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拓路者的姿態 加快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

2020-09-06 13:46石靖楠
視界觀·上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通州區中心融合

石靖楠

2016年2月19日,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近年來,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就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壯大主流輿論陣地提出要求,引領著全國媒體融合走上快車道。2018年8月21至22日,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了縣級融媒體建設的發展方向。

在全國上下媒體融合步伐加快推進的大背景下,2018年7月18日,通州區廣播電視中心的工作人員們迎來了值得終身銘記的日子。而這一天,對于通州區的媒體融合歷程來說,也必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這一天,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官方媒體,我們有了嶄新的名字——通州區融媒體中心。通州區融媒體中心的建立,整合了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等多個媒體平臺,將重塑全新業務生產流程。全新的融媒體中心充分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定位,堅持本土化發展戰略,通過組織機構、生產流程、體制機制、人才資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協調推進、一體發展。同時,主動借助外腦,加強與北京廣播電視臺合作,積極推進市區媒體深度融合。與北京電視臺建立新聞節目長效合作機制,委托人才培養,開展節目媒資通聯;與北京廣播電臺,聯手打造“副中心調頻”;全程與人民網開展合作,打造“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平臺發布”的“中央廚房”。

在媒體融合發展勢頭強勁的同時,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官方媒體,通州區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面對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發展的有利契機和國內外對這座“千年城市”的高度關注,社會各界對于城市副中心的信息渴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準確地進行輿論引導,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信息需求,做好政府與群眾間的橋梁和紐帶;擴大主流價值的影響力版圖,讓黨和政府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我們的工作大有可為。但同時要看到,作為城市副中心的唯一官方主流媒體,通州區融媒體中心的宣傳工作要在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及時準確傳遞政府聲音的同時,兼顧副中心百姓乃至國內外人民對于城市發展的深入了解和殷切期望。從區縣臺到打造省級標準的融媒體,我們可以借鑒的經驗少之又少,每一步前行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媒體融合究竟“融”的是什么?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與新聞價值中的“接近性”如何統一?融媒體建設如何在引導群眾的同時更好地服務群眾?如何讓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帶著創新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去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一、關于融媒體改革的理解

當今時代的媒體融合包括科技的融合、內容的融合、人的整合及媒介機構整合等內容。機構是支撐、科技是手段,內容是根本,人是核心。這其中,應該尤其看到思想的融合、人的相融和內容的重要性。

(一)從相“加”到相“融”的意識提升

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在于融為一體,合二為一。相比很多人觀念中的媒體融合就是廣播、電視、網絡機構人員合在一起辦公的陳舊思維,現在的融媒體發展,要求我們“要盡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從你是你,我是我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進而變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真正運用起“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平臺發布”的創新媒體矩陣,實現1+1+1>3的影響力巨大,輻射范圍廣泛的傳播效果,著力打造適應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需要的新型主流媒體,不斷擴大通州區融媒體中心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二)媒體的深度融合最終是人的融合

在強化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理念的過程中,“人”成為了媒體融合的核心要素。推動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更要不遺余力促進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全媒型人才、專家型記者是適應時代傳播要求的需要,更是在傳播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掌握輿論主動權和話語權,講好通州故事、傳遞副中心聲音的現實需要。

此外,從以前的通州區廣播電視中心到現在的通州區融媒體中心,從以前的通州電臺、通州電視臺,到現在的“一報(“通州時訊”報紙)、兩臺(通州電臺、通州電視臺)、一網(大運通州網)、一微(“北京通州發布”微信公眾號)、一端(“融匯副中心”手機客戶端)”,融媒體的隊伍在壯大,新的力量的源源不斷地加入,大家帶著各自領導的專業技能匯聚于此,各種價值觀、思維理念不斷碰撞,這要求我們,既要融“人才”,融“隊伍”,也要融“人心”。

(三)融合發展要堅持內容為王

和傳統媒體對于新聞傳播內容的要求一致,融媒體改革,內容永遠是根本,融合發展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隨著時代發展、生活節奏變化和傳播技術的革新,現代人的獲取信息方式呈現碎片化的特征。數據顯示,一百年前,人們注意力集中的平均時間是20分鐘,而現在,人們注意力集中的平均時間變成了9秒。目前的短視頻社交軟件“抖音”的火爆,就很明顯地詮釋了現代人獲取信息方式的習慣。如何在更短的時間里,贏得更多受眾?作為我們這樣的媒體,首先是要在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達到和受眾思想和心靈的共鳴,給人以精神層面的愉悅和感動。持續增強內容提供能力,并以內容的生產整合為基礎,不斷進行創新,注重原創,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深度、有溫度的精品力作。

二、關于融媒體改革的建議

(一)以“無我”之狀態,推動“人心”融合

總書記曾經說過:“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闭蔑@了共產黨人的赤子之心和心懷天下的使命擔當。融媒體改革大潮中,我們身處其中,是這個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應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參與到融媒體中心的改革中來。改革的過程中,面對體制改革的“陣痛”,個人眼前利益的得失,能夠以大局為重,以“無我”的狀態,推動融媒體改革向前推進。改變“各自為戰”格局,積極倡導“一報、兩臺、一網、一微、一端”的工作人員們能夠加強溝通、交流,通過各種節日節點的組織活動、重要會議、集體學習,引導大家團結一心,凝心聚力,增強歸屬感、使命感,為融媒體中心發展貢獻力量。

(二)以“為民”之初心,扎根基層

“民乃邦之本,縣乃國之基”。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區縣級政權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區縣級融媒體中心是黨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紐帶,區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基層干部群眾中準確傳達黨的政令法規,為廣大百姓答疑解惑。作為基層媒體,通州區融媒體中心有著天然的基層特色優勢。在宣傳報道的過程中,要堅持視角向下,面向基層,一線采編人員要做腳下有泥,心中有光的新聞人,借助我們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客觀條件,去基層、去街道鄉鎮、去田間地頭,拍攝老百姓關心關注的熱點事件、喜聞樂見的新聞節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宣傳報道。

(三)以“創新”的思想,推動內容融合,互動傳播

黨和人民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原則,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觀點。在堅持黨性原則的基礎上,我們要尊重新聞價值標準,把握好新聞“真實性”、“時效性”、“接近性”、“趣味性”等要素,讓我們采寫出的新聞報道滿足社會各階層的需要,讓我們的節目受到社會不同職業、身份群體的喜愛。在通州區融媒體中心發展現狀下,我們要真正加大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的融合力度,以創新思維,實現不同傳播平臺的優勢互補,內容互通,互動傳播。不久前,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制作的“系列詩文誦讀”節目《長征詩會》以著名播音員和演員演繹長征途中感人故事的形式在中國之聲微信公眾號發布節目視頻,引發關注。廣播節目利用電視拍攝手法,在網絡傳播,兼顧新聞宣傳黨性原則和“接近性”等價值要素。

(四)以“堅定”的姿態,注重融媒體人才隊伍培養

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的優勢?;ヂ摼W給媒體生態帶來巨大變革。網絡傳播信息即時、交互、海量等特點,對于新聞時效性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培養全媒型人才,已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焦點。新聞的實時性常常要求我們,一個記者、一部手機、一個自拍桿,就要完成一次新聞報道。記者不光需要善于出鏡報道,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具備敏銳的新聞洞察力、扎實的新聞采寫功力以及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操作應用能力。對于正在發展中的通州區融媒體中心而言,下大力氣廣納復合型、專業型人才、專家型記者,形成高素質的媒體傳播隊伍是當務之急。

(五)以“開放”的心態,加大網絡傳播力度,推出現象級精品力作

要認識到,現在很多年輕群體,特別是高學歷群體基本不看傳統媒體,大部分信息從網上獲取。融媒體中心要重視網絡平臺的作用,以更開放的心態,大力發展網絡媒體傳播。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和傳統媒體創作團隊,打造一批有溫度、有情懷的節目和群眾喜愛的品牌專欄,策劃、推出一批“現象級”融媒體產品。還可以由融媒體中心舉辦一些全區乃至全市范圍內的比賽。如“閃亮新主播”、“小小朗讀者”這類的活動,通過活動的舉辦,擴大融媒體中心品牌力、影響力。

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過程中,融媒體改革的先行者,我們要以“出功成之力,不求功成之譽”的情懷和擔當,勇立時代潮頭,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為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猜你喜歡
通州區中心融合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桃花正艷 授粉正忙
熔巖燈
磁懸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狐貍的把戲(續編三)
狐貍的把戲(續編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