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組織IgG4在不同年齡層特發性膜性腎病診斷的應用價值

2020-08-16 18:12王新娟周俊王駿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6期

王新娟 周俊 王駿

【摘 要】目的:探討腎組織免疫球蛋白G4(IgG4)在不同年齡層特發性膜性腎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經腎活檢診斷確診為特發性膜性腎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抽取50例年齡≥60歲的患者組成老年組,抽取50例年齡<60歲的患者組成非老年組,觀察分析不同年齡階段患者的臨床病例特點及IgG4水平。結果:兩組的系膜增生、新月體、節段硬化、腎小管間質萎縮/纖維化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老年組的腎小管間質炎癥細胞浸潤、小動脈透明變性及小動脈管壁增厚的發生率較非老年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非典型膜性腎病的IgG4水平對比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老年組典型膜性腎病者的IgG4水平較老年組非典型膜性腎病者及非老年組典型膜性腎病者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腎組織IgG4在不同年齡層特發性膜性腎病中診斷價值較高,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關鍵詞】 特發性膜性腎病;IgG4;不同年齡層

膜性腎病是指多種原因導致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腎小球基底膜上皮細胞下所致基底膜發生變化的一種腎小球病,最終可造成患者發生腎病綜合征,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1]。臨床依據發病原因可分為兩種類型,包括特發性和繼發性膜性腎病,其中特發性膜性腎病多與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具有密切的關系,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能夠與足細胞上的相應抗原相互結合后形成原位免疫復合物,繼而經旁路途徑對補體起到激活作用,促使C5b-9膜攻擊復合物形成,使足細胞遭到破壞而受損,且破壞腎小球的濾過屏障,產生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4(IgG4)是一種免疫球蛋白,與特發性膜性腎病的發生及發展過程具有密切的關系,但臨床對不同年齡層特發性膜性腎病的病理特點及IgG4水平變化的研究還較為少見?;诖?,本研究旨在探討腎組織IgG4在不同年齡層特發性膜性腎病中的診斷價值?,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經腎活檢診斷確診為特發性膜性腎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抽取50例年齡≥60歲的患者組成老年組,抽取50例年齡<60歲的患者組成非老年組。老年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66-83歲,平均年齡(75.61±2.59)歲;病程1個月-6年,平均病程(3.51±0.84)年;典型膜性腎病25例、非典型膜性腎病25例。非老年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38-65歲,平均年齡(48.92±2.68)歲;病程2個月-6年,平均病程(3.57±0.85)年;典型膜性腎病25例、非典型膜性腎病25例。統計學比較2組性別、年齡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臨床及影像學資料均完善;②參與研究前未應用過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2)排除標準:①肝炎;②免疫系統疾病;④惡性腫瘤;⑤繼發性膜性腎病。

1.3 方法

采用免疫組化方法對所有患者的腎組織石蠟切片進行染色。采用歐蒙醫學診斷 (中國)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對IgG4進行檢測評估。觀察并詳細記錄不同年齡層的典型膜性腎病及非典型膜性腎病的IgG4水平及不同年齡層出現系膜細胞增生、新月體、節段硬化、腎小管間質萎縮/纖維化、間質炎細胞浸潤及小動脈受累等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病理特點 兩組的系膜增生、新月體、節段硬化、腎小管間質萎縮/纖維化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老年組的腎小管間質炎癥細胞浸潤、小動脈透明變性及小動脈管壁增厚的發生率較非老年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年齡層的不同亞組中的IgG4水平 兩組非典型膜性腎病者的IgG4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老年組典型膜性腎病者的IgG4水平較老年組非典型膜性腎病者及非老年組典型膜性腎病者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膜性腎病是導致成人腎病綜合征主要的病理類型之一,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蛋白尿,且約有60%-80%的患者表現為腎病綜合征。特發性膜性腎病是原發性腎病綜合征中最常見的一種病理類型,病情遷延,且治療難度較高,部分患者存在自發緩解現象,但在15年內,約有30%-40%的患者病情發展為終末期腎臟疾病,最終可死亡,現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2]。膜性腎病是一種激素抵抗型腎病,臨床通常采用糖皮質激素和烷化劑等非特異性免疫抑制進行治療,但患者用藥治療后存在嚴重的副作用及復發現象較多等缺點。

有研究表明,膜性腎病的主要發病群體為中老年群體,且發病率與患者年齡呈正相關關系,且非老年患者的膜性腎病的發病率呈逐漸遞增趨勢[3]。臨床對特發性膜性腎病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大多數學者認為所有的免疫復合物腎炎是由于循環免疫復合物被動性沉積于腎小球內。并且有研究結果表明,在膜性腎病動物的實驗中,循環系統內存在的抗體與足細胞內固有的抗原相互結合時,可形成上皮側的原位免疫復合物沉積,從而對補體起到激活作用而致病,其中IgG4即為主要沉積的IgG亞類[4]。同時M型磷脂酶A2受體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種抗原均與特發性膜性腎病具有密切關聯,且在腎小球內與IgG4的沉積部位一致,表明IgG4可能起關鍵作用,特發性膜性腎病可能為Th2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的系膜增生、新月體、節段硬化、腎小管間質萎縮/纖維化發生率對比無差異,老年組的腎小管間質炎癥細胞浸潤、小動脈透明變性及小動脈管壁增厚的發生率較非老年組高,兩組非典型膜性腎病的IgG4水平對比無差異,老年組典型膜性腎病者的IgG4水平較老年組非典型膜性腎病者及非老年組典型膜性腎病者高,表明腎組織IgG4在不同年齡層特發性膜性腎病診斷的應用效果較好,可有效進行區分,從而達到最佳的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表明腎組織IgG4可有效區分不同年齡層特發性膜性腎病的病情情況,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牛廣華,高玉潔,王柏山,等.磷脂酶A2受體抗體在特發性膜性腎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5,38(9):595-599.

溫麗穎,李紹梅,閆喆,等.M型磷脂酶A2受體及1型血小板反應蛋白7A域在成人特發性膜性腎病的表達及其意義[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6,32(8):561-567.

丁麗娜,陳孟華,俞敏,等.特發性膜性腎病患者腎組織PLA2R抗體聯合IgG4檢測的臨床意義[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5,37(11):1256-1260.

劉昕,何雪梅,張燕京,等.老年與非老年特發性膜性腎病患者的臨床及病理比較[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6,35(2):185-18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