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目標 探價值 學方法

2020-08-20 07:53曾燕
中文信息 2020年7期
關鍵詞:統編教材想象教學策略

摘要:習作例文在統編教材習作單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與習作課文緊密聯系,為習作教學打下了堅固的基礎。在習作例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找準例文教學目標,探究文本特色,引導學生習得習作方法,從而愛上想象,愛上習作。

關鍵詞:習作例文;想象;統編教材;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2

對比統編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習作教學,我們不難發現統編教材的習作編排更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人教版教材的習作教學通常集中在每個單元的末尾,以一段文字為導語,出示習作主題,讓老師和學生一起探究寫作;而統編教材的習作教學除了分布在單元末尾之外,從三年級開始,每一冊都安排了一個習作單元,習作的提示也不局限于導語,還有圖畫、表格、關鍵詞、記錄卡片等等。習作單元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編排也更有特點和水平。先是學習兩篇精讀課文,之后是“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緊接著安排兩篇習作例文,最后進行單元習作。這樣層層遞進,一步一步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習習作的方法,提高習作的水平。

習作例文,作為以往教材從未有過的新課型,近年來也備受重視。習作例文是習作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習作例文的教學往往也推動了學生習作水平的發展。因此,找準習作例文的教學目標,探究習作例文的價值,從中掌握習作的方法,是習作單元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把握單元體系,找準例文教學目標

習作例文,首先要找準定位。它不是精讀課文,也有別于略讀課文。它好比工具書,在學生認識表達方法之后,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經驗,在習作單元中起著理論化為實踐的橋梁作用。

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圍繞“想象”主題選取了《一支鉛筆的夢想》和《尾巴它有一只貓》兩篇文章,均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點。前者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在精讀課文《小真的長頭發》中已經涉及并學習過,后者則是首次提出“倒著想”和“試著擬題”,是對學生習作方法的補充和提升。

因此,在教學習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一文時,要抓住本次習作的任務要求,把握單元的整體性,不能把課文、習作任務和習作例文單獨割裂開,也不能將它和習作例文一單獨區分開。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掌握了一定的想象方法和能力,有了這些基礎,再學習例文《尾巴它有一只貓》時,讓學生學會如何顛覆常識,以獨特的視角,打開顛倒想象的這扇大門。從例文到現實生活,嘗試顛倒想象,進一步感受想象的奇特和樂趣。我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引導學生閱讀例文,感受想象的奇妙;創設情境,嘗試反向思維;鼓勵發散思維,編織想象故事。找準例文的教學目標,為運用好例文奠定良好的基礎[1]。

二、探究文本特色,積極綻放例文價值

從編者的意圖和能力訓練要素來看,習作例文是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習作方法。我認為,它具有兩種功能:一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這些例文主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與他們更貼近,有利于喚醒學生內心渴望超越習作例文的想法;二是啟發習作方法和策略,更便于學生從中習得寫作方法,進行模仿和創造[2]。

但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對習作例文的研究和思考較少,沒有探究文本,難以實現例文的價值。習作例文被誤用的情況屢屢存在。最普遍的有兩種:

1.習作例文誤用為“閱讀課文”

有些教師對習作例文的定位錯誤,容易將習作例文誤用為文本閱讀。課堂上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文本內容的問題,待學生解決完內容上的問題,一堂課也過了一大半,更不用談對習作方法的認識、了解、學習和滲透了。

2.習作例文誤用為“寫作模板”

教師常常將習作例文的重要內容或寫法挖空,形成一個模板,再與學生一起用此模板建構一篇新的習作。他們以為這樣的“模板教學”會讓學生更快速、更便捷地學會習作方法,卻不知如此的“引導”常常會看見千篇一律的文章,學生實際上只知道有此方法,但未能真正靈活運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再者,寫作的難度偏低,學生也提不起興趣,最后的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那么,習作例文究竟該怎么用呢?以《尾巴它有一只貓》為例,教師應該重點關注旁注和課后練習題。

先說旁注?!段舶退幸恢回垺酚袃商幣宰?,而這兩處旁注正是教學的關注點,根據旁注的問題,了解自己教學時重點在哪里為學生提供引導和示范。通過對問題的追問,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并且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故事。第一處旁注“貓有尾巴,尾巴怎么能有一只貓呢?”這個問題將學生代入故事中,啟發思考,再通過對例文的學習尋找答案,明白為什么尾巴有一只貓。第二處旁注也證實了大家思考后的答案,“像這樣反方向去想象,真有意思!”表明了逆向思維的有趣。學生通過旁注的引導,習得了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和習作方法,反向思考更有意思,更能引人注目。

再看課后題。課后題并不是對文章內容的檢測,而是對習作方法的訓練和運用?!啊舶退幸恢回垺矚g睡覺的風……你還想到了什么新鮮有趣的說法?”這道課后練習題旨在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用“反方向去想象”,嘗試自擬題目。學生在前面旁注的引導學習下,將習得的習作方法進行訓練和鞏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處熢诮虒W習作例文時,更應該多下功夫,深入探究文本內容,結合旁注和課后題巧妙傳授習作方法,積極綻放例文的價值[3]。

三、構建學習活動,引導習得寫作方法

習作例文對于習作教學來說,猶如一把雙刃劍,如何用好這把劍關鍵在于執劍的人——教師。教師在了解如何運用習作例文,探究其價值后,應當思考如何做好習作例文的教學。我在創設《尾巴它有一只貓》一課教學設計時,是這樣安排的[4]。

首先,大部分學生聽到習作會有些排斥,因此課前調動學生的興趣是第一步。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采取了兒歌欣賞法激趣導入,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音樂,有效激發學習興趣,活躍學習氣氛?!额嵉垢琛芬曨l通過畫面和聲音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幾種顛倒的想象,為后面學習例文打下了基礎。

板塊一:欣賞兒歌,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有趣的兒歌——《顛倒歌》,請大家用心聽,歌詞的內容講了什么?

2.誰來說說你聽到了哪些有趣的內容?

出示:大獅子怕小老鼠,螞蟻力氣比大象大,老鼠飛上天,鳥兒水中游……

3.你發現了什么?(預設:這首歌與現實中不一致。)

4.小結:這種顛倒過來的想象,與我們現實生活中是相反的。讓我們一起走進顛倒世界,感受顛倒想象的奇妙。

其次,緊抓要點,深入探究。圍繞“與常識相反”這個教學點進行探討,由淺入深地啟發和點撥,引導學生從閱讀例文到聯系生活實際來感受,學生也更容易認同和接受。

板塊二:解析例文,體會方法

1.出示課題,對比質疑

比較《貓有一條尾巴》和《尾巴它有一只貓》這兩個題目,哪個更吸引你?

2.自由讀故事

找出故事中與現實生活相反的地方,感受顛倒想象的樂趣。

3.交流

(1)我從出生開始就擁有這只貓,無論它干什么,都聽我的話,都跟在我的身邊。

引導: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貓可以指揮自己的尾巴,尾巴跟在貓身后。

這只貓的尾巴卻相反,它認為是貓跟著自己,貓要聽自己的話。

小結:顛倒想象真奇妙!

(2)尾巴卻固執己見。它說:我這只貓特別乖,我天天騎著它滿地跑。

引導:你認同尾巴的想法嗎?現實世界是什么樣的?

(3)另一條尾巴聽到了,高興地說:“哎呀,原來我有一只狗哇,真好!”

引導:狗的尾巴認為自己有只狗,狗聽到了會有什么反應呢?繼續反著想會發生什么事呢?

最后,遷移想象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反著想的方式常識編故事。從“誰也有一只貓?”入手,到獨立反向想象編故事,將習作方法潛移默化地滲透在孩子心中。

板塊三:遷移運用,仿創故事

1.嘗試用各種方式進行反向思維

(1)根據例文,進行仿說。

想想:除了尾巴有一只貓,還有什么有一只貓?(引導學生尋找貓身上的器官進行仿說訓練。)

(2)舉一反三,開拓思維。

動動腦筋:尾巴除了有一只貓,它還有什么呢?(引導學生探尋有尾巴的動物。)

2.回憶單元課文,厘清想象方法

除了顛倒想象,想象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可以聯系生活想象,借助插圖想象,改編原作想象,補充情節想象等。

3.小組合作,創編故事

試著選擇一個喜歡的題目,四人小組合作,用上你學到的想象方法創編故事,還可以分角色演一演。

4.試著書寫你的趣味想象

提示:用上學過的想象方法大膽創造,表達清楚。

習作例文在習作教學中起著獨一無二的作用,教師只有深刻領會到習作例文的重要性,探究其教學策略,遵循“想象”路徑,才能讓習作例文的價值綻放光彩。在習作例文的引領下,學生才會愛上習作,樂于習作。

參考文獻

[1]李竹平.回歸兒童立場,創造性使用教材——統編版三下習作單元整體解讀與教學設想[J].教育世界,2019,(10).

[2]張敏華.樹立整組觀,凸顯單元要素,關注聯結點[J].小學教學參考,2019,(07).

[3]王春萍.找準定位、舉重若輕,實現例文價值[J].小學教學參考,2019,(07).

[4]曹小燕.三個“新”字,助力習作教學[J].西藏教育,2019,(08).

作者簡介:曾燕(1991.01—)女,漢族,福建廈門,語文/二級教師,本科,廈門市濱北小學,研究統編版小學語文習作。

猜你喜歡
統編教材想象教學策略
快樂的想象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細觀察 多想象 善表達
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為擁抱付費
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初中歷史統編教材中的人文主義精神
基于作文視角的統編教材運用
那時我們如何想象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