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2017-02-10 19:11周雯雯林美卿趙金科
理論導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人類命運共同體

周雯雯+林美卿+趙金科

摘要: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順應時代潮流,在深刻分析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叭祟惷\共同體”理論內涵豐富、特點鮮明,它既根植于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立足于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創新性發展,對我國的外交和“五位一體”戰略布局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多樣統一;互利共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7)01-0080-05

自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不斷充實、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涵。不可否認,雖然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各國之間無形的利益較量仍然存在,國際形勢仍然處在風云變幻之中。習近平總書記以統籌全局的戰略思維、勇于擔當的大國胸懷,立足中國而又面向世界,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這不僅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理論創新,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一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一、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涵與特點

所謂共同體,是指人們在某種共同條件下結成的集體,或是指若干國家在某些方面形成的統一組織。[1]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旨在尋求全人類共同的利益,打造全人類的命運共同體。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要“尊重和維護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合作共贏,就是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2]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在第七十界聯合國大會上作了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界聯合國大會上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的報告,系統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內涵。2016年7月1號,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中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反對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盵3]石云霞曾在文章《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統計指出:“近年來,習近平在不同場合60多次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盵4]從國家到地區再到世界,從經濟到文化、政治、社會再到生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地豐富發展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的提出不僅表明了中國政府履行大國義務和責任的決心,而且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各國和諧發展提供了中國式方案,既彰顯了我國的大國風度與氣魄,又增強了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依據習近平在歷次會議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闡述,習近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著眼時代大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互聯網的強力推進,一方面,各國之間逐漸成為相互依存、休戚與共的共同體,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不可能離開世界這個共同體孤立發展,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使世界成為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統一體,共同發展的事實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另一方面,國際形勢并非表面上那樣風平浪靜,和平發展的外衣下,實際上各種勢力暗流涌動、風起云涌,一些國家為謀求本國利益,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制造國際爭端,嚴重阻礙了人類進步和世界的和平發展。習近平提出的“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著眼于時代大趨勢,始終以謀求全人類的共同發展為目標,堅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第二,理論內涵豐富?!叭祟惷\共同體”的思想內涵涉及層面廣,包括安全、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多個方面,即在國際安全上堅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5]在國際政治上致力“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世界經濟上“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5]在各國文化上“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5]在世界生態上“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5]積極推動全世界建立全方位的命運共同體。

第三,打造措施多樣。習近平指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方面要堅持“軟理念”與“硬措施”并舉。正如陶文昭所說:“構建命運共同體,既要有硬措施,也要有軟理念,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盵6]不僅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建設和與周邊國家和地區達成“命運共同體”協議,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奠定硬基礎,而且還從意識形態的角度,積極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尋求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歸宿,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軟基礎;另一方面,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要采取漸進方式,一是從周邊國家到周邊地區再到其他國家與地區,二是從經濟領域到政治領域再到文化、生態、網絡等領域,由近到遠、由易到難,逐漸向打造全人類的“命運共同體”邁進。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根植于馬克思的“共同體”理論

(一)馬克思“共同體”思想提出的社會歷史根源

資本主義社會共同體的虛假性是馬克思“真正的共同體”思想提出的歷史根源。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在以“人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前資本主義社會瓦解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虛幻的社會共同體。他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間的這種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國家這種與實際的單個利益和全體利益相脫離的獨立形式,同時采取虛幻的共同體的形式?!盵7]536這里的“共同利益”既不能代表“特殊利益”,也不能代表“全體利益”,它實際上只能代表一部分人即“統治階級”的利益。馬克思將一個階級統治另一個階級的社會形態稱之為“虛幻的共同體”,馬克思本人生活的資本主義社會正是這種虛幻的共同體的代表。資本主義社會共同體的虛幻性主要表現在:一是虛幻的政治制度,表面上宣揚民主、平等,實際上只維護統治階級利益;二是虛幻的經濟體制,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市場調節的經濟運行形式和按資分配的分配方式,雖然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開拓了世界市場,使農村依賴于城市,東方依賴于西方,但實際上大量財富聚集到少數人手中,貧富差距嚴重;三是虛幻的核心價值觀,表面上披著自由、平等、博愛的外衣,實際上到處充滿著利己主義、金錢主義;四是虛幻的生態觀,資本主義社會在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后,打著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創造文明社會的旗號,將生態問題置于不顧,片面發展經濟,開拓世界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球生態危機。

(二)馬克思“真正共同體”思想的內涵

在馬克思看來,自由人的聯合體是人類社會真正的共同體,是代替資本主義社會虛假共同體的必然。他在《共產黨宣言》中說:“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盵8]53

1.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是馬克思真正共同體實現的前提條件。1848年,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明確宣布:“社會所擁有的生產力已經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文明和資產階級所有關系的發展;相反,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系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系的阻礙;而它一著手克服這種障礙,就使整個資產階級社會陷入混亂,就使資產階級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脅。資產階級的關系已經太狹隘了,再容納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財富了?!盵8]37這里明確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矛盾尖銳,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已經不能適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而改變這種現狀的根本就是改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面對資本主義社會穩步發展的現實,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又進一步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盵8]592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他所容納的生產力全部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共產主義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母腹里成熟以前,是絕不會出現的。只有當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高度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后,真正的共同體時代才會到來。

2.馬克思“真正共同體”的特征。馬克思理想中的“共同體”是一個在消滅了私有制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自由人的聯合體?!罢嬲墓餐w”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真正的共同體”的社會將是聯合起來的個人占有全部生產資料,馬克思和恩格斯將這種財產關系稱之為“公有制”,在“公有制”下,國民經濟有計劃的發展成為可能,私有制社會的勞動異化現象被消除,人們真正成為自己所在社會的主人;二是人人各盡所能,各得所需,勞動的差別將不會引起消費上的任何不平等,個人付出的勞動完全出自他的內在需要,出自他發揮、發展自己的體力、智力和創造能力的需要,而社會分配給個人消費品,也只依據他的需要,而不依據他為社會付出的勞動量;三是階級消失,隨著私有制的消除,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之上的階級差別也將消除;四是政權消亡,國家是一種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調停各階級的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的力量,是以社會普遍利益的名義來實現統治階級特殊利益的形式,當階級消失時,人們之間的對立和沖突也將消失,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將基本一致,國家的職能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國家政權將消亡。

3.馬克思“真正共同體”的宗旨: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社會“以每一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9]所謂全面發展,就是指使每個人各方面的本質力量都發展起來,使個人向完整的個人發展,也就是說每個人可以不受限制地隨心所欲地變換自己的活動,以此來促進個人全面的發展。所謂自由發展,是指在不損害別人利益、不妨礙別人發展的范圍內,每個人可以不受外界限制的發展、完善自己。每個社會成員在自由發展的同時,與其他社會成員的發展不相互對立、相互排斥。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哲學根基——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世界是絢麗多彩、無限多樣的,世界又是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目的就是在多樣的世界里尋找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的“一”,在“多”中創造“一”,其哲學根基正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一)世界的多樣性是客觀存在的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孟子·滕文公上》) ”世界萬物千差萬別,既是客觀情形,又是自然規律。當今世界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的地理環境、氣候類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國家風貌,因此世界的多樣性普遍存在。首先,各個國家不同的自然環境是客觀存在的。從赤道到兩極,從盆地到高原,從海邊到內陸都有國家或地區,有的國家分布在熱帶地區,一年四季氣溫在25℃以上,并且有茂密的熱帶雨林,有的國家則分布在北極圈的邊緣,四季低溫,終年無夏,例如冰島;有的國家海岸線狹長,受海洋影響溫度適宜,氣候濕潤,而有的國家深居內陸,日溫差和年溫差較大,空氣干燥;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橫跨兩大洲,幅員遼闊,而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只有0.44平方公里。這些客觀存在的自然地理環境不僅是各個國家獨具特色的一部分,同時也為每個國家的人文歷史、社會制度等奠定了基礎。其次,各國的歷史文化是客觀存在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每個國家所呈現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是各個國家歷史的選擇,不是一個人、一個階級或一個政權所能決定的,例如,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造就了今天色彩斑斕、底蘊深厚的中國。由于歷史的原因,印度文化多元、種族混居、宗教復雜、語言各異,歐洲國家則主要以信仰基督教為主。再次,就社會制度而言,雖然當前世界上存在的社會制度主要有兩種,分別是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但千差萬別的內部條件,使各個國家即使同屬一個社會制度其內部具體制度也不盡相同。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模式為例,存在著美式市場資本主義模式、日本式政府主導型資本主義模式和歐洲大陸混合經濟模式。最后,各國的民族特點、經濟發展水平等由于歷史原因也不盡相同。

(二)世界的統一性寓于多樣性之中

多樣的世界中蘊含統一性。第一,從自然地理環境來看,雖然每個國家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但隨著互聯網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各國之間的相互交往、聯系愈加密切,逐漸成為一個休戚與共、互利共生的整體,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第二,從文化層面來看,雖然各國有不同的歷史文化、服裝文化、飲食文化、習俗文化、宗教文化等,但文化無國界,不管是東方文化還是西方文化,都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在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方面有重要作用。第三,在政治制度方面,不管是資本主義制度還是社會主義制度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追求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第四,在經濟制度方面,不管是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逐漸成為一個經濟共同體,追求物質生活的提高是其本質要求。最后,不管是白種人、黃種人還是黑種人,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大家都祈求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生活環境。

四、“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偉大創新

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盵7]506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永葆青春與活力,歷經數百年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關鍵在于馬克思主義能夠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解決新問題,提出新思想、新思路,豐富自己的內涵。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本質上是我們黨在新時期,面對新問題,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偉大創新。

(一)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論的創新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外交政策在不同時期順應形勢不斷作出新的調整。20世紀50年代,根據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和中國民主革命幾十年的經驗教訓,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提出新中國將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其基本方針是“另起爐灶”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這一時期,我國不僅與蘇聯、東歐及亞洲人民民主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而且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友好發展奠定了基礎。20世紀6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蘇聯開始對外推行霸權主義政策,為反對蘇聯和美國兩個大國對我國的威脅,中共中央提出“兩個拳頭打人”的外交策略。20世紀70年代,針對形勢的變化,中國政府也及時調整了對外戰略,提出聯美遏蘇——“一條線,一大片”的外交戰略,在毛澤東提出的“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加強了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改善了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中美、中日關系緩和。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蘇雙方由于各自經濟、軍事實力的消長變化,出現了互有攻守的戰略態勢。與此同時,西歐、日本、第三世界國家的力量發展迅速,從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在深入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我國確立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制定了全面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和“一國兩制”的構想并堅持不結盟政策。90年代以來,我國更是順應和平與發展的國際形勢,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堅定不移走和平與發展的道路。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際上是新時期中國在外交策略上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延續和創新。在21世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普遍運用,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的突破發展,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世界市場的進一步擴大等等,對各個國家來說不僅是前所未有的機遇更是挑戰。與此同時,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國際金融危機、糧食安全、網絡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依然存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國為謀求本國利益與發展,國與國之間必然會有矛盾與沖突。打造命運共同體就是要走出強則必霸、霸則必衰的老路,走出一條和衷共濟、合作共贏的新路。一方面,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之上,從各國共同利益出發,為各國找到共同發展的目標奠定基礎,強化各個國家的共同體意識。另一方面,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走向世界,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話語權的必然要求。經濟上,“一帶一路”的穩步推進,必將把中國與世界其它國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走共同繁榮、共同發展的道路;政治上,為維護本國與世界的穩定,中國必然要尊重并支持其他國家獨立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在相互借鑒中促進各國的繁榮發展;文明上,為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繁榮,中國將堅持中華文明與世界其它文明相互欣賞,相互學習。打造命運共同體,必將開創世界各國合作共贏、共存共榮的美好未來。

(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深化“五位一體”總布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創新

1.政治上: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多民族國家的現實訴求?!?6個民族,56枝花?!薄岸嘣惑w”是我國獨特的民族格局,56個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信仰、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如何讓56個民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是當今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難題?!叭祟惷\共同體”理論為實現各民族的大團結大統一找到了理論的切入點,各族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民族交往、利益往來中早已融為一體,因此各民族本質上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命運共同體”,理應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2.經濟上: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經濟新常態”的現實要求。2014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首次用“新常態”描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2014年11月9日,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對新常態進行了系統闡述,明確指出“新常態”的三個特點:“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盵10]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不僅面臨國際市場萎縮,外需下降的困難,而且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傳統人口紅利、資源環境紅利等已逐漸衰減,因此已難以保持創造中國“經濟奇跡”的優勢。面對新形勢下經濟的新常態,如何頂住壓力成功轉型是對我國政府的新考驗?!叭祟惷\共同體”理論為我國經濟成功轉型提供了新思路,世界是一個“經濟命運共同體”,一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離不開世界市場的穩定和與其他國家的友好合作,中國要想在經濟新常態形勢下實現成功轉型不僅要對內創新發展理念,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還要推進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創新走向世界的新理念、新方式、新途徑,與其他國家友好合作,以新的姿態傲立于世界市場。

3.文化上: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貫徹落實的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升華和高度概括,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價值基礎和思想保證。十八大以來,全國上下,各單位、組織、機構都在積極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貫徹落實在全社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面對當今世界思想文化多元多樣多變的新態勢和“互聯網 + ”時代下各種價值觀相互交流交融交鋒的新挑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貫徹落實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普世價值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沖擊?!叭祟惷\共同體”為人們從全人類的角度重新審視、理解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深層含義提供了新的視角。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應該是全人類價值追求的最大公約數,它包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一般與特殊、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的關系,本質是一致的,并不矛盾。

4.社會上: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反復強調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并將社會建設納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布局。胡錦濤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11]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不可能一帆風順,建設過程中問題層出不窮,比如教育公平問題、貧富差距問題、醫療養老問題等等,問題的普遍性難免會導致人們信心不足,對建設和諧社會產生懷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為人們理解和諧社會建設的長期性和漸緩性提供了可能。

5.生態上: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習近平曾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盵12]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本質上就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人與自然在發展過程中處于平衡狀態,互利共贏,和諧相處。因此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不僅要從國內出發,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主動保護自然,促進大自然的再生、循環、可持續,還要從全球、全人類的角度出發,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一個家園,世界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共同體,保護環境不僅僅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事,生態文明的建設更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成功建設離不開各民族、國家、地區的配合與支持。

結語

總之,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大力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外交領域提出了系列重大舉措,正全力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沖刺。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創新基礎之上,與十八大以來的重大舉措相輔相成,不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具有重要指導作用,而且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穩步推進的催化劑、推動力,必將加速“中國夢”“世界夢”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 盧德友.馬克思理想“共同體”的當代追求[J].學術論壇,2014,(5).

[2]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18(01).

[3]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02).

[4] 石云霞.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1).

[5] 習近平.攜手共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2-05(01).

[6] 陶文昭.科學理解習近平命運共同體思想[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2).

[7]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3.

[10]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4-11-10(01).

[11]胡錦濤.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EB/OL].(2005-02-19)[2016-07-29].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5/77552/77575/5332121.html.

[12]弘揚人民友誼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N].人民日報,2013-09-08(01).

【責任編輯:張曉妍】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人類命運共同體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產國際七大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世界秩序重塑
中國言說的路徑與民族國家電影實踐及其走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