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內外營養支持結合功能鍛煉治療胃腸道疾病術后并發腸瘺的臨床效果分析

2020-08-16 01:57宋劍波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6期
關鍵詞:腸瘺功能鍛煉

宋劍波

【摘 要】目的:以胃腸道疾病術后并發腸瘺者為例,探究腸內外營養支持與功能鍛煉共同治療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接收的胃腸道疾病術后并發腸瘺者86例為對象,予以所有患者行常規腹腔雙套持續沖洗引流干預。以整群隨機化方式分設組別。給予對照組患者腸內外營養支持治療,在對照組得到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加用功能鍛煉治療。觀察二者的治療療效。結果: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5.12%,低于研究組的93.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胃腸道疾病術后并發腸瘺患者予以腸內外營養支持、功能鍛煉共同治療,能取得較好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機體恢復。

【關鍵詞】功能鍛煉;腸內外營養支持;胃腸道疾病;腸瘺

胃腸道疾病通常指的是一般炎癥性胃腸道病癥,包括急慢性闌尾炎、急慢性胃炎等,以及食道癌、胃癌和消化潰瘍等病癥[1]。手術療法是目前臨床治療此疾病的常用方法,但由于患者胃腸道與其他臟器間異常的通道,而且利用異常通道能使腸道內容物進入體腔、其他器官當中,則容易提高感染與患者體液喪失發生,出現一系列生理性或病理性病變,如器官功能受損、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和水電解質酸堿失衡等,從而能產生術后并發癥,如腸瘺等。針對此疾病,若臨床治療開展不及時,則能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安全。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胃腸道疾病術后并發腸瘺者86例為對象,分析腸內外營養支持與功能鍛煉共同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胃腸道疾病術后并發腸瘺者86例為對象,以整群隨機化方式分設成2組。在對照組(n=43)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25~56歲(38.5±2.3)歲;手術類型:13例胃癌手術,19例直腸癌手術,11例結腸癌手術。在研究組(n=43)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26~57歲(39.4±2.4)歲;手術類型:12例胃癌手術,21例直腸癌手術,10例結腸癌手術。比較所選對象的臨床資料(P>0.05)。

1.2 方法

予以所有患者行常規腹腔雙套持續沖洗引流干預。給予對照組患者腸內外營養支持治療,結合患者術后具體出血情況,予以其生長抑制素與TPN(全腸外營養)共同治療,應用輸液泵把腸道外營養液相患者靜脈內均勻輸入,并輸入適宜胰島素,定期更換中心靜脈導管,避免導管應用時間過長而出現感染。

在對照組得到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加用功能鍛煉治療,(1)床上功能鍛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指導患者在病房上科學性的進行抬臂運動,初期運動量為5個一組,依照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適當調整運動量。另外,通過與患者福強性出血情況相結合,指導其四肢關節旋轉與伸展?;颊哂柧殨r醫師應從旁協助。(2)床下功能鍛煉:待患者病情平穩后,對行走鍛煉方案予以制定,患者訓練時醫師應從旁協助,防止其出現摔倒情況。另外,檢查患者瘺口部位,應用紗墊、腹帶保護瘺口,避免患者行走運動時出現感染情況。

1.3 評價標準[2]

對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情況進行評定,量表評定標準以顯效、好轉和無效等進行。其中,患者體溫基本恢復正常,且有效控制感染發生、延展,符合上述闡述即為顯效;患者體溫逐漸向正常狀態恢復,感染情況發生有效降低,符合上述闡述即為好轉;相比治療前,患者體溫未發生任何變化,且感染情況未好轉,甚至有加重趨勢,符合上述闡述即為無效。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用SPSS23.0軟件,患者間治療效果評定用卡方檢驗。P<0.05指對比有差異。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5.12%,低于研究組的93.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臨床內科疾病中,胃腸道疾病術后并發腸瘺屬于多發且常見并發癥,由于并發癥發生和多種因素、原因相關,如果治療開展不及時,或者處理不當,則易引發感染情況發生。對此,針對術后并發腸瘺患者,及早開展有效合理的干預配合非常重要。然而,有報道指出,如果對胃腸道疾病術后并發腸瘺患者只開展功能鍛煉,則無法取得滿意療效。

隨著近幾年醫療研究的深入,有研究學者指出[3],對胃腸道疾病術后并發腸瘺患者采取功能鍛煉與腸內外營養支持治療,能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腸內外營養支持指的是腸內外營養支持患者腸瘺部位,工作重點是對患者腸瘺部位開展長感染營養支持,旨在能有效抑制感染發生。其中,行腸外營養支持時,在患者腸道功能未恢復的情況下出現腸瘺情況,可予以全營養混合液靜滴治療。針對腸瘺早期患者,若其需要醫療完全腸外營養進行補充時,應結合患者體質情況與疾病發生時間,對有較強針對性的靜脈營養計劃進行制定,配置全營養混懸液3升袋,經靜脈置管后靜滴。行腸內營養支持時,若患者腸瘺時間長,在有效控制瘺口后,且未有腹腔感染發生,腸道功能恢復,建議行營養支持時,由以往的腸外營養過度至腸內營養,最后改為口服,從而加快患者病情改善。功能鍛煉的開展是結合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鍛煉方案合理、科學制定,且在開展期間對患者相應的幫助及指導,對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胃腸道疾病術后并發腸瘺者86例為對象,經對上述闡述的總結歸納得出,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低于研究組,說明,腸內外營養支持與功能鍛煉共同治療的開展,能有效降低患者不適感,加快病情恢復,改善預后。

綜上,對胃腸道疾病術后并發腸瘺患者予以腸內外營養支持、功能鍛煉共同治療,能取得較好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機體恢復,故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匡文洋,張建軍,羅曉波.腸內營養支持在胃腸道腫瘤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36):33-35.

肖美萍,陳學洪,黎衍香.營養支持結合功能鍛煉治療術后腸瘺的療效觀察與護理[J].當代醫學,2017,23(36):4-6.

熊娟.應用腸內外營養支持結合功能鍛煉治療胃腸道疾病術后并發腸瘺的療效及護理干預措施探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24):181-182.

猜你喜歡
腸瘺功能鍛煉
舒適護理在小兒骨折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
糞石性闌尾炎合并回盲部穿孔手術方式探討分析
結腸癌術后并發腸瘺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護理觀察
237例手部肌腱損傷的護理體會
改良雙套管持續沖洗負壓吸引在腸瘺治療中的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