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定文化自信的三個重要“著力點”

2020-08-17 07:24張榮芹
時代人物 2020年6期
關鍵詞:著力點生命力創造力

張榮芹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聯十大、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這里強調的文化自信中的關鍵詞就是文化價值和文化理想,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創造力,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深刻蘊含和集中體現著文化自信的這幾個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集中體現為中國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深深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因此,堅定文化自信最重要的就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一、堅定對自身文化理想和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

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什么最后只剩下中華文明,其余三大文明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古巴比倫王國曾經無比繁華,而如今只剩下空蕩蕩的遺址;古埃及也只留下了金字塔和解不開的文字令后世嘆為觀止;今之印度也非古之印度,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做到了綿延千年至今仍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的文字語言、種族變遷、文化制度、風俗習慣等等,我們的祖先都一點一滴都記錄了下來,可以說一脈相承,從未中斷過?,F在的中國人,我們思維當中都保留著祖先所創造出來的文明。究其原因,中華文化強大的普適性、包容性和先進性以及崇高的文化理想和文化價值是中華文明得以幸存的重要因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文化理想和文化價值的深刻體現。其中,中華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等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傳統文化時代價值概括為五個詞:“講仁愛、重民本、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這些價值理念一直是我們傳承的文化基因。傳統文化不僅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的滋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這都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巨大優越性。

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就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審視中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并以世界眼光學習世界先進文明,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獨具特色的文化,不僅使我們黨始終成為民族脊梁、時代先鋒,而且使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昂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是政黨的精神旗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形成了以毛澤東思想為代表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黨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為代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徹底克服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一盤散沙的困局,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創新創造的獨具特色的文化,成為了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文化強國建設的鮮明體現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為此,就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深入人心,開創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二、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高度信心

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文化的競爭日益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民族文化的實力和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目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軍事、科技、經濟實力,在互聯網上的話語權占到90%以上,這不僅有利于其文化產品的輸出,而且大大方便了其價值觀的滲透和傳播。同時,文化產品和價值觀在互聯網上的強勢地位非常有力地增強其國際競爭力。

在這樣一種國際文化背景之下,中國文化輸出和輸入就很不平衡,中國文化自身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也就得不到彰顯。外來文化在中國所占比重越大,中國文化在國際舞臺乃至國內其影響力就會越薄弱。近代以來,中國在文化創造方面都有這樣一個共識,大部分文化是古人創造,而當代人創造的文化較少。這種環境往往會使我國的文化長期處于“追隨古人”“模仿洋人”,不利于增強文化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境地。文化創造上缺少有創造力的想象和探索發現,造成對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乃至于對于文化市場的引領力的不足。因此,展示出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建構起屬于當代中國人創造的、反映當代中國人創造力的當代中國文化尤為必要。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驅動力,我們應該有信心有能力對“古人”、“洋人”未涉足、未開發的領域進行研究、探索,以原創性的發現和創造,拓展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外延,豐富中國文化的樣式,以新的“中國創造”接續延綿五千年的中國文化發展,推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精品力作。因此,時刻保持對中華文化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高度信心是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題中之義。只有對堅定文化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高度信心,才能在世界文化的大舞臺上才能握緊自身的“文化權力”,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占據主動。

三、努力實現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在過去中國被侵略的一百年中,很多人都覺得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認為中國器不如人、技不如人、文化不如人,中國人的民族自信遭受嚴重摧毀。這一系列文化上的不自信,都讓我們一度懷疑中國在文化方面是不是真的比西方要低人一等?弱國無外交,同樣弱國也無法使自己的文化發揚光大。而今天來看,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的歷史文化的國家,我們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也在日益提升,這就已經讓我們有了堅實的底氣來講文化自信。同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也日益吸引著世界關注的目光。實現文化強國第一步就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綜合國力提升的內在要求,要實現中華文化發揚光大,就需要努力實現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堅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堅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需要我們結合當前的歷史任務和社會重大問題對傳統文化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提煉升華,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使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近年來的故宮文創為觀眾展現了一個生動的、有活力的紫禁城,圖書、折扇、軟件、小程序等等,觀眾在娛樂中就能潛移默化地感受故宮文化的魅力,這就是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的鮮明例證。傳統文化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充實、不斷增添生機的。在當前的全球性格局中,中國的處世之道正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體現著傳統文化中“天下大同”的理念,“一帶一路”倡議體現著傳統文化“仁”“和”的思想等等。因此,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是文化自信的鮮明體現。

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使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段更加豐富多彩,使傳播效果更加生動、直觀、形象。清明上河圖4D球幕展,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立體的呈現了北宋的日常生活圖景,以第一人稱視角,體驗著北宋汴河兩岸的眾生百態,感受著一種超越時空的自由。十八大之后的文藝創作也邁上了新征程,一些以傳統文化元素為藍本的作品層出不窮,《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等影視作品讓觀眾以一種新的方式品味經典等等,這些作品都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使傳統文化更鮮活,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堅定文化自信不是喊口號式的自信,而應是在具體實踐、實際行動中的自信。所以,要以更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特色,是文化自信的另一重要層面,在此基礎上為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30/c_1120025319.htm.

[2]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N].人民日報,2014-01-01(01).

[3]聞言.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N].人民日報,2017-10-16(07).

[4]邵長軍.堅定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N].中國青年報,2019-12-09(02).

猜你喜歡
著力點生命力創造力
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四個“著力點”
以生成性培養創造力
直到世界盡頭
綠野仙蹤
如夢似幻
“研教”轉向“研幼”的三個著力點——以基于本土資源的幼兒美育課程構建為例
激發你的創造力
激發你的創造力
肖亞慶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點”
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