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恢復期的效果分析

2020-08-27 01:01杜桂瑩高金花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關鍵詞:依從性血壓高血壓

杜桂瑩,高金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0 引言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升以及飲食資源逐漸豐富,越來越多的慢性疾病發病率增加,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其中高血壓疾病需要結合藥物與生活方式調整來達到良好的控制效果,臨床將通過藥物控制后血壓指標暫時處于穩定狀態的高血壓患者稱之為恢復期,但要長時間的將血壓指標保持在合理范圍內需要患者有良好的自制力和把控力,在藥物控制期間如果沒有良好的飲食結構、規律的生活習慣相配合,那么血壓指標就會重新升高,而血壓頻繁波動容易引發高血壓的各種并發癥,甚至有致死的風險[1]。有鑒于此從筆者所在干部保健科門診對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常規干預基礎上配合健康教育,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05例為分析對象,患者中男性有59例,女性有46例;年齡在59~86歲,平均(70.35±5.67)歲;病程時間在 1~8年,平均(4.11±1.05)年。根據為患者提供的干預措施為準隨機分組(對照組與觀察組)。為確保組間基線數據并不會影響后續研究所得數據的公正性,應用統計學軟件分析,檢驗所得數據提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臨床指標及體征均與2011年發布的《高血壓防治指南》[2]相關診斷內容符合;②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自愿參加,可接受長達1年時間隨訪。

排除標準[3]:①存在精神障礙;②存在語言障礙;③存在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④存在嚴重軀體功能受損情況;⑤繼發性高血壓;⑥明確表示拒絕配合本次研究。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高血壓藥物治療,指導患者如何自我監測血壓指標,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告知一旦出現明顯異常需要立即到院就診處理。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干預基礎上聯合針對性健康教育,內容具體如下。

①定期為高血壓患者進行隨訪,借助微信、電話、短信等手段達到全天候咨詢服務,對于患者情況全面分析并及時發現問題,重視患者反饋的問題,及時調整干預措施。

②通過不同渠道建立患者個體檔案,入庫后對檔案進行動態化管理,根據患者的病情、生活、習慣等情況對隨訪策略還有高血壓管理方案做個性化制定與調整。

③定點定期舉辦諸如互動交流、健康講座等活動,內容主要是指導患者在用藥以及生活方面(運動、飲食、休息、調整心理壓力)的健康管理措施,同時告知患者高血壓的相關知識,諸如臨床表現、誘發病因以及常見并發癥等,從多方面來幫助對患者對血壓指標控制的準確性和重要性有一個準確認知。

④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囑咐患者多攝入高蛋白食物,保持低鹽低脂飲食習慣,每天攝入鹽分不得超過6 g。每天需要定期參加體育活動以控制自身體型,有喝酒、熬夜習慣的均應該盡量戒除,每天保持有充足睡眠。

⑤心理健康教育。和患者構建良好、有效的溝通渠道,在長期控制血壓指標的過程中,患者必然會產生恐懼感、焦慮感以及孤獨感,如果護士在跟患者溝通的時候做不到感同身受則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反感情緒,因此要通過交流來掌握患者狀態,了解其心理需求,盡量在合理范圍內滿足,也要重視患者的家庭還有社會支持,家人、朋友的鼓勵對于患者堅持遵醫用藥行為有著積極影響。

⑥藥物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到按時按量應用高血壓藥物對于病情、生活質量的積極影響,血壓指標的妥善控制有利于緩解癥狀惡化,避免出現相關并發癥,如果沒有按照醫囑用藥,減少劑量或者隨意停止用藥,則會出現血壓變化不穩定的情況,最為風險的情況是形成腦血栓。

⑦血壓監測健康教育。對老年患者進行專門的培訓,指導其掌握血壓檢測方法,包括水銀柱臺式血壓監測、電子高血壓監測,了解血壓數據所代表的意義,將每次檢測后所得數據詳細記錄下來,追蹤自身的血壓變化,在隨訪的時候能夠提供自身血壓指標變化,方便調整治療及護理方案。

1.4 觀察指標

依從性主要從用藥、運動、飲食、作息四個方面評價,每個方面分數在0~10分,患者所得分數在7分以上的可認定為依從。

血壓指標主要包括舒張壓、收縮壓。

在干預前及完成干預后為患者應用自我效能量表檢測,量表有6個條目,分數在1~10分,分數越高提示自我信心越足。

1.5 統計學方法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依從性

從多個方面對患者接受干預管理后的依從性情況進行評價并比較,提示干預后觀察組高血壓患者依從性有明顯提升(P<0.05),詳情請見表 1。

表1 高血壓患者兩種護理干預措施下醫囑依從性比較(n)

2.2 血壓指標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平均指標更優,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請見表2。

表2 高血壓患者兩種護理干預措施下對血壓指標影響(±s, mmHg)

表2 高血壓患者兩種護理干預措施下對血壓指標影響(±s, mmHg)

?

2.3 自我效能

兩組患者干預后自我效能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詳情請見表3。

表3 兩組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改變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改變情況比較(±s)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52) 6.21±1.35 6.81±1.23觀察組(n=53) 5.98±1.32 7.33±1.02 t 3.281 12.583 P>0.05 <0.05

3 討論

高血壓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和年齡、生活方式以及疾病譜變化有直接聯系,可誘發各種并發癥,致殘、致死率偏高。對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綜合干預以保持血壓水平在一個合理的波動范圍內,這是筆者一直在研究的課題,在高血壓患者身上的成功經驗也可以應用到其他慢病患者群體中。

當前在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各種疾病因素當中,高血壓是其中最為常見的獨立誘發因素,而一旦出現心腦血管疾病,那么發生殘廢甚至死亡的情況則相對更高,隨著高血壓發病率日漸升高,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在我國年齡超過18歲的居民,出現高血壓的風險達到18.8%,但高血壓患者的知曉率僅為30.2%,在接受治療后能夠穩定控制血壓指標的比例為6.1%,這對處于恢復期狀態的高血壓患者而言,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情況。

高血壓是中老年群體發病率相對較高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在接受急性藥物控制后血壓處于穩定恢復期狀態下,如何長久地控制血壓指標是一個重點話題。

對于老年恢復期高血壓患者而言,在治療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便是依從性太差,很多患者對于自身疾病并沒有一個全面的認知,知曉率不足導致對高血壓的防治有較高難度。一般情況下恢復期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家接受治療,脫離了醫院就要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個準確的認知,同時患者家屬也要充分發揮監督支持的作用,因此展開針對性高血壓的健康教育有重要意義。

老年恢復期高血壓患者由于自身血壓需要嚴格手段才能控制,對于生活、飲食調整甚至扭轉適應程度不足,加上自身所帶有的負面情緒,因此在治療期間出現病情惡化以及并發癥的可能性偏高。本次研究中聯合針對性健康教育的觀察組高血壓患者在治療依從性、血壓控制穩定性以及自我效能等方面所得數據顯著優于常規干預的對照組患者,健康教育能夠讓老年高血壓患者對自身疾病、干預措施、注意事項等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對自身接受的干預措施價值有深入認知,這樣才能調動患者的積極性與配合程度,對抗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習慣。

綜上所述,除了對收治的高血壓患者采取積極藥物控制、生活方式調整等干預手段外,還需要通過健康教育來引導并鞏固患者的配合依從性,對于血壓指標穩定控制有重要價值,同時也有利于提升患者病情控制期間的生活體驗舒適度,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依從性血壓高血壓
《全國高血壓日》
應用PDCA循環法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對醫院感染的影響
隨訪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依從性影響
全國高血壓日
高血壓用藥小知識
如何應對難治性高血壓?
計劃行為理論在藥物依從性方面的應用
降壓快的藥就是好藥嗎
血壓偶爾升高,需要吃降壓藥嗎?
健康教育對改善癲癇患兒治療依從性的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