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舞蹈《山·水·袖》中的詩意與遠方

2020-09-10 07:22李理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3期
關鍵詞:水袖古典舞詩意

摘要:戲曲舞蹈《山·水·袖》緊扣了一個“桂”字的主題,它誕生于桂林,是桂劇的一種。而桂劇誕生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兩者相互成就,桂林山水滋潤出了桂劇之美。編導以一句唐朝韓愈“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將桂劇中的水袖和桂林山水我中有你、不分彼此的意象串聯成一首優美的山水與麗人的舞蹈詩,表現了桂劇與桂林山水天人合一的意境,創作出了一種極具現代審美的舞蹈語言。

關鍵詞:戲曲舞蹈;水袖;古典舞;詩意

一、中國山水意境與桂劇水袖的融合

傳統的水袖舞和古人的“襟袖寬博,彬彬下垂”的思想是密切相關的,最初是袖舞。經過各個朝代的發展演變,水袖隨著戲曲藝術的蓬勃發展開始出現在了戲曲表演中,開始形成了個性化的水袖表演方式。當前的古典舞藝術在吸收、借鑒傳統袖舞和戲曲水袖動作技巧與舞姿形態的同時,對其進行了技巧化的處理,并不斷提高技巧難度,增強了表演空間中的張力,由此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技巧審美體驗。在《山·水·袖》中有著大量的水袖表演的場面,而且其動作技巧變幻瑰麗,或者是直甩出去,或是撥動而舞,將兩條長長袖子舞動的隨心應手、活靈活現,讓觀眾被舞者高超的水袖舞蹈的技巧所折服。

除了技巧性的審美體驗外,水袖表演還能夠給觀眾提供強烈的意蘊審美感受?!渡健にば洹肪蛯⑺鋭幼骱凸鹆稚剿械囊饩诚嘟Y合,讓觀眾在舞蹈動作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山水意境的魅力。我國古典舞的身韻思想講究“形、神、勁、律”四項標準,其中的“神”也即是要求舞者遵循“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的原則,有意識地控制和調配各種動作技巧和舞姿形態,在動作技巧、舞姿形態表演之中呈現出一定的神采、氣質和風韻,由此為觀眾帶來思想、精神、文化、情感方面的體悟,呈現出“言有盡而意無窮”或者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感。這也和我國傳統書畫、詩歌藝術家所提倡的“以形寫神”、“悟對通神”、“遷想秒得”的藝術創作理念是一致的?!渡健にば洹分械乃浔硌菥褪亲裱耙陨耦I形,形神兼備”的原則,在表演過程中展現著舞者的思想和情感,并產生強烈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感受,讓觀眾被其產生的意蘊而吸引并沉溺其中。

二、唐詩與桂劇唱腔的時空對話

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距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不但是廣西的四大劇種之一,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桂劇的表演十分細膩,選題又貼近生活,作品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態傳情,注重以細膩而富于生活氣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梢哉f深受廣西人民的喜愛。它不但是廣西歷史發展的見證者,也是歷史上廣西人民生活文化的具體表現。最早的桂劇是由祁劇演變而來的,大約在明代中葉時期形成,明末清初昆腔傳播到到廣西之后,還引入了高腔和弋陽腔,這幾種聲腔相互融合后形成了聲調優美、抑揚有致的桂劇唱腔。

桂劇的唱腔主要是以彈腔為主,高腔、昆腔和吹腔作為輔助腔調。其唱法可謂是轉折圓而不方、起疊渾而不顯,音調平而不高,節奏和而不急,字句都很容易分辨出來。尤其是昆腔,它的曲調細膩柔和,講究一唱三嘆,抒情性極強。同時昆腔適合華麗深奧、文化內涵高的唱詞,聽起來委婉動人。桂劇的道白吐字清楚,念起來干脆利落、節奏分明,但整體風格又十分婉轉細膩。再加上舞蹈動作的靈活多變和舞者的優美身段,更是讓桂劇柔而不剛、渾而不濁、靈而不滯,極具有藝術欣賞的價值。

《山·水·袖中》提到了唐代詩人韓愈的《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p>

這是一首友人間的送別詩,如果用桂劇傳統唱腔來演繹的話,聽起來則是發音平和,婉轉悠遠。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桂劇唱腔不但唱出了桂林的山水之美,還唱出了桂林令人向往的風土人情,更是將詩中作者對友人的不舍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并且《山·水·袖》中還展現了桂劇具有地方特色鮮明的表演形式,將手、身、眼、步的協調統一進行了完美展現。尤其是手腕功夫,更是做到了“以柔克剛”。

三、戲曲身段的運用與中國古典舞的融合

中國的古典舞歷史悠久,距今已經傳承了千年,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舞蹈種類。最早的古典舞其實就起源于戲曲舞蹈,主要繼承的是戲曲中的程式身段,經過幾代舞蹈家們的改良和創作,就形成了現代的古典舞。在中國古典舞的表演中,舞蹈者通過展現自身優美的舞蹈動作,來表達極為強大的藝術渲染力,向觀眾展示舞蹈作品的意境美,讓其為之深深著迷。

而戲曲身段本身就具有獨特的風韻、神韻和意韻,演員通過對戲曲身段中手、眼、身、法、步的展現,來表現作品中人物的形神和情感,從而塑造吃一個栩栩如生的任務形象??梢哉f,戲曲身段在中古典舞的創造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二者的融合也是十分緊密。舞者加強對身段的練習,是能夠幫助古典舞的創作,并提升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的。

(一)以意領氣,意氣結合。

在舞蹈作品的創造過程中,十分注重作品的“意境”和“意態”,需要從舞者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及道具置景等細節處傳遞出作品的情況。在古典舞中,能夠通過與戲曲身段的結合,通過與動作的內外合一,將意動的形態與心、意、氣等內在情感想連接,從而展現出戲曲身段自身的獨特韻味。

在《山·水·袖》中,就通過戲曲身段和古典舞的結合,將內心的“意、氣”反映在了外在的舞蹈動作上,讓戲曲身段更能表達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也將人物的表現展示的更加豐滿、動人。

(二)以律顯韻

戲曲身段嚴格地來講是一種非常講究規范的表演形式,對動作的規矩、大小、幅度、速度、姿態和對音樂節奏的把握等都有一定的規律,因為它講究的是一種圓融之美。而這些都是能幫助舞者在舞蹈作品中幫助塑造角色、表達情感的。在《山·水·袖》中也是十分重視“韻律”之美的,整個舞蹈動作都是慢而不斷、斷卻相連,整個作品中的動作都是動靜結合,形成了流水之勢,讓整個舞蹈更具有生命力。

四、詩意與遠方

中國文化曾有“詩性文化”的比喻,不但是因為詩歌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而且詩歌的精神也對中國藝術的精神有著極其深厚的作用影響,并且對其他藝術也意義重大。比如在舞蹈之中,舞者們“以詩為鏡”,尤其是中國古典舞。中國古典舞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孕育下創造出來的審美藝術,它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在一些中國古典舞的藝術作品中,向往詩情畫意仿佛已經成為了常態。

中國古典舞的舞姿、韻律等都蘊含著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特征,作品意境中的“詩性”審美特征,仿佛能將觀眾帶入一種不同的藝術境界。假如我們從舞蹈的本質出發,不難發現詩性因素在舞蹈中屬于“里”,而其動作、配樂、舞美等因素屬于“表”。在這里無論是動作構成的畫面表現,還是舞蹈動作構成中不可缺少的音樂旋律,都是屬于舞蹈藝術的形式結構的外在形態,而詩性的特征,則主要指舞蹈的內在意蘊,或者說是內在意境,這種意蘊或意境是對舞蹈形式的蘊含和機構深層意義的深入感受。很多觀眾用到“詩情畫意”、“筆墨雖盡意卻無窮”等來形容觀其之感受,而觀眾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感受,正體現了中國古典舞追求的高藝術境界。

從古至今,詩歌和舞蹈都是相輔相助的,它們用各自的藝術形式來表達豐富的情感。尤其是詩歌和古典舞的結合,能夠豐富古典舞的內涵,讓其底蘊更加豐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推動中國古典舞的發展。歐陽予倩曾經說過“舞蹈當中應該有詩的境界舞蹈藝術離不開詩,它和詩是相依為命的”。在詩的作用下,是能夠幫助舞蹈將情感抒發到極致的,使其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在《山·水·袖》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的舞蹈情韻之間的詩情畫意。女性舞者的身體曲線的婀娜多姿,舉手投足間柔情嬌媚,似山、如夢、若水…。一呼一吸,張弛有度,靈動清新,是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是對在天地間書寫詩意生活的向往。在舞蹈動作之間,我們看到了秀麗的桂林山水,舞容盡情盡興,樂而忘返。曲曲歌聲與舞蹈相伴,渲染出了濃厚的詩意,放佛勾勒出詩、樂、舞共融互化的藝術境界。中國古典舞透露出的不僅僅是一種詩的美好意境,更是一種深厚的文化境界。舞與詩相依相伴,互通互化,不得不讓觀眾傾倒在詩、樂、舞的別樣藝術之中,享受帶有濃郁文化的詩性意境,并在其中向往美好的遠方。

參考文獻:

[1]徐師燕,《中國古典舞水袖的特征及審美意蘊之初探》[J],《黃河之聲》,2015(4)

[2]孟妍,《水袖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運用與襯托》[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3(7)

[3]蔡雪芬.淺談古典舞身韻與戲曲身段 [J]. 大眾文藝,2016,(8):177.

[4]董南詩.淺論中國古典舞舞姿形態對戲曲身段的繼承[J].儷人教師,2015,(13):174.

作者簡介:

李理(1983年8月25日)女,侗族,廣西柳州,本科,廣西壯族自治區戲劇院 二級編導,研究方向:舞蹈編導。

猜你喜歡
水袖古典舞詩意
大地上的詩意棲居
蟲子的詩意奇旅
Singing the Changes
永恒
冬日浪漫
我國古典舞身韻教程教學探討
水袖起舞翩若驚鴻
曼妙的水袖
中國古典舞技巧分析
中國古典舞技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