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HP的村莊空間環境使用后評價研究

2020-09-02 06:57霍秋黎朱鳳杰
農業與技術 2020年15期
關鍵詞:村莊規劃

霍秋黎 朱鳳杰

摘要: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我國對于村莊規劃中村莊空間環境的研究更加迫切,而對于村莊評價的研究仍存在較大缺口。本文針對規劃前的村莊進行村莊空間環境評價,在確立村莊空間環境的評價指標體系后,運用AHP層次分析法,對村莊空間環境的影響因子進行權重計算,進而對村莊進行綜合評價。本文以天津市石臼村為例,對村莊進行使用后評價,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得出石臼村的村莊評價綜合得分,對村莊規劃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使用后評價;村莊規劃;村莊空間環境;AHP

中圖分類號:S-3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200815009

收稿日期:2020-07-01

基金項目:校級教改課題“基于數據技術支撐下的城鄉規劃調研課程教學體系研究”(項目編號:JG-YBZ-1728)

作者簡介:霍秋黎(1994-),女,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鄉村規劃;通訊作者朱鳳杰(1978-),女,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城市空間形態、鄉村聚落。

在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村莊規劃與村莊建設的任務更加迫切,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在村莊規劃的過程中,對村莊的現狀分析以及村莊規劃、村莊建設等大部分的規劃設計均停留在設計單位或者政府的主觀判斷上,對于村莊現狀的評價也沒有一定的標準。村莊現狀是村莊規劃的基本,如果對村莊現狀的了解出現了偏差,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村莊規劃的設計與實施。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層次分析法,提出村莊空間環境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天津市薊州區石臼村為研究對象,對其村莊空間環境進行使用后評價,建立適用于村莊規劃前即村莊現狀評價的評價體系,提出有建設性意義的村莊空間環境提升策略。

1使用后評價概述

1.1使用后評價概述

使用后評價(Post-Occupancy Evaluation,簡稱POE)是一種對建成環境的評估方式。弗里德曼(A.Friedman)等人在其POE著作中是這樣定義的,POE是一個度的評價,建成后環境如何支持和滿足人們明確表達或暗含的需求[1]。筆者將POE定義為規劃設計項目使用后評價,主要是根據POE的研究范圍領域來界定的,目前的POE研究領域已經涉及一切規劃設計項目,這里的項目包括了城市設計、園林設計、建筑室內空間設計、景觀設計等。

現有的村莊規劃模式當中,規劃者往往只是通過滿足使用者的基本使用需求和對村民的行為進行預測,但與實際情況相比偏差很大,同時對村莊現有環境空間的調研很大一部分也基于規劃者的主觀判斷。對村莊現狀情況了解不夠深入是很多村莊規劃無法有效實施的一個原因。規劃設計項目缺乏一種使用后評價及信息反饋過程。對村莊進行使用后評價,有利于對村莊現有環境空間進行科學、客觀地分析,對后期規劃建設進行有意義的指導。

1.2評價主體與評價客體

1.2.1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是指主要接受委托施予評價的組織、個人或工作組。鄉村空間環境使用后評價主體主要有以下5個,使用者、開發者、設計者、政府、經營管理者。一般來說政府同時承擔了開發者和經營管理者的職能。村莊空間具有公共性和生產性的特點,使用者為村莊居住者,所以使用后評價的評價主體選用村莊居民為宜,但使用者的評價常常具有隱晦性、主觀性、不確定性的缺點。

一個村莊最直接的使用者是村民,建造者是政府,規劃者是規劃技術人員,參與者則來自社會[2]。由于本文是出于研究的目的而非績效評價,出發點在于更全面地反映規劃本身的問題,因此評價的主體是多樣性的,既是規劃設計者又是政府、村民乃至社會,盡量從各個角度和每個主體所關心的內容進行評價。

1.2.2評價客體

評價客體指的是評價的對象,也是基于本文的出發點,本文中的評價對象是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石臼村的村莊空間環境這個綜合性的評價客體,希望評價結果更為科學。

石臼村(圖1)位于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最西側,距離鎮區6.4km。村域面積為125.9hm2,位于山坳之間,自然環境優美,被大山環繞,由于其位于群山之間,形如石臼,故取名石臼村。村內自然戶45戶,人口150人,常住人口100人。根據上位規劃,石臼村的定位為發展精品民宿的特色基層村,但村莊內部現狀僅3家民宿,且特色不明顯,村莊產業還是以種植為主。

2村莊空間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有3要素,目標層、準則層、評價因子集。評價因子集的選取是建立評價模型成功的關鍵[3]。規劃的終極目的是要平衡各方的利益,盡量做到一個規劃的完善。因此本文研究的評價主體是多角度的,從各方的角度選擇評價指標的考察重點也有所不同。為了最大程度保證因子的全面性、均衡性和科學性,本文將通過文獻及理論研究、專家咨詢、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3個部分來進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1文獻及理論研究

對于村莊環境與空間的評價,在村莊規劃業內關注較為廣泛,其中有結構工程專業、國民經濟統計專業,但研究最多的還是城市規劃專業和建筑學專業[4],對于村莊空間環境的評價研究較少。2019年,齊陽陽對蘇南地區的田園綜合體基于層次分析法進行使用后評價,研究指標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2013年,吳娜用AHP及德爾菲法對北方地區村莊規劃后評價體系研究,研究的指標有實地調研及村莊現狀條件評價體系、村莊規劃編制評價體系、村莊規劃實施評價體系等;2016年,李金和對村莊規劃實施成效評價與指標體系進行研究[5],涉及到土地利用、基礎設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發展、生態環境等6個指標;2018年,楊騏璟對旅游村落建成環境的使用后評價進行研究[6],其中研究指標有生態環境與安全、村民經濟條件、社會文化環境、房屋居住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等。

查閱大量文獻發現,評價客體包括村莊整體環境、村莊景觀、村莊規劃實施等多個方面,但任何一個評價客體,對于村莊的評價指標,均不脫離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這4個大的方面,對于村莊評價指標的構建大多采用層次分析法為研究手段,提升評價方法的量化性與客觀性。

2.2專家咨詢

通過和專家訪談的形式篩選出與村莊空間環境密切相關的因子,指導構建因子集。其中教授1名,從業5a以上的城市規劃研究人員4名,共有專業人員5名。

2.3實地調研與問卷調查

通過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從實地調研當中了解實際的重建情況;通過和居民訪談、對居民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發現村莊中的現實問題,了解居民訴求,完善評價因子集。

2.4評價因子集構建

通過研究統計,對因子集進行初步匯總。在綜合考慮了村莊空間環境的特點及不同群體的關注點之后,本文選取村容環境美化、公用服務設施完善、住房條件改善、村民經濟條件發展、文化發展,作為此次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一級指標,具體評價因子集如下。

評價因子集確立了5項一級指標,即村莊環境、設施建設、住房建設、經濟發展、文化發展。在此5個子系統下,村莊環境包括區位選址、村莊規模、景觀綠化、開敞空間、建筑風貌、功能分區、交通系統7個因子;設施建設包括市政設施、文化教育設施、醫療設施、商業娛樂設施、交通設施、環衛設施6個因子;住房建設包括房屋質量、住宅面積、日照通風、戶型設計、建筑密度共5個因子;經濟發展包括產業結構、經濟收入、消費方式3個因子;文化發展包括文化傳承、文化健康、文化設施3個因子;共有24項個體指標。評價目標層即為鄉村空間的使用后評價體系,準則層為以上5個一級指標,因子集即為以上24項個體指標,以上便建立了完整的村莊空間評價指標體系。

3評估模型建立

3.1AHP層次分析法概念

AHP層次分析法是系統工程中對非定量事件做定量分析的一種評價分析方法,也是對人們的主觀判斷做客觀描述的一種方法[7]。其基本原理是將要評價的系統的影響因素分解成若干個層次,并以同一層次的各種要素按照上一層要素作為準則,進行成對比較,并計算出各要素的權重,進行排序綜合,根據綜合權重按最大權重進行排序,得到最優方案。

3.2整體評價

鑒于層次分析法計算量較大,本次研究采用了層次分析法軟件YAAHP。在YAAHP軟件中輸入層次結構模型(圖2),根據結構模型可以直觀地看到村莊空間環境的使用后評價中的各個指標的層次。根據以上5位專家對于指標權重的建議、文獻查閱以及調研訪談等方面的分析比較,對村莊環境、設施建設、住房建設、經濟發展、文化發展5個以及指標進行權重分析,最終計算出一級指標的權重(表1)。

一致性比例為0.0172,λmax=5.0771,通過一致性檢驗。從表1的結果中可以得出,一級指標中經濟發展所占權重最大,為0.4518,接近半數;其次為住房建設,所占權重為0.2544;再者為設施建設與文化發展,權重分別為0.1362與0.0919;而對于村莊環境的關注度較低,所占權重僅為0.0657??梢娫诖迩f規劃建設規劃中應著重于經濟發展與住房建設2方面,對于設施建設、文化發展、村莊環境也應加以考慮,這樣可提高村中村莊的空間環境舒適度。

依照相同的方式,對以上因子進行更進一步的指標權重計算,最終得出因子集的權重(表2)。從權重計算結果來看,經濟收入的權重占比十分突出,為0.3417,其余因子指標權重均小于0.1。其中房屋質量、產業結構、住宅面積、文化傳承、商業娛樂設施等因子的權重占比較大,對村莊空間環境的使用后評價影響較大。

3.3石臼村村莊空間環境的使用后評價

3.3.1石臼村使用后評價

對天津市石臼村進行調研,分別從村莊環境、設施建設、住房建設、經濟發展、文化發展5個方面進行村莊空間環境的使用后評價。在村莊環境方面,村莊依山而建,有濃厚的鄉村氛圍,村莊格局為依照地形形成的自然格局。石臼村四面環山,夏季綠樹成蔭,秋季層林浸染,自然環境優美。村內建筑十分有當地特色,青瓦屋頂與紅瓦屋頂參差交錯,由于村莊高差較大,村莊的建成環境也很有特色,但是新建房屋為現代農村式房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石臼村的特色環境。在設施建設方面,石臼村現狀規劃地塊內部道路許多還未硬化,需要將道路進行硬化、亮化、美化?,F狀村莊無廣場、公園等,需要增加綠地、公園以及村民活動設施。村內基礎設施并不完善,村民仍用蓄水池蓄水,排水工程正在建設,但沒有道路排水,環衛設施即為鎮內的定期垃圾清運。在住房建設方面,石臼村建筑布局多為院落式,有傳統的北方院落特色,建筑質量參差不齊,許多老房子需要加固,新建房屋也需要保持村內一致的環境特色。在經濟發展方面,石臼村內無耕地,村內經濟作物主要為果林,村域范圍內共有果林41.57hm2,占村域面積的近1/3。村民大多種植果樹種植,收入水平大約為2萬·a-1。石臼村產業以第一產業居多,二三產業極少,但是有幾戶村民將柿子進行外銷,或者經營民宿。在文化發展方面,村內有一處清朝年間建筑,為青磚、坡屋頂、門窗為木結構,均已損壞,主體建筑可加固改造,現無人居住,有濃厚的歷史氣息,可以代表石臼村的建筑風貌。此外,在抗日戰爭時期,石臼村內發生過一次小規模的游擊戰,據村民口述,當時戰況激烈,將村內街道都染成了鮮紅色。石臼村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但發展較差,僅為村內老人口口相傳。

3.3.2根據評價體系對石臼村綜合打分

根據以上的使用后評價對石臼村24個單項因素進行綜合打分,打分分為5個分段,如表3所示。

石臼村的一級指標打分結果分別為村莊環境92.3分、設施建設80.5、住房建設76.7分、經濟發展63.1分、文化發展83.9分,根據權重Wi值計算石臼村整體評價分值為72.75分,介于一般與較好之間,說明石臼村的現狀村莊空間環境有待完善。從各個部分的村莊打分結果來看,石臼村的村莊環境優秀,主要的不足在于經濟發展方面。如今石臼村的村莊定位為發展精品民宿的特色基層村,在村莊產業規劃時可以取長補短,將村莊的環境優勢進行挖掘,大力發展精品民宿產業,建設美麗新農村,實現鄉村振興,村民富裕。

4總結

行業內對于規劃前村莊空間環境的評價較少,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AHP)以及對村民的使用后評價,對石臼村的村莊現狀進行打分評價,在避免主觀判斷的同時,將其村莊空間環境的影響因子進行權重加成,使村莊空間環境的評價指標能夠得到量化的呈現,以期對村莊規劃的制訂與實施有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與幫助。

參考文獻

[1] 趙東漢.使用后評價POE在國外的發展特點及在中國的適用性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6):68-73.

[2]蔣秋奕.基于AHP的災后村莊安置點規劃評價研究[D].綿陽:西南科技大學,2017.

[3]齊陽陽,吳凈,魏蘊然.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田園綜合體使用后評價——以蘇南地區為例[J].大眾文藝,2019(06):255-257.

[4]龔杰.上海鄉村景觀使用后評價(POE)及其營建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1.

[5]李金和.村莊規劃實施成效評價與指標體系初探[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沈陽市人民政府.規劃60年:成就與挑戰——201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2規劃實施與管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沈陽市人民政府: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6:815-827.

[6]楊騏璟.旅游村落建成環境的使用后評價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8.

[7]吳娜,張建.北方地區村莊規劃后評價體系研究[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時代,協同規劃——2013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2-小城鎮與城鄉統籌).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3:554-565.

(責任編輯李媛媛)

猜你喜歡
村莊規劃
基于微循環模式的村莊規劃研究
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居民點改造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