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杜甫詩中儒家精神的表達

2020-08-21 09:08吳立昂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6期
關鍵詞:詩圣杜甫

吳立昂

摘 要 :杜甫被稱為詩圣,其詩中表達的儒家精神主要有忠君愛國,關懷蒼生,思念親人,愛護親人,贊頌友誼,懷念友人等。從有代表性的詩篇中可分析杜甫儒家精神的表達,展現詩人的人生追求和真實的內心情感世界,將孔孟儒學的精神實質與杜甫的詩歌聯系起來,可揭示杜甫詩歌的儒學正統性,從中解答杜甫詩儒家思想的來源和書寫動力,從儒家發展的角度和詩歌發展的角度分析出杜甫詩歌儒家精神的必然性及其歷史地位。

關鍵詞:杜甫;儒家精神;詩圣;人性光輝

杜甫是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人,在中華詩壇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地位?!袄疃盼恼略?,光焰萬丈長”,千年以來,尤其是宋代,文人對杜甫的詩歌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蘇軾曾說“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黃子云在《野鴻詩的》中道:“杜陵兼風、騷、漢、魏、六朝而成詩圣也”,“詩圣”是后人對杜甫及其詩歌成就的最高評價。之所以入“圣”,是因為杜甫詩歌中最突出的思想內容,就是儒家精神,這是杜甫詩最核心的價值所在,千百年來各家之所以如此崇尚杜甫詩歌,皆因為杜甫詩體現了中華文化最核心的儒家精神,可以說,儒家精神成就了杜甫詩歌,杜甫詩正是因其醇正的儒家精神理念而光焰萬丈長,最終杜甫在詩歌領域中成為了與孔孟比肩的圣人。

我們在研究杜甫詩的儒家精神表達的時候應該看到,在他的詩文中,處處顯示的是原始儒家的仁愛精神,忠君報國精神,而較少體現漢代董仲舒改造過的儒家思想,例如三綱五常,天人感應等。這也是后世認為他具有圣人資質的一種表現。那么原始儒學中主要包含的是孔子和孟子的思想??鬃咏⒘艘浴叭省睘楹诵牡娜寮覍W說,孔子的“仁”,就是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珍重??鬃映藦娬{仁以外,還特別注重禮制,他認為禮制是規定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準則,思想實質上是一種恪守等級制度,尊君忠君,君明臣賢,最終達到君臣和諧,上下等級關系融洽的思想。儒家“亞圣”孟子繼承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政,其核心也是對人的尊重和關懷,在此之前的理論基礎是他的性善論,孟子說:“人皆有不忍之心”,人人都有同情他人的態度,孟子由此性善論而推導出,作為當政者需要施行仁政“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仁政學說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他的民本思想,而集中地表現在下面這段話中:“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保ā睹献颖M心下》)孟子主張行“王道”,施“仁政”,所謂“仁者無敵”,“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作為一個虔誠的儒家追隨者,杜甫在他的敘事詩中,有44次在儒家這個意義上用到“儒”字,屢屢稱贊他人或自稱為“醇儒”、“碩儒”、“巨儒”、“舊儒”等。杜甫在不止一篇詩文中表達他的儒家政治理想。其中最集中表現詩人理想情懷的當屬《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首詠懷詩寫在詩人第一次得到官位回家探望妻兒的途中,飽經風霜的他心中悲涼之意油然而生,可是他的意志并沒有消沉,而是俞加堅定,就算被同行的人取笑也不怕,他對于當時的朝廷仍抱有極大的希望,始終如一堅持他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杜甫仕途坎坷,他得到第一個官位后不久,就爆發了安史之亂,他被叛軍所俘,逃出來之后投奔唐肅宗,唐肅宗感其忠心授他左拾遺,《述懷》道:“涕淚受拾遺,流離主恩厚”,表達自己流離的窘態,有聲有淚,感人至深。在擔任左拾遺期間一心為國。杜甫如果有個偶像,那一定就是諸葛孔明,在某種程度上二人有相同的精神境界,能夠成為跨越百年的摯友?!对亼压袍E》的第四首最后贊劉備諸葛亮君臣一體,千百年受人祭祀,表達了無限敬意,抒發了作者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感慨,第五首對諸葛亮極盡稱頌,稱諸葛為宗臣,堪比伊尹、呂尚,蕭何,但也感嘆盡管有諸葛如此稀世賢臣,仍難扶大廈于將傾,對英雄未遂平生志深切嘆惋。

在個人理想外,杜甫在眾多詩中也表現了仁愛的思想,不是墨家的兼愛,仁愛是分等級的,最核心的仁愛是對家人親族的愛,杜甫求官不得,一度窮困潦倒,他不止在一篇詩中表達對家人兒女的悲傷與愧疚?!叭腴T聞號咷,幼子饑已卒?!庇鬃泳挂驘o食餓死,此情此景,催人淚下,令人心碎。詩人因為房琯辯護之后被貶,放歸還家,在《北征》中道出了杜甫作為一個慈父,對兒女的無限憐愛之情,看著兒女們穿著打著補丁的衣服,杜甫深深自責,愧疚與辛酸充滿平鋪直敘的字里行間。

只有對親朋好友的仁愛是難以使杜甫獲得詩圣的尊稱的,更加重要的是杜甫對廣大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寄予了無限同情,在他的詩篇中表達了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而他的這種情懷不僅僅局限于他出于儒家的政治立場而傾向于仁政愛民,更直接出自于儒家的悲天憫人和惻隱之心。安史之亂爆發,杜甫目睹了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種種苦難,寫下了“三吏”、“三別”等不朽詩篇,這些詩篇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的面貌,揭示了在戰亂年代里人們所遭受的種種浩劫,充分展現了“仁者”杜甫心中的巨大傷痛,那一幅幅令人肝腸寸斷的生離死別的場景,是真正站在了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對戰爭發出血與淚的控訴,這一切都源于詩人對黎民百姓發自肺腑的愛,對那些苦于誅求、瀕臨絕境的窮苦老百姓,杜甫都關懷備至,體貼入微:“堂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古往今來,像杜甫這樣寫平常人、寫平常事、對身處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給予如此關注和同情的詩人,實為少見。詩圣杜甫心懷仁慈,胸襟博大,他所關注的不盡是達官貴人,也有小人物,而且他是以平等的態度和這些小人物來往的,足見杜甫慈悲之心已近于佛。

從杜甫詩本身所傳遞的原始儒學的精神,以及其表達出來的基于人性光輝的對現實蒼生的無限悲憫情懷來看,杜甫足以成為詩圣。經杜甫詮釋的“仁”仍然深深地契合于儒家思想的本質。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杜甫采用的正是“詩歌”這種有別于以往任何詮釋者的生動而鮮活的形式。杜甫詩傳誦千古,對于儒家精神的傳播和傳承,奠定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情感基礎,從而塑造民族性,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謝思煒.杜集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張忠綱.惻隱之心為仁——杜甫儒家思想一瞥[J].孔子研究,2006(01):57-63.

猜你喜歡
詩圣杜甫
杜甫的一生
和李杜合影
和李杜合影
杜甫改詩
春雨中遙拜詩圣杜甫
杜甫與五柳魚
杜甫的維穩觀
為紀念杜甫誕生1300周年口占七絕一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