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地區常種玉米品種的綠色增效栽培集成技術

2020-09-02 06:57王廣理
農業與技術 2020年15期
關鍵詞:栽培技術

摘要:“太玉339”玉米是太原地區全面推廣的玉米品種,本文詳細闡述了“太玉339”玉米的基本特性,并對其綠色增效栽培集成技術進行詳細研究,包括免耕機直播技術、強化播種時間管理等措施,希望能對“太玉339”玉米栽種提供支持。

關鍵詞:“太玉339”;玉米特征;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200815036

收稿日期:2020-06-18

作者簡介:王廣理(1976-),男,???,農藝師。研究方向:植物保護。1“太玉339”玉米特性研究

“太玉339”由太原三元燈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選育,已經在太原部分地區進行了推廣,并取得一定成績。根據“太玉339”在太原等地區的種植經驗可知,該玉米品種在抗逆性、抗病性、長勢長相以及產量等方面均具有顯著優勢,當地建立大量高產示范區,取得滿意效果。根據現有的種植經驗可知,該品種從播種至成熟的全生育期98~125d,早期幼苗葉片呈綠色,葉鞘紫色;從株型來看,“太玉339”呈半緊湊型,長成后株高為250~270cm,穗位高度為80~120cm,成株后葉片為18~22片。從果實形態來看,“太玉339”果實呈筒型結構,籽粒黃色,穗長19cm左右,行數16行、穗粒數380~480粒,百粒重量為38g左右,屬于中穗中粒型玉米品種。同時,該品種對于南方常見的玉米病害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包括玉米大斑病、莖腐病、粗縮病等。

2015—2019年,“太玉339”在山西地區進行廣泛推廣,根據各地區反饋的數據資料可發現,該品種具有增產潛力大、穩產型強等優點,但各地區因為田間管理能力以及種植技術的差異,造成玉米的單位產量存在明顯差別。一般高產創建田的產量為9700~10800kg·hm-2;正常的農戶大田栽培,產量主要為6630~9000kg·hm-2。造成產量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播種工藝上的差別,播種方法不理想、田間管理手段缺乏針對性等原因,造成田間產量受影響。所以從整體上來看,太原地區“太玉339”還有一定的增產潛力沒有得到發揮。

2“太玉339”綠色增效栽培集成技術

2.1免耕機直播

基于玉米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來進行玉米種植,在播種環節應當以機械精密免耕播種為主[1]。目前在玉米種植中,免耕機直播是一種科學有效的種植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該技術的主要優勢是能充分提高土壤水肥利用率。該技術的關鍵,就是通過免耕貼茬機直播、同一行距,通過合理控制農作物的種植密度,依靠集中適墑、緩控釋肥等方法,實現一體化集成播種,最終完成農作物開溝、施肥以及浮土等工作。在該種植技術下,玉米的均勻度、整齊度、密度等都能處于理想水平,滿足“太玉339”的種植要求。

2.1.1提高播種質量

優質的種子是實現豐收的先決條件,種子精選后,可采用氣吸式或勺輪式播種施肥一體機進行播種,播種時采用低速、均勻、貼茬播種方式,做到播種標準化、規范化[2]。該播種技術能夠實現覆土均勻、播種深度一致,是機械化生產的代表。該播種模式下,播種深度約為5cm,株行距25cm×60cm,留苗密度5.9~6.5萬株·hm-2,滿足玉米播種要求。

2.1.2合理使用緩控釋肥

種植“太玉339”期間,建議使用玉米專用緩控釋肥,使用種肥同播方法,減少不必要的施肥環節,降低人力資源投入。根據現有經驗可知,在施肥期間,緩控釋肥的用量為700~750kg·hm-2,之后可以根據地區的氣候條件、玉米長勢等適當追肥。

2.1.3播種期間的注意事項

結合太原等地區的玉米種植經驗,當地每年7月下旬—9月上旬,會出現幾次強降雨以及短時大風,這是造成農作物倒伏、死亡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旋耕后再播種的田地,會出現嚴重的玉米倒伏現象。所以在使用免耕機直播技術期間,可使用板茬直播技術,這種模式下,播種溝2次土壤板實性能良好,并且設備將播種溝劃得深,播種之后能夠重新翻到播種溝兩側土層中,在異常氣候條件下,經過雨水沖刷,土壤會回填到播種溝中,實現“自然封根”,使玉米具有良好的抗倒伏能力。結合這一技術要求,建議在秋季深松播種1次,在小麥收獲后播種玉米時采用光板茬直播技術。這種方法的主要優勢是能夠避免因為淺旋耕技術而帶來的犁底層上提(該現象會加劇土壤板結,耕作層變?。?,也會進一步強化耕地蓄水能力,使玉米具有更強的抗旱能力,降低倒伏風險。

2.2適當推遲播種時間

長期以來,太原地區麥茬夏玉米播種期間集中在小麥收獲后,即6月5—8日,“太玉339”的全生育期約為105d,若玉米在6月5日左右播種,則抽雄開花授粉主要集中在7月底—8月初的一段時間中,但是雌穗會出現缺籽以及禿頂的問題,直接影響玉米產量。有研究發現,若將玉米的播種時間后推一段時間,于6月15—20日播種,此時玉米雌穗缺籽與禿頂的問題會得到有效改善。在結合太原地區的歷年氣象資料后,發現在每年7月末—8月初的一段時間中,當地乃至全太原都會出現持續的異常高溫氣候,在高溫環境下直接影響玉米的授粉與結果。但在8月5日之后,當地很少會出現超過35℃的極端高溫氣候,若在6月15—20日播種,玉米抽雄開花授粉的日期會后推,避開此階段的異常氣候情況,減少高溫熱害對玉米的影響。

2.3科學除草

在傳統經驗中,農民在玉米田地除草期間習慣使用封閉型除草劑,在玉米播種后、出苗前實施除草,具有操作方面的優勢。但是受禁燒秸稈等政策影響,農民只能將前茬農作物秸稈就地還田,造成封閉除草效果不理想。這是因為封閉除草方法是通過配置特定濃度的水溶液,均勻噴到土壤表層之后,會形成一道肉眼看不見的藥膜,此時雜草出土時嫩芽碰到藥膜后被殺死;而在前茬農作物秸稈就地還田之后,耕地無法形成封閉的藥膜,再加之很多農民沒有掌握封閉除草的要求,最終影響除草效果,甚至在出苗之后還需要繼續噴灑除草藥物,不但沒有取得預期的除草效果,還對玉米苗造成傷害。針對這種情況,應科學除草,做到以下幾點:在玉米3~6葉期時使用除草劑,最遲應在8葉期結束前完成化學除草;除草藥物應該選擇對葉莖影響小的除草劑,嚴格按照說明書的步驟除草;可以采用二次稀釋法配制藥液,將除草劑倒入小桶內,通過少量的清水稀釋,再向噴藥桶內倒入超過50%的清水,按照推薦噴藥濃度噴灑即可;一般玉米田需要配制超過500kg·hm-2的水溶液才能取得良好除草效果,并減少藥液對農作物傷害。

2.4合理落實防災減災技術

玉米生育期間,旱澇發生比較頻繁,因此,必須提前做好防災減災工作,落實好相關技術措施,密切關注天氣狀況,尤其是災害性天氣[3]。

2.4.1澇漬防御對策

目前,常見的澇漬防御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適當晚播。玉米種子至苗期階段,對澇漬缺乏抵抗能力,再加之玉米苗期本身會面臨多雨水天氣,所以應該警惕苗期澇漬問題。晚播是一種有效應對澇漬災害的措施,晚播能夠使玉米苗渡過異常氣候時期,保證玉米苗安全。相關地區也可以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選擇早播方法,使玉米苗在澇漬期具有足夠的苗齡,強化其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及時追肥。一般在發生澇漬災害后,需要先清除殘留在田間的積水,并在土壤濕潤的情況下追肥,常見的追肥方法是撒施尿素,施肥量為180~220kg·hm-2;土壤處理。一般在澇漬發生之后,農戶應該關注土表層土壤變化,盡量優化土壤的水、溫、氣環境,如中早耕松土等,保證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透性。

2.4.2防蟲措施

目前太原地區玉米飽受玉米螟等害蟲威脅,害蟲不僅直接造成減產,還會咬破苞葉,造成下雨時雨水進入苞葉而引發穗腐病等。目前“太玉339”的主要發病期是7月末與8月上旬,此時太原地區的氣候干旱,適合玉米螟、棉鈴蟲等害蟲生長。針對這類問題,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與傳統防治工作不同,生物防治技術的環保性能較強,是一種利用自然界生物優勝劣汰原理開展的防治技術[4]。在玉米螟等害蟲產卵時期釋放玉米螟赤眼蜂,密度15~20萬只·hm-2;或者采用藥物防治方法,使用20%氯蟲苯甲酰胺3000倍液噴施玉米莖葉,進行防治。揚花授粉后,使用上述藥物繼續噴施玉米莖葉,能對病蟲害產生理想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金哲.玉米保護性耕作及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初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6):147.

[2]王平.淮北地區玉米品牌化生產集成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04):27,31.

[3]王利娜.中科玉505玉米特征特性及綠色增效栽培集成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15):40-41.

[4]蘇詠梅,陳凱,徐雙玲.淺談玉米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新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9(13):107-108.

(責任編輯李媛媛)

猜你喜歡
栽培技術
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分析
蘭山區義堂鎮簡易大棚蔬菜高效輪作栽培技術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