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與缺點

2020-08-27 01:01卜加展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關鍵詞:前緣椎弓椎體

卜加展

(廣西上思縣人民醫院,廣西 防城港)

0 引言

在臨床中,胸腰椎骨折是較為常見的骨折現象,通常是由于受外力撞擊所產生的一種骨折現象,也可能是患者脊柱彎曲移行累積而導致。通常腰椎勞損較大,由于軀干活動具有較大的應力,從而導致脊髓或馬尾受到損傷。當患者發生胸腰椎骨折時,骨折突入椎管,從而導致神經受到壓迫,對患者神經功能造成嚴重損傷,對患者的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在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療中,通常采用內固定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1]。本次研究針對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20~48歲,平均(35.36±3.19)歲,其中T10骨折4例、T11骨折5例、T12骨折9例、L1骨折8例、L2骨折10例、L3骨折4例;對照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21~50歲,平均(36.13±3.64)歲,其中T10骨折5例、T11骨折7例、T12骨折6例、L1骨折7例、L2骨折9例、L3骨折6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胸腰椎骨折診斷標準患者;年齡在20~50歲的患者。

排除標準:病理性骨折患者;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患者;臟器功能嚴重受損患者。

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慎重研究,最終對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時兩組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過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義進行充分了解,并在經過深思熟慮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參與本次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內固定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常規消毒后,鋪設無菌巾并對患者行頸前氣管插管并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待患者成功麻醉后,為患者取仰臥位,通過X線透視下對患者骨折處進行確定,并對其進行減壓,隨后行腰椎橫弧形切口,對骨折椎體及相鄰上下椎體進行顯露,按照常規腰椎內固定手術入路,對病變椎間盤及上下椎體邊緣骨贅進行切除,同時對壓制物進行小心分離,并采用小搶鉗將壓制物進行逐個咬除。隨后對患者進行徹底止血,并縫合傷口。術后對患者行常規護理,采用激素、抗生素對患者行5~7 d的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引流管放置,待48 h后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拔管。

觀察組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進行治療。首先對患者行全麻,隨后為患者選取俯臥位,對患者傷椎進行定位后,從后正中入路,充分暴露傷椎及上下各一節椎體,將兩側同時撐開并進行臨時固定。并對患者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進行椎管減壓。同時在患者傷椎上下椎體椎弓根處進行定位進針點,并根據術前X線及CT掃描結果采用不同角度進針,并運用克氏針插入探測釘在患者椎弓根內,隨后通過探測釘深度在患者傷椎上下椎體按照相關標準位置行椎弓根螺釘置入。隨后行關節突或椎板部位植骨。對骨折恢復較差的患者行椎體植骨。隨后對患者行創口縫合[2]。

兩組患者術后均需臥床休息4~6周,隨后采用腰圍保護逐漸恢復活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采用Frankel評分對患者神經功能進行分析,可分為五個等級。A級:患者受損平面以下的深淺感覺消失;B級:受損平面以及以下深淺感消失,在骶區存在知覺;C級:患者部分肌肉存在運動功能;D級:患者肌肉存在運動障礙,行走較為困難;E級:患者各項功能與肌肉功能良好,存在病理反射。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椎體前緣高度比與矢狀面凹角。

觀察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是否出現斷釘以及釘板松動等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和χ2表示及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和t表示及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恢復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差異較?。≒>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表 2。

表1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神經功能情況[n(%)]

表2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恢復情況[n(%)]

2.2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椎體前緣高度比與矢狀面凹角

治療前,兩組患者椎體前緣高度比與矢狀面凹角差異較?。≒>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椎體前緣高度比與矢狀面凹角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3。

表3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椎體前緣高度比與矢狀面凹角(±s)

表3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椎體前緣高度比與矢狀面凹角(±s)

組別 n 椎體前緣高度比(%) 矢狀面凹角(°)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63.52±4.25 91.25±5.33 17.23±2.41 4.17±1.36對照組 40 63.42±4.36 83.42±5.14 16.98±2.39 9.23±1.29 t 0.104 6.688 0.466 17.073 P 0.918 0.000 0.643 0.000

2.3 觀察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是否出現斷釘以及釘板松動等并發癥

觀察組出現斷釘以及釘板松動等并發癥例數為0,對照組患者出現斷釘以及釘板松動等并發癥例數為0,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差異較?。≒>0.05)。

3 討論

通過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臨床研究得知,脊椎骨折是骨科臨床中常見的疾病,大多是由于交通意外、跌墜、外力撞擊等因素而造成的。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雖然對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術治療已經是當前醫療界共同認定的治療方式,但是對于手術入路選擇還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在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手術入路方案的選擇,前路手術與后路手術對患者的術后恢復、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等方面都有所差別[3-4]。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采用前路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具有出血較多、手術時間較長等劣勢,但是選擇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中經過對患者進行三點固定,能夠顯著減少患者后凹,同時降低患者懸掛效應,對患者腰椎應力分布進行充分的改善,避免對患者腰椎間盤造成不良牽引,有利于患者腰椎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5-6]。

通過對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與缺點進行研究,觀察組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并取得以下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差異較?。≒>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椎體前緣高度比與矢狀面凹角差異較?。≒>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椎體前緣高度比與矢狀面凹角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出現斷釘以及釘板松動等并發癥例數為0,對照組患者出現斷釘以及釘板松動等并發癥例數為0,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差異較?。≒>0.05)。因此,我們認為,前路胸腰椎內固定術相比,對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有利于對患者椎體前緣高度比與矢狀面凹角進行改善[7-8]。缺點是對相臨椎體有影響,特別是多釘及較長棒體者。

綜上所述,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對胸腰椎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具有更好的臨床效果,值得廣泛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前緣椎弓椎體
健康國人腰椎三維結構數據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應用短節段椎弓根釘棒固定手術的應用效果觀察
經皮椎體成形術中快速取出殘留骨水泥柱2例報道
特立帕肽與唑來膦酸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
提防痛性癱瘓——椎體壓縮性骨折
脊柱手術機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釘置入中的應用
遲發性骨質疏松椎體塌陷的2種手術方式的比較
切開減壓椎弓根內固定治療急性脊柱創傷患者的臨床效果
一種飛機尾翼前緣除冰套安裝方式
高壓渦輪前緣幾何形狀對性能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