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水利工程長效管理創新途徑分析

2020-08-11 11:22王茜馮霞蕊
裝備維修技術 2020年34期
關鍵詞:監督機制信息化

王茜 馮霞蕊

摘 要:加強農村水利工程長效管理,有利于積極應對農村中出現的旱災、水災等各種風險,規避安全事故以提高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益,擴大內需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進而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物質保障?;谵r村水利工程管理現狀分析,本文提出了如下創新路徑:提高思想認識,建立水利工程長效管理機制;建立明確的管理標準,推動管理責任機制的建設與落實;建設信息化系統平臺,實現水利工程的智慧管理;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制定并落實獎懲措施。

關鍵詞:農村水利工程;長效管理;監督機制;信息化

“三農”問題是當前我國社會建設發展的重要問題,而大力發展農村水利工程并實現長效管理,是一項重要舉措。加強農村水利工程長效管理,有利于積極應對農村中出現的旱災、水災等各種風險,維護農民的利益;有利于擴大內需,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為新農村的建設發展提供物質保障;有利于促進水利工程發揮功能,杜絕安全事故,提高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益。然而,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水利工程建設雖然投入不斷增加,但從長效管理來看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相關部門有必要從長期視角出發,探究農村水利工程長效管理創新路徑。

1 農村水利工程長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管理者思想認識不足,缺乏水利工程長效管理意識

在國家“三農”政策的推動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如火如荼。然而,這其中存在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地方政府過于注重工程的建設,在管理方面所投入的精力還不夠全面細致。通過對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過程的調查來看,工程竣工后,資源的投入會迅速減少,這是因為在工程項目開始初期,相關部門只是將資源配置在建設環節,而缺乏對于管理環節的資源配置,導致水利工程管理難以持久。

1.2管理責任分配不合理,水利工程長效管理機制不完善

在廣大農村地區,水利工程多屬于中小型,即單個工程規模較小,且較為分散。這一特點,在管理上必然會帶來諸多麻煩,例如不同區域的管理權責分配不均、責任落實不到位,影響了工程的整體管理;當水利工程需要進行全面清理時,找不到相關的責任部門,同時一些河道存在爭議,也會導致責任落空,甚至出現“棄管”的現象,難以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作用[1]。

1.3管理部門缺乏技術和資金支持,水利工程的管理難以為繼

水利工程的長效管理需要長期的技術與資金支持。但是,農村地區的資金和技術資源投入不足的現象十分突出。例如在旱澇災害出現時,應當積極提高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閘站排灌體系,對于水資源的調節和利用效率,但由于設備管理存在問題,閘站缺乏維修資金和技術,導致工程的作用難以正常發揮。

1.4管理部門的職責得不到有效約束,水利工程的監管機制不完善

根據現代工程建設相關規定,水利工程的建設和運行需要采用合同管理機制,以明確規定建設主體和管理主體的責任。但是,合同履行過程中,卻常常出現后續監督不到位的情形,致使雙方在履責過程中相互拉扯,最終影響工程管理。

2 農村水利工程長效管理創新途徑

2.1提高思想認識,建立水利工程長效管理機制

針對農村水利工程特點,以及農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當地政府首先要從思想認識上做出轉變,提高長效管理意識,并運用科學思想指導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水利工程各項功能作用的正常發揮。相較于水利工程的建設,后續管理更加重要。缺乏科學有效、長效持久的管理,不僅水利工程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而且前期投入也會失去意義。因此,當地政府必須提高對水利工程維護管理工作的重視,積極構建長效管理機制;水利部門應充分發揮主導和監督作用,一方面促使水利工程管理組織結構的建設,另一方面加強對管理制度的檢查,推動管理制度的創新完善。此外,相關部門還應做好宣傳工作,提高地方農業部門對水利工程管理維護的重視,貫徹落實“誰使用,誰管理”的基本原則,促使各方擔起責任,共同推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2]。

2.2建立明確的管理標準,推動管理責任機制的建設與落實

標準化管理程序是實現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內容。當地管理部門應嚴格遵守國家關于水利工程管理的相關要求,遵守水利基礎設施、機電設備維護管理等方面的技術規范,有效地開展管理工作。這是提高農村水利工程管理質量的關鍵。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還需要落實水利工程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的部門與責任人,并利用監督機制,確保實際管理過程中的執行效率;制定系統的問責制度,細化工作要求,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對不同部門的管理情況進行跟蹤、記錄,并做好崗位責任的對比分析,及時發現責任落實不到位、違規操作等問題,并責令其及時進行整改,通過檢查驗收,確保管理規范的落實。這樣才能提高農村水利工程管理質量,確保相關管理措施有效落實,從而實現水利工程的長效管理。

2.3建設信息化系統平臺,實現水利工程的智慧管理

在信息化時代,積極引入信息技術,搭建信息系統平臺,已經成為水利工程創新管理的重要選擇。農村地區應積極引入信息技術,利用技術優勢,構建智慧管理體系,實現長效管理。在信息系統平臺上,管理部門可以實現對工程安全的自動化監測,例如安全監測系統利用感知設備,對大壩、堤防、渡槽沉降、位移、滲流等安全監測內容進行自動監測;設置各項監測數據的上下限閾值,一旦超過預警閾值,即刻提供自動預警預報功能,記錄監測過程數據,最終匯總形成安全監測報告,為大壩安全監測年度分析提供數據支持;實現對閘泵站遠程控制,應用傳感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現代化手段,將水位、雨量、視頻等信息實時展現在系統界面,確保管理者隨時隨地了解動態訊息,以達到統一調度的目的;實現水文數據自動化采集,利用水利基礎感知系統,對工程的水文防汛測洪能力、超標準洪水應急監測能力以及數據傳輸能力進行檢測,為防汛抗旱指揮決策、水利工程管理運行等提供水文基礎數據[3]。由此可見,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狀態,為長效管理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2.4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制定并落實獎懲措施

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不僅是水利工程管理中落實責任機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長效管理的必然要求。各地區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應當積極響應國家要求,制定河長制,建立明確的獎懲措施,做好監督和考核工作,切實將長效管護工作落到實處。在監督管理過程中,相關部門應明確監督重點,確定監管范圍,制定相應的考核評價及獎懲措施,促使各環節的管理者積極履行責任,保證水利工程始終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

綜上所述,農村水利工程的長效管理,需要健全完善的管理機制。目前農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工程長效管理不到位,難以充分發揮其作用。針對此,相關部門應采取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和體系,做好資源投入,有效提升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唯有如此,才能促使農村水利工程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最終保障農村社會經濟的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佑軍.農村水利工程長效管理的問題與建議[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8(09):22-23.

[2]高印輝.農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及優化措施探討[J].南方農業,2019(08):179-180.

[3]郭彥強.農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08):100-101.

作者簡介:

王茜(1990-),女,漢族,山東鄄城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工程;

馮霞蕊(1987-),女,漢族,山東鄄城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工程。

猜你喜歡
監督機制信息化
淺談35kV總降壓變電站運行管理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農業信息化》1—12期總目錄
廣州花都某地村級財務公開問題研究
公共政策視角下的政治信任建構
軍隊財務收支管理創新分析
從騾馬化到機械化、信息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