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校園電視發展方向

2020-09-06 13:46藍玉蓉
視界觀·上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媒體

藍玉蓉

摘? ? 要:校園電視曾經依托閉路系統,作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平臺,為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校園文化傳播起到重要作用,如今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校園電視發展凸顯出一系列問題,作者通過對新舊媒體的比較,提出校園電視未來發展之路。

關鍵詞:校園電視;傳統媒體;新媒體;網絡電視;閉路系統

校園電視是宣傳學校形象,引導校園輿論、發布校園信息,傳播校園文化的重要平臺,從早期傳播技術手段和傳播模式來看,校園電視屬于傳統舊媒體,至今已有30多年發展歷史,曾經為學校的輿論宣傳、日常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進入21世紀,由于科技進步和社會生活發展的需求,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便攜設備在人們生活中普及開來,造就了校園網、微博、微信和手機電視等深受年輕一代歡迎的新媒體。

一、校園電視曾對教育教學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在中國社會里,電視占據著絕對主流媒體的地位。它在傳遞信息、傳播新聞、提供娛樂與服務的同時,對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極其巨大的影響。

校園電視是伴隨教育電視的發展和我國有線電視事業的發展而成長的。1950年,美國愛勿華??茖W校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教育電視臺,首次將電視直接應用在學校教育中。同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比起來,電視最大的優勢是將聲音和圖像結合起來,給觀眾提供形象化的信息,因此校園電視對學生的教育是生動、活潑、具體的,它就象一股涓涓細流緩緩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其滲透力和感染力往往超過老師直接說教。

在過去30多年中,我國有線電視事業蓬勃發展,全國的有線電視用戶名列世界第一位,并且還以每年500萬戶的速度在繼續增加,許多學校也加入了有線電視的行列,建設了自己的有線電視網,每個教室和食堂、報告廳等場所都安裝了電視機。學校充分利用電視傳媒的號召力,報道學校重大活動,宣傳學校辦學形象,辦學方針、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播放專業教學片,豐富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播放德育、藝術專題片,增強學校德育教育實效性、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校園電視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成為學校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傳播校園文化的有力工具。有線電視被廣泛應用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成為學校最具權威的發布媒體。

二、校園電視在新媒體時代面臨的困境

“新媒體”是在與“舊媒體”的傳播技術手段對比中產生的一個時間概念,以電子技術為傳播手段的廣播、電視對印刷刊物來說,是新媒體,而以數字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為基礎的網絡電視、微信、微博、手機電視來說,有線電視就成了舊媒體。

隨著近年來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個人電腦、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為接收終端的新媒體改變了人們的學習、生活習慣和獲取信息的方式,給有線電視帶來巨大的沖擊。2012年5月6日,《北京商報》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中國網民規模截至到2015年12月,已達6.88億,手機網民規模達6.2億,10-39歲年齡段為上網主要群體,比例達到75.1%,20-29歲年齡段網民的比例為29.9%,在整體網民中的占比最大①。另據2015年尼爾森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平均每天使用手機上網時間達170分鐘,比在電視、廣播、平面媒體三者上花費的時間總和還要多②。從多方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傳統有線電視觀看人群的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趨勢”,電視已經不再是年輕人關注的主流媒體。

與校園網、校園微博、微信和手機電視等新媒體相比,校園電視面臨著諸多困境。

第一、校園電視傳輸距離短,覆蓋范圍小,收看不方便

校園電視的發射功率較小,傳輸介質是同軸電纜或光纜,對傳輸距離有一定限制,通常是以學校為中心,覆蓋本校區和職工家屬區,只有加入了本校有線電視傳輸系統的用戶才能通過電視機收看校園電視節目。但是以數字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為依托的新媒體卻突破了這種界限,只要具備網絡和傳輸終端,就能收發信息。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都覆蓋了4G網絡,無線WiFi也隨處可見,擺脫了線纜的束縛,用戶可以利用小巧輕便的移動終端隨時隨地獲取感興趣的信息。

第二、校園電視的傳播模式缺乏交互性

校園電視在建設之初,出于對經費、資源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問題的考慮,都采用了以傳播者為中心的單向線性傳輸模式,不管是否有用戶收看,都按照欄目固定時間和既定內容線性播出,用戶只能被動接收電視內容。而交互性正是新媒體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傳播者按照空間思維模式發布海量信息,用戶不必按順序瀏覽,可以直接選擇想看的內容,點擊播放,并且對內容做成回饋和評價,真正實現了信息雙向交流,極大滿足了用戶對信息的選擇權和控制權,加深用戶對媒體的黏度。

第三、校園電視時效性不足

在當今信息“秒傳”時代,時效性就等于媒體的生命力,時效性滯后,媒體就面臨失去受眾,被淘汰的地位,校園電視,因為受工作模式、采編流程和播出機制等客觀條件制約,節目的時效性歷來都不足,《校園新聞》一類的自辦欄目通常每周播出一期、非新聞類欄目甚至每月才能更新一次,內容的時效性大大滯后,完全失去了“新聞”的意義。而新媒體的出現,大大縮短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例如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2015國際大學生超輕復合材料橋梁競賽并奪得世界冠軍時,老師在美國就利用社交媒體發回了比賽現場報道,學校校園網和微信也在第一時間發布了獲獎消息,而校園電視則是在參賽選手回國后一周才播出相關比賽報道,影響力大大減弱。即時性是新媒體又一個亮點,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新媒體都可以做到即時報道、即時發布,相對于有線電視必須在統一時間節點播出的機制,新媒體大大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

第四、校園電視投入和運行成本較高

校園電視要采集、制作、播出,硬件投入較高,鋪設閉路電視網、演播室裝修,購買攝像機、非編系統、導播系統等專業設備,需要一大筆經費;而且有線電視必須通過電視機才能收看,而校園電視的主要受眾是在校學生,電視機不是他們必備學習生活用品,因此用電視機看校園電視,對在校學生而言,成本頗高,而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是當前學生的標準配備,因此數碼設備和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絡的普及,為信息提供了廉價的傳播渠道。

第五、校園電視信息滯留性差,不利于用戶收看和保存

校園有線電視播出,都是定時定點,觀眾收看有很大的隨意性,如果想要留存有價值的節目,只能到校園電視臺拷貝,這樣給雙方都增加了工作量。新媒體可以很好的解決回看和保存的問題,大量信息存放在服務器中,基于空間思維模式呈現在用戶面前,用戶不僅可以收看近期播出的節目,還可以回看以前的視頻,并且可以根據需要下載保存,極大滿足了用戶隨心所欲的收視需求。

正是新媒體覆蓋面廣,交互性強、傳播即時、低成本、低門檻等突出的優勢,使得新媒體迅速成為校園師生的主流應用。根據對我校師生所做的調查顯示,目前有64.58%的用戶通過微信關注校園動態,53.47%通過校園網關注,只有32.64%的用戶通過校園電視來了解校園信息。

三、校園有線電視未來發展之路

新媒體的強勢崛起,促使全世界的傳統媒體都開始嘗試變革之路,校園電視今后的發展就是以數字化校園建設為契機,依托校園網,發揮新舊媒體的優勢,遵循學校教育教學規律,建設優質教學資源,推動校園電視與互聯網在渠道、內容、傳播模式等多方面深度融合。

第一、傳播渠道融合——創建校園網絡電視

傳播渠道融合,即傳播技術手段融合,也就是校園有線電視與網絡融合為一體,創建校園網絡電視,這是電視與網絡兩大媒介融合產生的新興傳播平臺。網絡電視一方面集成了電視的內容優勢,另一方面集成了網絡的渠道優勢,借助這個新興傳播平臺,可以實現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的點播、直播和廣播服務,極大延伸了有線電視的傳播功能。

根據中國教育電視協會高校電視專業委員會對所屬的41所成員高校電視臺所做的調查顯示,在聯盟中有37所高校開辦了電視網站③,觀眾既可以在食堂、報告廳等公共場合通過有線電視即時收看節目內容,也可以在任意地方通過網絡電視點播回看。

有線電視和網絡電視兩種傳播渠道互相配合,彌補了各自傳播技術上的不足之處,有線電視能提供豐富的視頻資源、且播放流暢,不會出現數據緩沖的現象,適合做現場直播,而網絡電視則彌補了有線電視覆蓋面窄,互動性差、時效性弱等劣勢,擴大了校園電視的影響力。

第二、傳播內容融合——制作適合不同終端收看的節目內容

傳播內容融合,不是簡單的將有線電視節目直接上傳到網上,而是根據用戶對不同終端的不同使用習慣,將已有的視頻內容重新整合、加工、編輯,再上傳到網上提供給用戶選擇。

電視終端屏幕大,色彩絢麗,能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覺享受,適合看高清電影、晚會等長視頻,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屏幕較小,更適合看簡短的內容,而且屏幕越小,用戶關注時間就越短,因此在視頻制作和發布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用戶使用的終端不同,以及收視習慣的不同。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在制作各類電視節目時,就是根據不用的播放渠道和收視終端,制作不同版本的視頻。例如《成航新聞》,在電視上播出是每月一期,內容精選上個月發生的校園大事,長度為15分鐘左右;而在網絡上播出的版本則是以一個事件作一個報道視頻,長度大約1到3分鐘,根據事件發生的時間,隨時更新,保證節目的時效性。教學節目也是如此,在電視上播出的課程,以章節為一個教學單元;上傳到網絡的教學節目,則以一個知識點為教學單元,符合用戶使用新媒體進行“碎片化”學習的習慣。因此上傳到網上的視頻,要求長度盡量適合,注重提升節目質量和表現手法,方便網絡用戶觀看。

而且,電視節目在采編過程中,往往會拍攝大量的素材,由于有線電視欄目時間和播出機制限制,只能選擇最重要、最精彩、最簡練的鏡頭播出。例如一期《成航新聞》,通常只能報道8至10條校級新聞,二級學院的活動就無法報道?,F在通過網絡電視這個傳播渠道,那些沒有被采用的素材經過重新加工包裝,有機會呈現在觀眾面前,極大充實了網絡電視的節目內容。

第三、傳播模式融合——單向傳播和雙向互動相結合,增強傳播效果

傳播模式融合,就是將有線電視傳統的單向傳播模式與網絡電視雙向互動模式有機融合,增強校園電視傳播效果。

長期以來,校園電視都采用以學校教育者為中心,以一對多的單向傳播模式,這也是學校最基礎、最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在學校對外宣傳,知識傳授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傳播模式能使學生(信息接收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系統、完整、全面的知識信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網絡電視的雙向互動傳播模式吸引了更多的受眾關注媒體內容,給傳統媒體單向傳播模式注入強有力的補充和支持,從而增強傳播效果。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在保留有線電視單向傳播的同時,充分利用網絡的雙向互動性特點,為每個用戶保留了評論空間,讓用戶有機會發表自己對節目的看法,同時還利用社交媒體進行節目推送,使用戶既成為信息接收者,也成為信息發布者,形成電視節目多級擴散模式。兩種傳播模式在傳播過程中相輔相成,互相配合,既滿足學校宣傳教育的要求,又能擴大收視群體,滿足用戶個性化收視需求。

注釋:

①數據來源:《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②尼爾森調查顯示:手機將成為未來最主要的媒體渠道.Http://news.163.com/15/0910/15/B35NU68O00014AEE.html.

③陳波? 高校電視臺發展現狀調查報告(下)教育傳媒研究 2016年,1.

猜你喜歡
傳統媒體新媒體
短視頻對傳統媒體主流價值表達的推動
傳統媒體仍是一座富礦(焦點話題)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實現融合與發展
培養多面能手 提高綜合技能
建立內容權威 運用網絡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