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

2020-08-04 04:36陸志良黃志杰
江蘇教育·職業教育 2020年6期
關鍵詞:教學質量監控校企協同人才培養

陸志良 黃志杰

【摘要】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立足雙元制校企協同本土化實踐,積極開展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工作。為解決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校積極探索構建以目標系統、過程系統、評價系統、反饋系統4個主系統和“雙元E+”信息系統、組織系統、制度系統等支撐系統為主體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現了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校企協同;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教學質量監控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20)44-0039-05

【作者簡介】1.陸志良,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太倉,215400)質控與督導室副主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學質量控制、中高職一體化專業建設;2.黃志杰,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太倉,215400)質控與督導室主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質量控制、職業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

*本文系江蘇省第四期職業教育重點資助教改課題“信息化環境下‘雙元制核心項目審議體系構建與應用的實踐研究”(zzz25)、蘇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中職?!p系統構建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161224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在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擴大對初中畢業生實行中高職貫通培養的招生規模,[1]同時也明確,要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加強質量督導評價。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自2013年起與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合作開展計算機網絡專業中高職銜接試點項目,迄今已開發出10余個專業銜接項目,通過區域集中、資源共享、銜接協同,實現了在本區域內職教協同共贏的目標,擴大了辦學規模,提升了職教競爭力。相對于人員、物質方面的銜接,建立制度、標準、質量、內涵等層面上的穩定機制則更為重要,所以,在學校雙元制校企深度合作基礎上構建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其監控和督導的重點在于推動學生技能與學歷的雙提升。本文以學校計算機網絡專業為例,就該專業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展開研究。

一、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銜接的“病情診斷”

中高職銜接作為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其研究主要集中于課程銜接、轉段考核要求等方面,但是對于分段層面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卻較少關注,最終導致中、高兩個階段的教學質量無法體現一致性,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不夠清晰。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支持下,各中高等職業學校積極聯合申報中高職銜接培養項目,但是學校對于人才質量的輸出、人才培養目標的把控、企業的人才需求等均未深入探究,多數學校并未制訂出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

第二,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協同管理機制仍需完善。中高職銜接雙方在教學管理制度方面獨立運行,僅落腳在專業教研室層面,沒有建立一體化的教學監控與保障組織機構,制度缺失,意識薄弱。中高職雙方沒有融入彼此的校企協同管理、校校協同教學管理、校校協同教研管理等工作,如果高職校向中職校提總體要求,中職校因條件有限、力量有限,統一的質量標準難以落到實處;而中職校遇到的困難也無法獲得高職校的實質性幫助,協同問題凸顯。

第三,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銜接方案有待強化。中高職銜接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過程中仍以高職院校為主導,沒有按照“共定培養目標、共訂教學計劃、共定評價方法、共建實習實訓、共享企業資源”的思路推進工作,也沒有進行逐年滾動修訂。頂層設計的缺失導致人才培養無法完成一體化,分段培養力度不夠,整體優化程度不足,“接口”質量問題尤為嚴重。

第四,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尚未成型。目前中高職在課程設置、教學進程安排、轉段考核方面開展了許多研究,尤其重視轉段考核,形成了文化課與專業課相結合、學業水平測試課程納入考核范疇、技能證書替代部分核心課程等考核方式。但是課程內容重復、資源不足、評價落后、標準不一致等問題仍制約著中高職銜接的整個過程。中高職一體化的課程體系需要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人才培養標準、課程建設與實施過程、人才質量評價與反饋等多個環節進行質量控制。

二、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銜接的“治療手段”

在雙元制校企協同本土化的基礎上,中高職一體化培養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現代化職業人,其監控的方向應與人才培養的一體化目標并行,確?,F代職教體系對中高職銜接要求的有效落實。在計算機網絡專業中高職一體化實施過程中,學校引入功能豐富的信息化平臺來支撐整個質量監控體系的完整性,教學質量監控從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與發展、企業崗位需求等方面出發確定質量標準,實施中高職一體化工學交替、教學做合一的教學過程,通過多元化綜合性考核評價形成反饋內容(如下頁圖1所示)。

(一)強化目標、達成標準

構建“強目標、達標準”的目標系統,目標在質量監控體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可以有效地引導、促進、達成標準。

1.辦學模式與定位(引導)。以學校與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的中高職銜接培養為例,雙方均有明確的辦學定位,有清晰的辦學理念和方向,持之以恒地走“雙元制”本土化校企合作實踐探索之路,堅定不移地開展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大批高標準高質量的現代職業人,同時滿足了社會對人才技能和學歷的雙重需求,為構建質量監控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

2.人才培養方案(促進)。學校正在承擔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計算機網絡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方案開發的項目試點工作,中高職項目人才培養的流程包括銜接專業設置的需求調研、專業面向的崗位定位、崗位工作任務分析、職業能力的定義、人才培養目標的一體化確定、課程的一體化設置、教學科研的一體化探討、轉段評價的一體化銜接、實驗實訓的一體化建設等,最終形成雙方共定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從綜合性而言,人才培養方案的逐年滾動修訂和執行過程最為貼切,其涵蓋面最廣,是人才培養質量評估的核心依據。

3.質量標準(達成標準)。監控應有明確的標準來衡量達成度,共同制定合理的標準是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成功構建的必要條件。學校為了更好地推進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相繼制定了一系列質量標準:(1)學校發展規劃、師資發展規劃、校企協同建設標準、企業師傅標準、企業學徒標準等校企協同管理標準;(2)崗位與職業能力分析文件、人才培養方案滾動修訂要求、專業教學標準、課程建設標準、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標準、職業技能標準、人才多元評價標準等專業標準;(3)學校崗位(含管理、教學、生產)工作的職責、要求、完成度等形成的崗位標準;(4)中高職一體化建立的組織機構、銜接運行機制、銜接要求、轉段評價、質量跟蹤形式等程序性文件,規定了在一體化探索過程中,中職與高職應盡的責任與義務,雙方開展的日常合作活動都參照此銜接標準來執行。質量標準是人才培養質量評估的有力保障。

(二)注重過程、多點監控

中高職雙方共同成立由教育主管部門、教師發展中心、教研室、銜接學校、專業建設委員會、家長、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等組成的學校質量控制委員會,作為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監控決策機構。而中高職學校質量控制室作為聯合執行機構,是相對獨立的第三方,對中高職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進行全面、系統、公平、公正的質量監控。[2]學校認真落實教育部、省市教診改工作各項要求,將各項要求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緊密結合,確定培養要點和質量控制點、診斷點,進行實時監控(如表1所示)。

(三)多元評價、提升質量

人才培養質量的優劣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主要包括起點評價、過程評價和階段評價。

1.起點評價:依托校內外質量控制委員會的優勢資源,定期召開專業建設委員會會議,通過調研、檢查等,對中高職一體化培養專業進行客觀的指導與評價;跟蹤調查前三屆畢業生的實習質量、銜接質量、職業生涯發展情況,形成專業的動態管理機制。

2.過程評價:教學評價是個多元、變化、復雜、綜合的過程,除了常規的督導聽評課、教學檢查、師生互評外,學校著重開展職業素養綜合評測、企業師傅評價、1+X證書考核、學業水平測試、銜接轉段考核、畢業作品考核等,并將這些考核的結果納入職業發展檔案中。學校質量控制室還面向社會、企業、家長、新生、實習生、畢業生、銜接學校等開展調研工作,結合質量監控點形成一個個學生發展的成長點,并編織成一張巨大的“學生成長網”。

3.階段評價:結合雙元制本土化探索經驗和“雙元E+”數據分析平臺,階段性地開展項目進展與人才培養質量評測分析會議,引入麥可思等第三方評估機構,每年定期向社會公布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年報,力爭客觀、公正、公開地展示培養全過程動態數據。

(四)及時反饋、全面完善

在“制定目標—過程實施—結果反饋—反復改進”這個教學過程中,反饋重點體現在循環改進上。反饋要求全面的信息采集,這就需要信息系統的保障。學校的信息數據平臺為構建質量監控體系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圍繞教育教學管理全過程,個性化定制開發具有太倉雙元制本土化特色的“雙元E+”智慧云系統,支撐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與運行。該平臺整合了學校發展、管理、業務、信息中心等多方面,通過管理駕駛艙大數據的采集、加工、挖掘、分析、決策等環節,起到數據采集、標準值比對、評價結果生成、預警提醒的作用。[3]“雙元E+”智慧云系統中最為核心的子系統是“雙元E+”質量監控系統,它能夠輔助學校各職能部門進行制度機制設計、目標計劃制訂、過程執行實施和質量評價反饋,同時能與上述信息化平臺各功能模塊、合作高職院校及省市數據綜合管理平臺有效銜接,實現平臺數據共建共享。

三、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銜接的“診療效果”

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在構建、初步運行、循環完善等環節,初步建立了中高職協同、分段監控、信息暢通等重要機制,實現了“六化”:

中高職銜接的連貫化,即人才培養規格、課程方案、課程教學要求、實施過程、教學管理、實習實踐、評估反饋等連貫化設計與管理,明確了中高職教育的具體培養目標、課程的銜接要求、技能的分段標準等。

質量監控機制的系列化,即在中高職一體化制度逐步健全的基礎上,重點完善質量監控自我約束機制、校企共育協同管理機制、質量監控調控機制和運行機制。系列化制度和機制的建立,為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質量監控標準的職業化,即從人才培養目標、過程監控、評價3個系統共13個維度出發,細分人才培養質量標準要素,著重考量中高職教學標準要求的相互融合、行業企業技術標準的有效融入。

質量監控內容的系統化,即從控制論的角度而言,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的運行是一個螺旋上升循環改進的過程,有效的教學管理其實是一個閉環且呈現持續改進的狀態。監控體系主要包括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系統、過程系統、評價系統和反饋系統,4個系統構成了一組閉環回路,同時配套建立組織系統、制度系統等運行保障系統,全方位為學校中高職一體化教學質量的提升保駕護航。

質量監控主體的多元化,即校企協同呈技術與技能、工作與學習的融合管理形式,基于中高職一體化的總目標,教育教學空間從校內到校外、從中職到高職不斷延伸。這就需要學校主動將社會、教育主管部門、高職院校、行業企業、家長等多元主體納入監控體系,將教育教學管理活動擰成一股巨大的合力。

質量監控數據的實時化,即全面依托“雙元E+”智慧管理平臺和“雙元E+”質量監控系統,從數據采集、分析到實施反饋、預警等,實現了用數據說話,真正做到監控數據等同于問題出現的證據和問題改進的依據。

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的總體目標是,“中高職一體化、職業技能貫穿、職業資格分級、人才培養分段、平臺實時反饋、質量控制保障”。當下,我校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工作還處在探索階段,距離總體目標的達成還有一段距離,人才培養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也在隨著內外部各因素的變化而不斷完善。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建設“雙元E+”智慧云系統和“雙元E+”質量監控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來實時體現人才培養的質量鏈,通過數據來顯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全面提升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郝天聰.中高職銜接的政策初衷、突出問題與改革對策[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2019(5):21-25.

[2]陸志良,黃志杰.教診改背景下構建“雙系統”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的實踐研究[J].職業,2018(11):54-55.

[3]陸志良,黃志杰.中高職一體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以網絡專業為例[J].年輕人教育,2019(5):132.

[4]于江賓.江西省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構建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6.

[5]張學鋒.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中職教學質量內部監控體系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8.

猜你喜歡
教學質量監控校企協同人才培養
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管理有效途徑探索
完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的幾點思考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校企協同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的分層培養體系探究
職教集團視域下校企協同機制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