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哲學中對社會客觀性與人的主觀性的認識

2020-07-28 09:24盧穎
廣告大觀 2020年11期
關鍵詞:中國哲學主觀

盧穎

摘要:本文從儒道二家的不同思想入手,分析中國古代哲學中關于社會客觀性和人的主觀性的不同理解。首先,儒家肯定社會的客觀性,對于人的主觀能動性則將之于社會客觀性劃分開,各自在其領域發揮作用。其次,道家也肯定社會的客觀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儒道二家的思想研究,最后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此問題的論述做出對比,得出在現階段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可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結論。

關鍵詞:中國哲學;客觀;主觀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儒道二家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要分析中國人的哲學傳統的養成,首先要剖析中國古代哲學中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看法。本文從儒、道二家入手,以社會的客觀性和人的主觀性為中心論題,分別探討儒道二家對此問題的不同詮釋。

一、儒家思想

在中國原始觀念中,“命”這一概念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最初的意義是“命令義”,但此“命令義”在原始文獻中帶有人格天的意味,即有一個假定的意志要求,帶有原始宗教信仰的影響。第二個意義則是“命定義”,這涉及的就是客觀限定的問題。

“命定義”這一觀念后來經由孔孟融入儒學之中,成為儒學中一個較為重要的論題。在這里,“命”與人格天的傳統宗教信仰觀念相分離,只代表“客觀限定”。所以“命”這一概念僅僅“可決定成敗得失,然不能決定合義或不合義”。也就是對于具體的事實經驗來說,“命”這個客觀限定是指完成一件事所需要的條件是否充足。

若對應主觀與客觀而言,儒家毫無疑問是承認社會規律的客觀性的。儒家將“命”這一個客觀限定看做是人力不可改變、不可影響的東西,此為“天命”。但這個天不是人格天,而是沒有意志的自然之天??鬃佑校骸疤旌窝栽??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由此可以看出,天是不帶意志的,四時和萬物都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客觀存在。因此,合于“天命”的社會規律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荀子將這一點講的更直接明了,在《荀子·天論》中有“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是很明顯的唯物主義觀點,“天”就是一個客觀存在,它不是因為堯的品行高尚而存在,也不會因為桀的殘暴而消亡,人類社會對天并不能構成影響。

儒家雖然承認社會的客觀性,但同時,儒家也是人文主義的代表。因此,雖然“命”已經將條件限定了,但是這不意味著人就不需要作為?!懊敝皇墙鉀Q了成敗的問題,但是沒有解決價值問題。而價值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人的主觀能動性。

孔子有“義命分立”的觀點,將客觀與主觀的問題分別開來?!懊笔侵缚陀^限制,而“義”則是指自覺主宰。一件事能否成功是“命”的范圍控制的。但是一件事是否應該去做,這就是“義”的范圍內蓋該進行考量和選擇的。也就是說,事實的成敗與道德的應不應當不可混為一談。據此,儒家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肯定主要來自于對人能夠進行價值判斷這一方面。人有“義”,有“正當”,就是有了自覺意識。

在《論語·微子》中有“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說明孔子也知道“道”之是否能行其實已經有了定論。但是在《論語·里仁》中又有“朝聞道,夕死可矣”??鬃右呀浿馈暗乐恍小?,但是卻仍在努力地追求和踐行“道”,因為在孔子眼中對“道”的追求不必去管成敗。人應當去追求“道”,這是人的價值選擇。天命如何我們無法改變,但是價值選擇是人的行為,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驅動。

二、道家思想

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與儒家有著明顯不同。老子思想由觀察萬事萬物的變化與無常而升起,經驗事物都是處在永恒的流變中。但世界上總有不變的東西,那就是事物所要遵循的規律。如果說儒家對于社會規律的理解就是合于“命”的話,那道家對于社會規律的理解就是要合于“道”。

道家的“道”指的是形而上的一個存在,它超越于經驗世界,不可言說,先于天下萬物而存在,并且創生萬物,萬物都以“道”為運轉的依據?!兜赖陆洝分杏校骸坝形锘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薄坝形锘斐?,先天地生”指 “道”的產生先于天地,并且是一片渾沌,無形無狀?!蔼毩⒍桓?,周行而不殆”是說“道”的客觀獨立性,不會因為任何東西而改變,同時它也處在不斷的運行當中,永恒不止息?!翱梢詾樘斓啬浮睆娬{的是“道”對于宇宙萬物及其規律的創生作用。由此則可知“道”有它自己的獨特運行規律,不受人的意志所影響,是一個客觀存在。

而人類社會的規律,在道家那里,也是依據“道”而來,因為“道”是一切事物的最高主宰。老子文本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道”又與“自然”這一概念密不可分,人類社會的規律既是合于“道”,也是合于“自然”。

在道家思想中,人的價值不體現在主觀能動性上,不體現在對世界的改造、不體現在實踐上。無論是老子還是莊子都認為,人的主觀自覺最終是體現在生命情趣上的。道家所肯定的自我境界在莊子那里有更為明顯的表達,即是“逍遙游”?!肚f子·內篇·逍遙游》中有“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薄盁o己”、“無功”、“無名”即是莊子要追求的境界,而要達到這種境界首先就要做到離形去知、不追求價值實現的“游”于“無窮”的狀態。只有自我不參與經驗事物的活動,人才能“全其生”,人的生命才達到一個完整的最高的境界,才能對整個世界采用一種觀賞的態度。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古代哲學的儒道二家對于主觀與客觀的分立都有著各自的不同詮釋。儒家可以說是高度肯定人的主觀能動性,即使在認為客觀限定不可改變、事物的成敗不可改變的情況下,依然堅定地懷有對人在價值問題上主宰性。中國人常說的“人定勝天”不可不說就是儒家思想的一個發展的縮影。道家思想無限肯定客觀存在,相信因循自然,一切自然而然就是最好的狀態,但是同時也忽視了人的主觀性的能動作用。

而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一方面“社會規律的存在與發展不受人的意識支配,人的意識以及人的實踐卻要受到社會規律的制約”。另一方面,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又能起到能動作用。對于社會客觀性與人的主觀性之間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采用的是辯證的方法,“承認社會規律的客觀性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就具體實踐而言,要建設和發展國家,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更為簡潔、清晰,且易于操作。因此在當今中國,將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社會客觀性和人的主觀性的觀點作為主流思想,還是非常正確且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

[2]? 樓宇烈.老子道德經注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8

[3]?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 莊子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2011

[4]? 譚培文,姜匯泳. 社會規律的客觀性與主體創新性選擇[J]. 廣西社會科學,2017(6):154-157

[5]? 王正.先秦儒家道德哲學中的義命之辨[J]. 倫理學研究,2016(1):48-53.

[6]? 陸建華. 道家政治思想的當代價值[J]. 學術研究,2013(11):40-44.

[7]? 高其文. 遵循客觀規律性與發揮主觀能動性——兼談社會規律與歷史主體的關系[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4):64-69.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中國哲學主觀
你和他熟嗎
后印象
有主觀小量傾向的“數+量/名+之+形/動”格式
掙多少錢,才可以買到快樂
再談中國生態哲學的幾個問題
當代新道家的三大思潮
對立與存在
從錢穆的《中國歷史研究法》談中國歷史研究的整體觀
論中國哲學的現代定義
中國哲學對傳統藝術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