011年的試水失敗,2012年、2013年的徘徊淺行,2014年《古劍奇譚》帶來的短暫紅利,到2015年憑借爆品《花千骨》《旋風少女》撬動整個行業發展,再到如今市場前景的不明朗,湖南衛視可謂見證了周播劇落地本土的起起伏伏,并從中摸索出了一套相對成功的周播模式。

如果說幾度登場又幾度離場,以大古裝大IP為利器的“鉆石”周播劇場,是湖南衛視創新周播的試驗田,那么,“青春進行時”劇場就是一塊一度豐收的麥田。起于2011年,正式定名于2015年,經過多年的發展,作為國內首個周播劇場的它,堅持“青春”定位,持續鎖定青春題材、青春風格、青春主演、青春受眾,是國內品牌畫像最為清晰、定位最為精準、出劇水平最為穩定、收視表現最為搶眼的周播劇場。2015年的《旋風少女》,2016年的《漂亮的李慧珍》,2017年的《楚喬傳》,2018年的《流星花園》,2019年的《大宋少年志》等一系列口碑爆款,令其迅速建立起“青春周播”的廠牌。

與20:00黃金檔照顧廣譜觀眾不同,22:00的次黃金檔是年輕觀眾聚集的時段,定位年輕的“青春進行時”,不僅與湖南衛視平臺自身年輕化的受眾定位吻合,更迎合了次黃檔的收視群體,可以說專業化和特色化的定位讓其首先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而當多數周播劇場仍停留在被動買買買模式,并寄希望于靠單品的火爆拉動劇場品牌的時候,“青春進行時”已經形成了一條自給自足的周播生態鏈,其采取自制劇和定制劇的模式,有效避免高成本采購壓力的同時,盤活了劇場生態,確保了劇場的品質輸出和品牌的風格化形成,實現了內容與品牌的相互反哺。

可以說,“青春進行時”圍繞“青春”這一概念定制自己的獨家內容,建立起自己的“小大眾”市場,形成了穩定的觀眾群。但是,進入到2020年,受整個行業影響,“青春進行時”也面臨著新的破局壓力。

總之,“中國式周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持續供應優質內容,是脫困突圍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易宇鳳,周播欄目劇——中國式周播的未來發展之路【J】,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2018年

[2]? 薛迎賓,對國產電視劇周播模式前景的探討【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年第11期

作者簡介:陽光(1986.2-),女,漢族,籍貫湖南長沙,本科,職務影視劇宣傳策劃,職稱初級職稱,研究方向:影視劇。

(作者單位:芒果影視)

猜你喜歡
發展
印刷術的發展
習近平的可持續發展之“策”
京津冀協同發展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協調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領導的囑咐
我們究竟來自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