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別微歧視現象初探

2020-07-28 09:14馬溪謠
廣告大觀 2020年11期
關鍵詞:女性

摘要:“微歧視”的概念最初產生在1970年,由哈佛大學教授、精神學家切斯特·M·皮爾斯提出,指的是“微妙”且常常是潛意識的輕微蔑視,被用來描述他經常目睹的非黑色人種美國人對非洲裔美國人的侮辱和解雇案例。最終逐漸發展為涵蓋任何對被邊緣化群體的輕視態度與行為。當今社會中明顯的性別歧視正在下降,但仍存在于各種微妙的表達中,性別微歧視使女性飽受隱性暴力的侵害和困擾,侵蝕著她們的靈魂和尊嚴。重視性別微歧視現象,有助于加強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建設,實現個人自我完善,對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和社會正能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微歧視;性別;女性

一、微歧視概念解析

“微歧視”的概念最初產生在1970年,英文為Microaggression,由哈佛大學教授、精神學家切斯特·M·皮爾斯提出,指的是“微妙”且常常是潛意識的輕微蔑視,被用來描述他經常目睹的非黑色人種美國人對非洲裔美國人的侮辱和解雇案例。在他看來,微歧視主要是針對特定人群(尤其是有色人種)的不明顯的、潛在的侮辱行為,如帶有偏見的稱呼、言語習慣等。這些歧視行為潛伏于日常生活,不易被覺察,卻營造出對特殊人群不友好且充滿壓力的社會環境。此觀點自提出后處于休眠狀態,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擴大衍生,最終逐漸發展為涵蓋任何對被邊緣化群體的輕視態度與行為。

目前中文語境中,對“ Microaggression ”尚無統一翻譯,如“微侵犯”“微歧視”“微暴力”“隱性歧視”等提法都在一定范圍內使用,又以前兩者所用最廣。筆者選擇“微歧視”的譯法,其中的“微”取“微小、隱匿、不明顯”之意。顧名思義,微歧視強調的輕蔑性、侮辱性、歧視性言行通常是無意識的,歧視者常常難以覺察自己的不恰當言行?!杜=蜃值湫率珍?0個奇葩新詞》中將Microaggression定義為:用來描述對少數種族等邊緣化群體的間接、細微或無意的歧視或偏見的一種說法、行動或事件。搜狐網有文章寫到:aggression是“侵略、侵犯”的意思;因此microagression就是“很微小的侵犯”。但這里的侵犯不是肉體上的侵犯,也不是領土上的侵犯,而是一種歧視的侵犯,而且是一種間接的、輕微的、無意的侵犯。韋氏詞典將“Microaggression”解釋為:對少數群體或邊緣化群體成員微妙且經常無意中充滿敵意、貶低的評論或行動。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傳達敵對,貶損或消極的偏見和對任何群體的侮辱。

微歧視不同于普通歧視,它細微到難以被人覺察,表現于交際言語和肢體語言等日常環境中,幾乎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微歧視的施加者、承受者,從而致使一系列心理、道德問題產生。

二、性別微歧視現象

(一)現實社會中的性別微歧視

性別歧視是一種性別成員對另一種性別成員的不平等對待或貶抑,尤其是男性對女性的不平等對待。性別歧視者不僅僅限于男性對女性,也有女性對自身、對其他女性,女性對男性基于性別的區分、排斥、限制、貶低以及由此造成的損害與限制,是一個基于生產力發展延續千年的社會現象。

社會中的明顯性別歧視正在下降,但仍然存在于各種微妙的表達中。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常常會對那些不夠陽剛的男生很娘,這個statement不僅對于女生群體是一個microagression(因為我們下意識將“娘”賦予了一種低俗、低級的含義);對于那些表面上是男生,內心可能完全是個女生的男生也是一個microagression?!八苣铩边@種話可能我們脫口而出不覺得有什么不妥;但是,這句話確實無意中表達了對上述兩個群體的歧視。以及“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等對女性總體形象的固化觀念、刻板印象等,其實都是微歧視的一種——性別微歧視。

“男主外,女主內”的發展格局和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思想長期存在,一種“男強女弱”的共識逐漸在社會意識中形成并延續到了今天的社會。這種傳統性別觀念意識對女性在潛意識中產生否定和質疑的態度,使保守落后的觀念仍發生在社會對女性行業的選擇中。即使女性的知識層次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但職業分布基本沒有質的變化。具有高收入和較高社會地位的職業崗位,如醫生、律師、金融從業者等職業往往在受到傳統封建觀念的影響下對女性先天性的產生排斥。大部分女性在找工作時已限定在較低層次的工作中,如文秘,教師,助理等傳統女性職業。

(二)網絡環境中的性別微歧視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的發展建立了一個相對平等的平臺,人們能夠在互聯網上發表自己的態度、觀點,但網絡在傳播觀念的同時,也傳播了很多帶有微歧視性的信息,很多女性出現了“集體無意識”受到了歧視而不自知。女性媒體從業者少于男性,媒體更多的話語權掌握在男性手中,造成媒體在傳播過程中以男權為中心,很多時候會無意識地迎合男性的審美和價值觀。其次,網絡新媒體不同于傳統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娛樂化網絡語言,如果語言中含有性別歧視,人們在使用的過程中又會潛移默化地接受這些偏見。

著名女性主義學家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寫道,“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造成的”。社會性別在人成長的過程、人的社會化中逐漸形成。不可否認在當今社會,大眾傳媒在女性性別塑造方面作用巨大,對于女性社會角色和行為特征的傳達發揮著重要功能,但某些媒介卻因為性別觀念認知的主觀性或者為了追求沖擊力和吸引力,呈現出虛假刻板的性別塑造。比如媒體關于“剩女”“女博士”的“標簽化”報道等,“女漢子”“綠茶婊”等網絡詞匯的傳播,往往帶來社會對女性認知的片面與狹隘,造成了性別微歧視的產生。還如車禍報道標題中“女司機”的標簽,從而讓公眾產生一種女駕駛者車禍幾率更高的錯覺,仿佛“女司機”已成為駕駛技術差的代名詞,但事實上根據數據統計,男駕駛者車禍幾率更高。網頁廣告中都充斥的美女圖片過度渲染女性的外貌,突出女性的觀賞性。兩會期間“冷艷高貴”“美貌與智慧并存”“端莊美麗”等詞成為“美女翻譯”的熱門限定詞。女性的外表成為中心,而自身的價值被忽視。類似于這種報道以男性為中心,強調女性的觀賞價值,帶有物化女性意味的詞,在社交媒體中隨處可見。

三、性別微歧視原因

(一)認知偏差因素

性別微歧視,有時是一種社會意識的建構所致,社會對于男女實現價值的反饋與期待不同,因此女性可能受限于“弱勢群體”角色中。受環境、教育、文化習慣等因素影響,因為社會群體的偏見與刻板印象、傳統觀念等,一些不全面、不客觀的信息所造成的認知偏差,也加劇了微歧視現象。某些網絡公眾號放大稱頌女性“為家庭棄事業”的行為,以及過于強調女性的“賢內助”角色,雖然表面看起來是對女性的贊賞,但其實更深層面依舊是傳統性別觀念的延續。對于某些崗位更偏愛男性的情況,多數女性表示正常男性體力好能力強,可以帶給用人單位更高效益,這說明很多女性在與男性競爭時,默認自我劣勢地位,產生了不正確的認識沒有爭取應有的權利,沒有走出傳統觀念的束縛。

(二)生理情感因素

從生理角度分析,女性的一生需要經歷生理期、生育期、哺乳期、更年期四個特殊時期。雖然在很多調查中顯示,女性較男性的平均生存年齡要長,但在實際環境中,女性在日常工作中出現患病,經期請假等病假情況均要多于男性。生育年齡的限制和身體及情緒的不適確實會妨礙到她們的正常生活工作。情感心理方面多數女性的確有著更細膩的心思與敏感的個性,由于希望對家庭及事業二者兼顧,以及社會期待的因素,導致女性自我要求嚴苛,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以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價值觀在女性中有一定的市場,因此一些女性希望用婚姻改變命運。這不僅使女性容易失去應有的獨立性和人格尊嚴,也導致了傳統男權思想的回歸。女性自身生理和心理的限制,她們的認同與容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微歧視的產生。

(三)大眾群體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原本指一個印刷過程的復制,后來被比作“存在大腦的圖片”或者現實中的心理復制品,專指關于某些特定類型的人或事物的一種概括性看法??贪逵∠蟮漠a生追溯其緣由,其實是因為在了解某類人群或事物時,選擇直接采用經驗或依靠感官走了“捷徑”。封建傳統文化的影響和一些傳統習俗的束縛下,固定的性別思維模式使很多人認為女性能力低于男性。比如“女司機開車技術差而男司機技術好”就是一種刻板印象。這種刻板印象從更深層次可以看作是一種基于“性別刻板印象”的延伸。社會觀念常有“女性是感性而不理性的”和“女人更適合干家務”這類刻板印象,在其它領域有所延伸,可能就是女性難以成為優秀政客,女人并不適合做金融師,那么當然也不會好好開車了。

四、性別微歧視的危害

(一)社會層面

近年來,網絡空間關于“女司機”“女博士”等的“妖魔化言論”幾乎都充斥著娛樂、戲謔的成分,各種惡搞視頻和調侃的段子層出不窮。而這種基于刻板印象產生的微歧視,極大地打壓了女性的信心,阻隔了女性的上升空間,對于女性在學習、工作、家庭上的選擇產生了惡劣的負面影響。性別微歧視與現代社會所倡導的公平、平等、正義理念,倡導平等友善、和諧公正的道德規范相餑,損害了社會女性公民的人格尊嚴和享有的平等權利,降低了公共討論質量,可能導致社會群體間產生矛盾,不利于建設正確的道德輿論導向,不利于形成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局面。

理論意義

(二)個人層面

首先,微歧視現象使人們飽受隱性暴力的侵害和困擾,任由微歧視亂象叢生會導致受歧視群體的情緒和心理失常,侵蝕人們的靈魂和尊嚴。其次,社會微歧視不利于加強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建設,實現個體的自我完善。對于激濁揚清、扶正祛邪,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和社會正能量,以及引領公正社會風尚、提升公德力量等實踐產生了非常不良的負面影響。并且社會微歧視還不利于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個人的道德品質修養起到消極影響,從受歧視群圖的角度來看,增加了女性群體的心理與精神壓力。

參考文獻:

[1]? 成晨坤.已婚職業女性心理壓力產生的內外因素分析[J].學術探討,2012(05).

[2]? 明山.淺析網絡中的性別歧視現象——基于女性主義視角[J].新聞研究導刊,2018(04).

[3]? 高秀雪.女性主義視角下廣告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研究[N].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8(11).

[4]? 陳佘美子.從善因到惡果:女性傳播的悖論[N].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

[5]? 劉欣然,馬祖蕾.女大學生就業隱性歧視對策探析——人力資本投資理論[J].科技創業月刊.2013(12).

[6]? 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7]? 譚趁尤,劉靜姿.高校女大學生就業中性別隱性歧視探析[J].高教論壇,2019(03).

[8]? 張艷紅.女性主義視野下的媒介批評[D].武漢大學大學,2009.

作者簡介:馬溪謠(1993),女,回族,寧夏銀川人,北方民族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民族地區道德建設。

基金項目:北方民族大學2020年研究生創新項目“社會微歧視與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項目編號:YCX20031

(作者單位:北方民族大學)

猜你喜歡
女性
女性尊嚴的艱難追尋
淺析政治學視角下我國對于年輕女性的民主教育
淺談《紅樓夢》的女性崇拜意識
從《軌道》的視角看維吾爾族女性婚姻的悲劇
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女性——斯嘉麗
21世紀以來被拐賣女性文學中的典型形象
《閑情偶寄》中的中國女性之美
論女性的可持續發展
淺談《紅樓夢》女性外貌美描寫中的“隱含比較”修辭手法
女性與權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