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組織學混合式教學探索*

2020-08-17 10:35李佩琴蘇淑賢涂臘根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20年15期
關鍵詞:組織學顯微鏡切片

楊 蔭,李佩琴,蘇淑賢,涂臘根

(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 510900)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計劃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已初步顯現,但與新時代的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1]。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及服務能力不強,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與應用水平不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基本具備但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尚顯不足,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不夠[1]。因此,應充分激發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推動教育觀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提高教學質量,各類教學資源逐步進行了有效整合。把信息技術引入教學環節,加強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率,提高教學質量,逐步成為一種重要手段[2]。其中數字切片掃描技術得到迅速發展,為傳統組織學實驗教學模式帶來了全新的變革。組織學數字切片因具有圖像清晰、操作簡便、使用不受場地和儀器限制等特點而成為形態學教學的新型教學手段[3]。

數字切片通過計算機控制顯微鏡移動,對玻片標本快速聚焦掃描,將上萬個顯微圖像無縫隙拼接,從而獲得高分辨率、多視野的全景數字圖像[4-5]。相對于傳統玻璃切片,數字切片有一系列優點:例如數字切片可以進行標注和縮放,在教師示教過程中,可以對數字切片的典型結構進行標注,使重難點更加突出;數字切片易保存,傳統玻璃切片易碎,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損壞,而數字切片存儲于計算機或手機中,可長期保存;數字切片可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需要;數字切片還可制作成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如微課、課件等。近年來,顯微數碼互動系統、網絡資源共享系統及數字切片系統先后應用于組織學實驗教學[6]。

組織學是一門以微觀形態學習為主的學科,屬于醫學基礎學科。實驗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對于該門課程的掌握程度[7-8],而實驗課的教學內容是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微細形態結構,學生普遍反映難以理解和記憶[9]。數字切片的問世,使組織學教學進入新的時代。學生可以不依賴于顯微鏡觀察玻璃切片,隨時隨地使用手機、電腦、平板等觀看數字切片進行學習,同時,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對組織學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將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化技術手段相結合,采用“數字切片+玻璃切片”的方式開展混合式教學,不失為一個好的嘗試。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校2018級和2019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2個班共117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8級共57名,女生41名,占71.93 %,男生16名,占28.07%;2019級共60名,女生50名,占83.33%,男生10名,占 16.67%。以2018級學生作為對照組,2019級學生作為實驗組,兩組學生人數、年齡、平均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學組織學課程內容及重、難點一致,具有可比性。

1.2教學方法 對照組學生在組織學實驗教學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璃切片;實驗組學生則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教師在示教過程中采用數字切片庫投影和顯微鏡觀察玻璃切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由于數字切片庫所含切片數量多,且特征較典型,教師在示教時可以隨時進行重點標注。示教結束后,學生可自行采用數字切片庫投影和顯微鏡觀察玻璃切片的混合方式進行學習。遇到疑難問題時,學生可隨時在電腦上標記進行提問。課堂教學結束前,學生可將本節課的重點切片下載拷貝到手機或U盤上,在課后隨時進行復習。

1.3評價方法

1.3.1標本考試 課程結束時,組織學生進行標本考試,標本內容包括各個章節各個系統,選取20個標本進行考試,每個標本5分,總計100分。

1.3.2問卷調查 (1)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混合式教學法及傳統教學法對教學效果、師生互動、提高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影響。本次調查發出問卷117份,收回有效問卷117份。(2)僅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數字切片庫各章節切片的質量、數量評價等。本次調查發出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60份。

2 結 果

2.1兩組學生標本考試成績比較 實驗組學生標本考試成績(88.67±1.2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07±1.3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868,P<0.05)。

表1 兩組學生對不同教學方法的效果評價[n(%)]

續表1 兩組學生對不同教學方法的效果評價[n(%)]

2.2兩種教學方法效果分析 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混合式教學法及傳統教學法對教學效果、師生互動、提高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影響,結果顯示,實驗組有68.9%(372/540)的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對教學效果、師生互動、提高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等方面很有幫助,而對照組僅有36.8%(189/513)的學生認為傳統教學法在以上方面很有幫助,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數字切片庫各章節評價結果分析 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數字切片庫各章節切片的質量、數量評價等,見表2。

表2 實驗組學生對數字切片庫評價結果(n=60)

3 討 論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教育目標是培養適應檢驗醫學發展需要的、掌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趰徫宦殬I能力的需要,能熟練地在顯微鏡下觀察各類切片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必備的基本功。組織學課程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學生入校后接觸的第一門醫學課程,對學習后續醫學課程,如病理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組織學主要學習正常人體各器官、組織的微細結構;而病理學主要學習人體在病理情況下各器官、組織的異常微細結構。倘若學生不能熟練掌握正常結構,就更難以分辨病理結構,眾所周知,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工作崗位為臨床檢驗技師,顯微鏡是他們常用的工具。而組織學實驗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顯微鏡,如果在課堂上長時間使用顯微鏡,可能會造成部分學生視覺疲勞,從而產生厭學情緒,這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及職業價值觀的樹立會有不良的影響。因此,如何正確、規范操作顯微鏡,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如何激發學生對醫學檢驗事業的熱愛,是每位教師在開展組織學教學改革過程中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在組織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璃切片,這就導致教學有很多局限性。例如:由于受玻璃切片數量和質量的限制,往往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由于教師和學生在顯微鏡下視野角度的不同,教師在實時解答學生疑問時往往會有一定偏差;在長時間使用顯微鏡觀察切片后,學生往往會出現視覺疲勞、眼睛酸痛等現象,導致厭學情緒。此外,學生的學習受地點和儀器的限制,必須到組織學實驗室才能觀察切片,不能隨時隨地想學就學,這對于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也有一定影響?;谝陨显?,組織學實驗教學采取混合式教學,即數字切片與傳統玻璃切片相結合的方式,更適合組織學課程的特點。本研究結果顯示,混合式教學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提高組織學教學效果等方面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數字切片“隨時隨地”可學的特點,在理論課教學結束后,給學生們布置任務,在課后利用手機或電腦在數字切片庫中預習該堂課的典型切片;在實驗課上,教師先利用數字切片庫講解本堂課的典型切片,并且可以隨時進行標注,讓學生能更好地把握重、難點。教師示教結束后,學生先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切不可完全依賴數字切片庫,否則會使顯微鏡的操作技術逐漸生疏。顯微鏡觀察玻璃切片結束后,再進入數字切片庫進行鞏固。課后學生如有需要解答的問題,可隨時下載數字切片進行標注并發給教師解答,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方式“教、學受限”的不足。

目前采用的數字切片庫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從表2的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各章節切片數量、切片質量及標注清晰度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需不斷補充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切片,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基本功”更加扎實,更加適應崗位的需要。此外,除數字切片以外,還可以建設組織學在線學習平臺,上傳各類學習資源,如微課、教學錄像、題庫等,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自主性、科學性,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科技在不斷進步,各種教學技術日新月異,本研究的教學方法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醫學基礎課程的教師,教學觀念要不斷更新,積極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

猜你喜歡
組織學顯微鏡切片
《用顯微鏡看大象》
你會使用顯微鏡嗎
新局勢下5G網絡切片技術的強化思考
顯微鏡
網絡切片標準分析與發展現狀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桿菌對肝臟和腸道影響的病理組織學觀察》圖版
小腦組織壓片快速制作在組織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顯微鏡下看沙
腎穿刺組織冷凍切片技術的改進方法
冰凍切片、快速石蠟切片在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