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偏遠農村留守兒童數學學習不良習慣的糾正

2020-09-10 07:22鄧興武
信息技術時代·下旬刊 2020年5期
關鍵詞:學情習慣兒童

鄧興武

偏遠農村小學有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這是一個特殊的學習群體,因為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制約,導致這個群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學習習慣問題。特別是數學學科,因為缺少家長的監督,作業不按時完成,沒有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給課堂教學帶來更多困難。深入展開學情調查、布設多種數學活動、強化家校聯絡互動、延伸課堂訓練長度,都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定學習幫助,以有效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偏遠農村;留守兒童;數學學習;不良習慣

農村留守兒童群體處境特殊,其學習習慣出現一些問題是最為正常的現象。我們需要有科學的教學認知,科學分析留守兒童學習習慣缺失的原因,還要給出具體的應對措施,引導學生順利進入良性發展軌道。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學業負責,還要為學生人生成長著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數學教學的核心追求。

一、留守兒童數學不良學習習慣的養成

首先是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問題,留守兒童對學習缺少熱情,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家長長期不在身邊監督,學生很容易出現思想懈怠,對學習不感興趣,找不到學習的理由。消極的心理,表現在行動上,便是散漫、懶惰。其次是抄襲作業成為習慣,因為惰性的存在,學生會選擇抄襲作業的做法,不愿意動腦子展開主動學習,應付意識嚴重。凡事得過且過,久而久之,其不良習慣便自然形成。第三,因為心理空虛,很容易和有不良習慣的孩子混在一起,這樣便會加劇其壞習慣的養成。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著好人學好事,跟著壞人學不良。第四,留守兒童普遍缺少韌勁,學習意志相對薄弱,沒有勇氣挑戰困難,只能向困難低頭,遇到學習困難不愿意求助他人,也會讓妥協成為一種習慣。

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不良學習習慣糾正措施

1.深入展開學情調查,設定層級教學策略

教師學情調查應該是一項自然的工作,在平時觀察中、在學生發言中、在作業評價中,都可以滲透一些學情信息。如教學小數的應用內容,教師知道班級里有好幾個學生的父母都是和錢打交道的,有會計、有收銀員、有記賬員等,為讓這些學生有更多表現機會,教師布設了一些去超市買東西場景,要求學生能夠對商品價格進行重點關注,并具體設計一些購買計劃。學生聽說要設計購買計劃,自然有濃厚參與熱情。特別是那幾個留守兒童,更是表現突出,因為他們對這些內容比較熟悉,自然有參與的沖動,教師給這些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機會,讓他們盡情表現,其學習熱情高漲起來。教師利用一個購買計劃,成功激活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熱情,這是建立在充分的學情調查基礎之上的。教師給留守兒童更多自我表現機會,不僅能夠調動這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夠培養他們良好數學學習意識和習慣,這對學生一生的成長都有重要幫助。

2.布設多種數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思維

為學生布設數學活動任務,教師需要對學生實踐環境有一定了解,特別是實踐活動的可行性條件要求不可太高。如教學“一位小數加減法”相關內容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一個互動游戲活動:每人發一張卡片,卡片上有一個小數,你與身邊同學互動,隨意挑選兩個小數進行加減運算,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不然就要接受一點懲罰。學生在教師組織下順利進入游戲操作之中。為進一步激活學生數學思維,教師給學生設定一個特殊的任務:我們數學課堂太沉悶了,你回家好好考慮一下,利用多種信息渠道展開搜集,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最為適合的數學游戲信息,為我們的數學課堂提供更多信息支持。學生聽說要搜集整理游戲內容,自然有濃厚的參與興趣,并在課下展開探索研究。一個數學游戲設計任務,將留守兒童關注力集中到數學學科學習之中,這樣的教學設計無疑是具有更高價值度的。

3.強化家校聯絡互動,形成教育管理合力

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這個現實雖然不能改變,但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讓家長利用多種渠道介入家庭教育,也是可能的。教師在家校聯絡之中要發揮主導作用,主動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而且要和家長達成更多教育共識,并在連線中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形成更為有效的溝通。教師與家長聯系,這是很多學校都在實踐運用的方法。但卻很少讓當事人———學生介入其中。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學生是教育主體,讓主體缺位,教師和家長如何實施教育和管理呢?即使家長和教師結成聯盟,如果沒有學生積極配合,所有的教育良策都是白搭。

為進一步提升教育效果,教師要征得學生和家長同意,為學生布設一些親子數學活動任務,讓家長利用多種通訊方式和渠道,與自己的孩子展開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能夠拉近父母與子女的距離。如教學圖形的面積相關內容時,教師為部分留守兒童布設了特殊的數學活動任務:你們的父母都是給人蓋房子的,這里有一個面積方面的內容。你們父母在砌墻、刷墻都要按照面積大小計算工籌,自然對面積計算都非常熟悉,連線你的父母,讓他們講講圖形面積如何計算。學生拿到這個訓練任務后,都顯得有些激動了,因為自己的父母也有專業特長,也能夠成為數學方面的專家了。教師先與學生父母進行溝通,讓家長做好充分的準備,并指導家長講解哪些內容。當學生與家長進行互動交流時,家長都能夠順利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一個家校聯系活動,讓學生對學習數學有了更多信心,這無疑是教師教學設計的功效。

4.延伸課堂訓練長度,培養數學學習習慣

延伸數學課堂訓練長度,其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給學生以更多的課外學習機會,讓學生生活實踐中形成良好數感。留守兒童有自己的活動區域,也有比較固定的玩伴,教師需要充分考慮這部分學生的實際需要,給其配設一些趣味性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生活學習探索中順利掌握數學規律,并鼓勵學生能夠展開創意訓練,對留守兒童的點滴進步,要給予更多的正面鼓勵和表揚,以激活學生學習思維,發掘學生潛力。

參考文獻

[1]高寶林.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留守兒童學習興趣探究[C].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二).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177-179.

[2]宋家自.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不良學習習慣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9(28):56-57.

[3]梁慧玲.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家庭作業的一點思考[J].學周刊,2019(27):75.

猜你喜歡
學情習慣兒童
習作教學,依“規定”還是據“學情”?
基于學情調研的魯迅單元教學研究
習慣
上課好習慣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學情分析有效服務教學的實踐探究
好習慣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增進健康的8個好習慣(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