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婺源理坑禁碑考

2020-09-10 07:50劉祖喆
經濟·藝術商業 2020年1期
關鍵詞:碑刻碑文章法

劉祖喆

1 緒論

本文是基于作者在婺源理坑考察時見到的兩塊禁碑,本文所考察的兩塊禁碑,是屬于古代碑禁體系中的“民禁碑”一類,一般是展示村里、宗族等公共議定的族規鄉約,用于規范村民行為、調節利益糾紛、生態保護等?!懊窠钡陌l展與明清時發展較快的“官禁碑”有很大的關系,“民禁碑”算是對官府公權力的一個很好的補充,而且和官禁碑一樣有明確的禁止性規定、違禁懲罰的措施,體現了禁碑所承載的民間公權即依附于官方權利,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筆者發現的第一塊是乾隆年間的禁碑,是位于徽饒古道一條小溝之上,可能長度合適,就被村民拿來鋪路了。多年的人來人往,碑面已經磨損得比較嚴重(圖一)。

2 兩塊禁碑介紹

這塊碑高約160厘米,寬約59.5厘米,厚約10厘米,材質可能就是取自當地的石材。頂部為大寫的“禁碑”二字,由于磨損較多,所以能清楚辨認的字數限。第二塊道光年間的禁碑(圖二),在一家茶館將這塊禁碑作茶桌使用。

這兩塊禁碑的碑文雖然不能完整的記錄下來,但大致可以看出,碑文主要是對村民的行為做出規定,并有違反禁令的懲罰性規定,并在碑文的末尾附上代表此規為村民公議的文字。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法律公示牌一樣,另據道光年間禁碑所在的茶館老板所說,這些碑是用來“分山”的。但不管怎么樣,這些石碑都是以功能性為主要目的,同時結合了當地的審美特點和自然條件的產物。

3 藝術風格分析

3.1形制

中國古代的碑是用來書刻圖案或文字,作為紀念物或標記的石頭,也用以刻文告。這兩塊禁碑,形制簡單、樸素,碑首與碑身一體,呈長方形結構,碑側也無紋飾和文字,也沒有一些古碑中有的“穿”。由于兩塊碑的發現地點和他們原始所處的位置應該有所出入,所以筆者也無法得知他們是否有底座存在,不過根據這些碑簡單的制作和他們的功用來看,應該是沒有碑座,或者是比較簡易的方形碑座,不會有龜趺這樣復雜的結構。同時整個碑體上下結構簡單,沒有雕刻任何任何的紋飾,僅僅只是在碑額上大書“禁碑”二字,以示其功能以外,并無多余的裝飾。碑體的石材應該為花崗巖或大理石,這種石材較為堅硬,雖然經風吹日曬,依然有一種古樸自然之感。限于當時的狀況,石材應是就地取材,經切割打磨后,就直接在石材上進行碑文的雕刻。

3.2石碑的章法布局與書法風格

石碑的主要功能由它的碑文來體現,碑文中則蘊含著書法藝術。這兩塊禁碑最突出的藝術風格,就是他們的碑文的章法布局和書法風格了,這兩塊禁碑布局和碑文書法看上去隨意自然,甚至是有點笨拙,但依然還是遵循了一定的章法和一定的筆意的。同時像這種民間的具有大眾性質的碑,相對比較樸素,碑文也以告示性為主要目的,所以章法肯定不會那么講究。加之民間工匠的水平不一,可能就會導致碑的版式布局也比較隨意,不一定完全符合古代布局的程式化法則。

這兩塊禁碑的布局還是和大多數碑的排列是一樣的,縱有行橫有列,上下左右對齊,如棋盤一般規整。兩塊碑碑額上的“禁碑”二字,幾乎與碑頂平齊(見圖一),兩邊靠近碑側的地方“留白”也很少,布局十分緊湊。

刻工在雕刻這兩塊碑時都采用了楷書作為碑文的書體,這和楷書在古代書法中的地位是分不開的,哪怕到了今天楷書依然還是通用的書體之一。同時,楷書字體寧靜與端莊的特征,使得從碑文的章法布局來看,楷書的“靜”更具有“以靜治動”之魅力,從而使得碑版面布局形成了穩重、規整的藝術效果??偨Y起來,這兩塊禁碑的書法藝術特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注重實用,因為這兩塊禁碑的首要功能是他們的實用價值,他們是為了服務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他們的藝術特征是依附在實用價值之上,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一種非自覺的書法藝術。所以不管是乾隆年間還是道光年間的禁碑,他們的書法都是字與字之前間隔有序,全篇皆用楷書所寫,用筆方筆直勢,字體方正端莊。無論從整體的章法布局或字體結構上,他們都體現出嚴謹規整的特點。在體現規矩威嚴崇高的同時,也規整的字體也方便人們去觀看,從而發揮村規民約的作用。

二是樸素天真,雖然理坑是“理學之鄉”,書香氣很濃厚,但就筆者觀察這兩塊禁碑的書法來看,還是顯得有點“幼稚”的??赡苡捎跁鴮懻吲c刻工都出身于民間,對技法的掌握并不好,以及只是簡單追求碑的實用性,而對碑刻質量和藝術要求不高所導致的。理坑禁碑碑刻的刻工,可能就是當地識得一些字的普通人,技法上可能是家庭上的傳承。由于沒有經過太多的專業化的書法與碑刻技法學習,碑刻技法并不算好。這表現在在許多點畫上運筆不夠嚴謹,章法上不夠工整(如圖三),在書寫結構方面比較稚嫩和生硬,鑿刻的意味非常明顯,少了一些書法的靈動。橫豎直取而下,從而使得碑刻手法略顯稚拙便,這種帶著點“拙”質樸也算是這些石刻碑刻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不求華美艷麗,但要實用樸素。

三是學古,理坑的這兩塊禁碑,還是體現了一定的的仿古特征。受理坑較濃的文化氣息影響,這兩塊碑刻的書體等方面都有前代范本可尋,比如對唐代楷書的書體都有不同程度的傳承與臨摹,使得兩塊禁碑都有學古的藝術特色。比如乾陵禁碑中的“木”字(見圖四右下角),其在基本的筆法、筆畫、結構上都與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有相似之處,雖然乾隆禁碑的字體不如褚遂良的端莊嚴謹。不過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書法都是在繼承先代的基礎上,并結合書寫者的知識和水平加以變化發展而表現出新的藝術特色,書法的發展與繼承是相輔相成的,學古還是為了今用。

3.3 雕刻方法

古代的在碑上起稿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用朱墨寫在碑石上,再由刻工雕鑿而成。另一種則是摹勒,即用雙鉤法將書法真跡鉤摹于石上,再刀刻而成,古代一些書法名家的作品多用這種方式進行碑刻。鑒于理坑這兩塊禁碑的實用目的,主要是銘刻一些鄉規民約,不太可能有專人書寫然后再描摹到碑石上,也就打個底稿,然后寫到碑上就進行雕刻。

在字的雕刻方面,主要采用比較簡單的陰線刻的方法,具體是采用了“雙勾露筋”的雕刻方法(見圖四)。就是在刻字時從提前畫好的字的邊緣下去,斜者鑿下去,然后會在筆畫的中間刻出稱之為“筋”一條線,以最簡單的輪廓來表現字的筆畫和結構。此種雕刻方法最為常見,這兩塊禁碑中的絕大多數字體都是由這種方法雕刻而成的,這種方法可以比較好的體現筆畫頓挫、線條的質感、以及運筆的筆法。

不過在道光年間的禁碑上,出現了另一種雕刻方式,叫做“雙勾陽刻”(見圖二)。就是沿者字的外圍雕刻,將其全部刻掉,留出字的主要筆畫,再剔去字中其他部分的刻法。這種刻法就是道光禁碑碑首中的“碑”字,這種刻法相當于我們篆刻中的陽刻,不過奇怪的是,就在他旁邊的“禁”字,還是采用的陰線刻的方式??赡苁菍⑦@“一陰一陽”兩種方式,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也體現了古人對“道”的追求和智慧。

這些雕刻技法組合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當時刻工的運刀方式和方向,有一種強烈的節奏感和書寫的意味。

4結語

這兩塊禁碑,從形制、書體、雕刻方法等方面,都繼承了古代“碑”的一些“法度”,但因為具體的使用目的,使得這兩塊禁碑又呈現出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雖然因為刻工的水平等限制,導致碑文的書體和章法布局以及刻法上都有一些稚拙,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藝術特色。而是在布局均勻、筆法和結構規整之外,多了一些古樸和自然之感,一種自由、原始的氣息??坦W習古代制碑的“法度”,結合自己的認知和技法,在實用性的前提下,進行有意無意的發展和改變。這也是很多民間石刻,在其歷史文獻價值之外的藝術價值的內涵。

猜你喜歡
碑刻碑文章法
明顯陵碑刻圖式元素的藝術特征探析
質地
彝族碑文略論
彝族碑文略論
多一分不平凡
中國畫章法與構成原理
欲訪漢碑游齊魯 致尚寬厚遺緒新
快樂辭典
章法教學之道
百字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