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時代微信文學的審美心理特征解析

2020-08-19 12:25蔡麗華
文存閱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審美創作心理

摘要:自媒體時代微信文學敘事手段迎合了創作者與閱讀者的審美心理,創作者通過微信文學的撰寫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向人傾訴得到同情、理解、認可、欣賞等多種心理訴求的目的,對閱讀者來說通過點贊、評論進行互動,也可達到疏緩內心壓力或找到知已的目的,微信文學因此得到了創作者和閱讀者的認可及喜愛。

關鍵詞:微信文學;創作;審美;心理

自媒體時代的微信文學以其即時、短小輕快、雅俗共賞的特點已被大眾認可并接受,閑暇之時刷刷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成為不少人每日的生活樂趣。微信文學之所以受到歡迎,與其迎合了創作者與閱讀者的審美心理息息相關。

一、自我傾訴的需要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由低級到高級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物質需求對于人們來說不可或缺,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也是人們精神追求的重要體現,且相比之下更加穩定、長久。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貧富差距擴大導致心理不平衡、心理問題頻出,因此相較于生理、物質的需求,情感的需求和歸屬感的需要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中更為明顯。體現在朋友圈和微信公眾號敘事中,人們在好友、熟人、個人粉絲中尋求幫助,安撫焦灼的心理、發泄不良情緒,同時也分享生活中的心得體會、成功的喜悅與快樂,為在理想世界短暫停歇后回歸現實生活增補能量,朋友圈、微信公眾號文學的敘事互動過程既是能量增補過程。

例如朋友圈中有一文筆頗好的友人在端午節時寫道“這兩天的餐桌上粽子和茶葉蛋是主角。早餐時父母邊吃邊感慨,還是家里的粽子好吃,又順手調侃了江浙的粽子太過黏膩,仿佛得了軟骨病,不夠筋道。濃油赤醬、綿密厚實,長年占據各大高速服務區美食榜的江浙粽子,就這樣被鄙視了。小時候,家鄉的粽子沒有餡,只有純糯米和紅豆糯米。純糯米在堿水的氤氳中呈慘白色,裹著白糖吃,實在提不起興致,所以只吃紅豆糯米。進入90年代后期,才普遍有了肉餡?,F在想想,就著白糖吃堿水白的糯米粽,何嘗不是一種簡約的高級美。 味道,是人與故鄉交織一生的羈絆,無論腳步走多遠,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又頑固?!倍涛奈墓P流暢,文風清新,對家鄉美食的熱愛之情溢于言表,這何嘗不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這與中國內地美食短視頻創作者李子柒的視頻有異曲同工之妙,展示平凡生活之美、知足之美。

現代城市人多急功近利,向往隨心自在的生活卻又被世俗眼光、功名利祿、人倫職責所牽絆。朋友圈里的自我傾訴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出發,展現平靜、祥和、健康的生活狀態,抒寫細膩真摯的情感,對創作者來說是分享快樂,對閱讀者來說可以疏緩內心壓力,暫且放下焦慮情緒,感受生活中的輕松與美好,使心靈得到一些慰藉。

二、自我安慰的需要

人生,分享快樂,快樂加倍;分擔痛苦,痛苦減半。一朋友在朋友圈內吐糟加班的痛苦“冬日的夜晚,幾顆孤零零的星星在天上挨著凍,公交末班車上的我隔著玻璃窗仿佛聽見它們凍得牙齒廝打的響聲。感覺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是上班,比上班更痛苦的是加班,比加班更痛苦的是天天加班!”簡短直白的一小段話卻是點贊評論無數,加班是多數現代人的痛點,忙碌之中,人們對如詩如夢的生活之美、大自然之美視而不見,明明想停下來卻又不得不前進。于是創作者和閱讀者產生了“共情”,這種“同病相憐”的“共情”是建立在人類情感有相通之處的基礎上的。雖然創作時,并沒有擬定固定閱讀群,但面對淺顯直白的語意,“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有同感的閱讀者自發地給予回復,與創作者互動,從而滿足了雙方相互安慰的需要。

三、交流交往的需要

交流交往是人之社會本性,人只有與他人和所處環境建立聯系,才能獲得自身的存在感。奧地利心理學家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文藝具有補償功能,作家和讀者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愿望能夠通過創作或賞析文藝作品得到相應的滿足”。網絡技術改變了傳統的閱讀形式,微博文學、帖吧文學、微信文學得到了創作者和閱讀者的認可并喜愛。網絡文學的包容性高,包容了不被現實容納的情感,在這樣的空間里,創作者和閱讀者都更容易放下現實的羈絆,進行真正發自內心、無掩飾的情感交流,獲得前所未有的輕松的審美體驗,并在這一文學創作和閱讀過程中,讓“我”的社會屬性之一交流的欲望得到滿足。

小結

微信文學敘事主要記載和描繪著當代人們對自身生活狀態、生活愿景。 通過傳播的即時性尋找并獲得自我認可與他人認可,在自我認可中獲得成就感,在他人認可中獲得歸屬感。朋友圈、微信公眾號的熟人圈如同一面鏡子,反射出創作者的思想行為,創作者在閱讀者的注視下完成微信文學的創作,閱讀者則在創作者的期盼下完成評價活動。創作者在閱讀者和評價人的關注下形成了一個不等同于真正自我也不完全等同于人設自我、想象自我的個體形象,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向人傾訴得到同情、理解、認可、欣賞等多種審美心理訴求。

參考文獻:

[1]艾秀梅.日常生活審美化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

[2]周一帆.微信文學的存在方式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3]姚莉蘋.審美心理圖式與文學鑒賞[J].吉首大學師范學院,2012 (04).

[4]王百娣.新媒介文學生成與傳播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9.

[5]陳夢軼.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學解讀[J].三明學院學報,2014 (02).

作者簡介:

蔡麗華(1982—),女,江西南昌人,碩士,江西衛生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教育。

課題項目: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9年度項目“自媒體時代微信文學的敘事風格與審美特征研究”(批準號:ZGW19208)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審美創作心理
Jazz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職業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現代陶藝教學特點研究
心理小測試
創作失敗
炒股心理錯覺一二三
關于《翔》的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