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語境下時政新聞的創新與轉型

2020-09-06 13:46陸征楊震李凱麗
視界觀·上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時政新聞媒體轉型

陸征 楊震 李凱麗

摘? ? 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傳統時政新聞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講解了媒體融合給傳統新聞轉型所帶來的機遇,望能為有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媒體;問題;轉型;時政新聞

一、前言

時政新聞是我國主流輿論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同時也是媒體融合時代中的主力軍,為此加快對其的轉型是當前有關人員應當關注的問題。

二、傳統時政新聞面臨的問題

(一)傳播面收窄

黨報黨臺是傳統時政新聞傳播的主渠道。當前,主動從黨報黨臺獲取時政新聞的受眾數量呈下降趨勢。雖然不少傳統媒體開始把時政新聞轉移到移動互聯網平臺上以擴大傳播,但結果并不盡如人意 。

(二)受眾接受資訊的習慣改變

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總人數已經達到 8.54 億,其中移動互聯網用戶占比為99.1% 。受眾接收資訊的渠道和方式岀現了根本性變化,新聞客戶端及社交媒體平臺成為很多人的第一信息源。

(三)不適應融合傳播的規律

新媒體平臺提供的新聞資訊更快捷、更碎片化,實現了隨時隨地傳播。但是,傳統時政新聞并沒能完全適應新的規律,電視新聞節目及紙媒播出、刊登新聞的時間、端口、場所都是固定的,受眾沒有自主選擇權,處于被動接收的地位。語態上千篇一律使用 “ 新華體 ” 這一官方傳播語系,內容上會議新聞占據了大量篇幅,播出形態上一般都是主持人坐在主播臺前單向播報。

三、媒體融合給時政新聞轉型帶來的機遇

在媒體融合的新階段,時政新聞轉型也面臨新的機遇,抓住機遇,時政新聞的傳播可以事半功倍 。

(一)全程媒體讓受眾身臨其境

全程媒體是個新名詞,指的是媒體在報道一個事件的過程中,從開始到結束媒體進行跟蹤,使得事件的每一步進展都能即時對外發布。領導同志調研考察活動的報道是時政新聞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傳統做法是,媒體記者對領導同志的整個調研考察活動進行記錄,活動結束后發一篇綜合報道。這樣做的結果是報道內容充分全面,但丟失了很多細節,傳播也是一次性的。全程媒體正在讓這一現象得到改變,領導同志在調研動中會到多個地方看現場、訪民情,新媒體平臺則可以對調研過程進行快速播發、持續跟進。這樣一來,一次報道變成了多次報道,有可能帶來海量轉發,傳統的長視頻也成為若干個更有時效性的短視頻,受眾也跟著新的傳播節奏融入時政報道中。

(二)全網轉發消除傳播邊界

地方的黨報黨臺傳統上只面對所在地區發行傳播。媒體融合階段,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了一鍵全網轉發。對于時政新聞來說,這一優勢有利于將黨和政府的主張傳播得更寬、更遠。

(三)社交互動帶來裂變式傳播

媒體融合時代,信息傳播的社交化,裂變式特征越來越明顯。信息的捕捉就是一張巨大的蜘蛛網,這張網改變了傳統的線性傳播方式 , 線性傳播模式轉變成互聯網覆蓋下的結點式、鏈條式的鏈接,在這條鏈條上每一個結點都能延伸出無數個點,由此形成了互聯網上的海量數據。裂變式特征讓新聞傳播呈現海嘯式的場景,時政新聞能夠借助信息技術的介入形成新一輪傳播格局,無疑可以進一步傳播黨的好聲音。

四、時政新聞轉型路徑分析

(一)理念創新

落實黨委負責制,開放和把關兩手抓。必須牢固確立這樣的理念: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系,而是迭代關系;不是誰主誰次,而是此長彼長;不是誰強誰弱,而是優勢互補。首先要注重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落實好意識形態責任制。其次要抓好把關,在鼓勵開放創新的同時嚴格落實時政新聞把關責任,提高把關能力,牢牢把好融合媒體的生產關、導向關、傳播關。培養融媒體記者隊伍,適應新局面。

(二)內容創新

1.碎片化

表現為動態信息及時更新,短小有料。以習近平總書記 2019年5月到江西考察調研為例,從5月20日到22日, 中央電視臺央視新聞客戶端 《獨家V觀》 專欄一共推出4 個短視頻。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23 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該消息前,這些短視頻在移動互聯網平臺的總閱讀量已突破1.4億。對時政新聞的碎片化傳播充分發揮了新媒體平臺全程媒體的功效,和傳統電視媒體良性互動,放大了傳播效應。

2.卡通化

長期以來,領導同志的形象在時政新聞的話語體系里較為嚴肅、刻板,如果能夠卡通化則可以對時政新聞起到軟化效果 , 讓傳播更加親民。2013年10 月14日,一個名為 “復興路上 ” 的賬號,在優酷網上發布了一段名為《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視頻。視頻中首次出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卡通形象,僅一天時間,該片中文版本就播放135 萬余次,收獲了1 萬多個點贊,網友用 “萌”、可愛、有趣、有新意等詞點評這一創新嘗試??ㄍɑ?、可視化報道為時政報道注入一股“清流”,優化了傳播效果。

3.雜志化

雜志原本是一類書面傳播介質,在融合傳播的語境里,雜志化用在融媒體產品的設計中往往可以收到“爆款”的效果。在央視新聞手機客戶端,有一個《傳習錄》的子欄目,讓人眼前一亮的即是該產品的雜志化設計風格。封面上,巍峨的群山間 ,習近平總書記半身像挺拔、親切,“ 傳習錄 ”三個字位于右側。雜志化不僅體現在視覺設計上,內容上也延續了雜志深度閱讀的優點,不少產品既有動態活動介紹,又注重通過鏈接資料深度解讀新聞背后的故事。

(三)形式創新

在傳統媒體的語境里,時政新聞的體裁相對固定,主要體現為動態消息、新聞特寫、新聞綜述、社論,此外還有聚焦重大題材的系列報道及新聞通訊。在媒體融合的語境里,時政新聞的報道形式更加開放、更加多元。以2017 年中央級媒體全國兩會報道為例,人民網在 H5 、動畫視頻和小游戲方面強勁發力,光明網則在 VR 和H5方面表現出色 。從實踐中可以看出,移動互聯網平臺是開放的,適宜各類產品廣泛傳播。時政新聞從業人員可以開闊思路,大膽探索,創新新聞產品的呈現方式和傳播形式,不拘泥于文字、聲音和視頻,圖片、H5、動畫、游戲、音樂等都是可以借助的表現形式。

五、結束語

由上可知,主流媒體應當要在確保導向正確以及內容準確的基礎上遵循互聯網傳播的規律,使用一些創新手段使得我黨的聲音能夠通過融媒體傳播出去,從而有效加強受眾的政治參與熱情。

參考文獻

[1]袁智忠, 鄭義. 媒體融合語境下區縣電視臺自辦新聞的現狀與倫理反思[J]. 新聞研究導刊, 2020.

[2]許友祥.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人員的角色轉型[J]. 傳媒論壇, 2020.

猜你喜歡
時政新聞媒體轉型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轉型升級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淺談時政新聞的創新與突破
全媒體時代的時政新聞創新
媒體服務大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之我見
美麗鄉村建設中“三農”媒體的使命與擔當
如何通過媒體提高英語聽力水平
城市臺時政新聞“講好故事”的四條路徑
新時期旅游轉型發展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