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策略

2020-08-15 13:32雷彩銀
天津教育·下 2020年7期
關鍵詞:幼兒教學

雷彩銀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教師在保證幼兒教學工作順利推進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幼兒的素質,真正意義上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尤其在素質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探究能力的培養成為素質教育的主要體現形式,幼兒教師要認真貫徹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意識到培養幼兒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同時要重新審視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立足于幼兒學習規律、心理特征等,積極開展以培養幼兒探究能力,提高幼兒整體素質的科學研究活動,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以此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學;科學探究活動;指導觀察

中圖分類號:G610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1-0121-02

【Abstract】 The "Guide to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for Children Aged 3-6" pointed out: While ensuring that children's teaching work progresses smoothly, children's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children's qualities, and implement quality education in a real sense. Especially in today's rapid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inquiry ability has become the main manifes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Preschool teachers should seriously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children's inquiry ability, and re-examine the curre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based on children's learning law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tc.actively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inquiry ability and improve children's overall quality, focusing on guiding children to conduct scientific learning through direct perception,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so as to promote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

【Keywords】 Early childhood teaching;Scientific inquiry activities;Guidance observation

一、組織內容,應趣而生

科學活動的內容很廣泛,幼兒受年齡特點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奧的科學原理。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多體現的是“要我學”,而過少關注孩子“我要學”。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能夠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內容,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探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小班教師能夠抓住幼兒喜歡玩水這一興趣,開展“小水滴旅行記”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根據春天多雨的特性,讓幼兒穿上雨衣和雨鞋,帶上雨傘和工具,在雨中開心、快樂地感受真實的雨景;孩子們在花叢中、草叢中、種植區、滑滑梯里找到了小水滴,感受到了無比的快樂和驚奇。又如大班科學區新增了一些管子,一開始幾個孩子這樣玩管子:一個孩子用嘴透過管子往另一個孩子的頭上吹,另一個孩子的頭發被吹得飄起來了;一個孩子把好幾個管子連接在一起,嘗試“風是否還能把頭發吹起來……”有的孩子提出:“水可以通過嗎?光可以嗎?”孩子們的探究欲望被激發了,孩子們的這些行為不正是在進行“哪些能源能通過管子”的探索嗎?為此,教師針對本班幼兒產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決定利用管子,開展“彎管之旅”這一科學探究活動。

二、指導形式,放手追隨

教師在幼兒探究過程中的指導,這個指導不是盲目的,而是要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去指導。圍繞“看什么——怎么看——如何支持”的路徑,逐步樹立“觀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導在后”的教育理念,從而提升教師的觀察指導水平。

(一)看什么——基于觀察視角

觀察是教師指導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前提。為解決教師“這個也看,那個也要看,到最后什么也沒看成”觀察中的困惑,嘗試從個案、主題、材料三個視角引發教師觀察。如大班聚焦科學區《滾滾樂》主題:剛開始,幼兒根據已有材料,在墻面上利用吊繩、竹編、竹筒設計軌道,讓小鐵球順利滾到終點。隨著游戲的推進,幼兒借助教師提供的小竹棍搭成高高低低的三角形支架,架起軌道,探究如何讓小鐵球順利滾到竹筒里。幼兒在積累一定經驗后,教師繼續豐富操作材料,幼兒用新增的多米諾竹席塊,積極挑戰“如何讓小鐵球通過軌道順利推倒多米諾竹席塊?”。在幼兒的探究過程中,教師能夠通過觀察理解幼兒的活動意圖和思維方式,對幼兒的活動水平做出正確的診斷,在此基礎上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構想,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并能根據觀察結果調整活動內容、材料及指導方式,使其更適合幼兒的水平、興趣和需要。

(二)怎么看——基于觀察方式

觀察是一種手段,為呈現幼兒在科學探究活動的真實情境,教師改變以“手記本”為觀察記錄形式,借助手機和照相機,及時捕捉幼兒在探究中的活動進程、材料應用、合作方式、問題場景及解決方法,從中尋找觀察點,選擇切入點,聚焦發展點。如幼兒在科學樂園探究活動中,教師每次用視頻拍攝,從視頻解讀起步,用白描的形式記錄。教師初次觀看視頻:功能室游戲時間到了,孩子們激動地來到了科學探究室。樂樂、小宇、東東等幾個男孩子被一組低結構材料所吸引。東東拿起木質軌道在地上比劃著;小宇卻拿著一個木質球在地上滾;東東看了看小宇手上的球,又看了看樂樂手上的木質軌道,突然很激動地說:“我們來搭軌道吧?!毙∮詈蜄|東高興地說:“好吧?!?。剛開始他們用了一段時間去觀察、擺弄,不一會兒,他們便用木質軌道和三角架設計出了一條直線形軌道,在軌道的末端還用了短圓柱管當目的地。于是,滾球游戲開始了:有的孩子用力過大,球飛離了軌道;有的孩子用力太小,球滾到半途停止不動;有的孩子嘗試用大球滾,有的孩子嘗試用小球滾。教師從視頻活動中關注到幼兒的興趣、情緒變化、玩法和熱點,從而把“滾球”作為觀察點,引發幼兒對“四通八達軌道”的深入探究和深度學習。

(三)如何支持——基于支持策略

觀察是為了“看懂”,而“看懂”是為了更好地支持。按照“樹立一個基點、確立一個流程“的路徑,剝繭抽絲,聚焦關鍵,在觀察中判斷,找出需要教師助力的地方。以“童心解讀”為基點,基于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和幼兒科學探究過程的五個步驟(提出問題—猜想假設—驗證解釋—得出結論—表達交流),教師能夠關注幼兒的前期經驗與活動現狀、活動構想與活動水平、持續時間與情緒、互動行為與語言,分析幼兒行為背后產生的關鍵事件,從而跟進設想,調整策略。首先,從環境入手。教師作為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引導者,要幫助幼兒克服對科學的恐懼感和神秘感,為幼兒創設寬松、愉悅的“自在性”環境,讓幼兒放開手腳自由地探究、自由地想象、自由地發現和自由地創造。其次,與幼兒一起尋找答案。在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為避免教師對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或遇到的現象無法給予科學的引導和解釋,使幼兒的探究活動成為知識灌輸、技能掌握的活動。最后,提供有層次性的材料。為避免提供的材料固定單一、雜亂無序的現象,教師對幼兒探究活動中提供材料的種類、材料的結構和呈現方式進行持續深入和科學系統的學習與研討。

注:本文為2016度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策略研究”(課題編號:MJYKT2016-02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王偉洲.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組織與指導策略的思考[J].兒童發展研究,2017(4).

(責任編輯 ?袁 ?霜)

猜你喜歡
幼兒教學
幼兒園小班教學中音樂游戲的應用
音樂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
幼兒語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探討
幼兒教育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在教學中培養幼兒“會說話”的能力
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兒教學中的滲透應用體會
運用多媒體進行幼兒教學
多媒體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