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化之路

2020-09-06 13:46李孟君
視界觀·上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電視編導紀錄片

李孟君

摘? ? 要:作為一種非虛構的文化藝術樣態,紀錄片是國家精粹文化的凝結,是國家印象的名片,更是推動各國文化碰撞、融合的存在。在各國文化博弈日趨激烈的時代,紀錄片成為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媒介。身為紀錄片的制作者,電視編導要高度重視紀錄片的創新,尤其是傳播形式和表達方式的創新,讓中國的紀錄片擁有“國際范兒”,讓中國紀錄片在世界范圍內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探討了國際化紀錄片的制作和傳播對策。

關鍵詞:紀錄片;電視編導;國家化

紀錄片是以鏡頭為筆,真實記錄歷史的一種工具。在中國,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形態,紀錄片記錄、保存、敘說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故事和中國各族人民多彩又迥異的生存狀態。隨著世界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紀錄片變成了國家文化輸出的重要渠道。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伴隨著國家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攀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卻不能與國際經濟地位相媲美。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綠水青山、生活習俗等作為文化大國名片必須被運輸到國際舞臺上,讓中國文化影響世界。而紀錄片在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視聽語言栩栩如生地講述著中國文化,使抽象文化立體、日常、生動地呈現在國際友人面前,讓國際受眾更加詳實、真實地理解中國獨特深厚的文化底蘊。

當前,紀錄片的主要任務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如何講?怎么傳?除了考慮中國受眾審美和觀看習慣之外,電視編導更要具有國際視野,從國際受眾需求、藝術審美以及觀看習慣入手創新紀錄片制作形式與傳播方式,打造國際化記錄片,對內弘揚中國文化,對外樹立國家形象。

一、紀錄片的國際化制作策略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大國崛起》等優秀紀錄片的誕生,中國紀錄片逐漸走進大眾視野、走出國門,奠定了中國紀錄片國際化傳播的基礎。雖然中國紀錄片出了一些名揚國際的好作品,但是個案的成功難掩紀錄片整體仍不被國際認可的事實。由于中外文化差異大、中西方意識形態的隔閡,中國紀錄片被海外受眾全然接受的難度較大,國際傳播機構反映了中國紀錄片題材單一、敘事拖沓、民族文化色彩濃厚等問題。要想讓中國紀錄片穩固屹立世界,編導必須在制作上下功夫,解決紀錄片的“通病”,擺脫紀錄片的中國化,實現國際化。

1.題材國際化

中國紀錄片往往從歷史或者民族的宏大視角切入,不是用國家政治來拔高作品,就是用厚重的人文思想來延伸作品深度。顯然,這樣的紀錄片是做給中國人看的,缺乏中國視野和思想的國際受眾沒有看這種紀錄片的興趣和愛好。這是為什么呢?全世界人民的語言、文化、宗教信仰、政治立場各不相同,除非本人愛好,否則國際友人完全沒必要觀看處處充斥政治、民族色彩的晦澀難懂的紀錄片。所以,電視編導要具有國際視野,紀錄片的選題、選材要回歸到生活中,找到普羅大眾的共情點和共鳴點,做出符合國際受眾審美需求的紀錄片。比如,紀錄片《手術兩百年》以“醫”為選材,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歷史進程??此破胀ㄆ匠?,而就是這人類擺脫不了的日常話題最具有共通性,最能讓國際紀錄片受眾找到共鳴點——對生命的感悟。這就是紀錄片題材的國際化,也可以被稱為普羅大眾化,只有選材被國際友人認可,紀錄片才有可能推向世界,做到世界范圍內的人際傳播。

2.視聽國際化

冷冶夫將紀錄片的創作方法概括為:主題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細節化,細節畫面化。足以證明,畫面語言在紀錄片中的重要地位,而且畫面時影視藝術敘事的基本語言,受眾通過人類共同的畫面語言來接受信息。所以,中國紀錄片的畫面語言要符合國際市場傳播特點,畫面敘事要具有國際化特征。具體來說,電視編導要用記敘性畫面語言講述紀錄片的主題內容,用描述性畫面語言潤色內容背景,用表現性語言表現主觀思想和主題意蘊,讓紀錄片達到用客觀、直白的畫面語言訴諸于視覺感官的效果,讓紀錄片符合中外受眾的欣賞和收視特點。

紀錄片是用畫面語言和聲音語言融合作用所構成的一門綜合藝術樣式。除了畫面語言,紀錄片的聲音語言也應該充滿國際化氣息。自紀錄片產生以來,聲音就在客觀真實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聲音的介入大大提升了紀錄片的敘事功能,讓受眾在聽覺上獲得真實感受和情感共鳴。因此,電視編導也應該重視聲音語言的國際化創新,注重同期聲的真實性,看重解說詞明確主題的作用,同時發揮紀錄片音樂的表意性,用聲音為國際化敘事增效,讓紀錄片滿足國際受眾的需求,為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化鋪平道路。

3.手段國際化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環境、景觀為原始創作素材,通過特定手法的藝術加工,借助第一、第三視角并用的手法來再現真實生活的影視藝術作品。在紀錄片中有兩個重要要素:真實素材和藝術加工,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化傳播除了取材符合國際受眾審美以外,拍攝、制作手段也要國際化,拍攝出具有國際風格的紀錄片。那么,拍攝手段如何達到國際化標準呢?紀錄片國際化傳播內容是第一,技術是第二。電視編導要采用先進技術,如4K超高清技術,升級攝影手段,如延時攝影、逐格、升格、高速、水下攝影、微拍等,讓紀錄片拍攝與制作達到國際水準。只有這樣,中國的紀錄片才能更好的打入國際市場,國際友人才會買賬。比如,大型紀錄片《故宮》海外版,中央電視臺國際電視公司邀請美國好萊塢《指環王》、《哈利波特》的動畫特技制作團隊、英國的策劃團隊、日本的設計團隊,把現代網絡技術、動漫技術、電影技術多方面融合于一體,制作國際化傳播的《故宮》,讓《故宮》成功走向海外。

三、紀錄片的全媒體傳播策略

傳播渠道也是中國紀錄片國際化的探索內容之一。信息化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使有好的內容作品,沒有傳播與營銷,好作品也會被海量信息所淹沒。所以,除了紀錄片的內容制作符合國際審美以外,電視編導還要為其打通國際化傳播渠道。

1.以自媒體為平臺傳播

自智能手機出現以后,交互式社交媒體就呈爆發式增長趨勢,拿Face Book的用戶量來說,Face Book已然相當于僅次于中國和印度的人口第三大國。悄然之間,自媒體已然成長為能夠與傳統媒體抗衡的新勢力。除此之外,數據顯示全球自媒體社交平臺用戶呈現出高學歷、年輕化的基本特點,而紀錄片的主要受眾群體正是高學歷、年輕化群體。因此,紀錄片的傳播必然有自媒體的一席之地,同時自媒體也將成為中國紀錄片國際化傳播的最主要渠道之一。

2.以國際影院為平臺傳播

中國電影市場已經趨于成熟,紀錄片電影在整個電影市場的存在感微乎其微。實際上,紀錄片電影是中國紀錄片走向國際的重要渠道。與國外相比,中國紀錄片電影的成熟度令人自慚形穢。然而,挑戰總是伴隨著機遇,中國電影紀錄片市場的荒蕪意味著紀錄片電影潛力無限。電視編導在制作紀錄片時應該賦予其影院意識,讓紀錄片適應電視屏幕的同時適應院線銀幕,通過電影院線之路將中國紀錄片推向國際。

總之,紀錄片國際化傳播是中國紀錄片發展的戰略化需求,也是塑造文化大國形象的重要載體。近些年,中國的紀錄片實現了巨大的突破,逐漸在國際舞臺上展露頭角。電視編導應該乘勢而上,抓住國際受眾的視聽習慣和觀看習慣,站在國際化視角下制作和傳播紀錄片,讓中國紀錄片名揚海外,助力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競爭。

參考文獻:

[1]冷凇.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化傳播[J].現代視聽,2010,(012):31-34.

[2]武新宏.國際化語境與本土化表達——以《劫后》為例探析中國紀錄片國際化之路[J].東南傳播,2010,(8):128-129.

[3]閆春紅,陳曉,冷偉.傳播學視角下我國紀錄片的國際化傳播研究[J].科技傳播,2014,(5):2-2,4.

猜你喜歡
電視編導紀錄片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在閩開機
Rough Cut
等待
超級蟻穴
私藏家:它們真的很好看
電視編導與記者的區別
論新時期電視節目編導的創新與發展
淺談電視編導如何把握畫面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