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如何鑒賞古詩詞?

2020-09-10 15:23謝一中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0年47期
關鍵詞:用典抒情意境

謝一中

摘要:古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從學習與寫作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新的角度,培養與提高師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關鍵詞:背景知識;初讀大意;用典;意象;意境;表達技巧;類型主旨;思想情感

中華優秀古詩詞這么多,如何培養師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呢?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中,我將主要從以下八方面著手:

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寫作背景、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背景知識,我們在鑒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高屋見瓴的分析。如:李白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郁頓挫的風格等。

二、有感情地朗讀或默讀幾遍詩。借助工具與注釋,初步讀懂詩的字面含義;字面含義是理解其深層含義的基礎,是整體意會詩歌大意的基礎。

三、精析詩詞中的用典,因為典故往往代表作者的本意。古詩詞常用典故,這既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增加了內容的豐富性,增加了表達的生動性與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賅、耐人尋味的效果。平時接觸的典故,一定要盡可能多的掌握。如武陵人、爛柯人、廉頗老矣等。

四、注意詩詞中的意象。古詩詞中特定的詞,都有相應的象征,都能襯托相應的氣氛。例如:飛鳥意象表現靈魂自由;青山意象蘊含身心家園;明月意象蘊涵思鄉;落花意象彌漫著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遲暮等。中國古代詩詞意象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意象是高山、奔流、雄關、滄海、大江、長風等,這類意象一般表現豪情壯志。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第二類意象是沙漠、古道、落日、寒風、冷雨、梧桐、杜鵑(子規),芭蕉等,這類意象多抒發凄涼悲傷的思緒,與孤獨惆悵的情感。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第三類意象是冰雪、松、菊、梅、竹等,這類意象多用來表達心志忠貞、品格高尚。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

第四類意象是楊柳、蘭舟、長亭、關山(月)、鷓鴣鳥等,這類意象多用于揮寫離別之苦。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第五類意象是春日、清風、明月、泉溪、花草等,這類意象多抒發閑情雅致。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五、注意分析詩歌的意境。要注意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弄清作者是通過哪一些景物,來構成一個什么樣的意境。如用“湖光秋月兩相和”“白銀盤里一青螺”來勾畫秋夜洞庭湖水,與明月清輝相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畫面。

1、意境傳情達意。

詩主性情,更重意境。中國古代經典詩詞的意境多姿多彩,或雄渾壯闊,或悲涼凄婉,或豪放曠達,或絢麗燦爛,或含蓄典雅,或奔放灑脫等;可以說,意境是作品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完美融合而創造出的藝術效果;創新,是藝術創作的普遍追求。中國古代的詩詞,以情、景、事、理、意、趣為主要創作要素,來抒寫情感志向、反映社會生活、思考宇宙人生、表達審美旨趣、體現時代脈搏等。詩人往往能夠靈活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將客觀事物景象與主觀感悟思考緊密結合,熔寫景、抒情、敘事、說理于一體,創造出情感深厚充沛、形象鮮明生動的意境。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2、創造意境有情隨境生、移情入境、體貼物情等幾種方式。

(1)情隨境生:是詩人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物境,忽有感悟,思緒滿懷。于是借對物境的描寫,來表達情感,達到意與境的交融。如:“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2)移情入境:是詩人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觀察外在物境,并把感情注入其中。借對物境的描摹,將這種情感抒發出來,客觀物境因此帶上了主觀情緒。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3)體貼物情:是詩人對具有差異性的客觀物象,產生某種共同印象,仿佛這些物象本身,具有性格與感情。雖然是出于想象,但又帶有一定客觀性。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達到了物、我、情交融的境界。

3、常見的意境有:恬靜優美、清幽明凈、明麗清新、雄渾壯麗、壯闊蒼涼、蕭瑟凄涼、孤寂冷清、清冷幽靜等。

六、要分析詩詞的表達技巧,常見的表達技巧有:

(1)修辭手法:賦、比、興、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對比、雙關、設問、反問、通感、互文、用典、疊詞等。

(2)描寫手法:鋪墊、象征、渲染、白描、用典、寄托、煉字、對比、托物言志、小中見大、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細節描寫、聯想想像、樂景寫哀、欲揚先抑、點面結合、卒章顯志、畫龍點睛、正側面結合、襯托(襯托包括正襯與反襯,反襯其實就是以樂景寫哀情)、視角變化中的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等。

(3)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包括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畫龍點睛等;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懷古傷今、借古喻今等。

(4)語言風格:品味整首詩的語言風格,相關詞語如:清新自然、樸實無華、明白曉暢、多用口語、華美絢麗、委婉含蓄、簡練生動、雄渾豪放、沉郁頓挫等。詩詞用語或高古,或通俗,或直白,或隱晦,作者的選擇均有用意。讀者需要因詩而異,根據詩的不同特點,結合相關詩句,有的放矢地賞析語言風格。尤其要注意,賞析詩詞中的關鍵詞,即詩眼與詞眼。

七、定詩的類型與主旨。類型如愛情詩、送別詩,邊塞詩,田園詩,閨怨詩,喻古諷今詩等。判斷詩歌的類型后,可聯想詩的主旨。如:寫景詩一般是借景抒情;詠物詩一般是托物言志;詠史懷古詩一般是借古喻今、懷古傷今。

八、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如送別詩的依依不舍,邊塞詩的英勇颯爽與愛國情懷。類似的思想情感,如:鄉情、傷離、懷古、吟邊、憂思;如:憂國憂民,壯志難酬,針砭時弊,懷才不遇,熱愛自然等。還可以是作者表達對生命、生活、社會的某種見解。

參考文獻

[1]張子琰. 淺談如何鑒賞古詩詞的語言和風格[J]. 中華辭賦, 2019, 000(007):P.117-117.

[2]郝書紅. 淺談如何鑒賞古詩詞的表達技巧[J]. 網絡導報·在線教育, 2012.

貴州省安順市安順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用典抒情意境
用典猶如用比興
會抒情的灰綠
春色滿園
習近平用典
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書法展作品賞析
賞一賞納蘭性德的詞
約會
一朵花的意境
環境——雕塑意境的延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