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城鄉理論視域下城鄉融合發展探析

2020-08-16 14:02仲德濤
理論導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仲德濤

摘 要:馬克思城鄉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我國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改革開放以來,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在馬克思主義城鄉理論指導下,我國各地進行了實踐探索,取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面對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要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必須以經濟融合夯實城鄉融合發展的內在基礎,以城帶鄉建立城鄉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帶動城鄉融合發展,以制度建設保障城鄉融合發展常態化。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城鄉理論;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0)08-0063-05

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手工業和商業逐漸從農業分離出來,城市作為相對于農村的經濟空間也開始出現。城市產生之后,如何使城鄉這對既矛盾又統一的經濟空間實現融合發展,成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命題。城鄉融合發展是處理好城鄉關系的基本要求,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更是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題中之義。因此,在新時代要促進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城鄉融合。

一、馬克思主義城鄉理論的主要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對我國城鄉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馬克思主義城鄉理論,對新時代促進我國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社會分工和私有制的發展產生城鄉對立

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理論認為,城市和農村的關系經歷從“混沌統一”到“對立”,再從“對立”到“融合”的演進歷程。在人類社會發展初期,生產力不發達,分工比較簡單,城市還沒從農村獨立出來,這個階段也就沒有所謂的城鄉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深化,城市逐漸從農村分離出來,這樣城鄉關系開始出現。在城鄉關系出現的第一階段,剛剛從農村脫離的城市還不能獨立存在,在經濟上也完全依賴農村,這一階段的城鄉關系表現為混沌統一。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這種初級階段的城鄉關系必然向高級階段演化。由于人類社會分工進一步深化,城市功能越來越完備,城市規模也越來越大,并且城市日益成為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中心,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差距也逐漸變大,這樣城鄉關系由農村占主導地位逐漸轉變為城市占主導地位,城鄉關系開始走向對立?!俺鞘泻袜l村的對立是伴隨著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的分工而產生的,這種城鄉分離貫穿于全部的人類文明史?!盵1]104城鄉對立產生后,一開始主要表現在政治和文化方面,而在經濟方面城市則要依附于農村。隨著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城市的經濟地位逐漸提高并超過農村,農村開始在經濟上依附于城市,城鄉不平等地位完全確立。尤其是工業革命以來,機器大工業帶動工業化,城市經濟發展迅速,城市開始在經濟上統治農村,農村成為城市工業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城市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全面壓迫農村,城鄉對立完全形成。因此,馬克思主義城鄉理論認為生產力和社會分工是城鄉關系及城鄉對立產生的根本原因。

同時,馬克思主義認為,產生城鄉對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私有制。馬克思指出,“城市、鄉村的分離和對立還可以認為是資本和地產的分離,是資本獨立于地產存在的開始,也是僅僅以勞動和交換為基礎的所有制的開始?!盵1]105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展,機器大工業的建立,農村失地農民不斷向城市轉移,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私有制也建立和鞏固起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農業依附于城市經濟而存在,城市在經濟上開始統治農村,進而確立城市在城鄉關系的全面、絕對的統治地位。資本主義私有制不僅加速提升城市經濟及城市地位,而且促使農村大量資源向城市流動,使農村經濟日益凋敝,農村更加被孤立化。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城市資本雖然會為了原材料供應和銷售市場開辟發展現代農業技術,但是“城市資本不能有系統、有計劃地把城市文化輸入農村”[2]。在這樣的制度條件下,農村經濟不能擺脫對城市的依附,農業生產者不能擺脫被剝削、被奴役的地位。同時,城市在經濟上剝削農村、在政治上壓迫農村、在文化上統治農村的現象就不會被消滅,城鄉對立關系就不會從根本上消除。

(二)產業協調發展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前提

城鄉對立是生產力和社會分工造成的,同時城鄉對立又固化了城鄉分工。城鄉對立對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造成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進一步拉大社會收入分配。馬克思指出,要通過建立農業產業化的組織來促進農業發展和產業協調,進而推進城鄉融合。馬克思特別指出,在農業生產方面要成立產業軍,并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通過“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對立逐步消滅”[1]294。因此,要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必須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城鄉產業協調發展。首先,加強農業基礎性地位,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要通過實現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農業勞動力工資水平,增加農業勞動力就業比重,“要使這些被排擠出農業的工人不致沒有工作,或不會被迫集結城市”[3]。其次,促進工業發展,實現新型工業化。城市工業的發展,提高了工業生產率,也為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科學終于也將大規模地、像在工業中一樣徹底地應用于農業”[4],進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再次,合理配置工業布局,統籌安排工業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馬克思指出,消滅城市和農村分離是有具體條件的,即實現“大工業在全國的盡可能均衡的分布”[5]。最后,正確處理城鄉之間的關系。要認識它們之間的差別和各自比較優勢,并將城鄉各自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打破城鄉不合理分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點”[1]240,建立城鄉之間有機的聯系??傊?,要促進城鄉融合就要打破城鄉鴻溝,不斷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不斷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不斷優化工業布局,促進城鄉產業協調發展,進而為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三)生產力高度發展是城鄉融合的基礎

城鄉關系的產生和對立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城鄉融合的實現也最終靠生產力發展來實現。城鄉關系是一個歷史范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逐漸消失,城鄉對立也會逐漸消失,城鄉也會實現融合發展。從純粹的物質方面來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從事農業和工業生產的人將消除階級差別,不再是兩個不同的階級,城鄉關系將由城鄉對立發展向城鄉融合轉變,“這也是共產主義聯合體的必要條件”[1]243。馬克思還進一步指出,只有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才能消除社會分工給人類造成的傷害,真正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恩格斯指出,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是歷史的必然結果,“消滅城鄉對立不是空想,不多不少正像消除資本家與雇傭工人的對立不是空想一樣”[6]。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是一個以點帶面、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的,是在一系列現實條件具備之后才可能實現的結果。要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并不是單靠意志來完成的事情,要有許多物質條件,其中“消滅城鄉之間的對立是社會統一的首要條件之一”[1]104。只有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展基礎上的城鄉融合,才可能真正消除資本主義私有制帶來的污染、貧富分化及城鄉對立等現象,真正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二、我國城鄉融合發展的實踐探索及經驗

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我國各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實踐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實踐模式。分析各地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特點,總結各地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主要經驗,對促進我國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京滬地區的“大城市帶小郊區”的城鄉融合發展模式

北京、上海是我國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地區,其特點為經濟發達,城市發展水平高,農村地區相對較小,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良好的外部條件來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京滬地區的主要做法是把城鄉看成統一的整體,以城鄉融合發展為目標,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方針,發揮大城市對農村的引領帶動作用,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北京地區的主要做法是促進“產業下鄉”,實現城區產業向市郊擴展,促使城市的技術、資金、管理、設備等資源向農村轉移,并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進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上海地區的主要做法是打破城鄉分立的傳統觀念,樹立“大上?!钡睦砟?,以規劃為先導,統籌規劃全地區的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及城鄉社會事業發展,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傊?,京滬地區注重發揮大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積極規劃協調城鄉發展,合理布局城鄉產業布局,走出了一條具有地區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道路。

(二)成渝地區的“大城市帶大郊區”的城鄉融合發展模式

成渝地區城鄉關系的突出特點是城鄉二元特征明顯,該地區城鎮化、工業化及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比較高,有經濟發達的大城市,還有廣大的農村,農業比重比較高,農民收入還比較低,農村剩余勞動力比較多,這個特點決定了成渝地區跟京滬地區處理城鄉關系的思路不同。

成渝地區的主要做法:一是大力發展大城市,促進三大產業尤其是第二產業在中心城區集聚,同時加強中心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二是促進中心鎮建設,以新型中心城鎮建設帶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廣大農村剩余勞動力向中心鎮轉移集中,讓中心鎮成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新的增長極。三是以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動三大產業融合,為城鄉融合發展奠定產業基礎。加強農業規?;洜I,促進土地流轉,以規?;蛯I化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逐步促進三大產業聯合互動,成渝地區走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城鄉融合發展道路。

(三)江浙地區的“小城鎮帶農村”的城鄉融合發展模式

江浙地區在民營企業發展的帶領下,特色經濟發展迅速,并推動小城鎮迅速發展。因此,江浙地區以小城鎮發展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抓手,不斷完善城鄉發展政策,優化城鄉發展格局,形成了“小城鎮帶動農村”模式,促進了該地區城鄉融合發展。

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江浙地區的民營企業在小城鎮集聚,各個生產要素也向小城鎮集聚,形成了經濟實力強勁、產業優勢明顯的小城鎮。隨著小城鎮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實力的增強,小城鎮不斷加強自身的公共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使新轉移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也可以享受到與城市大體相同的公共產品,加之小城鎮戶籍制度松動,這都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小城鎮聚集。同時,小城鎮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提升,帶動了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促進了農民增收,進而推進了城鄉融合發展。

(四)各地城鄉融合發展的啟示

首先,因地制宜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前提。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融合發展的程度也不同,再加上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特點,因此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不能推行統一模式,各地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走切合本地實際的城鄉融合發展道路。

其次,產業協調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要實現城鄉融合必須以產業協調發展為基礎,否則就是“空中樓閣”。要通過優化城鄉經濟布局,推進城鄉產業協調,最終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為實現城鄉融合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尤其是要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實現農業規?;?、機械化和產業化經營,進而加快推動農業進步,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為城鄉融合發展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最后,城鎮帶動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要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必須堅持城鎮帶動,堅持以城帶鄉的發展模式。上述三個地區的城鄉融合發展模式都是堅持走新型城鎮化的道路,促進城鎮發展,進而帶動農村發展。這是因為現有城鎮的發展水平要遠遠高于農村的發展水平,同時在城鄉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及文化關系等方面,城鎮都占優勢地位。因此,要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就要充分發揮城鎮的帶動作用,走出一條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

三、新時代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長期以來,由于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加之制度安排不合理,我國城鄉發展不協調,城鄉二元結構比較突出,主要表現有:城鄉發展差距大、城鎮帶動能力弱、農村發展滯后及制度安排不合理等。要促進我國城鄉融合發展,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城鄉理論為指導,從我國具體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城鄉融合發展道路。

(一)優化產業結構,努力縮小城鄉差距

我國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比較典型,現代化的工業、發達的第三產業和傳統的農業并存,這是造成我國城鄉發展不協調的根本原因。要真正實現我國城鄉融合發展,就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的戰略,積極調整三大產業結構,優化城鄉產業布局,努力縮小城鄉經濟差距,促進三大產業的融合發展。

其一,優化產業結構。產業協調是城鄉融合的前提,要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就要優化產業結構:一是推進實現農業現代化。我國農業發展長期滯后,農業規?;彤a業化水平不高,這不僅會影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更會阻礙城鄉融合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就要以市場需求為引領,以現代科技為支撐,以現代管理為抓手,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夯實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基礎。二是加快工業轉型發展。大力發展現代工業體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要不斷改造傳統工業,延長工業產業鏈條,提高工業產品附加值;大力促進高端裝備制造業、人工智能產業等發展,提高工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工業結構轉型升級。三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建立現代化服務業體系,也是我國經濟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第三產業發展滯后是我國產業結構的短板,這不僅不利于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城鄉融合發展。因此,要大力發展我國的第三產業,積極培育第三產業中的新業態、新動能,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第三產業的新興業態轉移,實現產業結構優化,最終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其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表現就是城鄉收入差距過大,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就要采取措施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其重要舉措就是增加農民收入。為此,一是要通過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建立農民增收的政策保障體系,切實增加農民收入。二是推進農業發展,積極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綠色、高效、優質農業,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業生產收入水平。三是要通過農民持股計劃、土地流轉等方式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水平,切實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二)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增強城鎮帶動力

要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抓手,增強城鎮在城鄉融合發展中的引領力和帶動力,進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要促進現代化大都市發展,優化升級大城市的功能;注重挖掘城市特色,培育和發展中等城市;加快中小城鎮的發展,使其成為連接城市和農村的樞紐。

其一,加快現代大都市的發展。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表明,經濟、科技和文化等高度發達的大都市對于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就要提高區域內大都市的輻射帶動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發揮大都市的引領帶動功能,在區域內建立大都市輻射經濟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其二,加快培育和發展中等城市。雖然現代大都市輻射帶動能力強,但是由于數量有限,其人口吸納能力有限,因此必須在全國范圍內加快中等城市的發展。要突出產業發展,增強經濟實力,提高中等城市吸納農村轉移人口的能力;要堅持歷史和現代統一,注重挖掘城市特色,培養城市文化內涵;要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切實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傊?,要通過加快培育和發展中等城市帶動區域內城鄉經濟發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其三,加快中小城鎮的發展。中小城鎮對農村剩余勞動力更有吸引力,因為相對于大中城市而言,中小城鎮物理空間距離農村更近;與農村相比,中小城鎮的公共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等相對更完善,具備承接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能力。因此,要堅持以業興鎮的理念,以特色產業引領中小城鎮發展;要加強中小城鎮公共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讓中小城鎮既有實力接納農村剩余勞動力,也有能力為農村轉移勞動力提供優質服務??傊?,要加快中小城鎮發展,使其成為連接城市和農村的樞紐,成為城鄉融合發展重要載體,進而為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現代化

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農村勞動力、資源、資金等要素正在向城市轉移,這將導致城鄉發展的失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改變農村弱勢地位的必然選擇,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更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

其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現代化。要處理好城鄉關系,重要的抓手就是促進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是要提高農業科技水平。鄧小平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由此也可以認為農業科技是農業的第一生產力。要通過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促進農業科技轉化;加快農業科技人才培養,促進農業技術的發展,進而提高農業生產率、實現農業現代化。二是要加快農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公共基礎設施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也是優化農業內部產業結構的基礎,更是真正實現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保障。因此,要不斷優化農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其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現代化農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改善農村基本生活條件的客觀要求,是改善農村宜居環境的必然選擇,也是建設現代農村的必由之路。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是農村整體落后于城市的重要表現,也是農村整體落后于城市的重要原因。要增強農村的吸引力和發展潛力,進而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必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現代化農村。

其三,轉變農民思想觀念,培養現代新農民。一是引導農民樹立市場意識,破除農民過去那種自給自足的小農意識,讓其積極參與市場競爭。二是引導農民樹立民主意識,不斷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進一步發展基層民主,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村民自治。三是引導農民樹立法治意識,讓廣大農民樹立依法辦事、依法經營的理念,提高農民利用法律維護自身利益的意識與能力??傊?,要通過轉變農民思想觀念,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培養現代新農民。

(四)加快完善相關制度,推動城鄉融合常態化

制度建設既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題中之義,也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如果沒有制度建設作為支撐,就不會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常態化。改革開放以來,與城鄉融合發展的相關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但也有部分制度因不夠完善而阻礙了城鄉融合發展,因此要加強制度建設力度,以制度建設為載體,推動城鄉融合常態化。

其一,完善城鄉保障制度。城鄉基本保障制度包括就業、醫療、養老、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的是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其保障范圍和內容主要基于社會身份,并且這種社會保障制度實行城鄉二元分置,廣大農業人口基本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保障,這就加劇了城鄉分化。改革開放以來,以建立城鄉居民共享的社會保障制度為目標,以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協調為抓手,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但現在的社會保障制度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不能適應城鄉融合發展新要求。因此,要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就要完善城鄉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城鄉就業保障制度。要樹立積極的就業保障理念,優先提高弱勢群體的就業能力,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權益,特別是要保障失地農民和進城農民工的就業權益。二是統籌城鄉養老制度建設。逐步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養老制度,并拓展養老資金的籌集渠道,確保養老金收入穩定,并逐步實現保值增值。三是促進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協調發展,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切實解決城鄉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其二,完善城鄉土地制度。完善城鄉土地制度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城鄉發展的重要抓手。因此,要樹立創新理念,建立適合城鄉融合發展的土地制度。一是要在堅持兼顧公平與效率原則的基礎上,以提高城市土地綜合利用效率為目標,建立新型的城市土地制度,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益。二是以提高農村土地使用規模為目標,以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為抓手,加快建立新型的農村土地制度,進而促進土地流轉,有效促進農村土地集中,提高農村土地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列寧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30-131.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69.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 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0.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7.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323.

【責任編輯:張亞茹】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