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共同體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間共同性探析

2020-09-02 07:10陶群
世紀橋 2020年3期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

陶群

摘 要: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在馬克思人類社會發展理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全球化進程中日益凸顯出對人的生存與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習近平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想,這一構想不僅僅是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更多的是對于全世界、全人類而言。所以,二者間的共同性是我們探析的主要方面。對馬克思共同體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間共同性進行探析,可以使我們對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理解把握得更加準確,領悟到其中的真正內涵。

關鍵詞:共同體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性

中圖分類號 A8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1-0475(2020)03-075-04

一、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從人與社會的關系角度出發

近年來,我國以實踐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即把馬克思共同體思想概括為實踐的共同體。理解馬克思的實踐共同體思想,離不開他在早期著作中所探討的一個核心問題即人與社會的關系。眾所周知,學術界長期以來流行著一種觀點,在馬克思早期的思想中存在著一根人本主義的線索,即對人本質的探索。把人看作“社會的人”是馬克思通過對人的本質的探索所得出來的重要結論,馬克思人學思想的早期主題就是人和社會的關系。馬克思在對人和社會的關系進行研究時認為,人的存在論根基是社會,即人只有在特定的社會關系之中才能發展成為現實的人;同時,馬克思又將人對社會可以進行創造和改造進行了充分的肯定,社會不能獨立于人之外而存在,不能高于人,只能由人組成。并且,人的創造性活動及其意義又必定體現于特定的社會聯系之中,這就注定了人一定是社會的人,是處于一定的社會聯系之中現實的人,并且這些社會聯系就是他們自己的活動創造出來的。從這方面來說,人的活動又是社會的存在論基礎,是人在他們的活動中創造出來的。人和社會在這里是一種相互決定和相互創造的辯證關系。

在社會與人的這種辯證關系中,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研究一直存在一種把兩者分裂開來的觀點。當馬克思強調人在其活動中對社會關系具有創造性作用的時候,他們把這種觀點稱之為唯心主義的人本主義觀點,即在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他似乎存在一種人創造社會的觀點,人在這里具有了“創世”的性質,而當馬克思強調人同時又受到社會關系的制約時,他們則認為這種觀點就是唯物主義的觀點。但離開了人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唯物主義觀點必然會把社會看作是高于人和外在于人的存在,突出社會對人的決定作用,從而在人和社會的關系中退行到馬克思所批判的費爾巴哈哲學的水平。

要達成對社會和人關系的正確理解,關鍵就是要建立起共同體的視角。共同體突出強調從社會聯系的性質的角度來理解人和社會。這種理解一方面把社會看作是人通過一系列社會聯系而形成的產物;另一方面也把人看作社會聯系的產物、社會聯系的紐帶,因此成為我們理解社會和人關系的關鍵點。

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是從對于人的本質的研究中得來的,不論是對人的本質的研究,還是共同體思想,馬克思始終沒有把人孤立起來。在某些層面上對費爾巴哈人本主義有一定的繼承。但是費爾巴哈僅僅把意識看作人的類本質,馬克思卻認為人的類本質體現在人的社會活動之中。費爾巴哈從意識的角度來理解的普遍性只能是思維的共同性,馬克思所理解的類活動卻是感性普遍性,是能夠把不同的活動者聯系起來的社會紐帶。因此,在馬克思看來:“每個人都在通過自己的活動創造出社會聯系,同時他們也只能在一定的社會聯系之中進行活動?!盵1]我們不能把人的活動理解為孤立人的活動,而是社會人的活動?;蛘哒f,社會只能是眾多人共同活動的產物。在這里,既不存在對于人的原子式理解,也不存在對社會的先驗理解,而是人一直在從事著活動,而這種活動可以把不同的人聯系在一起,從而創造出一個共同體。因此馬克思從人和社會的紐帶關系進行研究,這種研究為其從人的本質走向共同體奠定了基礎。

但馬克思對人的實踐活動與社會聯系紐帶之間的關系并未停留于抽象的概念之中,而是通過對市民社會之本質的研究而與物質生產結合在一起。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開始,馬克思就“把勞動者的物質生產活動理解為一種社會活動,這種活動具有把不同的勞動者結合在一起的功能?!盵2]而作為物質生產活動之結晶的勞動產品則不僅僅具有維持個體生存的生活資料的功能,同時也是把不同的勞動者聯系在一起的感性的社會紐帶。借助于這一共同體的視角,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書摘要》中把勞動本身的交換和商品交換都看作人的類活動的體現。

既然商品交換也是人的類活動和類精神的體現,那么這就只能是類活動的異化實現形式。勞動產品在成為商品之后,只有借助于貨幣才能實現其社會價值。而貨幣是獨立于人之外的無個性的社會紐帶,當一切個性化的人和勞動產品都只有依賴于無個性的貨幣才能實現其社會價值的時候,貨幣就成為了共同體本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則是一種漠不關心的外在關系。共同體在這里并沒有消失,而是以外在必然性的形式對人的活動發生影響。而要把隱蔽在貨幣背后的真正的共同體直接實現出來,消除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的社會關系,馬克思的解決辦法就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社會把人的勞動直接轉變為社會勞動,把人的勞動產品直接轉變為社會的勞動產品。社會得以發展,與每個人的勞動都是分不開的,社會也會給予人類生存所必須的勞動產品,因而依賴于社會而生存。這樣的社會不再是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之下的冷冰冰的市民社會,而是在社會中每個人都進行勞動和消費,這樣人和社會的命運就聯系在了一起,從而形成了共同體。

由此可見,蘊含于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與人的本質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共同體思想是我們理解馬克思思想的基礎。而且馬克思認為,對私有制的揚棄又關聯著人的解放。只有揚棄了私有制,揚棄了以貨幣為基礎的商品交換關系,勞動過程和勞動產品的社會紐帶作用才能直接地和毫無遮蔽地展示在每一位勞動者面前,每一位勞動者才能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本質聯系,從而通過物質生產而與他人共處于一個共同體之中。由于馬克思的這種共同體思想建立在物質生產的基礎之上,我們因而把這種共同體稱之為實踐共同體,就是想要把不同的人聯系在一個共同體之中,就要通過社會的物質生產活動所產生的社會紐帶。就此而言,我們可以說,人就“是”人的實踐活動。人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置身于真正的共同體之中,才是真正的社會存在物。

我們將共同體簡單定義為“人通過平等的和得到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社會紐帶而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社會生活群體?!瘪R克思共同體思想一方面有這些特質,另一方面由于強調社會聯系紐帶就是勞動者本身創造出來的,這樣人在發展的同時,實踐共同體也得到了發展,人的發展蘊含在共同體的發展中,共同的發展也體現在人的發展中。

二、馬克思共同體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二者間的“共同性”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初始目標是在本國得到發展的同時,滿足其他國家的合理需求,把各國團結在一起,促進共同發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底蘊就是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探析二者間“共同性”不僅有助于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實踐方向,更有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一方面,馬克思“共同體”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理論上體現出“共同性”。即為在以人主體的層面探討二者“共同性”。馬克思共同體思想作為世界觀與方法論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整體性的構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從哲學基礎出發,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本體論的意蘊上是人及其實踐。馬克思共同體同樣從人的本質出發,即人及其實踐是共同體存在的前提。人作為認識的依據,對世界萬事萬物通過其實踐活動得以認知。無論是馬克思共同體思想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都為一個抽象的存在物,是在個人之外的事物,也僅僅是滿足人們需要的手段,其中就包含生產生活本身,人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并使得人的本質得到充分實現的“共同體”。 在意識上先覺醒的就是被剝削的無產階級,無產階級認識到只有自己需要獲得主體地位,并聯合可以聯合的一切來進行革命,從而推翻資產階級的暴力統治,建立一個真正的共同體,才能實現自身解放和全人類的解放。建立了“真正的共同體”之后,人不再被任何外在所束縛,可以選擇自己的存在方式,這樣才是人的本質的復歸。真正的共同體是“自由人的聯合體”。 在這樣的一個聯合體中,人是真正的自然人,不再是任何人或外在事物的附屬品,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實現自由全面的發展。馬克思的著眼點始終是人本身。新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倡導世界各國在求同存異中合作共贏,使世界人民在相互交流中共同享受時代進步所帶來的人類文明成果,在維護國內人民的切身利益的同時也為世界人民帶來和平、幸福。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將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作為基本行動指南,并作為指導其共同體思想的理論基礎。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從哲學角度出發時,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才形成具體的思維方式。所以,二者在理論上存在“共同性”。

另一方面,馬克思共同體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現實上具有“共同性”。即為在以社會為客體的層面探討二者“共同性“。馬克思構建“真正的共同體”的思想也由倡導無產階級的聯合發展為倡導整個人類的聯合,在世界歷史進程中,共產主義的實現是必然的重大事件。馬克思共同體思想中的“自由人聯合體”,是以實現人類全面自由發展,形成“真正的共同體”,而“真正的共同體”與以往的共同體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始終從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方法論,以“現實的人“的發展為價值旨歸。以市民社會為批判對象,以全人類解放為最終目標[3]。這一構想正是結束了“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開始展望“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最終愿景。需要注意的是馬克思并沒有將這一偉大理想作為短期目標,而是要通過人類的不斷努力,社會不斷發展逐步接近最終目標。當今世界呈現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制度,還仍未達到馬克思共同體思想中的“真正共同體”的目標。若想達到,就需要在“虛幻的共同體“和”真正的共同體“之間構建一個紐帶,從而實現馬克思偉大愿景,這一紐帶就是繼承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結合時代發展對于人類文明未來走向作出凝聚東方智慧的中國判斷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盡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還未能最終達到“自由人聯合體”[4]的狀態,但已經是人類像“真正的共同體‘的方向邁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為實現馬克思提出的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所提出的方案。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同時,也在積極的謀求世界的共同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不但使每個人和國家的利益得到充分實現、公平正義得到有效維護,而且向世界人民傳遞友好相處的價值理念,以推動未來美好新世界的共建共享,解決全球持續發展問題,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世界人民的夢想。

結論

以人與社會的角度談及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再對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二者間“共同性”進行思考,使我們清楚的認識到馬克思共同體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皆以“現實的個人”為主體,以現實社會的發展為客體,從而實現馬克思提出的“真正的共同體”,從而使向實現共產主義的方面逐步推進。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馬克思.共產黨宣言[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褚永慧】

猜你喜歡
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治理新方案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代表著中國外交未來的方向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現了中國的歷史擔當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容、價值與作用
論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中國外交頂層設計
以“文化多樣性”國際機制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世界秩序重塑
中國言說的路徑與民族國家電影實踐及其走向
“人類命運共同體”:馬克思主義時代性觀照下理想社會的現實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