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眾號新聞評論標題中流行語的使用探析

2020-08-12 09:01張珍
新聞世界 2020年2期
關鍵詞:新聞評論標題模因論

張珍

【摘? ? 要】“文好題一半”,好的新聞評論標題能夠在眾多的新聞評論中迅速抓住人們的眼球。因此,現在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新聞評論的標題中會通過大量使用流行語來提升點擊率。本文從模因視角出發,以新京報評論為例,對微信公眾號新聞評論標題中借用流行語的模因進行解析,并指出使用流行語時應注意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利用新聞評論的優勢引導社會輿論,促進社會合意的形成。

【關鍵詞】模因論;新聞評論;微信公眾號;標題

一、引言

好的新聞評論標題能夠在眾多的新聞評論中,更好地抓住人們的關注力。[1]移動互聯網時代,熱點頻出,新舊媒體都在爭奪受眾的注意力。在此背景下,只有當人們看到一些比較有趣的新聞評論標題時,才會愿意點開瀏覽里面的具體內容。

流行語,作為一種詞匯現象,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在一個時期內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的流行詞匯,這些流行詞匯也會被人們不斷地提起。因此,很多媒介就充分地抓住了這一點,在很多的新聞評論標題中應用上這些新的流行語。[2]

盡管,流行語在新聞評論中的使用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但從模因視角進行的相關研究卻寥寥無幾。本文主要基于模因視角,以新京報評論為例,對微信公眾號新聞評論標題中的流行語使用進行探析,或為當前的微信公眾號新聞評論的傳播實踐提供有益啟示。

二、模因論及其應用

(一)模因論的概念

模因的意思是被模仿的東西,就是說任何一個東西只要能夠被人們進行模仿,從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傳播,就可以稱之為模因。[3]模因是文化傳遞單位,主要通過模仿得以復制、傳播和發展,它可以是曲調旋律,流行用語,也可以是科學理論、宗教信仰。簡言之,任何想法、說法和做法都有可能成為模因。隨著模因的不斷使用,它已經開始進入了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學、哲學等越來越多的領域,成為了人們在生活、工作中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4]

(二)語言模因及其作用

語言模因也是模因中很重要的部分,像語言、文字、符號等,都可以通過語言模因,進行更加有效的傳播和使用。[5]語言作為人們交流溝通的工具,不僅僅可以用在社會交往中,還可以進行文化傳播等。

根據不同的復制能力,模因分為強勢模因和弱勢模因。在進行復制傳播的時候,如果傳播的范圍小,而且很快就會消失的,就是弱勢模因。而那些在短時間之內就能夠得到迅速傳播,并且造成了很大影響的,就是強勢模因。[6]語言中的強勢模因被廣泛應用在了廣告、新聞標題等領域。通過語言的強勢模因,一些事物很快被人們所知曉,并且得到了越來越廣的傳播。

三、新聞評論標題借用流行語的模因視角解析

一個好的新聞評論標題,可以充分地抓住人們的視線,讓人們愿意點開瀏覽,并且進行傳播。[7]自媒體時代,信息碎片化,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選擇通過微信公眾號來獲取信息。在眾多的微信公眾號中,如何讓新聞評論充分吸引人們的注意,并愿意進行轉發傳播,這是媒介競爭中要解決的問題。

一些微信公眾號利用模因理論,在新聞評論標題中采用流行語,使得之前比較嚴肅的標題變得更加有趣,更加生動,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聞評論標題的趣味性及語言魅力,也使得標題通過強勢模因得到了復制和傳播,引起了越來越多受眾的關注。

模因視角下,新聞評論標題借用流行語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套用流行“字”。字模因就是將某個復制力很強的字和別的字放在一起,形成一些新的比較具有吸引力的詞語,達到模因的效果。[8]例如《“車蟲”領著超載大貨車暢行,又是誰在養蟲?》(新京報評論 2019年12月3日)?!跋x”字形成“車蟲”模因,是指給超載貨車“領路”收取領路費的一群人。這種套用流行字的模因,生動形象,容易吸引人們的眼球。

2、套用流行詞語。將比較流行的詞語放在標題里,從而達到詞模因。[9]比如“吃貨”,是指特別能吃,特別愛吃的人。還有“翻車”,以前是指出現交通事故,現在還用來指臨時出岔子等。例如《?!皵]”電商的“吃貨”群,當心“翻車”》(新京報評論 2019年12月3日),通過“擼”“吃貨”“翻車”等幾個流行詞語,形成了模因,給受眾十足的畫面感,更加吸引人們的視線。

3、套用固定格式。自己想表達的話語,通過流行的句子,從而引起人們的共鳴,被套用的句子就叫做句模因。[10]例如,“披著羊皮的狼”這個固定格式,可以演變成其他形式的模因,《成都“嘉年華”:又一個披著矯正外衣的“豫章書院”?》(新京報評論 2019年11月24日)就采用了這種模因,讓人們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

四、新聞評論標題使用流行語應注意的問題

新聞評論標題中使用流行語,讓標題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人更加印象深刻,愿意點開瀏覽并去關注這個新聞。[11]但是,使用模因,要注意不能是盲目的。只有選擇與標題寓意相一致的模因,才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讓新聞得到更好的傳播。因此,在新聞評論標題中使用流行語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選擇的流行語要和新聞標題想表達的內容相一致。在撰寫標題的時候,不能為了奪人眼球而選擇流行語,選擇的流行語一定要和新聞內容相匹配,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模因效果,使得新聞評論中的觀點得到更好的傳播。[12]

例如《身背7條人命的“亡命鴛鴦”,是不是“天生犯罪人”?》(新京報評論 2019年12月3日),這個標題就是模仿著名影片《亡命鴛鴦》。評論說的是兩個人在一起后,合伙殺人的經歷。這與《亡命鴛鴦》的影片內容相匹配,能夠讓人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更好地引發人們的關注。

2、要分清強勢模因和弱勢模因。流行語往往在流行過后,就會被人們遺忘。因此,在選擇流行語的時候,一定要選用廣為人知的,比較流行的,才能夠真正達到傳播效果。[13]

例如《“天價施救”成羅生門,“踢皮球”還是“躲貓貓”?》(新京報評論 2019年12月2日),這里連續使用了流行語“踢皮球”和“躲貓貓”,形象地寫出了人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充分利用強勢模因,產生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3、避免標題中的流行語濫用。標題中運用流行語,可以增加文章的亮點,也吸引了對這個流行語感興趣的受眾,擴大了受眾群。但是不能夠濫用流行語,要選用形象貼切的流行語。

例如《36村成“黑戶村”,撤村并村別“爛尾”》(新京報評論 2019年12月9日),這里運用了“黑戶村”“爛尾”等流行詞,十分貼切,直觀地展示出了新聞現象,讓大家對這個新聞評論更感興趣,更愿意點開閱讀,了解整個事件。

結語

評論,即主體對一個事件發表的意見與見解。新聞評論,一般是指由新聞工作者或相關專家發表并經職業化媒介組織認可與傳播,對新聞事件尤其是重大新聞事件發表的意見與見解。一方面,信息碎片化時代,人們往往需要新聞工作者或專家來解讀重大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另一方面,社會各階層、群體由于背景不同,立場不一,往往對同一新聞事件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和意見。因此,新聞評論成為了人們解讀信息和協調意見的重要載體。

本文基于模因視角,主要從微信公眾號的新聞評論標題中套用流行“字”,套用流行詞語,套用固定模式來分析新聞評論標題借用流行語的三種形式,以增加新聞評論標題的趣味性,吸引受眾的眼球,獲得點擊率和流量。但是,流行語在新聞評論標題的使用中,也需要注意所選擇的流行語要和新聞內容相一致,要分清強勢模因和弱勢模因,這樣才能制作出更好的新聞評論標題來。

注釋:

[1]駱昌日,何婷婷.近十年來我國網絡流行語的演變及傳播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2).

[2]何自然,何雪.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代外語,2003(02).

[3]謝超群,何自然.語言模因說略[J].現代外語,2007(01).

[4][10]楊婕.新聞標題中流行語的模因論研究[J].外語學刊,2008(01).

[5]姜微.基于模因順應理論的網絡流行語探索——“給力”一詞個案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

[6]姜雨青.模因理論視角下的漢語網絡流行語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

[7]羅燕子.從流行語看環境對語言模因的影響[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

[8]冉永平,張新紅.語用學縱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譚燕.模因論視角下的流行語研究[D].濟南大學,2011

[11]趙妍.媒體流行語的運用與傳播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2(08).

[12]張靜.模因視角下的媒體流行語研究[D].天津工業大學,2011.

[13]張鵬.動靜態的漢語流行語模因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9.

(作者:江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級研究生)

責編:周蕾

猜你喜歡
新聞評論標題模因論
故事,讓學生語言能力有效提高
模因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淺析新聞標題翻譯
從模因論視角看外語教學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新聞評論教學改革探索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評論的發展策略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新聞評論”中的教學模式探索
模因論視域下的網絡語言漢英翻譯
新聞評論中的“神話”
巧撥千斤解“標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