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非遺文化傳承的教育意義及路徑

2020-07-28 05:44段元超
廣告大觀 2020年11期
關鍵詞:非遺文化教育意義傳承

段元超

摘要:非遺文化傳承在近幾年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優秀的非遺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發揚非遺文化是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文化具有很強的凝聚力,能夠將一個民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悠久發展歷史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圍繞非遺文化傳承的教育意義及路徑展開分析與研究,并以山東濟南市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為例,較為詳細地論述了非遺文化傳承的路徑。

關鍵詞:非遺文化;傳承;教育意義;百花洲

一、非遺文化傳承的教育意義

(一)引導學生認識、了解、熱愛非遺文化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以及文化意識,是其他文化形態取代不了的。傳承與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認識、了解、熱愛非遺文化?,F代社會,比以往更加看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大部分學生日日夜夜都沉浸在文化課知識的學習中,對民族優秀的非遺文化知之甚少。其實,這也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真正地走進校園、走進學生群體有很大的關系。如果能夠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展的話,學生認識和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長河中的璀璨明星,孩子們在接觸和認識之后,能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更加全面的了解,能夠從文化的角度去了解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

(二)擴大學生知識面,豐富知識儲備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之一,集中體現了我國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精神面貌、思維方式、勞動人民智慧等等。這些知識與傳統課本上的知識是有很大差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無窮生命力的,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力量支持和精神支撐。如果學生能夠真正同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話、真正地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話,學生的知識面將會得到擴展,知識庫也會更加的豐富。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陶冶學生情操,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

非物質文化是我們的祖先們智慧的結晶,汲取了各個民族的精神養分。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整個世界的珍貴遺產,更是人類文明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繼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珍貴而璀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支持下,學生將會擁有更多的自信心。而且,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有利于引導和激發學生為祖國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非遺文化傳承的路徑——以百花洲為例

(一)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概述

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在大明湖的旁邊。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是認識老濟南、領略非遺文化的重要地點。在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中,能夠看到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身影,比如說魯繡、面塑、雕刻、皮影、戲曲、泥塑等等。這里有老照片1457張,老物件930件,而且還有專門建立的泉水人家博物館。

(二)百花洲非遺文化傳承的路徑

1、在學校開設拓印手工體驗課

在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里有專門體驗拓印的地方,在這里還可以制作線裝書。其實,來到這里體驗雖然很好,但是游客數量畢竟還是有限的,如果能夠開展“拓印進校園”活動的話,無論對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事情。拓印手藝人可以在學校的安排下進入學校給學生們講課,帶領學生們體驗拓印,還可以帶領學生們制作線裝書。這樣既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引導學生們去認識、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展。

2、組織學生來百花洲參與研學

現在研學越來越熱,如果能夠組織學生來百花洲研學的話,無論對學生體驗還是對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都是很有益的事情。百花洲管理人員可以同學校合作,學校負責組織和帶領學生來百花洲研學,百花洲負責為學校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習活動。除了教授學生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知識外,還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去體會祖先們的智慧,增強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而且,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制作出來藝術品的過程,也是學生們繼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

3、對那些有興趣的學生進行重點培訓

在研學或者其他體驗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那些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對這些學生可以進行重點培養,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和傳播者。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文化發展,人才支持始終是很重要的。只有不斷地去發現和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才能夠更好地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不間斷地傳承下去。否則,有可能非物質文化遺產會慢慢地淪為一種意識形態,這些傳統手藝很難能夠再展示在大家面前,也很難能夠繼承和發揚下去。

三、結論

綜上所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能夠引導學生更加地認識、了解和熱愛傳統文化,能夠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還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以百花洲為例,繼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途徑主要有在學校開展拓印手工體驗課,組織學生來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參與研學,著重培養那些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濃厚興趣的后備繼承人等等。

參考文獻:

[1]? 王麗娜,寧丁,李文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研究——以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為例[J].農業經濟,2020(07):61-62.

[2]? 韓莉. 非遺“老手藝”變身脫貧“新動力”[N]. 河北日報,2020-07-10(009).

[3]? 祝偉. 讓非遺在城市落地生根[N]. 經濟日報,2020-07-03(012).

[4]? 付佳怡,王美婭,魯煒中.“非遺”視域下民間文學的傳承與保護路徑思考[J].戲劇之家,2020(19):199-200.

[5]? 劉闖. 展現歷史文化名城風華[N]. 南昌日報,2020-05-17(002).

(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非遺文化教育意義傳承
淺談民俗文化的教育價值
“行為—認知”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
讓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樂課堂
幼兒課間游戲活動的開展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隆回灘頭年畫”的特點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在職業學校中建設“非遺校園文化”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