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內涵的歷史演進與話語體系變動

2020-09-10 07:22陳鈺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

陳鈺

[摘 要]“改革開放”概念是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內涵的演進更是一部生動的改革開放史?!案母镩_放”概念的演變,最初可以追溯到“改革”“開放”。黨的十三大上,改革開放在黨和國家制度層面為全黨所接受。伴隨著改革開放實踐的深入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時代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因此,黨和國家又將改革開放的重點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開放”?!案母镩_放”這一概念的提出和演變,既是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歷程的理論和實踐總結,又是一系列概念演變的必然邏輯。

[關鍵詞]改革開放;新時代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開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積極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取得了卓越成就?!案母镩_放”概念是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內涵的演進更是一部生動的改革開放史?!案母镩_放”概念是由“改革”“開放”演變而來,于黨的十三大上在黨和國家政策與制度層面得到確認。隨著改革開放實踐的深入發展,“改革開放”又演變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其內涵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案母镩_放”內涵的演變,是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推動的必然結果。從“改革開放”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再到新時代改革開放,體現了實踐和概念演變的邏輯必然,同時也是與時俱進理念在概念總結上的體現。

一、從“改革”“開放”到“改革開放”

長期以來,人們大都習慣地認為“改革開放”概念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的。而考察黨的文獻可以發現,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只出現“改革”兩字,“開放”和“改革開放”并沒有出現?!案母镩_放”這個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治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它是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理論和實踐的雙重互動中演進而成的。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改革”一詞意為把事物中舊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使之能適應客觀情況?!拔母铩苯Y束后,黨和國家領導人愈來愈認識到對內推行改革的極端重要性。鄧小平強調:“改革的意義,是為下一個十年和下世紀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改革就沒有今后的持續發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紀的前五十年。這件事必須堅決干下去?!盵1]1978 年11 月10 日到12 月15 日,中央召開了36天的中央工作會議。在會議閉幕時,鄧小平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鄭重提出:“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彼鞄悯r明地指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改革的迫切重要性。在改革的指導方向上,鄧小平指出:“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盵2]450-451 據統計,僅在《鄧小平文選》中,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南方談話,“改革”就出現645次,足以見得中央對于改革的重視。

為何改革?這一時期推行的改革主要是為了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改革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落后的社會生產”,“改革”是有重點的“改革”,是對“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呼應。自然,對內改革的重點放在了經濟領域。1978年,農村開始了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經濟改革;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步伐。同時,也在其他領域實施了改革的措施。如在改革干部制度方面,提出要把“改革干部制度作為當前最迫切的任務”[2]。在教育方面,提出“改革教育事業的領導管理體制”[2]。在中國人事問題方面,提出“逐步廢除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3]746。在軍隊改革方面,提出“精簡軍隊,提高戰斗力”[4]284。

中國共產黨領導對內改革的實踐,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的改革到各個領域體制的改革。1985年6月29日,鄧小平指出:“我們最大的試驗是經濟體制的改革。改革先從農村開始,農村見了成效,我們才有勇氣進行城市的改革?!盵1]130總體來說,這一時期的改革是為了徹底扭轉“文革”以來的錯誤局面,對整個國內實行“以點帶面”的改革。通過以經濟領域為重點,兼顧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將影響社會發展的各個“原子”進行改頭換面的革新,從而使得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步入了正確的歷史軌道?!案母铩遍_辟了黨的歷史發展的新階段,使國家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標志著改革開放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指出,“根據新的歷史條件和實踐經驗,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經濟措施,對經濟管理體制和經營管理方法著手認真的改革?!盵5]28,“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盵5]22值得注意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中的“改革”二字雖然只出現過兩次,但此時“改革”的內涵已是“改革開放”基本國策中所強調的“改革”,二者含義相同,“改革開放”中“改革”的內涵已經成形。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開放”一詞意為解除封鎖、禁令、限制等?!拔母铩苯Y束后,黨和國家領導人深感實行對外開放,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改變中國落后面貌已迫在眉睫。1978年5月,谷牧代表團對西歐五國進行訪問。臨行前,鄧小平囑托:“要詳細地做一番調查研究,看看人家的現代工業發展到什么水平了,也看看他們的經濟工作是怎么管的,資本主義的先進經驗,我們應當把它學回來?!盵6]這就表明,鄧小平強調的開放更側重于“借鑒”“學習”外國的成功經驗,開放的側重點是“吸收”,是給亟須發展的中國注入成功經驗的過程,而不只是簡單意義上的“開放”?!耙M來,走出去”的開放模式迅速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取得了明顯的成就。因此,鄧小平便不斷強調對外開放的重要性,并多次在公開場合明確把“對外開放”作為我國的一項政策。1981年3月24日,在會見坦桑尼亞總統時,鄧小平指出:“像我們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當然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經濟交往?!盵2]724“開放”成了這時期使用頻率較高的政治概念。據統計,僅在《鄧小平文選》中,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南方談話,“開放”就出現336次。

如何開放?“開放”是堅持已有的正確的做法并不斷調整與經濟發展不適應的部分。1978年10月10日,鄧小平在會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新聞代表團時指出: “你們問我們實行開放政策是否同過去的傳統相違背。我們的做法是,好的傳統必須保留,但要根據新的情況來確定新的政策?!盵4]133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外開放,經歷了由南到北、由東到西、從沿海到內地的過程。十三大報告強調:必須鞏固和發展已初步形成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內地”這樣一個逐步推進的開放格局?!伴_放”開辟了改革開放的新階段,推動了“改革開放”概念成為共識。鄧小平指出:“一個對外經濟開放,一個對內經濟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對內搞活也就是對內開放,實際上都叫開放政策?!盵4]98

由此可見,“改革”和“開放”的內涵不是單一的、局部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向互動交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二者的單獨分開使用已經不能完整準確地概括改革開放的內在邏輯和實質特征?!案母铩迸c“開放”內涵的發展迫切需要將二者合二為一?!案母镩_放”在黨和國家文獻中首次并稱是在1981年6月5日上午,鄧小平在會見語言學家、美籍華人趙元任教授時,“向他介紹了中國改革開放和四個現代化建設的情況”[3]746。此后,“改革開放”便被頻繁地使用。1982年8月10日,鄧小平“同鄧穎超會見美籍華人科學家鄧昌黎、陳樹柏、牛滿江、葛守仁對發展中國科學、教育事業的建議,并介紹中國經濟形勢和改革開放的情況”[3]837。1984年2月9日,鄧小平在參觀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村和陳嘉庚故居,聽取集美校委會負責人關于集美學村發展過程和今后規劃的匯報后,指出:“陳嘉庚是個愛國華僑。福建華僑多,進出都經過廈門。改革開放后,僑務工作很重要?!盵3]9591984年6月22日,鄧小平在談論香港人關心的十三年過渡期的經濟繁榮問題時,指出:“我們為什么敢于提‘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就是因為我們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路子走對了,人民贊成,變不了?!盵3]983

1984年9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抓領導班子調整保證改革開放順利進行HYPERLINK“http://data.people.com.cn/sc/detail?articleId=c81d8b3005c641eeb0949b43ebee3ab1”\t“http://data.people.com.cn/sc/_blank”》一文,這是在黨政報刊上第一次將“改革”與“開放”整合。

“改革開放”在黨和國家層面得到制度確認是在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7]。至此,由“改革”“開放”逐步演化而來的“改革開放”最終成為國家制度層面的政策,并為全黨所接受。據統計,十三大報告中“改革開放”一共出現了24次。黨的十三大后,“改革開放”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的話語表達,并為此后歷次黨代會所沿用。

“改革開放”概念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它不是“改革”和“開放”概念的簡單相加,從其內涵演進的邏輯來看,而是“改革”和“開放”兩個概念的整合。從“改革”“開放”到“改革開放”,其內涵的演進的邏輯特征,“一方面,改革和開放不是事物兩種完全割裂的存在形態,有著深刻的內涵交融和機制銜接;另一方面,‘改革開放’概念的形成與‘改革’ ‘開放’內涵變遷之間有著深刻的邏輯關系,體現著對 ‘改革開放’概念及其制度確認與改革開放實踐之間的深層互動”[8]。

二、從“改革開放”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黨的十三大后,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最初實行的改革已經不能適應嚴峻的國際環境與國內環境的發展,根本的是需要“深化改革”和“全面改革”。通過考察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可以發現,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改革開放”出現55次,其中“深化改革”出現2次,“全面改革”出現1次;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改革開放”出現27次,其中“深化改革”出現4次,“全面改革”出現2次;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改革開放”出現14次,其中“深化改革”出現2次;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改革開放”出現34次,其中“深化改革”出現3次,“全面改革”出現2次;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改革開放”出現19次,其中“深化改革”出現5次,“全面改革”出現2次。由此可以看出,從十四大到十八大,這一階段黨的工作任務仍然是改革開放,但有了明顯的側重點,一個是“深化改革”,另一個是“全面改革”。之所以把改革開放的重心放在“深化改革”方面,就是因為看到了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深層次矛盾。

1989年9月22日,江澤民旗幟鮮明地指出:“要清醒地看到,我們黨面臨著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國際國內敵對勢力顛覆社會主義制度、推翻共產黨的領導的圖謀一直沒有改變;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資產階級思想時刻侵蝕著黨的肌體,使黨內消極腐敗現象有所滋長,脫離群眾的傾向有所發展,嚴重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崇高威信。這種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能不能把我們黨建設好,不僅關系到黨的興衰,而且關系到四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成敗?!盵9]1997年9月12日,江澤民再次指出:“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有不少矛盾和困難,工作中也有缺點和不足。主要是: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不高,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特別是部分國有企業活力不強;黨風、政風、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的狀況人民群眾還不滿意,貪污腐化、奢侈浪費等現象仍在蔓延滋長,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的問題較為嚴重;收入分配關系尚未理順,地區發展差距還明顯存在,城鄉部分群眾生活比較苦難;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等等?!盵10]嚴峻的現實形勢迫使中央“深化改革”,加大改革的力度與深度。

如何深化改革?黨的十四大強調,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加快發展,有條件能搞快一些的就快一些,只要是質量高、效益好、適應國內國外市場需求變化的,就應當鼓勵發展。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注意量力而行,搞好綜合平穩,不要一講加快發展,就一哄而起,走到過去那種忽視效益,片面追求產值,爭相攀比,盲目上新項目、一味擴大的道路上去。要真抓實干,大膽而又細致地工作,齊心協力辦好幾件大事,走出一條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國民經濟發展路子。黨的十五大強調,需要解決體制轉變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關鍵問題,需要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從1978年開始推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就,改革之初“落后的社會生產”已經朝著先進的方向發展。為了鞏固改革開放的成果,進一步拓寬改革開放的廣度,改革開放的重點開始由經濟領域的“重點性”改革轉到多個領域的“全面性”改革。

2005年11月9日,胡錦濤指出:“中國將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盵11]2007年12月17日,胡錦濤又指出:“黨領導的改革開放既給黨注入巨大活力,也使黨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課題新考驗,特別是面臨著如何堅定理想信念、如何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如何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如何做到拒腐防變、如何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如何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等重大問題?!盵12]

如何推進全面改革?黨的十六大強調,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沖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13]。黨的十七大強調,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面提高開放水平,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14]。

考察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文獻報告可以發現,“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首次出現是在十八大報告中。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出現1次,“深化改革”出現5次,“全面改革”出現2次。黨的十八大根據改革開放中面臨的深層次、多方面的嚴峻考驗,審時度勢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這一全新政治名詞,進一步豐富了“改革開放”的內涵,拓寬了“改革開放”內涵的深度與廣度,使“改革開放”內涵進一步系統化、全面化?!叭嫔罨母镩_放”是“深化改革”與“全面改革”的雙重整合,是黨中央對改革進入深水區與攻堅期的理性決策與政治部署。

從“改革開放”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內涵演進不只是文本話語的變動,更是黨對改革開放實踐的深刻總結,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改革開放”內涵的必要發展。

三、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到新時代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2018年10月24日上午,習近平再次來到深圳考察,在參觀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時,他語重心長地說:“再一次來到深圳,再次來到廣東,我們就是要在這里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下一個40年的中國,定當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新時代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大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對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與安排。據統計,“全面深化改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出現高達22次。這就說明了全面深化改革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全面深化改革”出現5次,“全面開放”出現1次;匯聚習近平治國理政智慧的著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一書中,“全面深化改革”出現46次,“全面開放”出現14次;僅《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全面深化改革”就出現60次。不難看出,新時代改革開放內涵的重點一方面要“全面深化改革”,另一方面要“全面開放”。

進入新時代后,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所以,新時代下推行的改革開放主要是為了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同時,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反腐敗斗爭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然而,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中心是改革。從1978年黨中央確定實行改革時,改革就已經是引領中國發展的重要方式。4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已經充分證明,改革開放使得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兩次偉大歷史性飛躍,是新時代中國不斷奮勇向前的動力源泉。2012年,李克強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讓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依然要靠改革開放。這是我國發展的最大“紅利”?!案母锛t利”的提出,無疑是對“改革”最大的肯定。40年來,不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民幸福感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這充分地證明了改革是正確的。因此,新時代下更要繼續堅定不移地高舉改革開放大旗、積極響應“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號召,戮力同心、砥礪前行,繼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風雨無阻向前進,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牢牢守住改革這一中心?!爸袊厣鐣髁x在改革開放中產生,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壯大?!盵15]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是深化。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同時,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就要求我們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膽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于擔當,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以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勇氣奮力攻克改革長征中的“婁山關”和“臘子口”,將改革進行到底。步子要穩,就是方向一定要準,推進一定要穩,尤其不能犯顛覆性錯誤。要把解放思想放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首要位置,“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跳出條條框框限制,克服部門利益掣肘,以積極主動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舉措”[16]。要處理好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關系、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處理好全局和局部的關系、處理好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處理好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求必須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重點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繼續充分釋放全社會創造活力。

最后,“全面深化改革”,重點是全面?!叭妗倍纸^不是簡單的修飾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所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我們黨所進一步推進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叭嫔罨母?,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也要回答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樣的整體結果這個問題”[17]。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單項改革,而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全方位、多角度系統而又全面的改革。單方面、單領域的改革向來就不是“改革開放”的正確內涵,中國所進行的“改革開放”是健全的、兩條腿走路的改革,不是“跛子”式的改革。新的歷史條件下更要以“全面”二字引領“全面深化改革”的健康運行。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準確判斷世界形勢新變化、深刻把握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推動對外開放向高層次演進的重要內容和具體體現,是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新內涵與新發展。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叭谌胧澜缃洕菤v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遠不敢到大海中經歷風雨、見世面,總有一天會在大海中溺水而亡?!盵18]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同志鄭重宣示了進一步擴大開放的中國行動。這表明了中國推動全面開放的堅決態度,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現階段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機遇大于挑戰。從國際上看,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格局加速演變。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發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問題更加突出,“逆全球化”思潮涌動,保護主義和內顧傾向上升。如何在錯綜復雜的全球經濟形勢下抓住機遇、化解挑戰,是我國對外開放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從國內來看,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成為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方向。如何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從而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對外開放工作必須把握的主攻方向。從我國同世界的關系上看,我國與世界的關系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高,同國際社會的聯動互動空前緊密。我國是世界開放發展的受益者,也是世界開放發展的貢獻者。

新時代改革開放推進全面開放的基本內涵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盵19]這一重大部署,從深度和寬度上拓展了對外開放的內涵。這一重大工作部署,使全面開放的層次更高、范圍更廣、程度更深、布局更優化、思維更系統、流程更規范、方式更新穎,對于推動新時代全面開放具有深遠戰略意義。

如何推進全面開放?第一,堅持主動開放,把開放作為發展的內在要求,更加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開放。第二,堅持雙向開放,把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拓展經濟發展空間。第三,堅持全面開放,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第四,堅持公平開放,構建公平競爭的內外資發展環境。第五,堅持共贏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普惠共贏方向發展。第六,堅持包容開放,探索求同存異、包容共生的國際發展合作新途徑。

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在起點、新在形勢、新在戰略、新在任務、新在要求。從“改革”“開放”到新時代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內涵的不斷演進,是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推動的結果。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傊?,“改革開放”概念的演進過程,既是從基本國情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開辟新的發展道路的進程,也是我們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努力發展自己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3]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4,133,98.

[5]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重要文件選編: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28,22.

[6]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1040.

[7]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重要文獻選編.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8:195.

[8]楊彬彬,馬玉婕.“改革開放”概念內涵的演進邏輯研究[J].鄧小平研究,2018(3).

[9]江澤民思想年編(1989—2008)[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7.

[10]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5.

[11]胡錦濤文選(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83.

[12]胡錦濤文選(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

[13]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1.

[14]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4.

[15]改革開放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N]. 北京:人民日報,2013-11-21.

[1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 北京:外交出版社,2018:87.

[17]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6.

[18]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 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150.

[19]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4.

(責任編輯:銘 心)

(校對編輯:張舒蕾)

猜你喜歡
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大事記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將改革進行到底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路徑選擇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構建 推動江蘇省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及其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