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的重要性及分類管理對策

2020-09-02 06:57彭曉
農業與技術 2020年15期
關鍵詞:分類管理

摘要:土壤是生態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農用地土壤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農產品安全和人體健康。本文闡明了農用地污染類型、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詳查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的分類管理對策,旨在推動“土十條”的全面實施,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

關鍵詞:農用地土壤詳查;分類管理;土壤污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S-1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200815038

收稿日期:2020-07-04

作者簡介:彭曉(1986-),女,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監測。

土壤是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生態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土壤環境質量不僅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土資源環境安全,而且直接關系到農產品安全和人體健康,更關系到美麗中國建設,加強土壤環境保護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致使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嚴重,對農產品安全和人體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1]。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治理已刻不容緩。

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到21世紀中葉,土壤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1我國農用地污染現狀

2014年4月17日,原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進一步全面明確我國土壤環境的污染現狀。其中,對農用地的污染狀況調查結果表明: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從污染分布情況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企業污染對農用地環境存在潛在威脅。農用地污染類型多樣,有著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幾種污染類型:工業污染。主要是由農用地周邊工業生產導致的污染,工業生產中未經處理或未處理達標的生產污水違規排放到環境當中,造成農業用地重金屬和有機物等超標,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和農作物的質量;農業生產污染。除了工業生產,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因大量使用化肥,破壞了土壤環境的平衡,反而降低了土壤的肥力,而超量使用農藥,更易造成土壤中有機磷、有機氯等有害物質的累積,破壞土壤生態平衡,甚至引起食品安全問題;白色污染。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大量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透氣性降低,且這類型的污染還很難自然降解[1];畜禽養殖污染。動物排泄物集中收集處理不徹底、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不當以及養殖生產中附設物品等對周邊水源、土壤造成的污染也日益嚴重。

2農用地土壤詳查的重要性

2.1響應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號召的重要舉措

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工作基礎是詳查,這也是新形勢下土壤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任務,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2018年5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是落實“土十條”的一項重要舉措,而通過詳查數據與相關成果的集成,可獲得更為直觀、準確、科學的詳查結論,對下一步土壤環境治理與保護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2有助于提升土壤環境管理水平與能力

對詳查數據進行綜合評價與分析、土壤污染調查、國土資源部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農業部的農用地土壤質量狀況調查相比較,可以得到土壤環境污染的成因,以及污染源對農用地造成污染的變化趨勢。由綜合評價分析得到的多關聯數據,可服務于土壤環境保護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從而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確保國家生態安全、農產品安全和人群健康,對土壤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支撐和指導作用。

2.3有助于土壤環境分區、分類、分級的精準管理與保護土壤環境區劃是土壤環境管理體系構成中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內容。區域土壤環境管理是區域環境綜合管理的重要內容,土壤環境功能區劃又是區域土壤環境管理的必要基礎。與水和大氣環境管理相比,目前土壤環境管理屬于薄弱環節。開展土壤環境詳查,可促進土壤環境保護從經驗型管理向科學型管理、從定性型管理向定量型管理、從傳統型管理向現代型管理的轉變,并由此建立創新型土壤環境管理的新模式。

2.4進一步推動“土十條”全面實施

對污染農用地的治理策略和安全合理利用給出針對性的措施,從而對土壤環境管理的智慧化平臺的搭建提供可供決策的數據與結論,這對土壤環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3農用地土壤分類管理對策

3.1針對總體質量較好的農用地,繼續加強保護

根據“土十條”的工作要求,嚴格保護優先保護類耕地。對于整體環境質量較好的農用地塊,仍需探索保護工作,建立適合的優先保護管理模式。具體措施包括重點加強污染源的管理工作,減少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重金屬和其它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鎘、汞、砷、鉛和鉻等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在優先保護類農用地中的累積速率和殘留量,從而確保優先保護類農用地的面積不減少、土壤環境質量不下降的工作任務。

3.2針對局部存在風險的農用地,開展安全利用

對于局部存在風險的污染農用地,應采取綜合途徑實現農產品的安全生產。具體措施包括根據該類污染農用地風險,針對該類型污染農用地利用現狀,在核算主要污染物通量的基礎上,阻斷污染物的主要傳輸途徑,采用適宜的農藝措施和替代種植等措施,開展以“減-阻-控”為核心的安全利用措施,設計精確到地塊的安全利用方案,有效降低食用農產品中污染物含量,實現該類農用地的安全利用[2]。

對明確的污染地塊,在常規安全利用措施無法控制風險的情況下,需要進行必要的修復治理。具體措施包括根據該類型污染農用地的污染程度和空間分布特征,結合污染擴散與遷移途徑,制定分區、分級、分段的管控方案。在此基礎上,提出以污染物阻控、活性降低為核心多技術組合措施,從而削減對生態環境及人群健康安全的威脅,解決目前存在的該類農用地風險高、農產品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等問題。尤其是存在二噁英等累積性污染的地塊,應關注污染源、污染物傳輸途徑與累積特征,對污染嚴重的地塊開展治理。

3.3加強污染源監管,削減污染物排放量

對于污染嚴重、需要嚴格管控的地塊,其中多為企業周邊,包括有機化工、養殖基地、蔬菜基地等。亟需加強污染源的監管,從源頭切斷污染源,加強監管,嚴格控制和削減污染物排放量,支撐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排放量下降的目標。

3.4制定合理管控目標,建立精準管理平臺

根據污染成因,提出更加精準的分區域管理目標。結合當地工業格局和中長期規劃,提出更加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方案,以農用地優先保護為主,重點管控治理安全利用類農用地。建立多尺度、多目標的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綜合管理平臺,精準指導全市農用地分類保護、修復與管控工作的開展。

3.5強化科技支撐,加大治理資金投入

組建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為核心力量的科技保障隊伍,開發適合的農用地土壤環境保護成套技術。

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保證土壤污染防治經費來源多樣化、多渠道,具體包括積極爭取國家專項治理經費;從地方各級政府財政預算中進行安排;從企事業可持續發展基金中解決;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和國際資金參與到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工作[3]。利用高科技手段,高效、迅速地進行土壤污染防治。

3.6制定地方法規、標準與政策

根據《土壤污染防治法》,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制定切實可行的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標準和政策措施,保障農用地污染治理工作的實施。根據地區工業農業特色,制定符合地區發展的長效機制,保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開展。

4結語

為全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改善土壤環境質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應該全面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對污染農用地采取分類管理對策。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嚴控新增污染、逐步減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導、市場推動、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

參考文獻

[1] 楊志龍.農用地土壤污染調查與評價問題研究[J].化工設計通訊,2020,46(04):237-238.

[2]范曉琳,周婧.淺談土壤環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對策[J].低碳世界,2019,9(08):24-25.

[3]宋玉婷,彭世逞.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及其防治對策[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05):71-76.

(責任編輯李媛媛)

猜你喜歡
分類管理
“瑞典式”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實驗室危險廢物分類管理及處置實踐
分類管理 綜合施策 全面提升黨員教育管理水平
分類管理,有效提升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管理績效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四川省實施民辦高校分類管理的研究
科研經費管理體制如何“既見物又見人”
對民辦學校社會保障分類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討
高校教師崗位分類管理芻議——國外一流大學的經驗和我國高校的實踐
聚焦民辦教育分類管理與合理回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