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古代詩詞和音樂的交融性

2020-09-10 07:22高夢涵
中華兒女·海外版 2020年30期
關鍵詞:音樂

高夢涵

摘要:不論作何發展,詩詞和音樂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本論文將從詩詞和音樂的起源說,詩詞和音樂共同的審美性和功能性來闡述古詩詞和音樂的共同點。同時論證中國古詩詞和音樂的交融性。

關鍵詞:中國古代詩詞;音樂;交融性;共同之處

一、中國古代詩詞和音樂的共同之處

(一)中國古代詩詞和音樂本是孿生姐妹

自上古時期人類文明初現之時,詩、舞、樂三者便密不可分,水乳交融,息息相關。中華民族的華夏文明歷經上下五千年歷朝歷代的積累沉淀,不論詩詞亦或是音樂都有著豐富多樣、各具魅力的體裁形式?!胺蛞淮幸淮膶W: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保ㄍ鯂S《宋元戲曲史·自序》)可見我國古代語言文明的繁榮昌盛。而音樂更是在歷史文明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從我國奴隸社會開始便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六藝,六藝成為了奴隸社會主要的教育形式,其中“樂”便是包括音樂,詩歌與舞蹈;而在西方古代社會的教育則是以“三科”和“四學”為主要內容,其中“四學”便包括算數、幾何、天文、音樂;可見不論是古代中國文明還是古代西方文明,音樂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詩與樂的珠聯璧合可謂是金風玉露相逢,勝卻人間無數。詩與樂本是同根生,兩者源于勞動亦源于情感。關于勞動起源說,在上古時期,人類還沒有語言時,任何藝術形式都是從生產勞動中衍生出來。人們集體勞作時沒有語言交流,為了溝通便產生了類似于吆喝形式的呼叫聲,這種呼叫聲漸漸形成有規律的、一唱一和的、抑揚頓挫的、有韻律的聲調,這便是詩詞藝術與音樂藝術最初的起源。從外因的角度來看詩詞與音樂皆起源于社會生產勞動,而從內發的角度來看,詩詞和音樂皆源于人類自身的情感?!霸?,言其志也;歌,永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保ā稑酚洝废笃罚┛梢姴徽撌侨魏挝膶W或藝術形式,統一且恒常的功能都是抒情言志,任何的創作都是由作者內心情感而發經過實踐過程形成了作品。故音樂和詩詞也不例外,皆源于創作者的內心情感。

(二)中國古代詩詞和音樂的共同點

在中國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詞和音樂從創生到繼承發展再到創新一直緊密地聯合在一起。古代社會自西周時誕生的《詩經》到而后三百年的《楚辭》到漢魏樂府再到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時期的小令,以及近代社會的古詩詞藝術歌曲到現代社會形成的獨特的“中國風”流行歌曲。這些創作實踐無不證明著中國古代詩詞和音樂有著息息相關的共同點。中國古代詩詞和音樂擁有著共同的審美性和功能性。從審美角度看古詩詞和音樂的共同之處,在于情感美、聲韻美、線條美。首先從情感美的角度來看,不論是古詩詞還是音樂,都受到創作者的主觀影響,創作者的主觀情感、當下的情緒狀態都直接影響著古詩詞或音樂作品的風格。創作者的情感,或喜悅或悲傷或思念或報國無門或憤世嫉俗,皆呈現在詩詞和音樂作品中,可見詩詞和音樂作品都一定擁有情感美。其次從聲韻美的角度來看,詩詞和音樂都是建立在聲音的基礎之上,我國的古詩詞吟詠起來娓娓動人抑揚頓挫,有著獨特的聲韻美。這是由于我國古文中聲調講究“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其中后三者“上,去,入”屬于“仄”;此外,我國的古詩詞中十分講究押韻,韻腳的整齊排列使得古詩詞極具音樂性。這種中國古詩詞特有的韻律美不正是與音樂中的節奏調式調性等基本要素不謀而同嗎?最后從線條美的角度來看兩者都屬于時間上的藝術形式,有著整體性順序性結構性的審美特征。不論是上古時期形式自由浪漫的古體詩,還是從隋唐時期產生的平仄有序,結構工整的近體詩,都有著自身時代特色的線條美。而音樂的曲式結構,即音樂的線條美。音樂與古詩詞的情感、線條結構、聲韻交相輝映,兩個作品才能得到完美的充分的結合。以上是從審美的角度來看,此外中國古詩詞和音樂還具有相同的功能。兩者都具有抒情言志的功能,娛樂功能,社會交往功能,審美欣賞功能,生產勞動中的實踐功能。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的體現,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人類的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音樂和詩詞,兩者相輔相息,共生共存,水乳交融。

二、中國古代詩詞與音樂的相互交融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此乃萬物發展所無法逃脫的規律。古詩詞和音樂在千古流傳中也遵循著這一客觀規則,兩者不僅各自在歷史進程中發展創新,同時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詩樂結合無疑是一種極高的藝術形式,詩只有通過吟誦歌唱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才能引發欣賞者心靈上的震動;樂只有通過詩詞的敘述,才能具體形象的闡述創作者心中所感所悟,單純的文字或音符都無法帶來這種直觀的體驗??梢妰烧卟徽撌窃趯徝荔w驗的角度上、還是在情感表達的角度上都缺一不可。為了使兩者的結合有更多的可能性、更高的審美性,詩和樂的產量以及質量都大大提升。創作者為了考慮受眾群體的審美需要,為了入樂而唱的詩開始有了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體裁形式。從自由浪漫的古體詩發展到了嚴謹歸整的近體詩;從描述生產勞動風俗到表達愛恨情仇;從供王公貴族欣賞到市井民眾玩樂;從文化到娛樂到商業,詩的發展因樂的需要而愈發蓬勃壯大。而詩對樂的發展也功不可沒,音樂作為一種沒有具體形態的藝術只有才言傳身教的基礎上才能得以流傳,而詩的文本形態成為了記錄音樂最好的形式。詩歌對樂器和歌曲,音樂美學思想,以及演唱演奏方法的記載都成為了后人傳承音樂最好的依據。并且隨著詩詞文化百花盛開局面的出現,音樂發展也不能固步自封。西域少數民族的音樂和中原音樂元素的融合,不僅僅打破了我國固有的五聲調式;樂器的種類也日漸繁多。古詩詞和音樂為了適應彼此,可謂共生共榮。詩詞屬文本形態,音樂屬聲像形態;兩者雖異形而存,卻異形同質。詩詞的可頌性融合音樂的可歌性;詩詞的韻律融合音樂的節奏;詩詞的意境融合音樂的情感。兩者琴瑟和鳴,珠聯璧合,早已融會貫通成為一體。正是中國古詩詞和音樂的交融,才使得兩者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不可磨滅的寶石。

參考文獻:

[1]程向蘭.論詩歌和音樂的交融性[J].音樂時空,2012(6).

[2]李雯睿.古曲之韻,韻從何來? ——論如何表現中國古詩詞歌曲演唱的韻味[D].武漢音樂學院,2014(6).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上派學區中心學校

猜你喜歡
音樂
奇妙的“自然音樂”
3D環繞音樂
“音樂之國”
音樂快感缺失
音樂
音樂
有一群人,他們用視覺聽音樂
音樂部落格
父親的音樂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