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防疫應成公共服務標配

2020-08-17 08:38河南王琦
金秋 2020年8期
關鍵詞:服務平臺心理咨詢市民

◎文/河南·王琦

上海開通了24小時線上心理咨詢服務平臺,通過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服務,應對公眾心理援助需求。像上海這樣針對廣大市民的“心理防疫”并不多見。此次線上心理咨詢服務平臺的開通,無疑將有利于滿足更多群體的全時段心理疏導。

面對疫情的防控,除了身體的防護外,心理的呵護同樣重要,不只是一線工作人員因連續奮戰帶來心理壓力,廣大公眾也是不可忽視的大多數。近段以來,市民們積極配合防控工作,宅在家里,減少外出,時間一長很容易出現焦慮、煩躁情緒。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紓解,不僅會導致失眠、心慌、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等生理問題,增加生病風險,還會動搖公眾對于疫情防控的信心,給各類謠言和負能量信息傳播以可乘之機。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加劇,讓不少人群處于“心理亞健康”,患上“焦慮癥”,“倦怠感”“職業病”日益凸顯。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599.4萬人。此次新型肺炎疫情突然襲擊,有可能讓有抑郁、焦慮等情感障礙病史的人加重病情,也會讓平時并不明顯的心理隱患暴露出來。因此,針對普通市民的“心理防疫”十分必要,刻不容緩。

事實上,在疫情這種公共突發事件中,公眾出現焦慮、恐慌心理是正常的,關鍵就是要調節好心態。對此,心理咨詢服務平臺一方面應指導公眾合理安排居家生活,保證作息規律、適度運動,同時針對心理問題給出專業指導意見,幫助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除了傳統的電話、郵箱外,還應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更便捷更及時的網上服務平臺,有效滿足廣大市民的訴求。此外,上海心理咨詢服務平臺還可以與有關部門主動對接,建立聯動響應機制。除了疏導心理問題本身外,針對市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實質性問題,轉交相關部門答疑解惑,徹底解開心結。比如,隔離期間工資怎么發,由人社部門負責解答,所看到的謠言信息,則作為線索提供給公安機關處理。

2017年,作為我國首個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宏觀指導性文件《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心理健康服務納入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講,2020年初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是挑戰,也是契機。不妨把“心理防疫”作為一次練兵,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的獲得感、滿意度。

猜你喜歡
服務平臺心理咨詢市民
這才叫創業!90后水產追夢人打造一條龍式技術產品服務平臺
高校財務“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探討
“割韭菜”的心理咨詢行業亟待規范
福州首家“奶爸版”母嬰服務平臺上線
基于自媒體的編程服務平臺研究綜述
心理咨詢:架一座心靈的彩虹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市民關心的就是策劃關注的——以東楚晚報為例
“意義”的問題所在
心理咨詢廣播節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