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氧化氫-維生素C體系協同殼聚糖/蒙脫土復合物對甘蔗汁的脫色研究

2020-08-31 10:08廖耀文黃承都黃永春
甘蔗糖業 2020年4期
關鍵詞:脫色復合物預處理

廖耀文,黃承都,黃永春

(1廣西鳳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柳州545002;2廣西糖資源綠色加工重點實驗室(廣西科技大學),廣西柳州545006;3蔗糖產業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廣西南寧530004)

0 引言

色值是衡量制糖工藝效果的重要指標[1]。在甘蔗制糖過程中澄清工序是制糖過程最關鍵的環節[2],其目的是將甘蔗汁(簡稱蔗汁)中非糖份除去,蔗汁澄清效果直接影響著蔗糖產品的質量和糖份回收率,同時澄清工序的消耗也在整個制糖工藝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國內大多數甘蔗糖廠采用亞硫酸法澄清工藝,該工藝是通過添加二氧化硫(SO2)、石灰乳和磷酸,形成亞硫酸鈣沉淀和磷酸鈣沉淀,從而將蔗汁中的膠體、色素吸附而除去[3-4],亞硫酸鈣和磷酸鈣沉淀對膠體色素的吸附能力直接影響到澄清脫色效果。然而,傳統亞硫酸法的硫熏中和過程存在SO2吸收不完全、積垢多、逸出的SO2氣體污染大氣環境等缺點[5-6],最重要的是由于中和反應不完全、亞硫酸鈣析出不充分導致清汁中的 SO2殘留量偏高,未形成亞硫酸鈣的 SO2會留在蔗汁中成為雜質,最終導致白砂糖成品硫含量偏高而影響了產品的質量。

開發低硫、無毒、高效的澄清脫色技術,是未來甘蔗制糖行業的發展趨勢。近年來,涌現出許多無硫低溫的蔗汁澄清脫色技術[7-11]。吸附法用于澄清脫色工藝具有操作簡便、安全、設備簡單等優點,但選取天然無毒、低成本的材料作為吸附劑是關鍵。楊志勤[12]研究指出活性白土脫色機理系以物理吸附為主,膨潤土經酸活化后,比表面積增大,孔體積增加,脫色性能增加,將活性白土應用于蔗汁脫色,主要利用活性白土吸附蔗汁中的有機物質和膠體等。而將過氧化氫-維生素 C(簡寫為 H2O2-Vc)體系應用于糖汁脫色,主要利用過氧化氫釋放的羥自由基(?OH)的氧化性進行脫色[9],以維生素C作為催化劑,加快?OH的產生速率[10-11],H2O2-Vc對蔗汁中的酚類物質和色值均有降低的作用,該方法具有低硫、節能、安全等優點。有關殼聚糖衍生物、活性炭負載殼聚糖復合吸附劑在糖汁澄清中的應該已有較多報道[8,13-15],殼聚糖/蒙脫土復合物(CTS/MMT)既具有殼聚糖的絡合、吸附作用和蒙脫土的高分散性[16-17],同時可避免單獨使用殼聚糖時容易出現的隨機影響因素和酸性條件下的流失[18],可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在蔗汁澄清方面,采用CTS/MMT復合物作為澄清脫色劑具有一定的優勢[19-20],因為蒙脫土帶有負電荷可以吸附蔗汁中的陽離子,而殼聚糖在甘蔗混合汁(酸性溶液)中帶有正電荷的特性,具有絡合、吸附作用,它們的復合物既可以蔗汁中的吸附單寧等多酚類物質,又可以吸附果膠質、多糖、蛋白質等大分子膠體粒子。本文采用 H2O2-Vc和CTS/MMT兩種澄清脫色劑共同作用于蔗汁,探討其協同脫色的規律,經過單一及組合澄清脫色劑的蔗汁脫色實驗論證澄清脫色的工藝流程,以單因素實驗考察活性白土預處理、反應吸附溫度、反應吸附時間、H2O2-Vc添加量、CTS/MMT添加量對蔗汁澄清脫色效果的影響,并采用正交設計優化澄清脫色工藝,為開發出低硫、無毒、高效的蔗汁澄清技術奠定理論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殼聚糖(分子量50~90 kDa,脫乙酰度90.85%,上海市卡博工貿有限公司);鈉基蒙脫土(化學純,山東優索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冰乙酸(分析純,成都市科龍化工試劑廠)。維生素 C(即 L-抗壞血酸,上海麥克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過氧化氫(30%,成都市科龍化工試劑廠),均為分析純;活性白土(食品級,鄭州森海環保有限公司);甘蔗汁,以糖蔗(未去皮)為原料現榨獲得,糖蔗從廣西柳州市鹿寨縣甘蔗園購買,蔗汁色值范圍10776~11623 IU,平均色值11178 IU。

1.2 儀器與設備

分析天平(BS224S,北京賽多利斯儀器有限公司);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DF-101S,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計(T6,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公司);阿貝折光儀(2WAJ,上海申光儀器儀表有限公司;電熱恒溫干燥箱(DHG-9013A,上海一恒儀器有限公司);真空泵(SHB-Ⅲ,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甘蔗榨汁機,(QJH-160,上海雙蝶廚具有限公司大溪分公司)。

1.3 實驗方法

1.3.1 材料及溶液的制備

1.3.1.1 CTS/MMT的制備

參考文獻[20]制備,即:將2.5 g殼聚糖(CTS)溶于250 mL,1.5%(V/V)冰醋酸溶液中,攪拌使其充分溶解。在100 mL蒸餾水中加入4.0 g鈉基蒙脫土(MMT),并在30℃下磁力攪拌2 h,使其充分溶脹。再將上述殼聚糖溶液緩慢加入鈉基蒙脫土懸浮液中,在40℃下攪拌反應4 h,反應結束后,靜置過夜。60℃烘干,研磨,得到 CTS/MMT復合澄清脫色劑,待用。

1.3.1.2 維C溶液(1.0 mol/L)的配制

稱取17.6 g維生素C于小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溶解,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即得1.0 mol/L維C溶液備用。

1.3.1.3 過氧化氫溶液(5%)的配制

量取16.7 mL 30%過氧化氫溶液,移入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 mL,即可配成5%的過氧化氫溶液備用。

1.3.2 單一與組合澄清脫色劑的蔗汁脫色效果比較及流程的確定

量取50 mL蔗汁于燒杯中,分別單獨添加活性白土(2 g)、H2O2-Vc(0.6 mL)、CTS/MMT(0.2 g),在同一澄清條件下(溫度80℃,時間15 min)考察單一澄清脫色劑對蔗汁澄清脫色效果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考察它們兩兩組合時對蔗汁脫色效果的影響;最終確定澄清脫色的工藝流程。

1.3.3 活性白土預處理對蔗汁脫色效果影響的實驗

1.3.3.1 活性白土預處理溫度對蔗汁脫色效果的影響

量取50 mL蔗汁于燒杯中,加入1.5 g活性白土,在不同溫度(30、40、50、60、70℃)下攪拌 15 min進行預處理。然后先加入0.8 mL 5%過氧化氫和0.8 mL 1.0 mol/L維C溶液,再加入1.5 g CTS/MMT,調節水浴鍋溫度至60℃,加熱攪拌15 min。最后反應完畢,取出靜置20 min。取上清液,測定吸光度、折光錘度以及視密度,計算蔗汁色值和脫色率。

1.3.3.2 預處理時間對蔗汁脫色效果的影響

量取50 mL蔗汁于燒杯中,加入1.5 g活性白土,在不同時間(3、5、10、20、30、40、50 min)下調節水浴溫度 50℃進行預處理。然后先加入 0.8 mL 5%過氧化氫和0.8 mL 1.0 mol/L維C溶液,再加入1.5 g CTS/MMT,調節水浴鍋溫度至60℃,加熱攪拌15 min。最后反應完畢,取出靜置20 min。取上清液,測定吸光度、折光錘度以及視密度,計算蔗汁色值和脫色率。

1.3.3.3 活性白土添加量對蔗汁脫色效果的影響

量取50 mL蔗汁于燒杯中,在不同活性白土添加量(1.0、1.5、2.0、2.5、3.0 g)下調節水浴溫度至30℃,加熱攪拌5 min進行預處理。然后先加入0.8 mL 5%過氧化氫和0.8 mL 1.0 mol/L維C溶液,再加入1.5 g CTS/MMT,調節水浴鍋溫度至60℃,加熱攪拌15 min。最后反應完畢,取出靜置20 min。取上清液,測定吸光度、折光錘度以及視密度,計算蔗汁色值和脫色率。

1.3.4 H2O2-Vc與CTS/MMT協同脫色的單因素實驗

1.3.4.1 反應吸附溫度對蔗汁澄清脫色效果的影響

量取50 mL蔗汁于燒杯中,按照1.3.3中最優預處理條件進行預處理。然后在不同反應吸附溫度(30、40、50、60、70℃)下加入 0.8 mL 5%過氧化氫和 0.8 mL 1.0 mol/L維 C溶液后,再加入 1.5 g CTS/MMT復合物,攪拌反應15 min。反應完畢,取出靜置20 min。取上清液,測定吸光度、折光錘度以及視密度,計算蔗汁色值和脫色率。

1.3.4.2 反應吸附時間對蔗汁澄清脫色效果的影響

量取50 mL蔗汁于燒杯中,按照1.3.3中最優預處理條件進行預處理。然后在不同反應吸附時間(5、15、25、35、45 min)下加入 0.8 mL 5%過氧化氫和0.8 mL 1.0 mol/L維C溶液后,再加入1.5 g CTS/MMT復合物,取1.3.4.1中最佳反應吸附溫度,攪拌反應。反應完畢,取出靜置20 min。取上清液,測定吸光度、折光錘度以及視密度,計算蔗汁色值和脫色率。

1.3.4.3 H2O2-Vc添加量對蔗汁澄清脫色效果的影響

量取50 mL蔗汁于燒杯中,按照1.3.3中最優預處理條件進行預處理。然后在不同5%過氧化氫與1.0 mol/L維C溶液1∶1配比添加量(0.4、0.6、0.8、1.0、1.2 mL)下加入 1.5 g CTS/MMT復合物,取1.3.4.1中最佳反應吸附溫度,1.3.4.2最佳反應吸附時間,攪拌反應。最后反應完畢,取出靜置20 min。取上清液,測定吸光度、折光錘度以及視密度,計算蔗汁色值和脫色率。

1.3.4.4 CTS/MMT添加量對蔗汁澄清脫色效果的影響

量取50 mL蔗汁于燒杯中,按照1.3.3中最優預處理條件進行預處理。然后先加入1.3.4.3中最佳H2O2-Vc添加量,再加入不同添加量的 CTS/MMT復合物(0.5、1.0、1.5、2.0、2.5 g),取1.3.4.1中最佳反應吸附溫度,1.3.4.2最佳反應吸附時間,攪拌反應。最后反應完畢,取出靜置20 min。取上清液,測定吸光度、折光錘度以及視密度,計算蔗汁色值和脫色率。

1.3.5 H2O2-Vc與CTS/MMT協同澄清脫色的正交試驗

根據單因素實驗結果進行正交試驗設計,選取H2O2-Vc(1∶1)添加量(A)、反應吸附溫度(B)、反應吸附時間(C)、CTS/MMT添加量(D) 4個因素,按照4因素3水平L9(34)安排正交試驗,以脫色率為考察指標,因素水平表如表1所示。

1.4 分析方法

表1 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

1.4.1 蔗汁色值的檢測、計算

取待測蔗汁清液,先用阿貝折光儀在室溫下測出其折光錘度,并記錄折光儀上所顯示的溫度,再以該溫度查表得到蔗汁的觀測錘度,最后通過觀測錘度查表得出視密度;同時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以蒸餾水為空白液,調節波長為560 nm,測出相應蔗汁清液的吸光度(A)。

計算蔗汁色值的公式[21]為:

式⑴中:IU表示國際糖色值(波長為 560 nm處);A表示測得樣液的吸光度(波長為560 nm時);b表示比色皿的厚度,單位:cm;c表示固溶物的修正濃度(20℃),單位:g/mL,其值為:c=折光錘度×視密度(20℃)÷100。

計算蔗汁脫色率公的式為:

式⑵中:D表示蔗汁脫色率,%;IU1表示處理前的蔗汁色值;IU2為脫色處理后蔗汁色值。

1.4.2 蔗汁錘度值、純度值、濁度值的測定

蔗汁的錘度(°Bx)、純度(AP)、混濁度(MAU)的分析測定及計算方法按照《甘蔗制糖化學管理統一分析方法》測定[22]。

2 結果與分析

2.1 單一與組合澄清脫色劑的蔗汁脫色實驗結果比較及脫色工藝流程的確定

活性白土、H2O2-Vc溶液、CTS/MMT復合物3個單一澄清脫色劑對蔗汁脫色實驗結果如圖 1所示。

由圖1可知,在只添加活性白土時,蔗汁脫色率為56%,說明加入活性白土只能吸附蔗汁中的凝膠等大分子物質;單獨添加入H2O2-Vc溶液時,混合汁顏色較深,蔗汁脫色率只有50.93%,此時測定脫色率必須先將混合汁進行過濾,分離H2O2-Vc氧化蔗汁時形成的絮狀物,否則無法計算脫色率。重點說明的是,在只添加CTS/MMT時,脫色效果比較好,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由此可知,在只添加單一澄清脫色劑時,蔗汁的脫色效果不夠理想。

活性白土、H2O2-Vc、CTS/MMT澄清脫色劑兩兩組合時對蔗汁脫色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活性白土、H2O2-Vc、CTS/MMT澄清脫色劑兩兩組合時對蔗汁脫色效果都比較好,脫色效果穩定?;钚园淄僚cH2O2-Vc組合脫色率達85.19%,說明活性白土吸附蔗汁中凝膠等物質后,再經H2O2-Vc氧化蔗汁中酚類、色素等物質,獲得脫色效果。但由于H2O2-Vc分解出的?OH過多,酚類可能過度氧化會從而部分降低蔗汁的色值,導致顏色加深?;钚园淄僚c CTS/MMT、H2O2-Vc與CTS/MMT組合對蔗汁的脫色效果也不錯,脫色率達88.34%,說明通過改性后的蒙脫土對蔗汁的澄清有不錯的效果。通過對比,原蔗汁顏色深,呈黑褐色或暗綠色,而澄清后的混合汁會分層,上清液十分澄澈透明,說明各澄清脫色劑能充分吸附蔗汁中的膠體、酚類和色素等物質。

圖1 單一澄清脫色劑對蔗汁脫色的影響實驗結果

圖2 兩兩組合澄清脫色劑對蔗汁脫色的影響實驗結果

通過上述實驗,最終采取蔗汁澄清脫色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以期獲得更高的澄清脫色效果。

流程說明:取50 mL甘蔗壓榨汁于燒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白土,在一定的水浴溫度下預處理一段時間。然后立即加入適量的質量分數為5%過氧化氫溶液和1.0 mol/L維C溶液,同時加入一定量的 CTS/MMT,調節水浴溫度至適宜的溫度下進行澄清(反應、吸附)一定的時間。澄清脫色完畢,靜置20 min,取上清液測定錘度和吸光度,計算色值和脫色率。

主要原理:首先利用活性白土預處理蔗汁物理吸附其中的膠體和有機物等,其次添加H2O2-Vc溶液氧化蔗汁中的酚類和色素等物質,最后添加的CTS/MMT復合物立即吸附絮凝,達到澄清的目的。其中,H2O2可釋放出?OH,加入Vc溶液能促進H2O2快速分解釋放出?OH,蔗汁中的酚類物質和色素被?OH氧化成較小的分子,隨后被立即加入的CTS/MMT復合物吸附,利用CTS/MMT中CTS的絮凝和MMT的強吸附能力,達到澄清脫色的目的。

圖3 蔗汁澄清脫色工藝流程示意圖

2.2 活性白土預處理對蔗汁脫色效果影響實驗的結果及分析

2.2.1 預處理溫度對蔗汁脫色效果的影響

圖4為預處理溫度與蔗汁脫色率關系曲線,可以看出當預處理溫度為30℃時,再經過H2O2-Vc與CTS/MMT組合脫色,蔗汁的脫色率最高,為85.67%。隨著預處理溫度的升高,蔗汁脫色率略有下降,但下降并不明顯。因此,預處理溫度取30℃。2.2.2 預處理時間對蔗汁脫色效果的影響

活性白土預處理時間與蔗汁脫色率關系曲線如圖5所示。當預處理時間為5 min時,再經過H2O2-Vc與 CTS/MMT組合脫色,蔗汁的脫色率最高,為92.42%?;钚园淄烈蚓哂休^大的比表面及發達的孔隙結構,在常溫下與蔗汁混合后,能快速吸附蔗汁中的膠體等物質,對進一步的澄清脫色極為有利。隨著活性白土預處理時間的增加,蔗汁脫色率略有波動,但下降并不明顯。因此,預處理時間取5 min為宜。

圖4 預處理溫度與蔗汁脫色率的關系曲線

圖5 預處理時間與蔗汁脫色率關系曲線

2.2.3 活性白土添加量對蔗汁脫色效果的影響

圖6為活性白土添加量與蔗汁脫色率的關系曲線。由圖可知,當活性白土添加量為2.0 g時,再經過H2O2-Vc與CTS/MMT組合脫色,蔗汁的脫色率最高。隨著活性白土添加量的增加,蔗汁的脫色率逐漸升高。當活性白土添加量增加到2.0 g時,蔗汁脫色率基本不再增加,這是因為活性白土已經將蔗汁中的膠體等物質吸附完全。綜上所述,活性白土添加量2.0 g為宜。

2.3 H2O2-Vc與CTS/MMT協同脫色單因素實驗的結果及分析

2.3.1 反應吸附溫度對蔗汁脫色效果的影響

圖 7為反應吸附溫度與蔗汁脫色率的關系曲線,可知隨著反應吸附溫度的升高,蔗汁的脫色率逐漸增加。當反應吸附溫度為70℃時,蔗汁的脫色率最高。之后脫色率基本趨于穩定。這是因為當溫度升高時,H2O2會不斷氧化分解出?OH,蔗汁中的有色物質不斷被分解出的?OH氧化,然后又被CTS/MMT復合物吸附。溫度升高有利于吸附的進行,達70℃時已基本被氧化和吸附完全。因此,反應吸附溫度選用70℃為宜。

2.3.2 反應吸附時間對蔗汁脫色效果的影響

圖6 活性白土添加量與蔗汁脫色率關系曲線

圖7 反應吸附溫度與蔗汁脫色率的關系曲線

圖8 為反應吸附時間與脫色率的關系曲線,可知:當反應吸附時間為5 min時,蔗汁的脫色率最高。反應吸附時間2~5 min時,蔗汁脫色率逐漸增加。5 min后,隨著反應吸附時間的增加,蔗汁的脫色率反而略有降低,但下降幅度不大,總體趨于平穩。這是在經預處理后,一旦加入H2O2-Vc時蔗汁中的色素會被立刻氧化,隨后又被加入的CTS/MMT復合物吸附,反應時間很短。隨著反應吸附時間的增加,H2O2分解的?OH過多,部分有機物可能被過度氧化,蔗汁顏色加深,造成色值降低[23-24]。因此,反應吸附時間選用5 min為宜。

2.3.3 H2O2-Vc溶液添加量對蔗汁脫色效果的影響

圖9為H2O2-Vc溶液添加量與脫色率的關系曲線,可知:H2O2-Vc添加量在0.4~0.8 mL區間時,蔗汁脫色率逐漸升高;當 H2O2-Vc溶液添加量(1∶1)為0.8 mL時,蔗汁的脫色率最高;但在H2O2-Vc添加量超過0.8 mL后,蔗汁脫色率逐漸下降。這是因為隨著的H2O2-Vc溶液添加量的增加,分解出的?OH越多,蔗汁中的色素物質被氧化或斷裂為小分子的機率也就越多,同時被CTS/MMT復合物吸附也越多,當H2O2-Vc溶液添加量達到0.8 mL時,吸附達到極限。H2O2-Vc溶液添加量超過0.8 mL后,由于分解的?OH過多,蔗汁中色素小分子物質可能被過度氧化,CTS/MMT復合物吸附已飽和,導致蔗汁顏色加深,造成色值的降低。綜上所述,H2O2-Vc溶液添加量(1∶1)以0.8 mL為宜。

圖8 反應吸附時間與蔗汁脫色率的關系曲線

圖9 H2O2-Vc溶液添加量與蔗汁脫色率的關系曲線

2.3.4 CTS/MMT復合物添加量對蔗汁脫色效果的影響

圖 10為 CTS/MMT添加量與脫色率的關系曲線,可知:隨著CTS/MMT復合物添加量的增加,蔗汁脫色率逐漸升高;當CTS/MMT添加量為1.5 g時,蔗汁的脫色率最高,為92.57%;復合物添加量增加到1.5 g后,蔗汁脫色率不再增加,趨勢平穩。這是因為H2O2-Vc分解出的?OH的量已經固定,隨著的復合物添加量的增加,達到1.5 g時,復合物吸附有色物質已經達到極限。即使再增加復合物添加量蔗汁脫色率也不會再增加。所以,CTS/MMT添加量以1.5 g為宜。

圖10 CTS/MMT添加量與蔗汁脫色率的關系曲線

2.4 H2O2-Vc與CTS/MMT協同脫色正交試驗的結果

H2O2-Vc與 CTS/MMT對蔗汁協同澄清脫色過程中的H2O2-Vc(1∶1)添加量(A)、反應吸附溫度(B)、反應吸附時間(C)、CTS/MMT添加量(D) 4個因素對脫色效果影響的正交試驗結果及分析,如表2所示。

由表2極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對蔗汁脫色效果的主次順序為:D>C>A>B,即 CTS/MMT復合物添加量>反應吸附溫度>H2O2-Vc溶液添加量>反應吸附時間;最優方案為D3C3A2B2,即CTS/MMT復合物添加量為 2.0 g,反應吸附溫度為 80℃,H2O2-Vc溶液添加量各為0.6 mL,反應吸附時間15 min。根據最優組合條件D3C3A2B2進行3次驗證實驗,得到蔗汁脫色率平均值為92.92%,最佳工藝條件得到驗證。

表2 正交實驗結果

以正交實驗最佳工藝條件下,蔗汁在澄清脫色前/后的錘度值、純度值、濁度值變化情況如表3所示。另外,將上述通過正交實驗最佳工藝條件澄清脫色后的混合液進行過濾,過濾所得清液進行色值及脫色率的檢測計算,其色值還可由表 3中的 894 IU 降至更低(約 475 IU),總脫色率有所上升(由92.92%提升至 95.87%),而且過濾后蔗汁的顏色比過濾前更清亮。這表明,若按上述工藝流程進行蔗汁澄清脫色后,將得到的混合汁進行過濾,其濾餅可以進一步截留色素物質,從而提高蔗汁的脫色率,達到更佳的脫色效果。另外,實驗過程發現過濾速度比較快,這是因為過濾過程中多孔的活性白土和CTS/MMT可變成良好的助濾劑,使原本粘性較大難過濾的蔗汁變得很容易過濾。

表3 澄清脫色前/后的錘度值、純度值、濁度值變化情況

3 結論

采用過氧化氫-維生素 C體系(H2O2-Vc)和殼聚糖/蒙脫土復合物CTS/MMT兩種澄清脫色劑共同作用于甘蔗壓榨汁,探討其協同脫色的規律。經過單一或組合澄清脫色劑的蔗汁脫色實驗驗證,確定澄清脫色的工藝流程為:蔗汁先經活性白土預處理,再經H2O2-Vc與CTS/MMT協同進一步澄清脫色。以單因素實驗考察活性白土預處理、反應吸附溫度、反應吸附時間、H2O2-Vc添加量、CTS/MMT添加量對甘蔗壓榨汁澄清脫色的影響,并采用正交設計優化澄清脫色工藝,獲得最優化條件為:取50 mL蔗汁進行澄清脫色,當預處理溫度為30℃、預處理時間為5 min、活性白土添加量為2.0 g、H2O2-Vc(1:1)添加量為0.6 mL、反應吸附溫度為80℃、反應吸附時間為15 min、CTS/MMT添加量為2.0 g;影響脫色效果的主次因素順序為:CTS/MMT復合物添加量>反應吸附溫度>H2O2-Vc溶液添加量>反應吸附時間。蔗汁按上述工藝流程及最優化條件進行蔗汁澄清脫色后,將得到的混合汁進行過濾,其濾餅可以進一步截留色素物質,從而提高蔗汁的脫色率,達到更佳的脫色效果。由于過濾過程中多孔的活性白土和CTS/MMT可變成良好的助濾劑,使原本粘性較大難過濾的蔗汁變得很容易過濾,因而過濾速度比較快。由此說明H2O2-Vc協同CTS/MMT澄清脫色技術能夠有效的降低蔗汁色值,是一種高效的新型蔗汁澄清脫色技術,其過程具有無硫、工藝簡單、脫色效率高等優點,若在工業上加以運用,將可以提高成品糖的品質。

猜你喜歡
脫色復合物預處理
求解奇異線性系統的右預處理MINRES 方法
響應面優化冷榨胡蘿卜籽油吸附脫色工藝
高COD二噻烷生產廢水預處理研究
貓爪草多糖雙氧水脫色工藝研究*
柚皮素磷脂復合物的制備和表征
黃芩苷-小檗堿復合物的形成規律
基于預處理MUSIC算法的分布式陣列DOA估計
白楊素磷脂復合物的制備及其藥動學行為
基于膜過濾的反滲透海水淡化預處理
應用D301R樹脂對西洋參果脫色工藝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