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鵲華秋色圖》中趙孟頫“古意”論的體現

2020-09-10 07:22祁瑋昭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5期
關鍵詞:體現

摘要:《鵲華秋色圖》,體現了趙孟頫“古意”論的繪畫思想。而本文在以通過將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與唐代到北宋之間的繪畫進行構圖、技法、顏色等方面的對比,進而分析《鵲華秋色圖》中趙孟頫“古意”論的具體體現與影響。

關鍵詞:古意論;鵲華秋色圖;體現

現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鵲華秋色圖》是我國元代初著名畫家趙孟頫于元貞元年(1295年)所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的水墨山水畫作品。這一幅畫畫心部分縱為28.4厘米,橫則為90.2厘米。這幅畫作為他的代表作之一,除了趙孟頫自己的題跋外,乾隆皇帝、錢溥、楊載、范杼、董其昌等人都在這幅畫上留下了自己的題跋,除此之外在這幅畫上還有許多的印章,就光畫面上的印章前前后后加起來有五十七枚之多,除此之外,在這幅畫的畫面的右前邊的隔水處有十六枚印章,而在左邊隔水處則有九十五枚印章。以這幅畫上名人題跋和印章的數量,足以看出這幅畫受歡迎程度之高,也足以可見其在中國美術史上之地位。

趙孟頫非常的博學多才,既能作詩也寫得一手好文章。他不但懂經濟,而且對于書法,金石,樂器和文物鑒賞都有所了解。其中,尤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他雖然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十一世孫,但仍頗受元代統治者的重用和青睞。而《鵲華秋色圖》則是他在四十二歲時因病辭官,并為他的好友周密所畫的一幅描繪濟南東北華不注山和鵲山秋日美景的山水畫作品。他也在畫上親自題下了“公謹父,齊人也。余通守齊州,罷官來歸,為公謹說齊之山川,獨華不注最知名,見于左氏,而其狀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為作此圖,其東則鵲山也。命之曰鵲華秋色云。元貞元年十有二月。吳興趙孟頻制?!?這樣的句子以表達自己作此畫旨在圓好友周密一個“思鄉之情,同時也描繪了自己心中那個“理想的家園”。此外,這幅畫給人一種古樸雅致、優雅端莊的感覺,十分的含有“復古”之味,而這也正是他的“古意”論的繪畫思想的生動體現。

趙孟頫的“古意”論的提出是在大德五年(1301年)。清代張丑《清河書畫舫》中趙孟頫的《自跋畫卷》,其中說到:“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壁w孟頫的“古意“論的具體涵義及性質雖然在學術界有所爭議,但我認為趙孟頫雖然提倡“復古”,但他的“復古”不是單純的復古,不只是單純地臨摹復制古人的作品,而是學古人之所長,繼承傳統的精神,托古改制。這里的 “古”通常指的是學習唐代至北宋時代優秀的作品, 就像他在《水村圖》中, 他就畫出了水村的幽深和幽靜,而這種畫法這就與董、王的畫法十分的類似。而在《重江疊嶂圖》中,他的筆法則屬于李 、郭之法 , 枝干所用的是蟹爪法, 而布局立意則有董源《瀟湘圖》的特點。然后在他的《幼輿丘壑圖》中,山石樹木僅僅只是勾勒卻不加被擦 , 之后填涂以青綠色則是吸取了顧愷之的畫法,花鳥作品如《幽堂戴勝圖》則是延續了五代 、兩宋時期的寫實傳統 ?!?/p>

而他的“意”則是追求古人繪畫的精神和意境。他曾在《雙松平遠圖》上題跋說“仆所作者雖末能與古人比,然視近世畫手,則自謂少異耳?!币诧@示出了他推崇“古意”,而不滿與當今之繪畫的情緒。所以“古意”論的提出,為的正是修正和改變當時南宋以來院體畫出現的過分追求寫實,注重形似,用色較為濃艷,用墨較為濃重的局面,并將中國真正的傳統精神意境傳遞下去。

雖然目前為止還沒有史料可以讓我們確定趙孟頫“古意”論具體形成的時間,但是顯然趙孟頫在1301年也就是在其四十八歲時“古意”論的思想已經產生,而本畫則在趙孟頫四十二歲之時被創作出來。一個思想理論的提出與形成不是一蹴即至的,它一定是經歷了一個過程,在實踐中不停摸索、不斷論證,在這個過程中從而一步步地形成了這樣的思想。書畫藝術方面更亦是如此。而《鵲華秋色圖》就是趙孟頫完善自己“古意”論思想的一個具體實踐的結果。

《鵲華秋色圖》明顯地體現出其“古意”論的繪畫思想。首先,在構圖上,《鵲華秋色圖》采用的是平遠的構圖法。宋朝的郭熙曾在他的《林泉高致》中指出 “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 , 謂之高遠 , 自山前而窺山后 , 謂之深遠 , 自近山而望遠山 , 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 平遠之色有明有晦。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飄飄渺渺?!碧颇┲嫾叶吹暮芏嘧髌范疾捎玫氖瞧竭h法來構圖。比如在他的《瀟湘圖》、《寒林重汀圖》和《夏景山口待渡圖》等作品中都采用都是這種構圖手法。并且《鵲華秋色圖》前、中、后三個層次是非常明顯的。在構圖上,《鵲華秋色圖》的畫面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由遠及近,第一部分是畫面左后方的鵲山及與之相呼應的右后方的華不注山。華不注山從地面突起, 俊秀且陡峭,它高聳的山尖給人一種莊嚴的氣勢。而左邊的鵲山,則非常的平滑,從而兩山之間形成了一種對比。兩山腳下則是畫面的中景,這里房屋錯落有致,樹木相對密集。而前景則是三組樹木,這三組樹木相對中景的樹木大一些,樹木的刻畫也更加細致,并且其中有些樹木枝椏稍微彎曲,這正好與沼澤邊上的蘆葦相呼應。而中景與近景的樹木的垂直線條也加強了遠景處兩座山的力量感。這樣的畫面構圖,這樣的層次布局,更顯現了《鵲華秋色圖》其分明的層次關系。而這一點與董源的山水畫作品也是十分相似的,董源的山水畫作品也是主次十分分明,前、中、后景安排得當,就如他的代表作《瀟湘圖》中畫的一樣,前景是平靜的江水、幾處蘆葦叢以及岸邊的幾個人物,中景則是山腳下的樹林、陸地,以及林間幾處茅草房,最后面則是重巒疊嶂的群山。所以看來,《鵲華秋色圖》在構圖上的“古意”是十分明顯的。

其次,是在技法上?!儿o華秋色圖》中大量運用了披麻皴,來表現近景處陸地以及遠景處華不注山和鵲山的體積感。自五代后,中國山水畫進一步發展,中國山水畫中的皴法也日益成熟,并產生出各種各樣的皴法。清代唐岱在《繪事發微》中說 “董源用王右壓渲染法,下筆均真,以點縱長,變為披麻被 ?!笨梢?,披麻皴是董源通過學習文人畫鼻祖王維的繪畫技法后創新而來。而《鵲華秋色圖》中的披麻皴則明顯是受到了唐代王維的以及五代董源披麻皴的影響。并且《鵲華秋色圖》中的樹雖然相對矮小但種類繁多。而這一點在王維的畫里也是可以看到的。除此之外,《鵲華秋色圖》中遠處樹木的畫法則與董源十分相似,都是用小墨點子的攢聚來表現遠處的樹木。樹木枝干用雙勾,中鋒剔枝,梢間用蟹爪,樹葉多用點法,輔以勾寫,用筆松靈活脫,這與他提倡“ 古意”和“ 書畫同源”的 美學思想分不開的。此外,在用筆上,趙孟頫提出了“書畫同源”、“以書入畫”的理論,所以他在《鵲華秋色圖》中用于畫“華不注山”山形的披麻皴就十分有力,有緩有疾,就如同書法的筆畫一樣。而董源的用筆也與趙孟頫是非常相似的。沈括在《夢溪筆談 》里稱其用筆為 “不為奇峭之筆 ” 具有迅猛之勢,卻不失溫雅。所以說,《鵲華秋色圖》在技法上的“古意”是顯而易見的。

再次,是在顏色上?!儿o華秋色圖》給人色彩上的感覺是十分和諧的。李鑄晉將《鵲華秋色圖》的畫面分成三段,并認為“這三段的和諧, 在整幅畫中都可看到。顏色的運用是這和諧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最主要的三個母題就是以之聯系起來。鵲華二山著以深藍, 而中間的小鳥則著以淡藍。除了明顯地用這種花青的藍色外, 畫者十分巧妙地運用多種深淺不同的色調。在汀諸和樹葉上所傳的藍色, 變化無窮, 這是統一畫面之法。與藍色相對, 其他的紅、黃和褐色是一個調和的要素, 從鮮紅的屋頂起, 這暖色逐漸散播到樹葉和樹干, 然后更向外散發, 注入所有汀諸之中。西洋畫中最基本的關鍵是輔色的互相作強烈對比, 然而與此相反, 這幅畫中的淡藍和深褐色差不多溶為一體?!彪m然趙孟頫運用了很多的顏色但最終的效果卻與唐代的李思訓、李昭道父子金碧輝煌的青綠山水有很大的區別。這是因為《鵲華秋色圖》色彩的運用上有其獨特之處,趙孟頫巧妙地結合了水墨與青綠山水的設色。在披麻皴的墨本的基礎上傅以青綠,而且這個青綠是不像其他重青綠那樣色彩厚重的。尤其其遠處的山與展子虔《游春圖》中的山頗有幾分相似之處。董源的山水作品雖也是以 “淡墨輕嵐 ” 的特點著稱,但《鵲華秋色圖》中的顏色在一些方面還是與其風格有所差異。通過觀察董源的作品可以發現,他的很多作品是對一些局部進行著色 ,比如畫面中的比例較小的人或這一些其他個別事物。這可能是董源對與唐代青綠山水的著色上的進行的創新。而趙孟頫又對董源的著色進行了繼承與創新,從而在本畫中中得以體現出來。

最后,趙孟頫曾在《題蒼林疊岫圖》中說:“桑苧未成鴻漸隱,丹青聊作虎頭癡。久知圖畫非兒戲,到處云山是我師。溪上先人之敝廬,南山秀色照庭除。何時共買扁舟去,看釣寒波縮項魚?!倍@句話正表達了他認為繪畫創作要取材與大自然的觀點,這與唐代畫家張璪所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理論以及宋代著名畫家范寬所提的“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于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的觀點是基本一致的。而本畫就是趙孟頫“師法自然”的一個結果。這與趨向于程式化的南宋山水畫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通過將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與唐代到北宋之間的繪畫進行構圖、技法、顏色等方面的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雖然無法確定趙孟頫的“古意”論在當時作畫時已完全提出,但在他的這幅畫中“古意”的體現之處是尤為多的??梢钥闯鰜碲w孟頫當時的《鵲華秋色圖》雖然學習繼承了一些古人的傳統,但同時也有自己的創新。趙孟頫無論在藝術方面取得的成就,還是對當時或后世所產生的影響,皆被推崇為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為一個時代藝術風格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他人不能取代的巨大貢獻。開創了元代新的畫風,并被人稱為“元人冠冕”。

而“古意”論作為趙孟頫的理論的重要思想,在學習繼承古人的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當時那個年代對中國后世繪畫的影響是巨大的。它結束了南宋以來繪畫程式化的發展道路,開創了元代畫壇的簡率之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文人畫的發展。而元四家趙孟頫、吳鎮、黃公望、王蒙也在趙孟頫的繪畫理論的影響下,成為一代著名畫家。趙孟頫“古意論”的繪畫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說對我們當今中國山水畫的發展也是有一定積極的指導意義的。

參考文獻:

[1]馬帥編著.中國名畫全知道[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

[2] 任道斌著.趙孟頫系年河南人民出版社[M].1984.

[3] 于澇.趙孟順的“古意 ”論及其影響[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4] 俞劍華.中國畫論類編[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5]? 李鑄晉. 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J].新美術.1989.

[6] 俞劍華.中國畫論類編[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祁瑋昭 (1996.1-)男,漢族,籍貫:陜西寶雞 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中國山水畫。

猜你喜歡
體現
教師素質對教學質量提高的影響探討
教師素質對教學質量提高的影響探討
分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體現
高校學生工作開展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藝術設計在贛州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體現
情感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體現
藝術品位在生活中的體現
音響符號在舞臺表演中作用的體現
論角色真實情感的塑造
淺談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