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41塊難采儲量動用研究及對策

2020-09-10 14:06安新蕾
中國化工貿易·上旬刊 2020年7期

安新蕾

摘 要:雷41塊為塊狀底水巖性構造油藏,受儲層物性差、油層分布不均等因素制約,直井生產效果不理想,區塊面臨低產低效的艱難局面?,F階段石油企業經濟效益低迷,我們針對雷41塊的開發現狀,對油藏進行再認識并優選開發井型。提出利用“水平井分層開發”雷41塊,按照先“整體部署”后“分批實施”的原則,共部署水平井14口。截至目前實施投產2井次,區塊日產油由4.5t上升至18.8t,實現產量翻番,在低成本的前提下使雷41塊難采儲量得到有效動用。

關鍵詞:難采儲量;水平井分層開發;提高采收率

0 引言

雷41塊地理位置位于遼寧省盤山縣陳家鄉東8km處,

構造上位于遼河盆地西部凹陷東部陡坡帶冷東斷裂背斜帶北部。西部為雷46塊,東以冷48斷層與冷家外帶相鄰,

北鄰雷家北部低凸起,南接冷43斷塊區。上報含油面積0.64km2,探明地質儲量295×104t,巖性為粒狀砂巖和含粒不等粒砂巖為主,平均滲透率235.9mD,孔隙度19.6%,含油飽和度60%,有效厚度40.2~72m,泥質含量5.42%,50℃原油粘度193~833.1MPa.s,原始地層壓力12.5~15.4MPa,

地層溫度47~55.6℃,油藏類型為塊狀底水巖性構造油藏。

雷41塊自1991年投入開發至今,先后經歷了試油試采、常規+蒸汽吞吐和常規開采三個階段,開發效果一直較差,從2001至今已處于低產低效階段。截止到2014年12月(二次開發前),開發總井數19口,開井1口,平均單井日產油量0.3t/d,綜合含水73.36%,全塊累積采油11.42×104t,累積采水5.71×104t,采油速度0.08%,采出程度4.53%。

1 精細地質研究

1.1 構造特征再認識

雷41塊為由東向西北傾末的斷鼻構造,構造幅度140m,

高點埋深1350m,地層傾向SE,地層傾角4~10°。

鉆井揭露的地層自下而上依次為:古近系沙河街組沙四段,沙三段,沙一二段,東營組及新近系館陶組。含油目的層為S32段和S1+2段。

S32段:厚度150~220m,巖性主要為一套巨厚塊狀砂礫巖、含礫不等粒砂巖夾薄層砂巖、泥巖組合。

S1+2段地層在130~180m左右,巖性相對S32變細,隔夾層變多,下部單砂層厚度較大。巖性為灰色、深灰色層狀含礫砂巖、粗砂巖夾薄層淺灰色泥巖、泥質粉砂巖。

1.2 沉積特征再認識

雷41塊扇三角洲沉積體系以前緣亞相為主,沉積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間為主,其他相不太發育。

參照區域沉積背景,物源來自東部中央凸起。S32時期,由于古湖盆地勢較陡,物源較近,發育一套以陡坡近岸高密度重力流沉積體系,主要為近岸水下扇沉積。到S1+2時期,湖盆變緩,水體由西向東擴展,沉積由近岸水下扇變為扇三角洲沉積。

S32溝道巖性較S1+2粗,主要巖性為塊狀礫巖、砂礫巖,礫石直徑5~8mm,發育有遞變層理、平行層理,礫石排列疊瓦狀構造,反映出主要是以重力流沉積為主。

S1+2水道微相巖性較粗,主要為粗砂巖、含礫砂巖、不等粒砂巖,礫石直徑3~5mm。發育遞變層理、平行層理。

S32平面上溝道砂體成帶狀展布,在不同時期各溝道發生橫向變遷。S32段2、3、4、5砂巖組溝道相最為發育,且溝道細礫巖相發育范圍最廣。

S1+2時期,雷41塊主要處于扇三角洲前緣亞相位置,以河道微相為主,所以該區沉積了較大厚度的砂體,S1+2段3、4砂巖組河道最為發育,平面上各河道在橫向上擺動,斷塊中部主要發育河道相。

雷41塊S1+2段砂體發育,總體為北東~南西條帶狀展布,砂巖組平均厚度35m,單層砂體厚度1~10m,為中厚層狀砂體。

雷41塊S32段砂體發育,總體為北東~南西條帶狀展布,平均砂巖厚度22.1m,單層砂體厚度大于10m的砂層占88.5%,為厚層塊狀砂體。

1.3 儲層特征再認識

在巖性及孔滲特征方面,儲層巖性以礫狀砂巖和含礫不等粒砂巖為主,粒度中值平均0.52mm,分選系數2.4,分選較差,膠結物以泥質為主,平均孔隙度19%,屬中--低孔儲層。喉道半徑為12.23~47.38μm,平均滲透率235.9mD,均屬于中--低滲儲層。

在油層分布特征方面,構造高部位與水道微相發育疊合部位,油層發育,水道間微相所處部位,砂體薄、物性差、油層薄??傮w上油層平面分布為土豆狀--近條帶狀。

S32段巖性較S1+2段粗,主要為細礫巖、中礫巖、含礫不等粒砂巖,碎屑成分與S1+2段相同,碎屑顆粒粒度中值平均1.1mm,以細礫級為主;分選系數0.25~5.76,平均2.55,巖石顆粒分選差~極差。

S1+2段巖性主要為不等粒砂巖、砂礫巖等。巖性較細,碎屑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巖屑,碎屑顆粒粒度中值平均0.5mm,以粗砂級為主;分選系數0.6~4.16,平均1.83。巖石顆粒分選差。

從各種巖性的孔隙結構參數看,不論S32段還是S1+2段都表現出粗粒級的巖性孔隙結構參數較好,而細粒級的巖性孔隙結構參數相對較差,依次為礫巖、砂礫巖和砂巖,膠結物為泥質;S32段為孔隙式、接觸--孔隙式膠結,S1+2段膠結類型為孔隙式膠結,膠結物為泥巖和碳酸鹽。兩段儲層巖石固結程度均差、疏松。

1.4 剩余油分布研究

雷41塊剩余油飽和度與△R、孔隙度、滲透率呈正相關關系;通過推導得出剩余油飽和度與△R、孔隙度、滲透率的回歸關系式;通過研究得出剩余油大多分布在有利的沉積相帶以及孔隙度、滲透率和物性較好的區域。

2 優選開發井型

①油藏特征決定適于水平井開發:平面上水平井可以部署在油層發育較好的條帶上,提高油井產能。同時可以連續貫穿幾個土豆狀油層,提高油井瀉油面積??v向上由于沉積環境影響,油層發育差異較大,利用水平井可以實現分層開發,有效發揮各小層潛力,在開發后期水平井可以有效解決底水水錐問題;②水平井能有效提高物性差低滲透油藏開發效果:水平井可以增大泄油面積,相當于用加長生產井段的方法來彌補直井低滲低產的缺陷;并且水平井控制儲量大,井數少,生產成本低。

3 水平井參數優化

組合方式優選:數模結果顯示,水平井錯開這種方式,產油量和油汽比均較高,開發效果較好。水平段長度在300~400m之間最優,井距在120m最優。

3.1 實施效果

根據以上研究成果,在油層較發育、物性較好、動用程度較低區域部署水平井14口,預計增加可采儲量30萬t。目前已實施并投產水平井2井次冷43-126-560CH和冷43-127-363CH,冷43-126-560CH井2015年6月投產,初期日產油24.7t/d,目前日產油6.2t/d,累積增油4376t;冷43-127-363CH井2016年5月投產,初期日產油22.2t/d,目前日產油8.1t/d,累積增油1567t;雷41塊階段累增油5943t,區塊日產油量由水平井開發前的4.5t/d上升到目前的18.8t/d。

3.2 經濟效益

按照效益計算公式計算,該項目創效445萬元。

技術創新成果凈現值=(1-30%)×分成系數×∑年新增原油產量×(單位原油價格-單位生產成本-稅金及附加)-投資=(1-30%)×1×5943×(1392-0-83)-200=344.6萬元

取得的認識:①沉積特征、油層物性和開發方式是造成雷41塊難采的根本原因;②在剩余油富集、有利沉積相帶及物性較好區域部署水平井,取得了較好的開發效果;③水平井既可以增大泄油面積、充分挖掘油層潛力,在開發方式轉換時可以有效改善開發效果,提高最終采收率;④在目前低油價形勢下,雷41塊水平井開發的成功試驗,為進一步動用雷41塊難采儲量探索了一條低成本、經濟可行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劉文章.稠油注蒸汽熱采工程[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1997:10-30+348-392.

[2]王麗潔.中厚層超稠油油藏動用程度影響因素及挖潛技術分析[J].特種油氣藏,2006,13(增刊):49-50.

[3]司勇.高含水普通稠油油藏二次開發研究[J].特種油氣藏, 2007,14(3):59-6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