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

2020-09-10 07:22佟陽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0年5期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金融經濟

佟陽

摘要: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較大沖擊,穩增長壓力不容低估。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金融“輸血供氧”的作用充分顯現,當前亟需阻斷風險從實體經濟到金融系統的“傳染”途徑,并應以此為契機,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金融;經濟

1.疫情的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醫院陸續發現了多例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現已證實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本文對于COVID-19的傳播預測問題本文采用了函數求值、函數積分的方法對COVID-19的傳播進行預測對于問題一通過查詢資料擬定了確定感染人數,并通過一月二十五日、二月四日、二月十四日、二月二十四日、三月五日、三月十五日和三月二十五日進行日期圖示標注,并通過對q定義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人數生長曲線擬合,對h定義為天數,進行預測。

傳播性很強的新冠肺炎通過資料的查詢,通過確診人數的統計,其函數模型大似與對數函數圖像一致,所以通過對lnx-1的函數圖象觀察,其新冠肺炎的函數統計圖像無線趨向一個數,而且他的一階導數為正但其成遞減趨勢。

2.后疫情時代的經濟概括

2.1金融生態環境逐漸改善

社會信用體系逐漸完善,已初步形成了組織體系、制度體系、信息系統、中介服務、宣傳教育和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的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例如,工商系統開發的“金信工程”自上而下覆蓋到了各工商所,人民銀行的企業、個人征信系統已實現全國聯網。針對已發生的非法集資案件,主要以化解矛盾、挽回損失、維護大局穩定為目標,通過破產清算、債務重組和行政處置三種方式,有效地處置了非法集資案件。

2.2經濟發展基礎薄弱

一方面,經濟水平落后。經濟綜合實力不強,地區生產總值、財政自給水平、工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排名靠后。產業內部關聯度低、產業鏈條短、配套能力差。

2.3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旺盛,但企業發展先天不足,無法提供抵押、質押物或因財務制度不健全、不規范,導致不能獲得銀行信貸支持,融資難、融資貴突出。不少企業反映,由于抵押物不足,很難得到貸款支持,而通過擔保公司貸款成本在 12%以上,難以負擔,主要體現在融資渠道窄、金融產品少、融資成本高,新增貸款主要流向國有企業和政府融資平臺。2018 年全市 1.2 萬余家中小微企業,僅 1900 多家獲取銀行貸款,約占總戶數的 16%,且七成以上貸款額度不足,貸款缺口在 300 億元以上。

3.對策建議

3.1創新服務工具,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以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為主線部署條線各項重點工作,積極為后疫情時期企業復工復產做好全面的綜合金融服務。積極組織網點員工運用微信、短信,特別是客戶經理“云工作室”等數字化手段服務客戶,著重開展“聊疫情重防控” “聊親情重服務” “聊友情重活動” “聊行情重配置”系列線上活動,讓客戶足不出戶也可享受建行的服務,做到金融服務和疫情防控有效協同。做好線上金融服務指導工作,指導客戶線上進行預約開戶、轉賬匯款等業務,客戶有求必應,有問必答,使客戶能夠“足不出戶”辦理相關業務。為防疫企業開通“綠色通道”,快速為防疫業務開立結算賬戶,線上指導客戶,來行一次辦結;對于慈善捐助、黨團工會費、學雜費收繳等業務首選網上或手機線上辦理。

3.2更新基建內容,助力社會高質發展

相對于鐵路、橋梁、房地產等“老基建”領域,以輕資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為特點的“新基建”著眼長遠,具有戰略意義。作為大型國有控股的金融機構,建行益陽分行進駐益陽時間早,資金實力雄厚,經營風格穩健。充分吸收傳統基建的經驗教訓,明確發展重點和次序,不盲目硬上,防止造成無效投資,造成大量浪費。全力對接“新基建”融資需求,積極研究投貸聯動、知識產權質押等服務模式,適應“新基建”客戶金融需求。力推以“建生態、搭場景、拓用戶”為核心的數字化經營模式,加大對 5G、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等新型基礎設施領域以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3.3加大信貸傾斜,助推產業轉型發展

產業興,經濟興;產業強,益陽強。因此,推進產業發展、發展實體經濟,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依托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資源,將保函、保理、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并購貸款等產品創新組合,開發適合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方案,支持優勢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3.4發展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業發展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小微實體經濟發展,是銀行普惠金融工作的重點之一,全力支持實體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開展好金融服務“兩進兩促”活動,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幫助中小微企業發展。依托建行“新一代”系統平臺充分激發創新活力,提升金融要素效率,在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不斷做出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羅藝婷.新時代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新探討[J].時代金融,2018(20).

[2]郭大勇.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江蘇實踐與思考[J].金融縱橫,2019(8).

猜你喜歡
后疫情時代金融經濟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后疫情時代”的管理新焦點:辦公環境
掌控“后疫情時代”的五大商業趨勢
進擊“后疫情時代”
央企金融權力榜
民營金融權力榜
多元金融Ⅱ個股表現
經濟
金融大海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