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紡織工業轉型

2020-08-10 08:50袁玲
現代商貿工業 2020年27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紡織工業

作者簡介:袁玲(1988-),女,漢族,湖北仙桃人,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美學與設計理論。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與社會的深入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嚴峻問題。紡織工業作為密集勞動型產業,為過去我國以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紡織工業高污染、高能耗、低技術等屬性已逐漸使其不適應現行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調整,也早已不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紡織工業應當主動迎接挑戰,采用高技術手段對資源的節約、能耗的降低、污染的控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提升,以“綠色紡織”為方向實現轉型。紡織工業的轉型將不僅為行業自身探求適宜的發展路徑,而且能夠為其他具備相同屬性的密集勞動產業提供轉型經驗,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紡織工業;產業結構轉型;綠色紡織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7.004

1?紡織工業現狀和轉型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至今,紡織工業一直是我國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紡織工業在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也不容小覷。為了更好地貫徹并落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略,紡織工業的轉型迫在眉睫。

1.1?紡織工業現狀

在我國的工業體系中,紡織工業是輕工業的重要方面,處于整個紡織化工產業鏈的終端。但是近年來,我國紡織工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從內部看來,我國紡織工業科技含量低、質量管控標準低、從業人員素質低、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品牌經營理念匱乏、企業平均壽命低;從外部看來,紡織工業高污染、高能耗、產能過剩。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紡織企業數量達到18305家,企業存貨金額、企業總資產、營業收入都呈持續下滑趨勢,而營業成本則呈上升趨勢。這說明,紡織工業正面臨著全行業的萎縮。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下,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現行模式的不可持續性愈加明顯。

1.2?紡織工業轉型的必要性

經濟結構轉型、產業結構升級帶動了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這要求紡織工業必須主動求變,主動迎合這一局面。紡織工業作為我國傳統制造業,其轉型升級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行業自身生存的必經之路。

第一,當前的紡織工業不再適應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要求。由于技術、品牌、管理模式和國際市場等客觀原因,紡織工業在我國進入WTO后,承接了國際產業鏈,成為世界紡織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盡管紡織工業的大量海外訂單為我國賺取外匯、解決就業、上繳稅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另一方面也對環境造成了巨大污染,對資源造成了巨大消耗,其中,污水、廢氣、紡織物殘渣、染料是重要的污染源。

第二,紡織工業不再適應我國工業體系轉型的需求。在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趨勢中,各行各業紛紛主動或被動轉型,如果紡織工業繼續原地踏步,則難以跟上我國制造業轉型的節奏,甚至有可能成為制造業領域中的“短板”。假設這一情形成為現實,那么紡織工業將難以和其他已經完成轉型升級的行業協調發展,甚至喪失機會。

因此,無論從內部環境還是外部環境來說,紡織工業向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轉型升級,都是必須面臨的。這既是主動應對我國經濟結構轉型與產業結構升級的迫切需要,也是調整產業發展模式、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措施。

2?紡織工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紡織工業對環境的污染主要來自于印染、能源、水污染、固體殘余物和氣體殘余物等方面。這些來自于粗放式生產的污染,導致紡織工業污染來源廣、濃度高、能源消耗多、處理難度大。

2.1?印染對生態的影響

染色是紡織物處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數據顯示,規模以上紡織印染企業每年印染紡織品500多億米,產量占全球的60%。染料的種類繁多,因染色纖維和期望達到的褪色程度不同,所使用的染料對生態的影響程度也存在差異。染料中所含的金屬、硫化物等化學物質成分越高,造成的污染對生態的破壞也就越大。僅在印染方面,我國紡織工業每年的廢水排量就達到20至23億噸,占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的11%左右,這對生態系統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2.2?能源消耗對生態的影響

纖維是紡織工業的主要消耗品。紡織品所消耗的纖維大致分為三類:天然纖維、紙漿與化學品反應生成的纖維、石化原料制備的人造纖維等。由于紡織設備的落后和新型技術的不足,這些纖維在生產過程中造成了巨大的損耗。數據表明,紡織工業對自然資源和水資源的消耗占全國工業總能耗和水消耗的比重分別為4.3%和8.5%。在巨大的能耗背后,纖維的產出量卻并不理想,大量的能源浪費也由此而產生。

2.3?水污染對生態的影響

由印染所帶來的水污染是紡織工業的重要污染環節。公開數據表明,印染加工過程中,每100米紡織物就會產生3至5噸廢水。我國印染工業水資源循環利用效率低,單位用水量比國外高3至4倍,而廢水排放量卻占全國廢水總排量的10%,廢水中產生的污染物平均含量更是國外的2至3倍。由于紡織工業多聚集在沿海城市,以及污水處理設備的落后、排污處理技術的不足,大量的高濃度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流與海洋,對水資源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此外,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也受到了威脅,生態鏈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2.4?固體殘余物和氣體殘余物對生態的影響

紡織工業對生態的影響還體現在固體殘余物的堆積和氣體殘余物的排放。首先,固體殘余物的堆積是重要的污染源。由于產能過剩,紡織企業往往堆積了大量的紡織物、形成了庫存積壓,這些積壓的紡織物總質量甚至超過了鋼企生產的廢鋼總質量。其次,氣體殘余物也是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紡織工業化學需氧量每年約24至30萬噸,占全工業行業的9%左右。在落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經濟發展模式下,紡織工業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3?以維護生態環境為目標的紡織工業轉型路徑

我國的紡織工業轉型,既是產業結構升級的客觀需求,又是維護生態環境的必然要求。紡織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粗放式發展,當前已暴露出種種缺陷,且長期積累的問題也日益明顯。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高技術、高科技紡織材料研發與生產的滯后、高性能紡織機械設備的不足、節能減排管理效能的落后、企業規模盲目擴張導致的產能過剩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以維護生態環境為目標,以技術創新為抓手,通過先進的治理理念和技術手段去發展紡織工業技術、推動紡織工業轉型??傮w而言,就是通過新理念、新思維,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等方式,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條件下發展紡織工業,并加速其轉型的進程。

3.1?節約水資源

水資源的節約和高效使用,是紡織工業向高技術轉型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維護生態環境的前提條件。在該領域,可將“冷軋堆”技術普及并推廣,實現全行業的應用。相比傳統技術,“冷軋堆”技術具有操作難度小、耗時短、成本低、固色效果好等特點。該工藝不僅可以顯著減少水資源消耗,還具有水資源回收利用的功能。這不僅能夠顯著減輕企業的經營成本,而且可以大大節約生產用水量。因此,在紡織企業中大力推廣并運用“冷軋堆”技術,將能有力地推動紡織工業轉型升級、從節約水資源的角度維護生態環境。

3.2?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是維護生態環境的基本要求。在紡織工業領域,污染物通常包括污水、廢氣、污物等,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直接取決于技術與設備的先進程度。在我國,相關的新技術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如:新的麻纖維脫膠工藝、超臨界流體二氧化碳染色工藝、新漿料技術、循環過濾控制系統等。這些技術能夠大大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時有助于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減少產能過剩的同時促進資源合理利用,減少資源的浪費。

3.3?降低資源消耗

避免資源的不當使用和過度消耗,是維護生態環境的必然需求。對于紡織工業來說,消耗資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紡織工業品在生產過程中會用到大量的物質資源。第二,廢棄的紡織產品對環境有著長久而持續的污染影響。因此,以維護生態環境和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為目標的紡織工業應當盡量不采用難以再生的資源,而是盡量利用農業廢產品,如甘蔗榨糖后的甘蔗渣、桑葉喂蠶后的桑條、各種麻稈剝取韌皮后的麻稈芯等。

3.4?研發環保材料

研發并使用加入了新技術的環保材料,能夠加快滿足維護生態環境的需求。當前,紡織工業應當重點研發并使用新材料,如天然可再生循環面料、可降解面料或負離子面料等。這些材料既能夠避免過度使用自然資源、避免自然資源的浪費,又可以通過其材料特性有利于回收再利用,這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自然環境的維護具有雙重意義。

4?前景與展望

紡織工業的轉型升級既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目標,又要從產業結構升級的角度考慮。經歷了幾十年低技術、高人力、高能耗的粗放發展,紡織工業的轉型升級絕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的。但是,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已迫在眉睫、紡織工業的轉型也刻不容緩。

合理而可行的路徑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紡織企業應當在地方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下,初期通過吸收政府引導基金、在融資擔保機構的協助下取得銀行貸款,以此加速企業的初步轉型。

其次,在完成初步的改造、具備全面升級的條件后,紡織工業應當積極進入資本市場,以市場化、規范化的手段進行融資,使資本能夠進入紡織工業,加速其升級改造。

再次,決策機構應當為紡織企業的“走出去”繼續創造條件?!按┮鲁燥垺笔侨祟惖幕拘枨?,海外市場仍然是我國紡織工業的重要陣地。決策機構應當審時度勢,綜合國際宏觀經濟、國際貿易市場的波動,及時制定或調整有利于我國紡織企業進一步走向海外的政策,為其生存乃至盈利創造條件。

最后,爭取構建以企業盈利為起點、以投資新技術為終點的良性循環。即:技術升級——走出去——盈利——投資新技術——技術升級。這種閉合形態的良性循環能夠使紡織工業進入一套穩定的、能夠自我更新的運作體系,形成紡織工業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如果能夠完成上述閉循環的運作,紡織工業將能夠實現以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升級、以資本力量推進產業升級,并最終以“綠色紡織”為導向、實現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佘安,黃毅.紡織服裝企業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以上市紡織服裝企業為例[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19,(6).

[2]姚穆.紡織建設與生態文明[J].棉紡織技術,2015,(2).

[3]劉倫倫.可持續服裝設計的發展現狀[J].毛紡科技,2019,(10).

[4]吳曉玲.紡織服裝企業綠色競爭力[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建設紡織工業
2021年度紡織工業標準化發展報告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選載
隆重推出:2020/2021《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報告》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選載(2019年度)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肩負強國使命邁向“十三五”征程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月度報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