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我國產權性質的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研究

2020-09-09 03:30顧楹瑤
福建質量管理 2020年16期
關鍵詞:企業財務股東顧客

顧楹瑤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上海 201600)

一、引言

近年來,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企業在利益的驅動下,常常會做出一些看似能增加自身利益,但實際上卻損害整體社會福利的行為。在我國前期發展階段,企業對社會責任并不關注,更多的只注重短期的利潤最大化,想短期內將企業做大。而如今,我國已進入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進程中,企業社會責任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一個企業的發展,不再是僅僅關注短期的凈利潤就可以了?;谶@一背景,本文將研究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將企業的社會責任通過利益相關群體的七大類群體來衡量,以此來探究兩者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鼓勵企業去承擔社會責任,共建美好、和諧的社會。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1953年,Bowen在其《商人的社會責任》一書中首先提出了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實現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考慮其他主體的利益。1991年,Carroll提出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他認為企業社會責任關系到企業與社會關系的四個不同層面,即經濟上、法律上、倫理上的和慈善上社會責任。

與企業社會密切相關的理論主要涉及到了利益相關者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本質上是各個利益相關者所構成的一系列契約。Clarkson認為利益相關者指的是在企業中投入各種資本并承擔相應風險的個人或群體,根據其定義,政府、員工、股東、顧客、債權人、供應商、公眾都可以被劃入利益相關者的范圍。

目前,許多學者對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做了研究。部分學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被認為是能夠提升財務績效的。同時,一些學者的實證研究發現公司治理狀況如CEO薪酬,外部治理如媒體報道等會對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二者關系起到調節作用。

本文根據Clarkson的觀點,從員工、供應商、股東、政府、顧客、債權人、公眾的社會責任這七個利益相關者的維度來考量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

企業應該積極履行對政府的社會責任,對政府的社會責任越多(主要表現在按時繳納稅款),越能得到政府的重視,能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企業價值的提升;企業應當對股東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股東是企業的所有者,對股東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能夠吸引更多投資者,從而升企業價值,提升財務績效,在傳統的理論中也認為,企業追求的利潤最大化,是需要維護股東利益的最大化;企業應當對員工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企業對職工履行社會責任越多,越能留住優秀人才,吸引新鮮的優質人才,從而促進企業價值的提高;企業應當對顧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顧客是企業未來長期發展的重要源泉。只有與客戶維持好關系,建立客戶忠誠度,從而能提升企業價值,提高財務績效;企業應當對債權人履行社會責任,企業的生產經營、擴大發展,光依靠內部留存與股東投資是不夠的,需要進行大量的債務籌資,與債權人建立良好的關系能夠幫助企業提高自身價值;企業應當對供應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供應鏈,與供應商保持積極的關系,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提升其價值;企業應當積極履行對公眾的社會責任,通過各種公益事業的參與,會給企業帶來良好的聲譽,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提升企業的價值從而提升財務績效。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有正向影響。即H0: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能夠正面提升企業財務績效。且本文將從對政府、員工、股東等七個維度衡量企業社會責任。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2008-2018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由于我國慈善事業興起于2008年,因而選取2008年及之后的年度進行分析。相關數據來源均為國泰安CSMAR數據庫。本文剔除了金融行業數據,剔除缺失數據。并對所有連續性變量進行雙側1%的縮尾處理,并控制了年份和企業性質等虛擬變量。經過以上處理,本文最終共得到13806個有效觀測值。

(二)模型設定

根據以上假設,本文構建以下這一回歸模型:

TQit=β0+β1CSRit+β2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模型中被解釋變量為TQit表示企業i在第t個會計年度的財務績效,這里采用Tobin Q來衡量,同時,在穩健性檢驗部分使用ROA代替Tobin Q做了相關的穩健性檢驗。本文解釋變量CSRit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七個維度指標。Controlsit為其他控制變量,year為年度固定效應,industry為行業固定效應,εit為其他隨機干擾項。各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三)變量定義

①因變量。本文因變量采用Tobin Q值來衡量企業的財務績效,并在做穩健性檢驗時,將Tobin Q值換成ROA來衡量財務績效。

②自變量。本文根據Clarkson的觀點,從七個不同的維度對自變量進行了刻畫,分別為企業對股東、對顧客、對政府、對公眾、對員工、對債權人和對供應商的社會責任。具體衡量指標見下表:

③控制變量。本文參考現有文獻,選取了企業規模、企業性質、股權集中度等控制變量,同時,考慮到不同行業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本文通過生成行業的虛擬變量,對行業因素也進行了控制。此外,本文還控制了年固定效應對結果的影響。

表1 變量定義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2為模型中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本文共計13806個有效樣本。從全樣本來看,用Tobin Q衡量的企業財務績效,其均值為1.999,標準差為1.552,最小值為0.191,最大值為9.790,說明企業績效差別較大。使用ROA(總資產凈利率)衡量企業財務績效,其均值為0.049,標準差為0.0454,最小值為-0.149,最大值為0.223,發現其與Tobin Q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有必要從這兩個不同的維度來進行分析證明結論。衡量企業社會責任的各個維度指標中對供應商履行社會責任的差別最大大,其均值為11,標準差為11.9,最小值為0.793,最大值為116.9。其次是對股東履行的社會責任指標,其均值為0.406,標準差為0.418,最小值為-0.898,最大值為2.442。對公眾履行社會責任的差別最小,其均值為0.00438,標準差為0.00791,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0.00631。

表2 描述性統計

(二)回歸分析

由表3的回歸結果可知,企業對股東的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有正向影響,且結果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這一結論在進一步將企業按產權性質劃分為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后依然顯著。

表3 社會責任各指標對TQ的影響

這一結論表明,不論是國有還是非國有企業,企業對股東履行的社會責任狀況越好,越能促進財務績效的提升。這可能是因為,企業對股東履行的社會責任越好,越能緩解股東和管理者之間的代理沖突問題,從而越促進了財務績效的提升。

企業對顧客的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呈現顯著負相關。表明企業對顧客履行的社會責任越多,所造成對財務績效的負面影響越大。這與我們的現實情況并不相符,通常我們認為,企業對顧客的社會責任履行的越好,越能形成良好的聲譽,從而對財務績效應有正向的促進作用。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有一下兩方面,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企業對顧客履行的社會責任所形成的良好聲譽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后才會對企業績效產生影響,并不在當期立刻顯示,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購買產品時更關注的可能是服務的體驗感等一些不在財務報表中能觀察到的因素,而本文對顧客的社會責任是通過營業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來衡量,該指標可能不夠全面。應該尋找更為貼切的指標來衡量對顧客的社會責任。

企業對政府的社會責任在全樣本中與企業績效顯著正相關,在非國有企業中該相關關系不顯著,在國有企業中該相關關系有顯著提升。這一結論說明,相比較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對政府履行社會責任會對其財務績效的提升提供更大幫助。

企業對公眾的社會責任在各種情況下均與企業財務績效呈顯著負相關。這可能是由于企業在當期對外捐贈會負面影響到當期的財務績效,但由于企業捐贈行為對社會產生的良好聲譽在以后年度是否會對企業的財務績效有所提升還有待考證。

企業對員工的社會責任在全樣本和非國有企業中對企業的財務績效都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在國有企業中這種作用并不明顯。這可能是因為國有企業相對而言比較穩定,對員工履行的社會責任對員工的激勵效果不是很明顯。但對非國有企業的員工而言,企業對于員工的社會責任履行的越好,越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從而促進財務績效的提升。

企業對債權人和對供應商的社會責任從表中顯示,均與企業財務績效呈顯著負相關。說明企業對債權人和對供應商履行的社會責任越好,對企業財務績效越不利。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當期對債權人和供應商履行社會責任導致部分經濟輸出從而影響到了當期的財務績效。

五、穩健性檢驗

本文將財務績效指標采用ROA(凈資產收益率)來衡量,重新回歸,得出的穩健性檢驗結果顯示,本文的結果是穩健的。

六、結語

本文以2008年至2018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檢驗了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根據產權性質將樣本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檢驗了在不同產權性質下兩者之間的關系。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企業對股東的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有正向影響,且這一結論在不同產權性質下的企業中均成立。

(2)企業對政府的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有正向影響,且在國有企業中這一影響比較明顯。

(3)企業對顧客的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有負向影響;

(4)企業對債權人的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有負向影響;

(5)企業對公眾、員工和供應商的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的關系當財務績效取Tobin Q和ROA時所得出的結論不同。

從以上實證分析的結果來看,企業對不同對象的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企業不可能滿足每一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企業必須在不同的群體之間進行權衡,企業對有些群體的社會責任可能會引起企業財務績效的下降。

由此看來,企業可能會更樂意去承擔對于股東以及政府這類社會責任,因為這會在一定時期內提升企業的財務績效。但對于其他群體的社會責任,企業似乎沒有動力去主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因為承擔這些類型的社會責任可能會導致成本增加、利潤下降,財務績效下降,使企業處于不利境地。

因此,為了促進和鼓勵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政府一方面應該建立健全的制度環境,在有效的監管系統下,促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另一方面,由于企業更樂意承擔對政府的社會責任,政府可以制定相應的鼓勵措施,指引以及鼓勵企業積極履行對其他群體的社會責任,可以適當地將一部分對政府的社會責任轉移向顧客、公眾等群體的社會責任。

猜你喜歡
企業財務股東顧客
論減稅降費背景下的企業財務管理策略
關于加強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幾點探討
去杠桿與企業財務績效
去杠桿與企業財務績效
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一周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一周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增持明細
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
讓顧客自己做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